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 以前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此地只剩下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出典] 崔颢《黄鹤楼》 注: 1、《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2、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伟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悠悠:久远的意思。 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3、译文1: 以前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此地只剩下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以后再也不回返,千载的白云,依旧在楼前荡荡悠悠。登楼远眺,晴朗的江面上,历历在目的是汉阳城上草树和那布满芳草景色凄迷的鹦鹉绿洲。天色将晚,暮色弥漫,我的家乡哪里呢?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迷漾,引起我无数的忧愁。 译文2: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译文3: 古代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升而去, 只留下一座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头, 千年以来天上的白云依然飘浮在万里长空之上。晴天的时候, 可以清晰的看到川水流经汉阳的林树, 而鹦鹉洲上的芳草也随风摇曳着。傍晚时分, 暮色昏暗, 看不清我的故乡, 只见到江上苍茫的烟波, 让人徒增伤感。
4、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崔颢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他就凭着这一首《黄鹤楼》名满天下,流芳千年。
5、这首七律是崔颢晚年的代表作, 全诗风骨凛然, 一气呵成, 就连诗仙李白, 也自叹弗如 。 站在黄鹤楼上, 眺望远处, 除了茫茫白云, 就是一片青绿, 看到这样的景色, 诗人不免兴起思乡愁绪, 句中的空,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怅然所失, 而乡关可作归讲, 日暮有前途茫然的虚空, 整首诗在豪迈中, 流露细腻, 在伤感中充满对人生的疑问, 让人读起来低回不已, 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尝的好诗, 前人推为“唐人之七律诗, 当以崔颢黄鹤楼第一”!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1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一,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一,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22名。
6、崔颢一生所作好诗不多,惟有这首诗千古流名,黄鹤楼因其所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又相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说云费文伟登仙驾鹤来到这里,崔颢在史书上流下的史料很少,他的仕途生涯以及感情生活始终是个迷,他这首诗是政治上失意,还是感情上失意不可得知。唐朝诗人大多数写的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就是李商隐的爱情诗也认为是抒发他的政治抱负,当然这是学术争论。
7、黄鹤楼的来历,无论是天下独有的黄鹤矶,还是神化中的子安,一千多年前百姓造之,就有其特定的原因:一为纪念,念仙人于此,二为崇尚,尚和平文明,三为象征,征安居乐业。 可见,黄鹤楼从其诞生之日,就注定要芳名长存, 注定要万人仰慕。 唐代诗人崔颢因仕途失意,登楼远观,遂作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妻妻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被列为题咏名胜古迹之最,自有其妙处,熟悉的人知道,黄鹤楼背靠蛇山,俯瞰汉江,高出云表,极目千里,故诗人有“人去楼空”的感觉,而从眼下的“ 汉阳树,鹦鹉洲”忆起东汉末年因作《鹦鹉赋》而屈死的才子祢衡,想到自己壮志难酬,漂泊他乡,于是诗人唱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哀句。短短数字,纵横千年,将心声抒发得淋漓尽致,难怪清人沈德潜评曰:“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法,遂擅千古之奇”。 诗仙李白游览于此,捋胡樽酒,诗意盎然,尤其读到崔颢的诗,更是激情高涨,欲与之一试高下,先后作《鹦鹉州》、《登金陵凤凰台》等诗,但无一满意,于是他放下酒杯,仔细评崔颢之诗后,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骄众不羁,才华横溢的诗仙,此时也变得如此谦卑与恭敬,饮了美酒、掩面而退。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 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的游览胜地。
8、武汉,多少次亲历,多少次作别,又多少次魂牵梦绕的城市。那里有气势恢宏的长江,有嵯峨辉煌的黄鹤楼,有曾经失落的爱情。梦里、现实里每一次的亲近,都醉了心魄,忘却了伤痛,壮美了人生。
9、黄鹤楼的由来,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有一个道士为了感谢一个女子辛氏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辛氏的酒店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告诉辛氏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辛氏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若干年后,道士回来了,拿出笛子吹起曲子,在仙鹤翩翩起舞的时候,跨上黄鹤直上云天。后来辛氏为了纪念这位道士,便在原地重新盖起一座楼,取名叫“黄鹤楼”。 还有一个传说,是说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我第一次知道黄鹤楼,是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我想他的诗大概与那个费伟的传说有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黄鹤楼的印象,还没有它那个高高的大山门、它后面的东湖以及它前面的长江来的深。 黄鹤楼很漂亮,周围是很大的建筑楼群,在挂着“气吞云梦”的主楼前面,还有两只仙鹤的雕像。从一个“洞天别境”的小石牌楼走过去,还有一个长满荷花的小池塘。我去的时候是盛夏,荷花已经开过了,但是挺立的荷茎荷叶依然能够让我感觉到凉爽。 大概那时候我还不懂得如何去看一座楼,只忙着看周围的景色。看宽宽的长江是如何“大江东流去”的,看武汉长江大桥上那如蚁蚋一般的车来车往,远远的看到武汉电视塔,还能看到天上隆隆的飞机划过那晴朗的蓝天。 至今记得黄鹤楼一楼大厅里那副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题记 登黄鹤楼,想起那远古的传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去,杳无音信,黄鹤楼若是有知,会不会觉得寂寞呢?凭栏而立,晴空之上是朵朵白云,蓝天之下是滚滚长江。这白云啊,千年之前已经飘过,云聚云散间,世事早已沧海桑田;这长江啊,万年之前已经流过,千帆竞发时,却找不到一条属于多情女子的船。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失落,是绝望,是肠断?晴朗的天空下,是历历在目的汉阳树,滚滚的长江水中,是芳草萋萋的鹦鹉洲,高高的黄鹤楼上,却是难于诉说的愁绪,心底的压抑也如同荒草一般蔓延,占据整个身心,欲哭无泪,欲诉无门,欲喊无声。 站在黄鹤楼上,我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容颜。闭上眼,就是你的影子,或调皮,或娇嗔,或古灵精怪,召之不前,挥之却不去,令人惘然若失,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想,想着与你聊天时的默契,你一言我一语,乱花纷坠,妙语连珠,常常在文字后面想象你的样子,或温柔浅笑,或凤眼含春,或气恼得简直要珠泪飞溅了,这让我心生柔情,或者是让我哑然失笑。 如今,放眼四周,我却再也找不到通往你的方向。你如黄鹤般远去了,一去不见踪影,只留下我一个人,就像伫立江边的黄鹤楼,独自面对千年的凄风苦雨,独自面对万载的白云悠悠,此时此刻,谁又能给我一杯忘情水,让我可以忘掉前生的山盟海誓,可以忘掉今生的爱恨情仇。站在三生石上,当我喝下这杯水的时候,一切也许就可以结束了…… 11、来武汉之前我只知道黄鹤楼。可以说,黄鹤楼是武汉的一个标志,一种象征,但也许它也只是这样一种标志,一种象征。很多人远远地看了一眼,居然都不想上去。我坚持上去了,也只是想感受一下那两首古诗的意境。但我也感到有些失望,楼里面主要是些卖字画的,到长廊上看风景看到的也是满眼的人流和车流。一口气跑到最高的一层去眺望长江,想领略一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但近旁仍然是那密集的建筑物,长江在很远的地方,而且感觉一点也不显眼,更谈不上壮观。长江大桥也在我眼里失去了它的雄伟,远不如儿时在南京看大桥的感受,不知是眼光的不同还是真的长江变小了。看到李白留下的潇洒“壮观”二字,想到潇洒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仙”也早已“成仙”而去,崔颢远眺感叹的身影而今又到哪里去寻觅?可真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沧海桑田,唯有黄鹤楼仍立在这儿,看人世兴衰,观武汉变迁。 12、我开始飘忽不定,四处游逸,当我来到黄鹤楼时,我瞻仰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名句,感受那鹦鹉洲的萋萋芳草,品味那“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凄婉苍凉。当我登上滕王阁时,我感受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当我站在泰山之巅时,我感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山小”的豪气,可是,崔颢,王勃,杜甫呢?他们把自己的才华留在了古老的简赎上后,皆随风逝去了,而在他们无比光辉的掩盖下,那些平凡的人又如何让史书记住呢?
13、因为有你,我的生命开始绚烂多姿; 也因为有你,我的世界走向悲惨黯淡。 璀璨与灰暗的转变也许只在一念之间,可是留下的阴影却是无穷尽的…… 痛并快乐着,纠缠着,一切只因有爱。究竟是痛多一点呢,还是乐多一点?无从知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如果有来世,你还舍得让我如此伤感吗?
14、躺在树底下的石凳上,感觉着白天那场骤然而来的暴雨带来的清凉。夏日的天气,如孩子的脸还是如少女的心呢?不必深究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学士的诗已经告诉我们了,盛夏雨来之急,古今皆同,不同的是没有诗人那种豪迈的情怀。 15、 时近新春,余闲临武昌江畔,遥见黄鶴楼,矗立长江之滨,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临江倒影,争与波流。缓步走近,行至近处,只见主楼巨矗,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巍峨壮美。楼分五层,琉璃黄瓦,翘角如勾,飞檐斗拱,小亭画廊,雕栏回护。主楼与配套,主次分明,布局严谨,雄浑天成。
16、爱没了。情淡了。该分手了。 17、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读诗,喜欢品筝,喜欢围棋,发现自己逐渐沉迷于古典文化中去。爱好所有一切与古典文化有关的东西。因为我总觉得,古典文化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香味,凝聚着一笔淡蓝的墨色。这笔淡蓝色透着其特有的韵味。引着我一步一步回到古代。在宁静的夏日午后,一杯茶、几本书让我陶醉其中:我仿佛看到了纳兰容若,他静静地看着远方,幽幽地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李清照倚坐在淑玉泉边,泪眼婆娑,道不尽心中愁苦,只能徐徐哭诉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隐约听到岳飞飘渺不定的声音,他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青春如同照耀在山间的太阳,拥有绚丽的七色光,而我却独喜那一抹蓝色,和蓝色里古风古韵的气息与“陪君醉笑三万场,”不诉的离殇。 18、风声鹤唳看繁华落去,忽觉心头一片阴霾。那份伤感如浓云在天、似山雨欲来,有意逃出桎梏,却实无力排遣、亦不忍拂拭。只好任其肆虐,独自品咂那酸楚楚,悲切切的伤心滋味。
1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假如我们凭栏而眺,回溯历史的烟云,我的感觉,就是如此,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
|
来自: hjmhjmhjmm > 《唐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