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工作管理流程,GTD快速提升企業執行力!GTD,工作管理,檢視,下一步,反饋,收件匣,...

 文钊轩 2013-04-25

五大工作管理流程,GTD快速提升企業執行力!

第一事業部
吳顧問

  GTD是英文 Getting Things Done 的縮寫,是一種把事情做完的工作管理方法。工作管理強調在資訊爆炸,待辦事情多如牛毛的現代,人們應該如何透過工作管理軟體搜集、處理、整理、組織、行動五大工作管理流程,讓事情快速完成!

  工作管理運用在企業的工作上,可大大強化企業的執行力,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GTD的五大工作管理流程奧義:

1.將待辦工作寫下來,彙整在 GTD [收件匣]中,不要用腦袋記!

  用心想事情,不要記事情。腦容量有限,應該用來思考如何處理事情,而不是用來記憶那些事情尚未完成,一旦將不必要的雜事清理出腦袋,人們就可以更專注在重要的事情在工作管理上。走在馬路上、坐在車上或離開客戶公司後,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就寫下來,讓腦袋休息一下。身邊一定要有準備書寫工具,外出可放在口袋隨身攜帶,以便隨時取用;等到回到電腦前,快速把待辦事項彙整在GTD工作管理的[無到期日]中,方便後續處理。

2.整理 GTD [收件匣],想一想這些工作該如何處理

  整理 GTD 工作管理[收件匣]時,可以依循下列法則,就能馬上清空 GTD [收件匣]的一堆待辦事項,要做或不做?不做的事項就刪除!

  • 2分鐘內能不能做完? 如果該工作2分鐘內就能完成,就馬上處理!
  • 超過2分鐘才能完成,想一想該工作是自己做還是委託他人做比較合適?
  • 委託他人做,就把該工作放在 GTD「委派」的資料夾,方便委派及日後追蹤
  • 如果自己做,就把該工作放在 GTD「下一步行動」資料夾,方便分類!

3.將 GTD「下一步行動」之工作進行分類,並據此行動

GTD將工作依照性質 / 場合進行分類,有助於加快工作的處理速度,詳述如下:

依工作場合分類:

   有些工作必須在特定的環境 / 工作場合才能完成,例如:打電話給某某,工作場合就可標記為電話聯絡;撰寫計劃書,工作場合就可以標記為電腦;買書桌,工作場合就可以標示賣場等等。標示各項待辦工作的工作場合,以便於依工作場合批次完成該場合所有 GTD 待辦清單,例如:平常記錄要買的東西到那個賣場買?到了賣場後,只要查看該賣場的待辦清單,就可以一次買齊需要的東西,縮短往返的時間!

依焦點主題分類:

   GTD 工作管理針對同性質的待辦工作,可依需要設定焦點主題進行分類,例如:業務人員可以依待開發、待報價、待收款、待規劃等焦點主題來進行分類工作;主管可以依員工發展、行政支援、專案工作進行分類;產品經理可以依產品系列進行工作分類。GTD 工作管理標示各項待辦工作的類別,除了便於依工作類別處理相關的待辦清單,也便於查檢及瞭解該類工作進度及內容,對於工作管理有極大助益!

4.定期檢視及反饋

  「檢視」是指回顧之前各個待辦清單執行的結果,以此為 GTD 工作管理基礎,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回顧之前的所作所為而得到了經驗,做為未來規劃的重要參考依據,稱之為「反饋」。每天找一個時間,針對今天做過的事情加以檢討,並寫下來下次想完成的事情;這就是工作管理中的「每日檢視」。進行「每週檢視」時,先閱讀過去一週的工作記錄,看看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到底還有多少未完成事項,然後再決定接下來一週要做的事情,大部分人負擔責任的速度,遠比行事的腳步快,定期檢討,保持系統的順暢是工作管理的重要關鍵。

5.依場地、時間、精力、輕重緩急進行最佳行動

  依據場地、時間、精力、輕重緩急進行最佳行動,將會事半功倍,例如:

  • 想想現在的場合、時間適合處理什麼事?
  • 體力能應付嗎?
  • 做那件工作效益是最大的?
  • 再依直覺判斷行動,做就對了!
  • 完美的執行力、來自徹底的行動力

  不要再利用記憶做事,而是用心想事情如何處理。即使是小小承諾,也要有記錄到 GTD [收件匣] 習慣並決定下一步行動,如果不能決定下一步行動,即使簡單的事也會陷入膠著。

  企業工作效率不彰的癥結在於:計劃時程過長並缺乏具體的下一步行動。一般人要找出下一步行動的依據,必須讓頭腦同時尋找"記憶"及"決策",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一個成功的組織,開會結束時,應該把成敗建立在責任上,清楚的界定計劃目標,擬訂工作計劃,並指定專人執行與回報,讓每個人都可以從模糊未成形的意識概念中跳脫,集中精力在其被賦予應完成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