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状元

 公司总裁 2013-04-26
解读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状元
http://www. 2011-03-19 新闻来源:现代教育报

欧阳询

 

  清朝的皇帝大多喜欢书法,尤其是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更是痴爱书法。因此,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所选出的状元大多是那些书法字体出众,并且书法字体的风格深得皇帝喜爱的考生。

  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字体,所以他在选状元的时候,首先要看哪个考生的书法字体最接近欧阳询的风格。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和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隋朝时,欧阳询官至太常博士,唐朝时,欧阳询被封为太子率更令,因此,也有人称欧阳询为“欧阳率更”。欧阳询还与他同时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书法上的“初唐四大家”。因为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也擅长书法,所以,欧阳询又被称为“大欧”。欧阳询的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后人誉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在平正中弥漫着险绝之气,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正是因为顺治皇帝痴爱欧阳询的书法字体,所以,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的状元邹忠倚和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状元孙承恩都是用欧阳询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被顺治皇帝一眼看中,选为了状元。

  康熙皇帝喜“二王”的书法字体,“二王”指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在东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由于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以及“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他的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的书法传世名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因为康熙皇帝痴爱“二王”的书法字体,所以,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状元归允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状元蔡升元、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状元汪绎的字体学的都是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参加考试的时候,这三个人都是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字体写的考卷,结果被康熙皇帝一眼看中,成了状元。

  当然,也不是所有擅长皇帝喜爱的书法字体的考生都能被选为状元的,比如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科举考试中,虽然工于“二王”书法字体的考生首推浙江海宁的查升,但是,因为其族叔查嗣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而且查嗣韩由于兼习《五经》而被录取为了这次考试的第一甲的榜眼,也就是第二名,于是,身为查嗣韩的侄子的查升只能被录取为二甲进士,和状元失之交臂。康熙六年(1667年)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工于“二王”书法者,首推河北枣强的宋师祁,可是,由于别有原因,宋师祁却没有被录取为这次考试的状元。王吴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