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芦山地震后最需警惕的莫过于滑坡与泥石流

 aa网游成都 2013-04-25

芦山地震后最需警惕的莫过于滑坡与泥石流

芦山地震后最需警惕的莫过于滑坡与泥石流

 

嵇少丞

 

   芦山地震之后,生命救援已经告一段落,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是灾民的安置。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与乡镇灾后重建的安全选址十分重要,千万要避开可能发生滑坡与泥石流的地方。这方面汶川地震之后有过深刻的教训。可以这么说,芦山地震在未来几年给芦山、宝兴、天全三县带来的最大地质灾害莫过于滑坡与泥石流。

图1. 芦山地震的重灾区主要是芦山、宝兴、天全三县

 

在龙门山这样地势起伏大、山坡陡峭、山高谷深的山区,强震之后几年甚至十几年里,暴雨之后不可避免要发生泥石流。雅安是四川著名的雨都——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每年从5月开始雨量逐渐加大,到8月达到最大值(图2)。灾区山体主要岩性为中生代沙泥岩互层及第三系砾岩地层,山体内薄弱面例如层面与节理面等非常发育,主震与余震震酥了山体,破坏了原先的边坡稳定性,造成山体岩石的破裂、山坡浮土的松动,地震造成多处山崩、滑坡、塌方、地裂,地表植被受到破坏,暴雨后,水迅速进入土壤,只要含水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边坡表层岩土与下伏基岩之间的摩擦系数迅速降低,形成滑坡与泥石流,顺坡而下,势不可挡。加之,地势高差大,泥石流中石块的含量高,破坏力更强。还有,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废墟里的尘土与木材经雨水冲刷,流进洪水,加重泥石流的灾情。如果不警惕,就可能会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与房屋财产的损失。

 

图2. 滑坡与泥石流形成机理示意图

 

图3. 雅安地区年度雨量分布

 

 

 

图4. 芦山地震酥了山体,破坏了原先的边坡稳定性,造成岩石破裂、坡土的松动、滑坡、塌方,地表植被受到破坏,为今后形成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岩土(照片据地震局地质所网站)

 

        
        5. 图所示的地区就是未来可能发生滑坡与泥石流的地方

 

 图6. 暴雨中,倒塌房屋废墟里的尘土与木材亦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

 

 

所谓泥石流就是由岩屑(岩块)、漂浮物(树干等)和泥水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物质)顺坡滑(流)动的地质过程。具体地说,泥石流是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或融雪之后发生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常常会冲毁村镇、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近年来,中国发生最大一起泥石流就是2010年8月8日发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泥石流。那一天,突降强降雨,舟曲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在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

 

“地震可怕,泥石流更可怕”。这是本人2009年与2010年夏天在汶川地震灾区考察中经常听到的灾民讲的一句话。

 

下面我将通过展示一系列照片,说明强震后泥石流的危害。

 

川县城

 

图7  2008年9月24日发生的泥石流是对北川县城的第二次打击,它彻底改变了地震后的北川县城的面貌,泥石流留下10-3米厚的碎石或砂土层。图中的北川县委大门,原高近4米,泥石流后还高不到1米。

 

图8.  北川县城长途汽车站大门口。(a)5月12日主震后门楼依在;(b)9月24日泥石流后,门楼前积累3~4米厚的碎石和漂浮物。

 

 

 

图9. 北川县一栋连8.0级汶川地震都未能将之摧毁的别墅,却在9.24泥石流中遭到灭顶之灾,全家人遇难。他们逃过5.12的8级强震,却没有逃过9.24的泥石流,非常悲惨。

 

都江堰市龙池镇

 

下面的照片说明2009年7月17日一场暴雨之后泥石流对都江堰市龙池镇震后重建的破坏情况。那一天,都江堰市龙池镇发生强降雨,最高降雨量达到了220毫米。暴雨造成的泥石流使得龙池镇南岳村4组和6组的12户近4000平方米房屋受灾、6公里道路受损、沿龙溪河的6座桥梁不同程度遭到破坏, 造成通往龙池景区的交通中断、南岳村4组和6组停电停水。河道几乎被泥石流填平,河边上几栋房子的一楼也基本被泥石流填满,岸边的公路上满是泥浆和巨大的石块,几台挖挖机花几天才勉强疏通了河道。

 

照片10. 都江堰市龙池镇南岳村一灾后重建的农家乐遭遇7.17泥石流,两人死亡。泥石流达几米厚,埋到楼顶。如果重建前能咨询地质灾害专家,就可避免这类选址错误。花了150万元建的农家乐,毁于一旦。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大地震震酥了龙门山陡峭的山体,破坏了植被,之后每场暴雨之后几乎必有泥石流发生,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几年,甚至10-15年。由于选址的错误,许多灾民倾其全部财力,另加借贷才建成的新房,却因遭遇泥石流毁于一旦,农民欲哭无泪。其实,这样的灾难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灾后重建注意正确的选址重建。

 

安县高川乡


安县高川乡的泥石流发生在2009年7月17日,3天后本人与成都的新洋朋友到达那里考察。


照片11. 7.17泥石流毁坏了安县高川乡重建的道理和桥梁。

 


照片12. 安县高川乡这户农民原有的房屋在2008年5.12地震中倒塌了,借钱刚砌起的新房在2009年的7.17泥石流中毁坏了,屋内、房前、房后堆满了泥石流运来的石块,房主欲哭无泪。如果当地乡干部能在农村民房重建前能咨询有关地质灾害专家,就可避免这类选址错误。

照片13. 7.17一夜之间从山沟里突然流出几十万立方的泥石,掩埋了村庄和公路,泥石厚达3-4米,中间的公路是用推土机扒开来的 。在龙门山里考察常遇到这类情况, 一堵就可能是2-3天。


照片14. 泥石流猛于虎。 边上的房子正被掩埋。

 

都江堰虹口乡

下面一组照片反映的是,位于都江堰虹口乡的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工程井场于也受到2009年7月17日泥石流的冲击,损失惨重,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图15. 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工程井场(洪水前)

 

 

 

 

图16. 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工程井场(洪水后)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一般来说,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陡峭地形(重力驱动力)。龙门山的地震灾区正是山高坡陡,沟壑林立,属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貌。

2.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物质基础)。龙门山的地震灾区,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石破碎、坡积土被震酥。

3.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幅量降雨或融雪(水源及水的加入)。雅安地区历来是多雨强雨地区,极易造成大量雨水渗透,土壤过度饱和后导致了滑坡。

第一条件是“滑坡的能量或驱动力的来源”问题。滑坡的动力来源就是重力在滑动面上、沿着滑移动方向上的(剪切)分力,该力必须达到足以克服前进过程中由摩擦力造出的阻力。上述的剪应力与地形高差以及坡度角的正弦值皆成正比。坡度角越大,滑坡的动力越大;地形高差越大,滑坡的动力亦越大。没有山高坡陡,就不会滑坡。所以,平原上没有滑坡。山区的沟壑中本就不应该住人,但在中国那里却住上了许多人,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既然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驱动力常在,一旦发生滑坡与泥石流,势必造成人员伤亡。如果不能把所有住在“山高坡陡”之下的居民全部搬到较为平旦开阔的地方居住,滑坡与泥石流将永远是个问题,防治这类地质灾害在中国还将任重道远。

中国山区有滑坡与泥石流潜在危险的居民点实在太多,这类地点属于风水学上的凶地。对所有凶地进行监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成本太高。最省事的做法是不让凶地建立居民点。

第2与第3个问题,就是泥土的水饱和问题。泥土中含有很大的孔隙度,在干燥的时候,矿物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形成连续的应力支撑格架,维持必要的力学平衡。但是,强降雨或冰雪融化之后,水沿着裂隙渗透到泥土内的空隙与裂隙,当流体体积含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25%-40%)之后,固体颗粒之间就不再彼此接触,而被流体分开,流体在三维空间中构成弯曲的却是连续的应力支撑格架。土-水体系的强度突然剧降,在重力的驱动力作用下,其行为就像流体一样,顺坡下滑而动。若土-水体系中还裹挟着石块,这就是威力无比的泥石流了,其破坏力就更强,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惨不能睹。泥石流运动速度往往很快,内中的气体来不起逃逸出来,形成气垫作用,从而更加速前进。所以,泥石流开始流动时,体系内流体(泥水)的含量应该介于25-40vol%, 具体值取决于岩屑与岩块的形状与大小分布。

结论

作为地质专家,我建议地震灾区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警惕芦山地震灾区雨后发生的泥石流,灾害重建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选好居民建筑的地址!

 

逃生

 

 

 图17. 惨,他的手与头都在外面,就是抽不出身,泥石流中太多石头。泥石流中太多石头。泥石流与洪水不一样,一旦卷入泥石流,逃生很难的,水性好亦无用。泥石流中石块多, 伤人没商量。

 

 

图18. 泥石流来了,如何逃生?照片中这位先生的做法很危险,一旦脚插到尖锐的石块之间,腿拔不出来,周围石头会越堆越多。泥石流中遇难者许多是被这样活埋的。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脱鞋,往高处跑,不要过河、不要下水。

 

图19. 山洪形成的泥石流含石量必然很高。

 

图20.粘土泥石流俺没了镇子

 

图21. 粘土泥石流的流动构造,弧形指向代表泥浆的流动方向, 从左到右,从坡上到坡下。

 

图22. 不等泥浆干透不敢下来,否则还有沉进泥浆的危险,因为表皮一层干了还不行,一旦陷进,很难救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