九牧林医家导读:若说品类繁多的中成药,大概算知道六味地黄丸的人最多。可能与补肾的广告影响有关吧。其实,六味地黄丸的平实价格与神奇的功效,让许多人加入服用六味地黄丸行列。不少人喜欢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有许多中老年男性更是把六味地黄丸当作补肾壮阳的保健品长年服用。由于近年来对美容保健的宣传,让许多女性产生对六味地黄丸的崇拜,经常服用借以延缓衰老。
你可能不知道,中医认为六味地黄丸还能能防癌变,但主要功能是补肾阴。
一、六味地黄丸由哪几味组成
六味地黄丸,国人可以说尽人皆知,稍作调查就可发现在中医方剂里算知名度最高的精典方剂。六味地黄丸名气虽大,但许多人尚不了解其方剂的组成,在何种情况下服用它。
组成药味: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从六味地黄丸方流传时间看,有千年之远,从疗效和效果看,惠及中华民族一代代,在中医方剂中能胜出其者,恐不多见。所以说,是中医方剂中最经典的名中药方,知名度最高。
古人开方的思路,是非常的清楚的,中药方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就是像治理一个国家一样,要有个政府部门的合理结构,同时也像打仗一样,要把各位将帅安排得当,兵力的部署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打胜仗,而六味地黄丸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
二、六味地黄丸传说故事之一
相传唐高宗永徽年间即公元650年,怀川地带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药王孙思邈闻讯,迅速赶到这里查看疫情,并用这里的四大怀药配制屠苏酒,很快便遏止了瘟病的流行。
孙思邈在当地长期的摸索中用采来的地黄、山药再加上其他四味草药配制成了一种丸药,用于补肾强身健体,据说这就是今天的六味地黄丸。这六味地黄丸具有极高的药效,且没毒副作用,所以常年可服用。药王的徒弟们,人人学会了炮制方法,都会制这种丹药,并把它广传开来,很受世人欢迎,一直流传至今。
药王孙思邈用四大怀药制屠苏酒的故事在当地县志有准确的记载,而关于六味地黄丸来源的说法只能归于野史。
三、六味地黄丸传说故事之二
在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称为北宋的儿科专家钱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赐,顿时声名大噪,让许多太医嫉妒,不服气。
一天,钱乙及其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一位赵姓太医带了钱乙开的一个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象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稚阳之体,阳气旺盛,故减附子、肉桂辛热燥亢之品,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
这位太医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其弟子阎孝忠将之记载,后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流传至今。
六味地黄丸何名六味者,有两种意思:一是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等六味药组成;一是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
钱乙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原不过是用于治疗小儿的“五迟”(即今人所说的小儿发育不良)之症,但是钱乙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会在以后的日子如此发扬光大,成为滋补肝肾、养生保健的千年良药。
在明代,中医有一流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金匮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四、六味地黄丸可防癌变
现代人癌变的越来越多,且趋年轻化.这不仅因为污染多――水、食物、空气、环境等污染因素,而且往往与自己生活不规律或生活不良习惯有关,特别是日夜颠倒或熬夜簇的,人群中越来越多。尽管许多并非出自于自愿,但对于上班族来说,熬夜成为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科学证实,长期性熬夜方式对健康危害很大。
经常熬夜所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
因为按中医经络理论,晚上23:00到凌晨03:00是肝脏排毒美容时间,也就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如果这两个器官,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皮肤粗糙、脸色偏黄、黑斑、青春痘等问题。而且,更糟糕的是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引起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适当吃点六味地黄丸,可防癌变。熬夜族适当吃一些滋补性药品,如六味地黄丸,能起到不错的调养效果。
研究证实和发现,六味地黄丸,确能提高脾脏白细胞介素的活性,,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可有效预防和调节亚健康状况。
在不得不熬夜时,事先做好准备和事后做好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比如,虽然晚睡但按时进餐,而且要保证晚餐的营养丰富。鱼类、豆类产品有补脑健脑功能,也应纳人晚餐食谱。开始熬夜前,服用一颗B族维生素营养丸,B族维生素能够解除疲劳,增强人体抗压能力。熬夜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可以喝些枸杞大枣茶或菊花茶,既可以去火,还可以明日。
熬夜之后,最好的保护措施自然是“把失去的睡眠补回来”。要多点活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摆脱熬夜萎靡状态。
五、癌症之产生的中医解
癌症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某一个器官有了损伤,那里的组织细胞开始不断修复,长出新细胞代替老细胞,但是如果损伤持续,修复到最后就再没有能量来催熟该长成的细胞了,这个细胞就要停留在没发育完全的“幼稚”阶段,这就是癌变的开始。
在体检时,如果化验发现“癌胚抗原”阳性,医生一定会让你提防消化系统有癌症;如果在血液里发现了“幼稚细胞”,医生会让你排除“血癌”也就是白血病的可能;如果做胃镜检查时发现了“肠上皮化生”,就要警惕胃癌的发生了。
所谓“肠上皮化生”,通俗讲,就是肠道的细胞出现在了胃里,而肠道细胞比胃黏膜细胞要低级,它在胃里出现,等同于胃粘膜细胞回缩到了“幼稚”状态,还是该长大的细胞没被足够的能量催熟,这种身体里的“返祖”是很危险的。
什么是能够催熟这些细胞的能量呢?
在中医理论上说“肾”能够催熟细胞的能量。中医的“肾”,说的是生命之根本,所谓“肾虚”,就是身体的最根本的功能、能量不足,无力将细胞催熟。
因此,反癌变,关键在防止细胞的幼稚化。有两个办法,首先是避免身体的慢性损伤,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如人老是咳嗽,说明呼吸道有炎症反应。有些旧病的器官,总是处于修复之中,往往就是癌症出现的部位。及时治好慢性炎症病,就避免了细胞不断的修复。其二,可以吃“六味地黄丸”,不必等到已经出现了“六味地黄丸”说明书上的诸多症状:比如手脚心热等,只要你的某个器官已经有了“癌前病变”的趋势,就应该把这个药当做保健药吃,可以是治疗量的三分之一。
很多中医师经验,年过四十的人,都可以适量服用“六味地黄丸”。因为,年过四十,就像一辆开了三十万公里的车,很难说没有慢性损伤,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
六、六味地黄丸补肾中医解
补肾,现在算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肾虚,听上去算了熟悉的中医概念,但内涵,许多人并不了解,甚至觉得肾虚,就等于性功能不行。事实上,肾虚与性功能不能等同。有些男人,总觉得自己肾虚,于是向医生咨询:"看是不是肾虚?买了六味地黄丸,可以吃吗?" 的确有不少男性,把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壮阳良药,感觉精力不如前,首先想到的是补肾,服用六味地黄丸。
肾虚,要分辨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都是肾虚,却代表了不同体质与症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用现代语言说,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是功能上的匮乏。
肾阴虚的临床表现
中医说,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肾阴虚表现物质上的缺乏,腰膝酸软,头发晕,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出现早泄、遗精,五心烦热、失眠、心烦。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则出现易脱发或白发早,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早眼花。临床主要表现:
1.腰酸腿软;
2.口干、烦躁;
3.手心发热;
4.爱出汗;
5.头晕耳鸣;
6.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
7.性欲减退,容易遗精、早泄等等。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
肾阳虚,一些症状和肾阴虚有共性。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因为肾阳虚,更体现功能性的四肢不温,手脚发凉,面色黄白,畏寒怕冷。中青年则出现性欲减退、阳萎,感觉常有神气疲惫。临床主要表现:
1.腰痛而且发凉;
2.畏寒怕冷,手脚冰凉;
3.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汤薄
肾阳虚,为什么会出现腰痛?
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病人痛的同时,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扩展到全身,出现全身怕冷。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如果根虚弱了,整个身体的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
七、六味地黄丸不能乱吃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效果好。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而且对于克服人体的亚健康状态也有较好的作用。中老年人防止未老先衰,六味地黄丸较适合选用。随着对六味地黄丸的广泛使用,发现了六味地黄丸的许多新功用,对于增强免疫力、抗辐射、抑制肿瘤、调节血糖代谢、保肝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健康的人群,如没有明显肾阴虚症状,不宜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如属于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乱服用六味地黄丸,否则病症会“雪上加霜”。另外,肾阴虚脾胃功能不好的,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偏于补阴,吃了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年人原来脾胃功能差,更要谨慎。年轻人或肝脾湿热、肺热者,服用会加重湿热,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另外,六味地黄丸不利于解表散邪,感冒时最好别吃。脾胃虚弱、大便稀、消化不良者应慎服。
需要提醒,六味地黄丸不能与利福平(一种广谱抗菌药)同服,因含有山萸肉,味酸,同服会增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六味地黄丸虽然是滋补肾阴的良药,但不能当维生素天天吃。一般主张服用一个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期间停一两天。
服用六味地黄丸前提,是中医辨证为肾阴虚,服用时间应有区别:如更年期综合征要用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慢性疲劳综合征建议先用半个月;若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
六味地黄丸家族还有很多兄弟,如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等,除了丸剂之外还可以改为汤剂,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两味药组成,各具不同的作用。药物虽好不可滥用,六味地黄丸性属甘温,偏于补阴,主治肾阴虚。由于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所以吃后有时候会妨碍消化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者慎用。另外肾阳虚的患者不要用六味地黄丸。自行服用两周后如果效果不明显,最好请教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再行选药。
其实,六味地黄丸是个千年好方,古代医家历来对其推崇备至,在调整人体功能方面的突出作用,无论是古代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非常认可。但是,中医中药的运及,历来讲究因病施治与因人施治,要辨症不能乱服,更不可千人同方同药,要走出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误区。
相信辨症运用六味地黄丸,一定会为诸位朋友的健康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