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老师教育思想 王立华,1998年参加工作,1998年8月至2010年10月任职于临沂八中,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任职于临沂十二中,现任职于临沂光耀实验学校,任业务副校长。热心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班主任的岗位设置等当代班主任工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价值判断。《政教处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应如何作为?》《教育的生命意蕴》《锻造生命: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等文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其中《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发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实践对接:班主任工作理论应用的范式转型》等多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007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进展综述》等文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出版《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自主管理:创新教育的制度建构》等著作四本。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策略、工作习惯等方面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问题进行了阐述,以独特的眼光关注着自己的教育,守住教育的灵魂,用大师、优生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学生,追求全人教育,闪烁智慧生成的光芒,追求教育的更高效益。
(一)教育理念:守住教育的灵魂——教育理念的成熟与创新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基本规律的思考、归纳和升华,是引领教育实践的灵魂。 认识“教育理念”三个视角: (1)解决是什么: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 (2)解决做什么:教育理念是一种追求 (3)解决怎么做:教育理念是一种信仰 生命教育:基于实践的理论建构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生命教育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新的生命和教育者自身也获得新的生命的教育实践。生命教育表现为一种根源于人类的至性至情,又超越于实用理性之上,体现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归最基本,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生命教育的建构与支撑 1语文教育: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 2班级建设:自主化班级管理 3社会活动:精神感召与智慧启迪 4教育科研: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5专业发展:寻求生命的深度、长度、亮度 对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a转化学生——教育学生 b行为偏差——犯错误 c看谁说话——看谁学习 d看哪儿出错——看哪儿正确 (二)教育原则:用大师、优生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学生——教育原则的确定与创新 ●民主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生命性原则 ●权变化原则 (三)教育内容:追求全人教育——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创新 教育内容开发的三个新视角 ●规范发展:国家课程的开发 ●张扬个性:自身资源的开发 ●凸现特色:班级文化的开发 (四)教育策略:闪烁智慧生成的光芒——教育策略的选取与创新
教育策略选择的五个尝试
●积淀:“计时牌”——我来班级多少天了 ●民主:“签合同”——真正和学生一起成长 ●超越:“等一等”——班主任的心态要平和 ●关注:“立课题”——给每个学生确立一个课题 ●对话:“问一问”——和学生同呼吸 (五)工作习惯:关注内涵丰富, 追求教育的高效益——工作习惯的养成与创新
班主任工作习惯的养成与创新的十个视角:
●关注方向:让自己的成长有目标感可言 ●关注更新:养成阅读的习惯,具备信息素养 ●关注积淀:坚持写教育日记 ●关注反思:勤于思考,静能生慧 ●关注重建:依托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快速成长 ●关注提升:与专家、名师“对话” ●关注互动:经常和学生沟通 ●关注超越:勇于否定自己,不断否定自己 ●关注调控:“五元意识”自我管理法的应用 ●关注方向—— 让自己的成长有目标感可言 激情七班引导者的开发优势
第一,高尚的人格。把人格放到自己综合素质的首位,注重加强人格建设,时刻谨记展示给学生的是健全的、高尚的人格。 第二,高度的使命感。把教育当事业来做,真正理解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完成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第三,坚定的信念。认准的事情,很少受到外界力量地干涉,直到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第四,和谐的人际关系。性格平和,在和谐中善于与人沟通,得到多种外部力量的配合与支持。 第五,广阔的开放性。善于转化自己所接触到的各种力量为教育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关注教育效益的规模性。 第六,富有激情和诗意。富有生命激情和诗意,每天以全新的面孔面对学校生活。 第七,引领新的教育理念。引导者的思想,决定他的行动。教育理念的前瞻,必然带来教育实践的先进性。 第八,合理的知识结构。爱好广泛,天文、地理、生命、音乐、文学都有所涉猎,并积攒一定的信息供自己支配,确保教育的塔基宽而坚实。 第九,雄厚的教育科研实力。对教育科研情有独钟,将很大精力投入到教育科研上。 第十,高效的工作习惯。养成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工作习惯,高效、科学,能保证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十一,不竭的创新动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其教育实践推进总是在不断创新。而且,创新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在新形势下,面对新事物时具有比一般教育者更快的学习速度。 ●关注更新—— 养成阅读的习惯,具备信息素养
▲读书能促使教师历史性地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读经典的书:与大师、圣人对话 “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 激情七班十读书 一读孔子的书,学其仁信忠孝,成为教圣; 二读鲁迅的书,学其深刻思想,直面现实; 三读岳飞的书,学其精忠报国,壮怀激烈; 四读雷锋的书,学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五读毛泽东的书,学其经天纬地,博览群书; 六读周恩来的书,学其鞠躬尽瘁,光明磊落; 七读邓小平的书,学其博大胸怀,百折不挠; 八读陶行知的书,学其知行合一,爱兼天下; 九读爱因斯坦的书,学其驰骋想象,勇于探索; 十读比尔·盖茨的书,学其艰苦创业,智慧致胜。 |
|
来自: 怡园梦 > 《中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