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简王墓俗称“潞王坟”,位于河南新乡市北15公里处凤凰山南麓,依山坐岭,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明代散布于各地藩王陵墓中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陵墓分东西两部分;东为潞王墓,西为其次妃赵氏墓,俗称“娘娘坟”。 潞简王朱翊镠(1568—1614年)是明穆宗朱载垢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唯一同母弟,封至卫辉府(今卫辉市)为藩王。其人性格暴戾,生活穷奢极欲,淫逸无度,墓地为他亲自所选。两墓左右并列,坐北朝南,占地16万平方米。潞王墓区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为神道部分,自前面的石刻仪仗群至坟园正门,后组自正门至宝城是主体部分。神道是一二龙戏珠为主体花纹的牌坊,上刻“潞藩佳城”楷书四字,两侧并列石华表各一,高5.5米,上浮雕云龙图案。过石牌坊即为神道,两旁排列石兽14对,造型生动。另有石人两对,一为牵马小吏,一为文吏,形体高大,镂刻精细,栩栩如生,虽经400年风雨剥蚀,至今仍轮廓清楚,鳞爪、羽毛等细部纹饰完好如初,且其数量也为历代藩王墓所少有。过神道北为一汉白玉石砌三孔桥,过桥不远即为墓城,有城墙环绕,用青条石砌成,高约六米,规整坚固。正门为三道拱券门,上筑城楼,高10.3米,以绿色琉璃瓦覆盖,甚是威严。拱券门内立一“维岳降灵”石坊,雕刻精美,上刻一联: 凤栖毖水濯银潢 “龙”、“凤”分指潞简王及赵氏。石坊后即为享殿。原为墓城中最大的殿屋,现却仅为柱墓,但拜殿保存尚完整。墓城内共有三道门,形成四个院落,有石牌坊两座,祭碑十通,墓碑一通。潞简王墓室在第四院落。墓前立一高约6.7米的墓碑,上刻“敕封潞简王之墓”七字。墓呈圆形,并围以青石砌墙,高近十米,登墓顶可鸟瞰整个墓区全景。“宝城”下为地官,即安放潞简王棺椁处。其结构颇为北京十三陵中之定陵。面积达185平方米,由主墓室、左右侧室、中间庭堂及甬道组成,高大宽敞,全为石结构拱券式建。主墓室在后,为地宫主要部分,正中为一用青石砌成的棺椁床,上安放有一大二小三个青石棺,据称中间大者即为潞简王的寝棺。在主墓室与中庭堂的石门外,保存有潞简王朱翊镠的墓志,志文用楷书镌刻,字迹清楚,笔画流畅,详细记述了简王生平及其妃妾子女概况。如今墓室已整修,并向游人开放。 “娘娘坟”建筑结构布局与潞简王墓大体相同,但墓冢较潞简王坟略小,墓室东西两侧各建一直壁斗顶的丫环墓,葬两个随侍丫环。 潞王墓不仅以其宏大规模受人注目,且以其众多精细的石雕为人赞赏。清许作梅(生平不详)在其《潞王墓》一诗中对此就曾有描写: 只恐诗人歌麦秀,琼花铺遍远山头。 诗引周时箕子感伤殷王之作《麦秀歌》作比,却并不悲伤,第二句,在“满地愁”之中,也不无对墓区的白石雕刻怀有赞叹之意。 |
|
来自: laoxuesheng >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