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汾湖帆影

 苏迷 2013-04-27

汾湖帆影

  汾湖,不仅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还是一段记忆,一幅伴随着儿时经历丰富起来的绚丽图景。它的美好,它的亮丽,多年投映在我的心海里,帆影憧憧,水天相映,美妙难言。
  我从小生长在汾湖滩边的一个小村庄。那份家乡的情结,也因为22年前的辞别,定居小镇,后又有故里小村动迁而显得弥足珍贵。汾湖帆影在我的眼里,像西方经典诗人的鹅毛笔,在案头,也在心头。汾湖有三鲜,也久久地鲜美在记忆中。三鲜中体型最大者白鱼,熟悉的人多,无须多说。必须说说的,有银鱼和紫蟹。
  汾湖银鱼,一年渔汛有两季,春和秋。捕捞季,汾湖里就会汇集众多的帆船,帆影片片,银鱼闪闪。网银鱼我们俗称“泱银鱼”,渔民捕捞到的银鱼,一部分放在船棚上晒干,一部分就挑到我们汾湖边的村庄里叫卖。那时候物美价廉,才几毛一斤,偶尔母亲也会狠下心买上一点,让全家人美美吃上一餐。
  汾湖紫蟹不但色紫,而且一大一小两钳,这在全国都难找到同类,不过汾湖现已绝迹。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每到秋季,就在汾湖里以及“里风港”、“东西港”里网捕这种紫蟹,工具是竹片和尼龙网以及稻草绳子,饵料是新鲜晚稻穗头以及新鲜高粱头。网来的紫蟹,父亲会把那些质量较差的让母亲煮了供家人吃,上等品货色,会在周日的时候,由我上“黑市桥”(芦墟镇人民桥)卖给那些有钱的街上人。记得第一次单独一大早上街卖紫蟹,是我10岁的时候。卖蟹所得的钱,会按照母亲的意思,买回一些油盐等日用品,而我自己,是一分钱也不舍得花的。
  汾湖的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叫摇篮圩。小时候,大人都是拿那个小岛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因为摇篮圩属于“孤岛”,常年荒凉,除了农忙季节有农民出没外,别的时候是很少有人到那里的。远远望去,摇篮圩就像一只狰狞的水兽匍匐在波光粼粼的湖中,似乎只要大人们一声呼唤,那水兽就能腾空跃起,或捉走或吃掉吵闹中的孩子,神秘而恐怖。小时候我常常这样幻想:如果把摇篮圩好好开发一下,圩上建几座小亭子,种上些花花草草,搞一些石驳岸,再造座桥出来与汾湖公园连通,那将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或许,与西湖的湖心岛及三潭映月有得一比呢。
  如今,因为道路建设,昔日的“丫颌兜”被填埋了,“陆师庙”也一去不返了,“子婿滩”则成了某公司的厂房,那片片芦苇丛,也只能在梦中再现。原来的秀丽风貌及汾湖北滩的古迹已不复存在。帆船也早已被机动大驳船代替。
  汾湖三鲜,现在大概就剩下白鱼了,偶尔渔民有网到的,量也不多。似乎也已经变种,没有过去那么鲜美,有时吃起来还会有些柴油味,倒人胃口。
  汾湖,还能回到昔日那明眸善睐的清纯村姑模样吗?片片帆影何时方能归去来兮?浩淼的湖面不语,唯有“乡思在渔歌”。
  ■陆雨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