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高考(426)黄冈市2013年高三4月份模拟考试

 若愚老人 2013-04-25

黄冈市2013年高三年级4月份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电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默契/提纲挈领    谪居/嫡传弟子    茁壮/相形见绌

  B.剽悍/虚无缥缈    拊掌/感人肺腑    下载/载歌载舞

  C.划算/出谋划策    斐然/流言蜚语    间距/间不容发

  D.倘若/风流倜傥    勾当/勾心斗角    稽首/无稽之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驳    深恶痛绝    责无旁待    心急如焚

  B.乖张    微不足道    穿流不息    气势磅礴

  C.烦躁    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稍纵即逝

  D.洗练    咬文嚼字    开城布公    锱铢必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同胞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B.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电影节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

  C.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隔离墙的数量,但是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总是如期而至,该项计划被迫取消。

  D.领导干部工作应该做到一言九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成绩来,对造福百姓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忽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由于通货膨胀,低效率的资金运转、屡见报端的贪腐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资金不足,使得地方政府越来越无力支付庞大的养老金。

  C.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只卖出两三台,有消息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央视“3·15”曝光所造成的。

  D.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可年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

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以第一人称”——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视角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是通过“我”的叙述来表现的。

  B生存还是毁灭是《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一句经典台词,他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在经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终于实现了为父报仇的心愿。

  C.在《论语》中,孔子的形象栩栩如生:他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被人误解时,他也会急得指天发誓。

  D.王熙凤的形象在《红楼梦》中作了具体描写:心较比干多一窍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

孔德立

   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孟子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面时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毅然起而“辟墨”。

    ③“仁爱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要击退墨家的进攻,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亦为儒家所赞同。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女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人。墨子津津乐道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兼爱”学说是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学。

   传统说法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遂以为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但如果把墨学置于孔孟之间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在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同时,亦悄然对墨学进行了吸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的一面,很容易忽略墨学对孟子的影响。简帛《五行》篇出土后,我们从子思五行说中发现了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是,子思与孟子对“仁、义、礼、智”的论述尚有一定距离。子思的仁、义、礼、智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经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非人”。可见,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至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考虑到墨子对儒家的批评,不难发现,墨子对的论述正被孟子悄然吸收了。《墨子》书中“天民”一词出现2次,《孟子》书中出现了3次。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词却不见于其他早期儒墨两家著作。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以来,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爱人利人以得福”,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贼”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均是墨子提升民众地位的举措。经过墨家的宣传及实践,墨子的这些主张已经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在风起云涌的墨家“革命”之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此外,孟子“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的论述,既坚持了儒家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又受到了墨子“行天下大义”的影响。墨子“非乐”,孟子则劝导统治者“与民同乐”,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选自《光明日报》2012326日,有删节)

6.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墨家影响力十分巨大,以至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B.面对墨家强大的势力,孟子作为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自觉担负起与墨家争鸣以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使命。

C兼爱属于墨家的核心思想,与儒家仁爱说相比,虽然都有,但是两种学说却风马牛不相及。

  D.孟子挞伐墨家,是很善于选择突破口的,如他抓住墨家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来攻击墨家自身的理论缺陷。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孟子的攻伐,夷之运用求同思维方法用自认为是儒墨公认的主张来为自己辩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B.孟子认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不是从物质财富的多寡层面上讲的,而是从子女对父母的真情方面而言的。

  C.儒家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体验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由推论的方式获得。

  D.儒家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庸俗化了,容易模糊人与禽兽的区别,也使墨家沦为无父之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这触及儒家的核心价值,因而遭到孟子的尖锐批判。

  B.孟子在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上,融合了墨家的思想,因为孟子性善论中的至善源头应该是墨家的思想。

  C.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等提升民众地位的思想,也促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建立。

  D.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墨子主张非乐,孟子却倡导与民同乐,将其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游桂林诸山记

(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罄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馀,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夏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下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①晡食:晚餐。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②窅(yǎo)渺:深远广袤。③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④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诣:达到

  B.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        俾:使

  C.吁,其危哉                  危:高

  D.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省:明白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桂林“山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一城烟火如绘②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③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④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⑤突然而起,戛然而止⑥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传达的理趣是相同。

  D.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年前游览过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3分)

2)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3分)

3)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①酵蘸(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阕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景?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下阕“残花残酒片时清”,有的版本是“残花浅酒片时清”。你觉得“浅酒”与”残酒”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月光里的舒伯特小楼

冯骥才

人生有些机遇碰巧只有一次,过后一定会留在记忆里。比如这次在维也纳,驻奥大使史明德先生对我说,我国使馆在维也纳买了一处房产,是一座带花园的小楼,属于奥地利国家历史文物,就守着世界文化遗产美泉宫的东门。大使夫人、翻译家徐静华还补充一句:“是两座楼,主楼和配楼。贝多芬曾在主楼里边弹过琴,配楼是舒伯特的故居之一。历史文化积淀都很深厚。”这地方已经整修好了,他们很想请我帮着看看怎样做得更精更深。大使说,贝多芬弹琴那座楼楼上有间刚刚收拾好的客房,我可以来住两天体验一下。

这邀请可胜过连续三年的山珍海味!

当我拎着手提袋来到这楼前,即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簇密的松杉映衬着一座淡黄色古典巴洛克式建筑,沉静而端庄,乍一看与美泉宫的整体建筑风格一致,颇有些皇家气息,它不是美泉宫的一部分吗?在历史记载中,这房子建于1793年,法国建筑师设计。它最初的主人是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建立过功绩而被封为贵族的犹太商人卡尔·瓦茨特之子——莱蒙特·瓦茨特。莱蒙特豪爽好客,终日宾朋满座。那镌刻在二楼山墙中间黑色牌子上的古希腊文“欢迎”一词,不正是二百多年前好客的主人莱蒙特浪漫生活的写照吗?然而奢华的生活是不会被人记住的,留在历史上的是贝多芬曾在这座楼里弹琴的故事。

贝多芬留下天籁的地方一定神奇不凡。它究竟怎样神奇不凡?

徐静华引我穿入院门。阳光正把一大片树影斑驳地铺在满院的绿茵上。各色小花摆放得错落有致,显出当今主人的精心。一座半隐在远处的中国式的亭子引起我的兴趣。据说,修整院子时有人建议将亭子改造后重新涂漆。徐静华说,我们不同意做任何改动,历史的东西应该保持原状。

我自然赞同这样的做法。

这个木结构的亭子看上去像个木笼,四四方方,亭顶没有“翼然”的飞檐,却正是那个时代(十九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人眼睛里的中国形态——古朴、纯净、敦厚。就像那时代西方瓷器以及美泉宫墙纸上的“中国形象”。

我终于站在贝多芬弹琴的圆厅里——贝多芬站在这圆厅里是1800年。那年他30岁,刚刚写过《第一交响曲》而惊动了音乐圣城维也纳。他的精力与才华正处在人生的阳春五月。据说那天厅里摆放着两架钢琴,他和另一位出色的钢琴名家约塞夫·沃尔夫尔彼此在键盘上展示自己最新的艺术思想与非凡的灵感,进而互相命题,即兴弹奏,用惊人的才气感动与启发对方,待到两人一同进入神交与知音的境界时,便并坐琴前,四手联弹。那场面一定让在场的深谙音乐的维也纳人兴奋得发狂。

那个没有录音录像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美妙的想象。

比起这座主楼,那边尖顶的配楼小一些。但楼内结构却曲折得有点神秘感。从狭小盘桓的楼梯登到尖顶里的阁楼,正是舒伯特住过的空间;历经两个世纪,旧物不存,但从留在那建筑物上简易的天窗,冬日里生火御寒的炉灶,光秃秃而厚重的木板门,以及晦暗的光线,可以想见舒伯特当年的生活。这叫我联想到在巴黎附近奥维和的那个梵高住过的小楼与小屋。舒伯特一生只活了31岁,一直住在维也纳。他自1813年离开寄宿学校,1816年专事写作,生活贫困交加中,却不断创造出《圣母颂》、《小夜曲》、《鳟鱼》等这些人间的仙乐与天音。直到1825年他的作品才得到出版,1827年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刚刚“脱贫”的舒伯特,一年之后(1828年)就与世长辞了。他一生写了一千部作品。他“蜗居”在这阁楼里是在哪年?写下了哪些作品?这些都还有待音乐史家的考证。

我真的住进这座令我敬畏的楼中。心里感动,入夜难眠。午夜时分干脆爬起来,走进贝多芬弹琴的那个圆厅。没去开灯,穿窗而入的月光使厅内既晦暗又明彻。我忽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开篇的琴音恰如眼前这种“银浆泻地”的感觉。那一瞬,我感到月光有一种神奇的质感,触摸一下,光滑与清凉,有如将手浸入水中;我还感到阳光属于世界,月光属于心灵。因为人只有在月光里才能回忆。

我一边想着月光曲的旋律,一边在屋里轻轻走着,忽然从后窗看到月下那座银白色、美得有点孤独的舒伯特小楼,不觉想起这两位音乐巨匠的交情。

贝多芬年长舒伯特27岁,他们去世却一前一后只隔一年,也算同时代人吧。

贝多芬在这楼里弹琴时,舒伯特才3岁。他们没有在这房子里相遇过,却把各自的人生足迹和艺术情感留在了这里。

贝多芬对待舒伯特,很像舒曼对待勃拉姆斯——十分欣赏年轻人的才华。

贝多芬病危时,请人把舒伯特叫到病床前,对舒伯特说:“你的音乐里有神圣的光,我的灵魂属于你。”

贝多芬去世后,舒伯特高擎火炬为贝多芬送葬。一年后,他也去世了,家人遵他遗嘱,把他安葬在贝多芬的墓地旁。他们的灵魂紧紧相靠。

这时,我心中响着的月光曲,已经把那个尖顶的小楼笼罩。光影婆娑中,我已经分不出月光和月光曲了。

转天,我在楼里楼外转来转去才明白,何以有昨夜那些“时光倒流”般的感受。

因为——我陷入历史中。

经过二百多年、几易其主的老房子,原先的一切早已空空如也。历史在哪里呢?我细心留意便注意到,它圆厅独有的凸形窗玻璃得到刻意的保护,仅存的壁炉、座钟与吊灯被视为珍宝,地窖里的宗教壁画如同刚被考古发现一般原封未动。一切修补都采用原先的形制、材质与制作方法。历史不怕缺失,就怕添加。历史的真实是用真正属于它的细节证实的,不管还剩多少。这就是历史、也是文物保护的严格之所在。

当然,如果为了赚游客的钱,给历史披金戴银而糟蹋了历史就另当别论了。

史明德大使说,奥地利人对历史修复十分严格。在修整这一建筑时,我们派去一支中国人的精装修队伍,奥地利派了专业的古建修复技师进行指导与监督。连墙的颜色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色板调色。然而,我们修复的原则是百分之百遵照人家的标准与尺度。奥地利的文物保护局长弗里德利希·达姆博士称赞中国是“热爱和善待这座建筑的主人,他们按照古建保护要求所完成的工作,堪称楷模”。

由这句话,我延伸想到,只有我们尊重别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而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也会受到人家的尊重。这也是现代文明和文明社会的准则。

    (选自2012115日《文汇报》,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我国使馆在维也纳买了一处房产,属于奥地利国家历史文物,有两座楼,主楼和配楼。贝多芬曾在主楼里边弹过琴,配楼是舒伯特的故居之一。

  B.贝多芬30岁那年,因为刚写过《第一交响曲》而惊动了音乐圣城维也纳。在阳春五月里,他和钢琴名家约塞夫·沃尔夫尔在这圆厅里互相命题,即兴弹奏。

  C.虽然历经两个世纪,旧物不存,但从留在那建筑物上简易的天窗,冬日里生火御寒的炉灶,光秃秃而厚重的木板门,以及晦暗的光线,可以想见舒伯特当年的生活。

  D.作者特别注意到,它圆厅独有的凸形窗玻璃得到刻意的保护,仅存的壁炉、座钟与吊灯被视为珍宝,地窖里刚被考古发现的宗教壁画一般都原封未动。

  E.作者因机缘巧合住进了舒伯特小楼。文章在描述与小楼有关的贝多芬和舒伯特两位伟人的生平事迹后,引申出奥地利政府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升华了文章主旨。

17.“贝多芬留下天籁的地方一定神奇不凡”这个地方“神奇不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简要概括。(4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那一瞬,我感到月光有一种神奇的质感,触摸一下,光滑与清凉,有如将手浸入水中,我还感到阳光属于世界,月光属于心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19历史不怕缺失,就怕添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有“梳理探究”专题《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要求我们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所承载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请参照示例,完成下面的题目,注意:点评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不要求与示例句式一致。(4分)

    【示例】成语与教育

    例如:因材施教、青出于蓝、循序渐进、言传身教

    点评:这每一个成语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诠释若教育的真谛,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题目】成语与爱情

    例如:                            

    点评:       

21.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湖北文化符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从下列“湖北文化符号”中任意选取两个,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这些地方或意象的文化内涵.②旬式一致;③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4分)

    湖北文化符号:黄鹤楼  琴台  西塞山  东坡赤壁  三峡 清泉寺  荆门  隆中  杏花村  绿杨桥

    【示例】

    雨巷,你的悠长寂寞,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伤感吗?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22.微博,以“短、灵、快”为特点,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请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和新闻漫画,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条微博。(4分)

    武汉晚报报道:眼下正是初三学生备战体育中考冲刺期,不少学校在加强训练之余,也做足了“安全功课”。就连跑个步,跳个绳,也要学生和家长签个“安全责任书”。

2013年高考(426)黄冈市2013年高三4月份模拟考试

跑步也要签安全责任书?”

沉石/绘

    (选自2013322日《中国教育报》)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两位钓鱼高手垂钓,吸引来了很多游客。游客羡慕他们轻松就把鱼钓上来,也去买来钓竿试运气。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钓不上鱼。

    两位钓鱼高手一位孤僻不爱搭理人,独享垂钓乐;另一位却是个热心肠。

    热心肠的这位,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每钓到十条就分给我一条,不满十条就不必给了。”双方一拍即合。他教完这一拨人,又去教另一拨人。一天下来,他不仅获得了满满一大篓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备受尊崇另一位高手,只是孤单地努力地去尽量多钓一条鱼。一天下来篓里的鱼也远远没有同伴的多。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