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之错

 秀水拖蓝 2013-04-25

诸葛亮之错

 诸葛亮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男人吧。隆中对、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策略计谋可谓奇妙无比,八阵图、木马流牛、连弩之法等发明创造让人叹为观止。诸葛亮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丞相吧。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感人至深,两篇《出师表》流传千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最聪明、最忠诚的巨星,最终却“出师未捷身先死”,陨落于五丈塬。“亮粉”们每每念此唏嘘不己,不禁恨苍天之不公,哀时世之不平。其实,我们若抛开小说或传说中的夸张成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诸葛亮功成垂败实由一系列决策失误所致,更与其领导方式不当有关。
  诸葛亮领导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事必躬亲”。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屋之恩,完成先帝临终托孤重任,诸葛亮呕心沥血,夙兴夜寐。“诸葛一生惟谨慎”,任何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才敢放心。《三国志》裴松之注:“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虽高居丞相之位,平时经常亲自校对政府公文,六出祁山时二十军棍以上的惩罚都亲自审定。
  这种近乎极至的事必躬亲严重地破坏了蜀国的组织秩序。主簿杨颙曾经劝谏诸葛亮:“我常见丞相亲自校对薄书,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治理军国,自有体统,上下不可相互混淆。譬如治家之道,必然是仆人耕田,婢女做饭,这样都有事情可做,也都有所收获,一家之主则从容自在,高枕无忧。如果主人亲自劳作,必然形神皆惫,终一事无成。难道主人的智力不如仆人、婢女吗?当然不是,而是这样做的话便失去了主人应有的身份。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杨颙之言很有道理,也比喻得十分形象。上下有别,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是一个组织良好运转的基础。居高位而司低职,不仅会从上而下破坏组织的分工体系与管理秩序,而且会使领导无法集中时间与精力关注组织的大政方略。在这一点的处理上,诸葛亮显然不如西汉宰相陈平。汉文帝问陈平:全国一年刑事案件多少,国库全年钱粮收入多少?陈平答:陛下若问刑事案件应问廷尉,若问钱粮收入应问治粟内史,而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
  更为重要的是,事必躬亲还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育人机制。既然大小事情,诸葛亮一概包揽,属下还能做什么呢?属下没有作为的空间,其才能如何展现,如何为人所知呢?属下没有作为的机会,其才能如何在实践中不断锻炼与提高呢?诸葛亮太聪明了,大家都觉得他的决策绝对英明正确,不用多想,照着去做就行了,不照着做还是违抗命令。诸葛亮太谨慎了,总是担心别人做得不好,非得亲自过问不可,大家知道任何事丞相都会最后把关,不用细做,做得差不多就行了,做得再好丞相也会修正一番。如此一来,大家都没有了做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整个蜀国只有诸葛亮这个“超人”在疯狂地工作,其余的人只是在他身边唯唯诺诺,碌碌无为。于是,“超人”死后蜀国出现空前的人才荒,文臣只有蒋琬、费袆等少数几人勉强能用,武将更是落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笑话,蜀国为司马氏所灭就再自然不过了。诸葛亮也许忘了,“月明星则稀,日出月则隐”;他更没有想到,自己操劳数十年的结果就是生前累至吐血,死后无人可继,亲自葬送了蜀国的未来。
  其实诸葛亮并非绝对聪明,真正聪明的人是善于使用他人为自己工作的人。如美国著名企业家、钢铁大王卡内基自豪地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个知道选用比自己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当然诸葛亮也不会成功,“成功的董事长有时间去钓鱼”,而他没有。
  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但今天中国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诸葛亮式的超人还有不少。如果你是领导,你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以至于喝杯咖啡的时间也没有;你总是觉得,招不到好的员工,下属做事总令你不放心。你得想一想:我是不是事必躬亲,犯了诸葛亮之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