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孝》

 秀水拖蓝 2013-04-29

初集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虞舜、姓姚名重華。父瞽瞍頑。母握登賢而早喪。後母嚚。弟象傲。常謀害舜。舜孺慕號泣。

【原文】

如窮人之無所歸。負罪引慝。孝感動天。嘗耕於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帝堯聞之。妻以二女。歷試諸艱。天下大治。因禪焉。

大舜心中。祇有父母。故不知其他。祇求可得父母之歡心。故始終不見父母不是處。人倫之變。至舜而極。然能盡愛敬之誠。則至頑如瞍。尚能底豫允若。況頑不如瞍者乎。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華。他的父親叫瞽瞍。沒有知識。又喜歡妄作妄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賢德。可是早已亡過了。他的後母呢。口裏是不說忠信的言語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們常常想了計策。要謀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號哭泣。同窮苦的人沒有歸處一樣。並且以為父親母親弟弟的種種行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夠得到爺娘的喜歡。舜帝這樣的孝順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天。有一次。在歷山地方耕田。大象幫着他耕。飛鳥幫着他耘。堯皇帝得知了。就把兩箇女兒嫁給他。屢次用艱難的事情。去試驗舜帝。並不覺得怎麽樣。後來天下很太平。堯帝就把皇帝位子讓給他了。


二、【仲由負米】
子路盡力。負米奉親。親沒仕楚。歎不及貧。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歎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李文耕謂事親之事。承顏日短。報德思長。如仲氏子者。方樂負米之歡。旋抱銜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鍾鼎而徒然。子欲養而親不待。蓋千古有同慨也。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養之及時也乎。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箇賢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裏窮苦得很。天天所喫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類不好的蔬菜。因為奉養爺娘的緣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來給爺娘喫。等到他的爺娘都去世了以後。他就往南方遊歷。遊到楚國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隨的車騎有一百輛的多。他積聚的榖米。有一萬鍾的富。坐的時候。便裀褥重曡。喫的時候。便鼎食滿前。他就歎氣着說。我現在雖然富貴。但是要想像從前一樣喫着藜藿的蔬菜。仍舊到百里以外去背米來養爺娘。這世裏斷斷不能夠再有這種日子了。叫我怎不傷心呢。孔子說道。仲由的服事爺娘。可以說是活着盡了力。死了盡着追思的了。


三、【閔損蘆衣】
孝哉閔子。衣蘆御車。感父救母。千古令譽。

【原文】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妻。生二子。母惡損。所生子衣綿絮。而衣損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後妻。損啓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視損如己子。

李文耕謂閔子留母之語。淒然藹然。從肺腑中醞釀而出。雖使鐵石人聞之。亦為惻惻心動。何其天性之厚且純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氣。直從孝子一念懇惻中轉回。為子者其三復之。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箇孝子。姓閔名叫損的。表字叫做子騫。生他的母親。早已亡過了。他的父親娶了一箇後妻。生了兩箇兒子。那箇後母很厭惡閔損。冬天的時候。給自己親生的兩箇兒子。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給閔損穿的衣裳。裏面卻是裝着蘆花的。有一次、他的父親叫閔損推車子出外。可是因為衣裳單薄。身體寒冷。一箇不小心。不覺失掉了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他的父親起初很生氣。後來覺察了兒子是穿了蘆花緣故。便要趕出那箇後妻。閔損卻對父親說。母親在此。無非我一箇兒子受着寒冷。倘若母親去了。可憐三箇兒子都要受着孤單了。他的父親覺得閔損的說話不錯。也就罷了。他的後母。從此也感悟懊悔了。以後看待閔損。就像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


四、【曾參養志】
曾子養志。請與有餘。母囓其指。負薪歸廬。

【原文】
周曾參、字子輿。善養父志。每食。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父嗜羊棗。旣沒。參不忍食。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囓指以悟之。參忽心痛。負薪歸。妻為母蒸棃。不熟。出之。過勝母。避其名。不入。學於孔子。而傳孝經。

李文耕謂凡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於功名者小。成立於道德者大。為子者欲學曾子之養志。必學曾子之志於道。悟徹一貫。三省其身。不然。雖多備酒肉。曲承歡笑。異於徒養口腹幾何。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周朝的曾參夫子。表字叫子輿。他的奉養爺娘。和別人不同。最能夠養他父親母親的志向。每逢喫飯的時候。必定有酒有肉。將要收去的時候。一定問過他父親。這箇餘下來的酒肉。送給那箇。他的父親生平喜歡喫那羊棗子。後來他的父親死了。曾參就終身不喫羊棗子了。有一次、他在山裏砍柴。不料家裏忽然有客人來了。他的母親因為曾參不在家裏。又沒有錢可以備辦供客的東西。弄得沒有辦法。就用牙齒咬破自己的指頭。好叫曾參覺悟。果然曾參在山裏。忽然心頭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陣。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裏來。有一次。他的妻子替曾參的母親蒸一隻棃子。沒有蒸得熟透。曾參就把妻子趕出去。不要他做妻子了。後來曾參走過勝母的地方。因為這箇地方的名稱不好。就不肯走進勝母的里門。曾參在孔夫子門下受學。孔夫子很看得起他。傳了他一部孝經。內容共總有十八章。


五、【老萊斑衣】
老萊七十。戲綵娛親。作嬰兒狀。爛漫天真。

【原文】
周老萊子、姓萊。佚其名。楚人。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嘗著五綵斑斕之衣。為嬰兒狀。戲舞於親側。幷在雙親前弄雛。欲親之喜。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稱老一語。記禮者原自體貼入微。得萊子之斑衣弄雛。乃發揮盡致矣。以舜之孺慕。參之養志。合為一人。其真愛流溢處。令人神往不盡。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箇老萊子。他姓萊。遺失了他的名字。只曉得他是楚國的人氏。生性非常孝順。奉養他的父親母親。凡是喫的喝的。總是用着很甘甜很柔脆的物品。自然不必說了。最難得他自己的年紀。也已經到了七十歲。但是他平常所說的話。總沒有一句說出自己的老字來。真合着禮記裏父母在。恒言不稱老。的那句話了。他又常常穿着了五色燦爛齊整的衣裳。故意裝作小孩子的形狀。在父親母親旁邊戲着舞着。並且在雙親面前戲弄小鳥。做出孩兒頑耍的樣子。要博得爺娘的歡喜。有時候又取了兩桶水挑到堂上來。故意跌倒在地上。連那兩桶水也倒翻下來。那衣服都弄得水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兒哇哇的啼哭聲音來。他的父親母親。這時候那裏忍得住。便哈哈大笑。快活極了。


六、【郯子鹿乳】
郯子親老。雙目皆瞽。入鹿羣中。為取鹿乳。

【原文】
周郯子、魯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目。思食鹿乳而不得。郯子順承親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羣之內。取鹿乳以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應照曰。孝子事親。必養其心志。而不徒養其口體。鹿乳異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誠孝之心。發為機智。得乳歸奉。父母之心順。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謂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一箇賢人。叫做郯子。是魯國裏的人。歷史上遺失了他的名字。他的天性非常孝順。父親母親年紀老了。兩箇人的眼珠子裏都有些病。所以心裏常常想喫鹿的乳。可是一時辦不到。那郯子知道他的雙親有這箇意思。他就打定主意。穿着了鹿皮的衣服。扮着鹿、走到深山裏。夾在羣鹿的裏面。找些鹿的奶來。預備做醫治雙親眼睛的物品。不料有幾箇獵人見了他披着鹿皮。當他真箇是隻鹿。就左手拿着弓。右手抽着箭。想射中了這隻鹿。郯子便慌忙立起身來。趕忙盡情的告訴獵人道。我不是鹿。原來我是穿着鹿皮。到這裏找些鹿的奶乳。去醫治父親母親眼睛的。你千萬不要錯認我作鹿呀。獵人聽到這話。方纔曉到是箇孝子。就放着弓箭不射了。於是郯子纔得免了。


七、【漢文嘗藥】
漢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載侍疾。湯藥親嘗。

【原文】
漢文帝、姓劉、名恒。高祖第三子也。初封於外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養無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所用湯藥。必先親嘗之而後進。仁孝之名。聞於天下。

王應照謂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歷三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后役使滿前。文帝貴為天子。以天下養。猶必躬盡子職。況平人父母。非子媳誰為服事乎。事親之道。自盡其心而已。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的文帝。姓劉。名字叫做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箇兒子。他沒有做皇帝的時候。高祖已經封他在代州地方。所以又叫代王了。他原來是庶出的。養身娘就是薄姬。後來纔稱薄太后。但是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順的。朝朝夜夜。奉養這位母親。從來沒有懶惰的意思。薄太后曾經生病。足足生了三箇年頭的長久。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總是殷殷勤勤。看護得很周到。夜閒睡的時候。眼睛也沒有閉好。衣帶並沒有解開過。所煎的湯藥。必定先要自己親自嚐過了。纔進到薄太后面前、叫母后喫的。因為他有了這樣情形。所以仁孝的名聲。就傳遍了天下。人人都曉得了。


八、【郭巨埋兒】
郭巨埋兒。雷震兒活。天賜黃金。官不得奪。

【原文】
漢郭巨、字文舉。家貧。子尚幼。母減食與之。巨因貧難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進食。一日、子溺斃。妻惶泣。巨曰。毌驚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盍埋之。妻不敢違。遂掘坑三尺。雷震子甦。見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兒事。諸儒皆非之。得林縣人所傳。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復得之言。割慈忍愛、曲體母心者至矣。所以驚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悽愴之頃。而雷蘇其子。破涕為笑。孰謂皇天無眼耶。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的時候。有箇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舉。家裏窮苦得很。他有箇兒子還很幼小。郭巨的母親。常常把自己喫的東西。分給孫兒喫。郭巨因為家裏窮得不能夠奉養母親。現在兒子又要分母親的食物。如何是好呢。於是總等着兒子走出的時候。再到母親裏去進食物。有一天。兒子跌在水裏死了。郭巨的妻子驚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說。你不要驚動了母親。兒子可以再有的。母親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兒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違背他丈夫的話。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箇霹靂。把兒子震活了。並且地裏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寫着。說是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


九、【江革負母】
江革避難。負母保身。亂平貧苦。行傭供親。

【原文】
漢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世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欲劫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嘗稍缺。母終。哀泣廬墓。寢不除服。後舉孝廉。遷諫議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於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祇盡其心力。而造次顛沛。必於是耳。孔明鞠躬盡瘁。甯俞薄酖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爭光於日月也。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姓江名革的。表字叫做次翁。從小就沒有了父親。單單剩着江革和他的母親同住着。那時候天下不太平了。盜賊很多。江革就背了母親逃難去。他在路上。時時碰着這班作亂的盜賊。要把江革擄去。和他們一同去做盜賊。江革總是流着兩行眼淚哭訴着說。我有老母在這裏。要人供養。我怎麽可以和你們一同去呢。強盜聽到這話。就發了慈悲念頭。也不忍殺他了。後來江革輾轉在下邳地方作客。窮得連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賺些工錢來供養母親。凡是母親身邊要使用的東西。沒有缺少一點。後來他的母親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親的墳旁。就是睡的時候。喪服也不除去。後來有人見到他的品行不錯。就舉他做了孝廉。最後遷到諫議大夫的官。


十、【蔡順拾椹】
蔡順喪父。世亂歲荒。拾椹奉母。赤黑分筐。

【原文】
漢蔡順、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亂。拾桑椹。盛以異器。赤眉賊問其故。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賊憫之。贈牛米不受。母喪。未及葬。里中災。火逼其舍。順抱柩號哭。火遂越燒他室。母生平畏雷。每雷震。順必圜冢泣呼。

姜書鑑曰。人子於丁艱之際。躬當大事。處常且難。不幸遇卒變。惟有出萬死一生之計耳。君仲母柩逼於火。抱而號哭。辟患不為。非天性激發乎。至諴感神。火越他宅。所全者大。拾椹猶其餘事耳。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有箇蔡順。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他服事母親。非常孝順。那時候正逢着王莽的變亂。年歲又荒。沒有飯喫了。他就拾了桑樹上結的果子去供奉母親。用一箇器皿、裝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箇器皿、裝紅的桑子。赤眉賊見了很奇怪。就問他這是什麽緣故。蔡順說。黑的奉養母親。紅的自己喫。赤眉賊聽了。也很可憐他的孝順。就送他牛蹄和白米。蔡順不肯受。後來母親死了。還沒有安葬。忽然那箇地方起了火。火勢直逼到他家裏來。蔡順就抱住了母親的靈柩大哭。果然奇怪。火就跳過蔡家。燒到別人家去了。他又因為母親生平最怕天雷的聲音。所以每逢着有雷聲的時候。蔡順必定繞着墳、哭着喊着。


十一、【姜詩出婦】
姜詩夫妻。孝奉甘旨。舍側湧泉。日躍雙鯉。

【原文】
漢姜詩事母孝。妻龐氏尤孝。母嗜魚膾。又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往汲之。值風歸遲。母渴。詩責遣之。妻寄止鄰舍。紡績市珍羞。使鄰母往遺。久之。姑遂召還。舍側忽湧泉。味如江水。每日躍出雙鯉。取以供膳。

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者也。故堂前得一孝婦。勝得一孝子。范書錄詩妻。旨深哉。其言赤眉賊經詩里。弛兵而過。曰、驚大孝不祥。遺以米與肉。受而埋之。詩亦卓行君子也。泉魚之瑞、宜矣。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姓姜單名叫詩的。很孝順他的母親。他的妻子龐氏。孝順他的婆婆。比他兒子還要好些。真是箇能盡婦道的。姜詩的母親。喜歡喫魚膾。又喜歡喝大江裏的水。可是那江水離他的家裏有六七里路。虧得龐氏不怕勞苦。每每提了汲桶去汲那江水。挑回家裏。供給他婆婆喝。有一回。碰着了大風。回來得遲了些。母親渴了。姜詩就責着妻子。把他趕出了。龐氏就住在鄰舍那兒。用了紡織得來的錢。買了好的飯菜來。叫鄰舍的媽媽送去給他婆婆喫。過了好久。他婆婆仍舊叫媳婦回家了。後來姜詩房屋的旁邊。忽然湧出了泉水。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樣。並且泉裏每天有兩條鯉魚跳出來。他們便可拿來做魚膾。供給母親做下飯喫。


十二、【黄香溫凊】
黄香九歲。母喪父存。溫衾扇枕。奉侍晨昏。

【原文】
漢黄香、字文彊。江夏人。年九歲喪母。哀毀踰禮。鄉人稱其孝。家貧。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溫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極其誠。太守劉護表而異之。後舉孝廉。官至尚書令。

王應照謂九齡幼童耳。以常情論。則扇枕溫衾諸事。猶是父母愛子之所為。若子於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彊。旣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齡人能恪供子職。凡老大而不知孝。與孝而不盡力者。胥愧死矣。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孝子。姓黄名叫香的。表字文彊。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紀纔九歲的時候。便死掉了母親。黄香卻哀毀過禮。所以一鄉裏的人。沒有一箇不稱讚他孝順的。他的家裏又很窮。於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勞艱苦的事情。一心服事他的父親。盡他的子職。到了夏天的時候。天氣很熱。黄香就把扇子去搧涼父親所睡的枕席。到了冬天的時候。天氣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溫暖父親所睡被頭。父親有了疾病。黄香的事奉。格外的誠心。當時江夏的知府官叫做劉護的。聽到有這樣的孩子。非常讚美他的孝順。便替他表奏上去。請朝廷裏旌揚他的孝行。後來黄香舉了孝廉。官做到尚書令。


十三、【董永賣身】
董永家貧。賣身葬親。天遣仙女。織縑完緡。

【原文】
漢董永、性至孝。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往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同至主家。令織縑三百疋、乃回。一月完成。主大驚。聽永歸。至槐陰會所。婦辭永曰。吾織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訖。淩空而去。

王應照謂父死則葬。理之常也。孝子當貧乏無措時。賣身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償工之日。仙女忽逢。織縑一月。已清債累。此時賣身窮人。債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學之。於以知久停親柩者之罪大矣。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姓董名叫永的。天性非常孝順。家裏很窮苦。他的父親死了。沒有錢籌辦喪葬。董永就出賣自己的身子。把賣得的錢。葬他父親。等到葬了父親以後。便去償還賣身錢的工價。走到路上。忽然逢着了一箇女子。他說自己情願和董永結為夫妻。便一同到了債主家裏去做工。債主吩咐他織本色的重絹。滿了三百疋。抵過了賣身的錢。方纔准他回家。那裏曉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幫助。不消一箇月工夫。就統統織成功了。債主非常奇怪。就准董永回去。到了那槐樹下。就是從前和女子相會的地方。那箇女子就辭別了董永說道。我就是天上的織女。天帝為了你的孝順感動了他。所以叫我來幫助你的。說完話。就騰上天空去了。


十四、【丁蘭刻木】
丁蘭喪親。刻木奉養。張叔擊之。像亦悒怏。

【原文】
漢丁蘭、河內人。早喪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鄴人張叔假物。蘭妻卜筶。木像不許。叔醉詈木像。且擊之。蘭歸。見木像色不懌。詢知之。卽奮擊張叔。吏至。捕蘭。木像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詔圖其形。

思親不見。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極思也。而思慕之誠。木亦通神。忽而不懌。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誠所致乎。至於為親像被擊。而奮擊張叔。只知有親。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姓丁的人。單名叫做蘭。是河內地方的人。他的父親母親早已亡過了。丁蘭就把一塊木頭。雕刻着他父親母親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樣。有一天。鄴的地方。有箇叫張叔的。來向丁家裏借東西。這時候。卻巧丁蘭不在家裏。丁蘭的妻子。就向着木像面前問筶。木像不肯允許。張叔剛剛是喫酒醉了。就生了氣。罵着木像。並且又打了木像好幾下。等到丁蘭回到家裏。看見了木像的臉色。似乎很不高興的樣子。問他妻子。纔曉得這箇緣故。丁蘭就用力去打張叔。衙門裏的差人來捉丁蘭了。木像的眼睛裏。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淚來。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詔。叫把丁蘭的形像畫上去。


十五、【陸績懷橘】
陸績六歲。作客歸來。母性所愛。懷橘三枚。

【原文】
漢陸績、字公紀。吳郡人。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交好。績六歲時。於九江見術。術出橘待之。績懷其三枚。及歸拜辭。橘墮地。術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情到真處。小節亦關至行。況六歲之兒。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談也。今人席閒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懷物與兒。識者賤之。懷物奉親。人皆敬之。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漢朝末年閒時候。有箇姓陸名績的。表字公紀。是吳郡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和袁術很要好。陸績年紀還只有六歲的時候。便會到九江地方去拜見袁術。袁術就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喫。陸績暗地裏把三箇橘子裝在袖子裏。等到告別的時候。就向着袁術、拜謝了一回。不料這三箇橘子。撲陸的從袖子裏跌到地上。袁術笑着說。陸郎呀。你來做了小客人。竟暗地裏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來偷橘子麽。陸績便雙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親的性子。很喜歡喫這些東西。因為這箇緣故。所以想起帶幾隻回去。給母親喫。袁術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大大的希奇。


十六、【孟宗哭竹】
東吳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笋生。母疾平復。

【原文】
吳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喪父。母老疾篤。思筍煮羹食。時冬節將至。筍尚未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愈。人皆以為至孝所感。

脾胃旣衰。飲食無味。偶思一物。宛似異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況老而病篤乎。無如時當冬月。筍從何來。宗之哭竹。非乞靈於竹也。而竹亦效靈。情到至處。不可以恒理測度者每如此。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吳國裏有箇孝子。他姓孟。單名是一箇宗字。表字就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紀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單單剩着一箇母親。年紀已經是很老了。並且生的病症。又是非常厲害。卻常想要鮮筍煮羹喫。這時候冬至節將要到了。筍還沒有生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可以得到這箇鮮筍。他就跑到竹林中。雙手抱着毛竹。不覺兩行眼淚簌簌的落下來。竟大大的哭起來了。那裏曉得他有了這樣的孝心。竟能夠感動了天地。一忽兒地下就裂開了。尖尖的露出幾枝筍出來。孟宗就拿回家裏來。做了筍羹。給母親去喫。等到喫完。他母親的病症。就居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說這是孟宗至孝的感動。


十七、【王裒泣墓】
王裒泣墓。為母畏雷。蓼莪廢讀。慨念哀哀。

【原文】
魏王裒、父儀。為晉文帝所殺。裒終身未向西坐。示不臣晉。母畏雷。每聞雷。卽奔墓前。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懼。嘗攀墓前柏樹號泣。淚著樹。樹為之枯。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必三復流涕。門人盡廢蓼莪篇。

李文耕曰。王偉元聞雷泣墓。事之如生。淚著樹枯。痛之欲死。哀哀父母之詩。宜其不能卒讀也。不能卒讀蓼莪。因而門人盡廢。情之剴切感人至矣。若用情不足者。又當日與之讀蓼莪而念劬勞。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魏國有一箇孝子。姓王名叫裒。他的父親名叫王儀。是被晉文帝殺死的。所以王裒終身不肯向西面坐着。表示他是不肯給晉朝做臣子的。他母親在世的時候。膽量是很小的。所以生平最怕天雷的聲音。等到死了以後。王裒把他的母親用衣衾殮了。就埋葬在山林裏冷靜的地方。一碰着風雨天氣。有雷聲隆隆響的時候。王裒就不避風雨。飛風般跑到墳前。淚涔涔的拜哭着說。兒子王裒在這裏陪伴母親。母親不要怕呀。母親不要怕呀。有一次。王裒攀了墳前的柏樹號哭。眼淚落到樹上。那箇柏樹竟就枯了。王裒讀詩經每逢讀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這幾句。一定流着眼淚。反反覆覆的玩誦。因此他的門弟子。就廢去了蓼莪篇不讀了。


十八、【王祥剖冰】
王祥至孝。繼母不恤。剖冰求魚。雙鯉躍出。

【原文】
晉王祥、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祥奉命愈謹。母嗜生魚。時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母又思黄雀炙。復有雀數十。飛入祥幕。有丹柰結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輒抱樹而泣。

李文耕謂王休徵繼母之變。幾同井廩。所少者一傲弟耳。乃求鯉求雀守柰。至難輒易。誠孝格天。而母亦徐化。不又一底豫之瞽瞍乎。世有不能化其繼母者。特誠孝之未至耳。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大大有名的孝子。姓王名叫祥。早已沒有了親生的母親。他的後母朱氏。原來不喜歡他的。並且常常到他的父親面前。絮絮聒聒。造了幾句歹話。去說王祥的不好。王祥卻是奉命愈加謹慎了。他的後母很喜歡喫着新鮮的魚。但是那時候。天氣很冷。河水都凍成堅硬的冰了。怎麽可以得到魚呢。王祥便脫下衣裳。預備剖開冰凍去求魚。忽然冰凍自己消解了。有兩尾鯉魚跳出冰上。王祥就拿到家裏。烹調起來供給後母喫。後母又想喫烤黄雀。忽然閒又有數十隻黄雀。飛到王祥的帳棚裏來。他家裏有株丹柰樹。結了果。後母叫他守着。逢着有風雨的時候。王祥每每抱了樹哭着。這些丹柰仿彿也有知覺。竟不至跌落下來的。


十九、【吳猛飽蚊】
吳猛八歲。家無牀帷。恣蚊飽血。恐噬親肌。

【原文】
晉吳猛、字世雲。豫章分寧人。年八歲。事親至孝。家極貧寒。榻無帷帳。每當夏夜。任蚊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敢驅之。惟恐其去己而噬親也。後遇至人丁義。授以神方。屢著靈異。宋政和中。封真人。

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孝子。姓吳。單名叫猛的。表字世雲。他是豫章分寧地方的人。年紀纔只有八歲。服事他的父親母親。已經是非常孝順了。因為他家裏很是窮苦。所以他們的牀上。都沒有掛着蚊帳。一到了夏天晚上的時候。蚊蟲很多。嗡嗡的飛來。叮在他的皮膚上面。便任憑他飽吸自己的血液。雖然叮他的蚊蟲很多。吳猛總不用手去驅趕他的。這是什麽緣故呢。你們仔細的替他想想。一定是恐怕這蚊蟲。丟掉了自己的皮膚不叮。必然飛去叮着父親母親的皮膚了。後來吳猛碰着了一箇有法術的異人。名叫丁義的。給了他神方。屢次有靈異的表現。後來在宋朝政和年閒。得封做一箇真人。


二十、【黔婁嘗糞】
黔婁為令。父病棄官。禮斗祈代。嘗糞心寒。

【原文】
南齊庾黔婁、字子貞。新野人。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卽棄官歸。時父易病痢。始二日。醫者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憂之。每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易卒。居喪過禮。廬於塚側。

李文耕曰。以心驚而知父疾。已見至孝冥感。而斷然棄官。毫無瞻顧。至嘗糞驗疾。籲辰祈代。則憂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凡此至性至情之所為。總不可於世情中覓求見解。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南齊有一箇姓庾名叫黔婁的。表字就叫子貞。是新野地方的人。剛纔做着孱陵縣的縣官。上任不到十天。忽然覺得心頭好似小鹿一般撞。撲撲的驚跳起來。額角上的汗珠子。也簌簌的流下來。他知道家裏一定不好了。就立刻丟了官職。回到家裏。這時候。他的父親名叫庾易的。已經生了痢疾。纔只有兩天工夫。他便慌忙請醫生醫治。醫生說。要曉得病的好不好。只要嘗了病人的糞。便自然會明白了。若是糞味苦的。就很容易醫治的了。庾黔婁便立刻把父親的糞。嘗了一嘗。不料氣味是很甜的。因此心裏覺得很憂愁。每天到了晚上。他便叩頭拜禱上天的北斗星。請求把自己的身體。替代父親的死。後來庾易死了。庾黔婁居喪過禮。幷且在墳旁搭了草舍住着。


二十一、【壽昌棄官】
壽昌離母。歷五十年。棄官尋覓。骨肉團圓。

【原文】
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壽昌屢求不獲。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還。行至同州得之。母年七十餘。壽昌乃迎歸。並迎其同母弟妹共居焉。

王應照謂髫年別母。莫審行踪。碌碌塵途。心常抱疚。縱富貴兼全。但念天下豈有無母之人。五十年來。腸一日而九迴矣。一旦棄官。入秦求訪。觀其與家人訣別之言。誠穿金石。宜其得以天倫重聚也。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姓朱名叫壽昌的。年歲纔七歲的時候。他生身的母親劉氏。因為他的嫡母常常妒忌他。把劉氏出嫁到別地方去了。從此他們母子倆就隔絕了。好久不相見面。足足過了五十箇年頭。朱壽昌屢次訪求。可是總尋不着。等到神宗皇帝的時候。朱壽昌已經做了官。因為想念着母親。便丟掉官。專誠到陝西地方去找。他和家裏的人分別時候。說道。我今兒到那裏去。倘若不能夠找尋我的母親。我就發誓。不再回到家裏了。後來日行夜宿。走到了同州地方。停了幾天。果然機會湊巧。竟碰着了母親。這箇時候。他母親的年紀。已經七十多歲了。朱壽昌便歡天喜地的把母親接了回來。並且又迎接了同母的弟妹。到家裏一同居住着。


二十二、【庭堅滌穢】
宋黄庭堅。官居太史。親滌溺器。不以為恥。

【原文】
宋黄庭堅、字魯直。一字山谷。又號雙井老人。洪州分寧人也。元祐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穢器。不使婢妾為之。未嘗一刻有缺子職。蘇東坡歎其詩、獨立萬物之表。

王應照謂溺器之滌。自有婢妾為之。惟孝子不以官職之顯。失其子職之常。溺器且為親滌之。其他子職。尚有不盡者乎。李文耕謂山谷所為。彷彿石建。皆樂供子職。不以貴顯閒其心者也。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箇大詩家。姓黄。名叫庭堅。表字魯直。別號山谷。還有一箇別號。叫做雙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寧縣的人。元祐年閒。做了太史的官。天性卻很是孝順的。自己雖然做了貴官。顯名天下。可是侍奉母親。卻極盡誠意。每逢母親的事務。他必定親自去做。無論怎麽樣。總是不怕勞苦的。每天晚上。一定要自己替母親洗着便桶。他家裏僕役很多。卻不叫他們去做。是什麽緣故呢。因為服勞奉養。全是做兒子自己應盡的職分。那裏可以叫他人分了自己的孝順呢。所以他總沒有一刻兒。不盡自己的職務的。他又喜歡做詩。並且做得很好。蘇東坡稱讚黄庭堅的詩。說、獨立萬物之表。


二十三、【李忠辟震】
李忠事母。地震山移。民廬盡毀。至孝獨遺。

【原文】
元李忠、晉寧人。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年八月。地大震。郇保山移。所過居民廬舍。皆摧壓傾圮。被壞房屋一萬八百區。人民壓死。不可勝數。惟將近忠家。分為二行。五十餘步復合。忠家獨全。

地震而至山移。大劫也。況被災之區。有一萬八百區乎。廬舍生命。所傷無算。惟至孝者所居無恙。歷觀孝子傳。辟疫辟水辟火辟風辟雷。竟至於辟地震山移。觀止矣。人亦何樂而不盡孝哉。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有一箇孝子。姓李。單名叫一箇忠字的。他是晉寧地方的人氏。從小時候。就早已沒有他的父親了。單單剩着他一箇母親。仝他住在一塊兒。可是李忠服事他的母親。卻是非常孝順的。到了大德七年八月裏。這箇時候。忽然逢到大大的地震。有一座郇保山頭移過去。所過各處地方的百姓房屋。都倒的倒掉。壓的壓下。一時閒被壞的房屋數目。竟有一萬零八百箇區域。因為這場大災難壓死的人民。數也數不清楚了。可是那座郇保山。說也奇怪得很。飛散過來。到了將近李忠家裏的時候。忽然分做兩行。再過了五十幾步。那座郇保山再合了攏來。所以只有李忠的家裏是保全的。


二十四、【實夫拜虎】
實夫歸省。虎銜其衣。拜請畢養。竟得全歸。

【原文】
明包實夫、事親盡孝。明經力學。館於太常里。歲暮歸省。途遇一虎。銜其衣。入林中。釋而蹲。實夫拜請曰。將啗我耶。命也。奚憾。吾有父母年七十餘。能容我畢養。吾苟存。終還汝啗。虎卽舍去。後人名其地為拜虎岡。

孝旣無災不可辟。更無物不可格。不論禽獸鱗蟲。草木花果。一切有情無情。均可由一片肫誠。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物類至於虎。兇暴已甚。而歷代孝子免於虎者。指不勝屈。於戲、奇矣。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初集 - 激流 - 激流的博客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姓包名叫實夫的。服事他的父親母親。非常盡孝。並且明暢經書的道理。盡力在學問裏頭。後來在太常里的地方教書。到了年底下。包實夫回家去省視他的父親母親。半路上忽然碰着了一隻老虎。銜住了他的衣服。竟把包實夫拖到樹林裏。老虎纔把他放下了。蹲着。包實夫就拜着老虎問道。你將要喫我麽。那是我的命運註定的。我有什麽恨呢。但是我還有父親母親。兩箇人的年紀。都是已經七十多歲了。倘若你可以應許我終養了我的父母。那時候假使我還存在世上。那末我一定自己來送給你喫。你看可以不可以呢。那老虎聽了包實夫、這一番說話。就舍了包實夫竟自去了。後人就把那箇地方。起了名字叫做拜虎岡。


【緒餘】
夫孝、德之本也。說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經云。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試觀烏鳥反哺。羔羊跪乳。禽獸尚知孝。可以人而反不如乎。


 

二集

一、【皇英婦道】
皇英二嬪。舅姑頑嚚。恪盡婦道。佐夫事親。

【原文】
唐堯二女。長娥皇。次女英。堯因四岳薦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觀其內。舜父頑、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於畎畝之中。恪盡婦道。瞽瞍與象謀殺舜。使塗廩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雖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堯居帝位。娥皇爲元妃。女英爲次妃。事瞽瞍猶若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農民。其舅姑又爲頑嚚。且日欲殺其夫者。乃明知欲殺其夫。而仍勸夫往。奉命惟謹。傳稱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以帝女而兼爲帝妃。事瞽瞍猶若初焉。於戲、有虞二妃。萬世之師矣。

【白話解釋】
唐代堯皇帝有兩箇女兒。大的名叫娥皇。次的名叫女英。當時堯皇帝因爲朝裏的四岳官舉薦虞舜。就把兩箇女兒都嫁給他。來看看他的品行究竟怎麽樣。舜的父親和母親。都不是善良的人。舜的弟弟名字就叫象。更是傲慢得很。他們姊妹兩箇人。服侍舜。雖然在田野裏。也是很盡婦道的。舜的父親瞽瞍和象。想謀殺舜。叫舜去修米倉。穿深井。要趁勢弄殺他。舜就去告知他們倆姊妹。他們雖然曉得瞽瞍和象的陰謀。可是仍舊叫舜去做。等到堯帝把皇帝位子讓給舜。娥皇做了皇后。女英做了次妃。他們服侍瞽瞍。仍舊同從前一樣的恭敬。


二、【緹縈上書】
淳于少女。名曰緹縈。上書贖父。悲泣陳情。

【原文】
漢淳于緹縈。齊人。太倉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無子。會坐法當刑。詔逮系長安。臨行。罵諸女曰。生女不生男。緩急非有益。緹縈聞而悲泣。隨父至長安。上書、願入身爲官婢。以贖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憫其孝。詔除肉刑。意遂獲免。

秦定叟謂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爲緩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顧用情何如耳。若緹縈者。雖謂之有子可也。能存緹縈之心。則爲緹縈不難。卽不爲緹縈。亦相去不遠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雙姓淳于名叫緹縈的。是齊地方的人。就是做太倉縣官淳于意的最小女兒。淳于意生了五箇女兒。沒有兒子。有一次、淳于意犯了法。當受刑罰。皇帝把他解到長安地方去。淳于意臨去的時候。罵著女兒們說。可惜我只生女兒。沒有兒子。一到了緩急的時候。沒有可以幫助我的呵。淳于緹縈聽了這句話。很是難過。就一路跟了父親同到長安。寫張文書送上皇帝裏去。情願把自己的身子。給官家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使他可以改過自新。皇帝很可憐、很悲哀他的孝順。就下了聖旨。把那割鼻子割膝蓋種種的刑罰都除掉了。於是淳于意也就免了罪。


三、【曹娥投江】
孝女曹娥。投江覓父。地以人揚。流芳千古。

【原文】
漢曹旴女娥。上虞人。旴爲巫。能絃歌。漢安二年。端陽日。迎潮神于舜江。逆濤而上。爲水所沒。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乃投衣祝水。視衣所沈處而自投焉。經五日、抱父尸出浮水面。官令葬之。立碑爲識。後世因名爲曹娥江。

曹娥以十四齡之弱女子。沿江哭父。十有七日不絕聲。投江五日。竟能負尸以出。不亦奇乎。呂坤謂其至誠所感。江神效靈。千古談及。尚使人揮淚。江名曹娥。萬古流芳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曹旴的女兒。名字就叫曹娥。是上虞地方的人。曹旴是做巫的。所以過著唱歌迎神的生活。在漢安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他到舜江去迎接潮神。用一隻小船衝了波浪上去。酒醉之後。一箇不小心。跌倒水裏去了。並且尸首也找不到。那時候、曹娥方纔十四歲。就在江岸上哭來哭去。日夜不斷哭聲。這樣的哭了十七天。就把衣裳抛到水裏去。暗暗的祝告着。衣裳到那裏沈下去的地方。自己也就跳了下去。過了五天。曹娥的尸首。抱了他父親的尸首。浮到水面上來。縣官就把他父女倆葬了。並且立了一箇石碑做紀念。所以後世就把這條江。叫做曹娥江。


四、【趙娥復讐】
趙娥隱刃。欲報父仇。歷十餘載。夙志方酬。

【原文】
漢趙君安女娥。酒泉人。父爲同縣李壽所殺。娥兄弟三人。皆欲報仇。不幸俱死。壽竊喜。置酒自賀。娥聞而感憤。隱刃以候之。歷十餘年。遇於都亭。刺殺之。詣縣自首。縣長尹嘉義之。欲與俱亡。娥不肯。會赦、得免。郡表其閭。同郡龐子夏慕其名。娶爲婦。生子堉。仕晉。

呂坤曰。十餘年恥共戴天。娥也不亦孝乎。都亭能殺父讐。娥也不亦勇乎。旣殺願甘受刑。娥也不亦公乎。此丈夫行而出於女身。今之人而古人心者也。可不敬乎。

【白話解釋】
漢朝趙君安的女兒。就叫趙娥。是酒泉地方的人。他的父親被同縣的人。名叫李壽的殺掉了。趙娥有三箇兄弟都想替父親報仇。可是都死了。李壽很高興。備辦酒席自己賀喜。以爲再沒有報仇的人了。趙娥聽到了很恨恨的。就藏了一把刺刀在身邊等候他。過了十幾年。在路亭裏遇到了李壽。就把李壽刺死。自己到縣衙裏去告發。那箇縣官姓尹名叫嘉。很看重他。想不辦趙娥的罪名。要同他逃走。趙娥不肯。剛巧逢到了皇恩大赦的機會。趙娥竟得免了罪。官廳裏就旌表他的門閭。來表示趙娥的孝行。同縣的人龐子夏很羡慕他的名氣。就娶了他去做妻子。生了一箇兒子。名叫龐堉。是在晉朝做官的。


五、【楊香搤虎】
晉有楊香。虎曳其父。向前搤之。得脫於虎。

【原文】
晉楊豐之女名香。年十四歲時。隨其父刈稻于田間。偶遇一虎來噬其父。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搤持虎頸。虎大驚。棄豐而奔逸。父遂得免於害。太守孟肇聞之。上其事於朝廷。下詔以旌其門閭。

呂坤謂惟義能勇。膽莫怯於女子。力莫弱於閨門之少年。猛憨多力。莫強於噬人之虎。香也乃能搤其頸而救父以生。向非孝念迫切。奮不顧身。以勇以力。豈能敵哉。然香之心。則從父俱死。亦無恨矣。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楊豐。他的女兒就叫楊香。當他在十四歲的時候。跟了他的父親楊豐到田裏去收割稻子。忽然碰着了一隻老虎到來。把他的父親啣了去。這時候、楊香手裏沒有一寸的鐵器、可以打老虎的。但是楊香心裏只曉得有父親。不曉得有自己的身子。急急忙忙帶跳帶趕的跑上前去。把老虎的項頸搤住了。那隻老虎嚇得大大的驚慌。就把楊豐丟下了逃走。楊香纔得救了他父親的性命。那地方的太守官姓孟名叫肇的。得知了這一回的事情。就上了一箇奏章到皇帝那兒。皇帝就下了一道聖旨。叫在楊香的門前旌表著他的孝順行爲。


六、【木蘭從軍】
隋魏木蘭。從軍代父。一十二年。歸來如故。

【原文】
隋魏木蘭。亳城東魏村人。恭帝時。突厥擾邊。朝廷募兵。其父當從征。老病不能行。弟幼弱。木蘭喬妝代父從軍。歷十二年。經十八戰。人終不知爲女子。後凱旋。恭帝嘉其功。除尚書郎。不受。歸至家。釋戎服。衣舊裳。賦戍邊詩一篇以見志。後人多傳誦之。

呂坤謂世之君子。瓜李之地。不敢顧其衣冠。夫惟不可試。故不敢以自試。不自信。故不足以信人。若木蘭者。人何嘗有失身之議哉。三軍之衆。十二年之久。人且不知其爲女也。又何從而議之耶。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有一箇奇女子。姓魏名叫木蘭的。是亳城地方東魏村裏的人。在恭帝的時候。有箇突厥國裏的一班人。來攻打邊疆地方。朝廷裏招募了兵丁去抵禦他們。魏木蘭的父親、照例應當去當兵的。可是爲了年紀老了。又是生着病。不能夠前去。魏木蘭的弟弟年紀又太小。並且軟弱得很。魏木蘭就假裝了男子模樣。代替父親去當兵。在外面過了十二箇年頭。從中經過了十八次的戰爭。別人終究不曉得他是女子假裝的。後來得勝回朝。恭帝因爲魏木蘭有功勞。就叫他做尚書郎的官。魏木蘭不受。回到家裏。脫去軍服。仍舊穿着從前的衣裳。又做了一首戍邊詩。說著他經過的情形。這首詩、後人很多讀他的。


七、【崔唐乳姑】
唐氏乳姑。姑不粒食。康强壽終。稱婦賢德。

【原文】
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拜於階下。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疾病。長幼咸集。乃宣言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後博陵諸崔。歷臺閣藩鎮者數十人。天下推爲仕族之冠。

呂坤謂婦事姑。菽水時供。不失婦道。卽以孝稱矣。日竭甘旨。極意承歡。姑不能食。亦付之無可奈何耳。乃奪子乳以乳姑。非真心至愛。出於自然。何能思及此哉。是故有孝親之心。不患無事親之法。

【白話解釋】
唐朝有箇山南西道節度使。名叫崔琯。他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紀很大。嘴裏的牙齒已經完全脫落了。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每天先梳好了頭。洗好了手。就到堂前拜見了婆婆。再上堂來給婆婆喫着自己的奶。所以長孫夫人雖然沒有牙齒。不能夠喫飯。可是好幾年來。依舊是很康健的。有一天、忽然生起病來。於是家裏老的小的。都走到他的房裏面去。他就對大家說。恨我沒有東西。可以報媳婦的恩。但願子子孫孫的媳婦。箇箇像我媳婦一樣的孝敬。那就好了。後來博陵地方姓崔的人。做尚書做州郡官的。有好幾十箇人。論起天下做官的人家來。總要推尊崔家是首屈一指的。


八、【張李丐養】
唐張李氏。扶姑乞食。拒聘揮銀。貞孝盡職。

【原文】
唐丐婦張李氏。有姿色。年三十餘。扶瞽姑行丐。姑性躁而愎。動輒呪駡。有富翁乘閒以百金爲聘。婦正色曰。我願隨姑餓死。誓不再嫁。常有少年餽銀及衣飾。欲誘之。婦斥駡。揮銀物於地。姑病歿。婦竭力殮埋。遂削髮爲尼。至八十八歲。端坐念佛而逝。

乞丐、苦矣。以女子而乞丐、尤苦。以丐養姑、難矣。而丐養瞽姑、則尤難。瞽而躁且愎。動輒呪駡。誠至苦至難矣。以有色有才之婦。事且瞽且愎之姑。處至苦至難之境。卒能終養其姑。此最可欽可佩者也。

【白話解釋】
唐朝有箇叫化婆。名叫張李氏。相貌很好。年紀三十多歲了。天天扶着他的瞎眼婆婆去討飯。他的婆婆性子是很躁急。並且很剛愎的。動不動就要呪駡他。有箇富翁歡喜他。就趁這個當口、想用一百兩銀子去娶他來。張李氏正顔厲色的對富翁說。我情願跟婆婆餓死。無論如何。是不肯再嫁人的。那時候、常常有些少年男子。用銀子衣裳首飾送去引誘他。張李氏對他們罵了一番。把銀子衣裳首飾。都擲到地上去。等到後來婆婆去世。他竭力把婆婆安葬好。就剃了頭髮。去做尼姑。一直活到了八十八歲纔死。死的時候。坐得很端正。口裏又念着阿彌陀佛。神氣很是安閑的。


九、【小娥殺賊】
謝氏小娥。詭服報仇。託傭盜窟。有勇有謀。

【原文】
唐謝小娥、幼有志操。許聘段居貞。父與居貞爲商。被盜申春申蘭所殺。小娥飲恨密探。喬妝爲男。託傭申家。乘羣賊酣醉。蘭卧庭前。春卧內室。小娥潛鎖春於內。抽佩刀先斷蘭首。大呼捕賊。鄰人擒春。訴之太守。得贓巨萬。黨與悉就戮。小娥削髮爲尼。分文不取。

呂坤曰。小娥之節孝無論。至其智勇。有偉丈夫所不及者。娥許聘未嫁。一柔脆女子耳。誰爲之謀。又何敢與他人謀。乃託身於危身之地。竟遂其難遂之心。何智深而勇沈耶。可謂之女留侯矣。

【白話解釋】
唐朝有箇謝小娥。幼小的時候。就很有志氣。許給段居貞做未婚妻。謝小娥的父親、和段居貞一同出外去做生意。統統被强盜申春申蘭殺了的。謝小娥痛恨極了。一方面又細細的探聽。就假扮做男子。到申家去做奴僕。有一天、那幾箇强盜都喫酒醉了。申蘭躺在庭前。申春睡在內房裏。謝小娥就暗暗地把申春鎖在內房裏。抽出佩刀來、先割下了申蘭的頭。一面又大聲叫着捉强盜。四鄰的人聽得喊聲。就都趕來。把申春捉住了。告到官裏去。搜出了賊贓幾萬。又把申蘭的同黨統統殺掉。謝小娥就削去頭髮。去做尼姑。所有贓金。他是一箇錢也不要的。


十、【志女求魚】
宋崔志女。母思魚湯。破冰入水。孝比王祥。

【原文】
宋崔志女。禹城人。性孝。冬日、母病久。思食魚。冰堅不可得。女欲效王祥故事。兄弟止之。女曰。兄等以吾女子。竟不能爲耶。遂焚書告天。同乳母至河畔。解衣。破冰入水。索枯草根。凡十日。得三魚。歸奉母。或問何不畏寒。女曰。志堅氣果。不復知寒也。

父母有兒。本欲爲養。女亦稱子。豈可不知養乎。崔女能養。更能獨任其難。觀求魚一事。不因兄弟見阻而不行。誠所謂志堅氣果者也。世有身爲男兒。事親之志。竟奪於婦人。特志不堅。氣不果耳。

【白話解釋】
宋朝崔志有箇女兒。是禹城地方的人。他的天性孝順。在冬天的時候。他的母親因爲生病已經長久。要想喫些鮮魚。可是河裏的水。都已結冰堅厚。一時買不到魚。崔志的女兒、就想學王祥的故事。去扣冰求魚。他的哥哥弟弟就阻止他。叫他不要這樣。崔志的女兒說。哥哥們難道因爲我是箇女子。恐怕不能夠做到嗎。於是他就做了一張文書對天焚化。並且禱告了上天。就同乳母到了河邊。脫去衣服。打破河冰。走入水中。摸索河底枯草的根。一共有十天工夫。得到了三尾魚。回家來獻給母親喫。有人問他。你到水裏去。難道不怕冷的嗎。崔志的女兒說。因爲志向堅定。正氣就充足。所以一點也不覺得冷了。


十一、【顧張待雷】
顧妻張氏。當遭雷擊。一念孝心。神赦夙孽。

【原文】
宋顧德謙妻張氏。事姑孝。夢神示以前生污穢字紙。應遭雷殛。因病死不及。今生當於明日擊死。氏心疑之。翌晨、雷聲果巨。氏知定數難回。恐驚其姑。乃出門跪桑下待死。忽聞空中有神曰。此孝婦也。當延壽三十年。霎時雨收雲散。乃歸。

雷殛三世。佛經言之詳矣。張氏前世污穢字紙。罪有應得。今生孝事其姑。律尚難逃。乃以臨死不忍驚姑之一念。得免罪而延壽。人亦何樂而不效之哉。

【白話解釋】
宋朝有箇顧德謙。他的妻子張氏。平日很孝順他的婆婆。有一天的晚上。張氏夢見神人對他講。前世爲了污穢字紙。應當爲天雷打死。可是後來生病死了。來不及用天雷打死。所以把這箇處罰。改在今世。明天就是天雷來打的日子了。張氏醒來非常疑心。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果然雷聲很響。張氏曉得這是定數不可以挽回的。可是祇恐怕驚嚇了他的婆婆。就跑出門外。跪在桑樹下等死。忽然聽得半空中有神人說。這是箇孝順的媳婦。應當加壽三十年。一霎時就雨也住了。雲也散了。張氏依然平平安安的回到家裏。


十二、【詹女仁智】
宋詹氏女。計脫父兄。從賊數里。投水全貞。

【原文】
宋詹氏女。蕪湖人。幼從父受經。嘗手鈔列女傳。夜必熟誦數回而寢。年十七。淮寇破蕪湖。執其父兄。將殺之。女泣拜曰。妾雖窶陋。願相從。贖父兄命。賊允之。女揮手謂父兄曰。速行。無相念。我得侍將軍、足矣。隨賊行數里。過市東橋。躍入水中死。賊衆駭而去。

呂坤謂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難。故聖人貴德。尤貴有才之德。詹女委曲數言。忍死數里。而父兄俱脫於兵刃之下。向使罵賊不屈。闔門被害。豈不烈哉。而一無所濟。智者惜之。若詹女。可爲處變法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詹家裏有箇女子。是蕪湖地方的人。他從小就跟了父親讀着經書。曾經親手抄寫了列女傳一部。在每天的晚上。一定熟讀了好幾次纔睡。到了十七歲的那一年。淮地方的强盜。攻破了蕪湖城。把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捉住了。並且要殺死他們。詹家女子就對强盜們哭着拜着說。我雖然家裏貧賤。又生得醜陋。可是我很情願跟你們去。來贖父親哥哥的命。强盜也就答應了。他就揚揚手對父親哥哥說。快點去吧。不要記罣。我能夠同將軍一同去。那是很心滿意足的了。於是跟强盜走了好幾里路。走到市東橋上。就跳到水裏去死了。許多强盜看了。也覺得大大的驚異。大大的感歎。


十三、【妙真祝壽】
元葛妙真。持齋守貞。終身養母。戒殺長生。

【原文】
元葛妙真、九歲。聞日者言。母年五十當死。妙真憂而祝天。願持長齋。守貞不嫁。日誦大士經以延母壽。家中不進生物。以醃肉奉母。又以鍼黹所餘。買物放生。勸親鄰少殺。勿溺女嬰。見小兒捉弄禽魚。必勸其父母戒之。鄰里感化。救活生命無算。母年八十一而卒。

呂坤謂葛妙真篤母女之情。廢夫婦之道。可謂卓絕之行。純一之心矣。然惟以放生而延母之生。始克有濟。蓋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大德者必得其壽。人定勝天。孰謂命稟於有生之初哉。

【白話解釋】
元朝有箇孝女。姓葛名叫妙真。九歲時候。聽見算命先生說他的母親。到五十歲就要死。葛妙真心裏很是憂愁。就祝告天上的神明。情願自己喫長素。不出嫁。並且天天念觀音經。求延長母親的壽命。家裏面凡是活的食物。一概不拿進門的。只用醃肉去供養母親。一方面又把做鍼綫生活所多下來的錢。買了動物去放了生。勸親戚鄰舍少殺生命。勿可淹死女孩子。有時候、看見有小孩子捉鳥的。釣魚的。葛妙真一定勸小孩子的爺娘警誡他。久而久之。親戚鄰居。都受了至誠的感化。所救活動物的性命。真不知多少。後來他的母親。一直活到八十一歲。這不能不說是葛妙真的戒殺放生。至孝動天的效果。


十四、【趙婦感火】
趙婦姑老。鬻子買棺。鄰火大泣。孝感平安。

【原文】
元趙孝婦。應城人。早寡。爲傭以奉姑。得美食。必持歸。自啖粗糲。念姑老。一旦不諱。貧難得棺。乃鬻次子。買棺置於家。南鄰失火。風烈。勢將及。婦亟扶姑出避。而棺重不可移。大哭曰。吾賣兒得棺。誰能爲吾救之者。言未訖。風遽反。家遂不焚。

趙孝婦早寡。家貧。傭織於人以養姑。已可稱矣。而得美食。必持歸以作甘旨。甚至鬻子買棺。以備不虞。其苦心何如也。一言而回風反火。孰謂回祿無知哉。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白話解釋】
元朝有箇姓趙的孝順媳婦。是應城地方的人。丈夫早已亡過了。家裏很是窮苦。他就出去給人家幫工。賺些錢來養活婆婆。他遇着了好喫的東西。一定帶回家來給婆婆喫。自己老是喫粗糙的飯。他又想到婆婆年紀老了。假使有箇不測。家裏窮苦。又那裏去買棺木呢。於是他就賣掉了第二箇兒子。把這箇錢來買一口棺木。放在家裏。有一天。南鄰一箇不小心。着了火。這時候、風又大得很。差不多就要延燒着趙家了。他就趕緊扶着他婆婆逃出。可是那口棺木太重了。移他不動。他就大哭着說。可憐我賣去了兒子。纔買得來的棺木。那一位幫著我擡出來呢。這句話還沒有說完。忽然閒、天上的風轉了方向。於是趙家纔得保全了。


十五、【儲范織蓆】
范氏哭夫。不聞於姑。輒走山谷。織蓆茹荼。

【原文】
明靖難兵起。儲福義不從叛。號哭不食死。妻范氏、事姑甚謹。每哭夫。輒走山谷中發聲。不使姑聞。苦節行孝。鄰里稱之。家甚貧。至無以生存。一日、就礀邊浣衣。見旁生蓆草。因取以織蓆。售而養姑。姑死。廬守墓旁。年八十餘乃卒。蓆草遂不復生。

夫死姑老家貧。其境至窘。其悲難言。哭夫不使姑聞。其心更苦。其事可憐。至取草織蓆以養姑。姑死復廬守墓旁。則其得蓆草也。享大年也。謂非天之報施不爽耶。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燕王造反。有箇姓儲名叫福的。不肯跟他一同造反。於是痛哭着不喫東西。這樣的盡忠死了。他的老婆姓范。很孝順婆婆。他哭丈夫的時候。每每獨自跑到山谷裏去放聲大哭。因爲恐怕婆婆聽見了心裏難過。他的守節盡孝的行爲。鄰舍箇箇稱讚他不錯。家裏非常窮苦。差不多連生活費也不能夠維持。有一天、他到溪水邊去洗衣。看見溪旁邊有蓆草生着。就把他採下來。織成了蓆子。賣給別人。把賣蓆子的錢來養活婆婆。後來婆婆死了。他就在墳旁邊守墓。年紀一直活到了八十幾歲纔死。自從他死了以後。那溪邊的蓆草。也不再生出來了。


十六、【王陳剖肝】
明王陳氏。剖肝療姑。奇孝大壽。歿上天衢。

【原文】
明王宗洛妻陳氏。夫客於外。姑老病篤。婦日夜焚香告天。願減己壽以益姑年。醫言惟龍肝可救。婦乃禱竈前。割己肝代之。姑食而愈。周撫旌其門曰。奇孝格天。後婦壽百有八歲。五世同堂。一日、召集家人曰。我將升天堂。金童玉女來迎矣。言訖而逝。

割己肝以代龍肝。一念迫切之情。足以動天地。感神明。然而聖賢未嘗爲者何。道不出於中庸。在人子自盡則可。以之示訓。則不可也。若陳氏者。其孝誠莫及矣。故錄之。以媿世之輕視舅姑者。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王宗洛的妻子姓陳。王宗洛在外面作客。陳氏的婆婆年紀老了。幷且有病。很是厲害。陳氏就日夜燒香祝告上天。但願減了自己的壽數。去增加婆婆的壽年。有箇醫生說。只有龍肝可以治好他婆婆的病。於是陳氏就在竈君面前禱告。竟把自己的肝割出一片來。代替龍肝。果然他的婆婆喫了。毛病居然好了。有箇姓周的撫臺。就在他的門前旌表起來。說他奇孝動天。後來陳氏活到一百零八歲。家裏頭五代同堂。有一天。他叫齊了家裏的人來。對他們說。我將要到天堂裏去了。金童玉女已經來迎接我了。說完了話、就死去了。


十七、【趙王辟疫】
趙媳王氏。被譖逐回。姑病遽返。辟疫消災。

【原文】
明趙媳王氏。其翁與夫皆客外。姑周氏聽小姑言。輒虐之。氏順受無怨。鄰婦力勸。姑疑媳所爲。逐回母家。適逢大疫。姑與小姑均病危。親戚不敢過問。氏聞之。急歸。跪竈前割股。煎湯以進。聞鬼語曰。孝媳頭上有紅光一丈。諸神擁護。速去速去。言訖寂然。姑病遂愈。

疫之傳染力甚速。亦可辟乎。乃王氏以被出之婦。而其心仍祇知有姑。不遑顧疫。固請於父母。毅然歸侍。其浩然之正氣。自足以辟除百邪。宜乎諸神擁護。羣鬼盡散也。

【白話解釋】
明朝有家姓趙的人家。媳婦姓王。他的公公和丈夫都出外了。婆婆周氏聽了小姑的讒言。每每虐待他。可是王氏一切順受。沒有一句怨言。恰巧有箇女鄰舍來給他的婆婆解勸解勸。婆婆疑心是媳婦去叫她來的。就把媳婦逐到他娘家去。那裏曉得恰巧瘟疫流行得很大。婆婆和小姑。都染着了很危險的病症。親戚們都怕傳染。不敢到趙家去問訊。王氏得知婆婆小姑有了病。連忙趕回來。在竈前跪着。割下了股肉。煎了湯給病人喫。忽然閒聽見鬼說。孝順媳婦頭上有一丈高的紅光。有諸位神明保護。我們快走快走。以後就一點聲息也沒有了。於是他婆婆的病。也就好了起來。


十八、【王周典衣】
明王周氏。姑病絕糧。典衣醫治。天賜金藏。

【原文】
明王槐庭妻周氏。事姑盡孝。遇歲荒。紡績無利。借貸無門。糧罄姑病。衣飾已典盡。周乃脫身上青衫。囑夫典錢。延醫購藥。不顧己身凍餓。姑尋愈。後忽於菜園中鋤地。得窖銀鉅萬。子三。一登科。二入泮。享壽九十五。無疾而終。

時值歲荒。紡績無利。借貸無門。姑病典罄。醫藥維艱。危之至矣。周氏乃脫身上青衫以典錢。祇知有姑。不知有己。其心爲何如乎。姑病得愈。富貴齊來。冥冥中報施不爽。盍共勉旃。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王槐庭的妻子周氏。很孝順他的婆婆。有一年。年成非常的荒歉。紡織呢沒有錢可賺。借債呢又沒有地方可借。家裏的米糧已經完了。婆婆又生着病。衣裳首飾。也已經當完了。沒有法子。周氏就脫下了身上穿着的青衫。叫丈夫到典當裏去當了錢來。給婆婆請醫買藥。自己身上的寒冷。肚裏的饑餓。也就不去管他了。過了一回。婆婆的病好了。後來周氏在菜園子裏鋤地。忽然發現了幾萬兩銀子的藏銀。於是就把他運了出來。從此家裏就很富足了。周氏生了三箇兒子。一箇是中了翰林的。兩箇是中了秀才的。周氏自己活到了九十五歲。死的時候。好好地並沒有一點毛病。


十九、【蘭姐善諫】
蘭姐阿家。常罵祖姑。童媳跪諫。好作規模。

【原文】
明童養媳蘭姐。年十二。見其姑常與祖姑口角。輒罵老而不死爲厭物。蘭姐乃于夜靜。泣跪姑前曰。姑與祖姑口角。示人榜樣。日後姑老。人亦視爲厭物。奈何。人孰不老。修短有數。媳願姑亦如祖姑之壽也。姑感悟而孝。蘭姐後生五子。兩登科甲。

蘭姐、一十二齡之童養媳耳。乃能深明大義。諫姑於夜靜。不使人知。且垂涕泣而道之。使其姑竟能自反。頓改前行。可謂善諫矣。人能學蘭姐之善諫。則天下無不可化之姑。而謂姑惡云乎哉。

【白話解釋】
明朝有箇養媳婦。名叫蘭姐。十二歲的時候。看見婆婆和太婆相罵。婆婆罵太婆是老而不死的討厭東西。蘭姐就在那一天夜深的時候。流着眼淚。跪在婆婆的跟前說道。婆婆和太婆相罵。是給後人的一箇榜樣。假使將來婆婆年老的時候。也有人把婆婆當討厭的東西看。那末婆婆又覺得怎樣呢。箇箇人都有年老的時候。壽長壽短。是有天命的。媳婦但願婆婆像太婆一樣的享着長壽纔好。他的婆婆聽了這一番話之後。就大大的感動。大大的覺悟。很孝順自己的婆婆了。後來蘭姐生了五箇兒子。有兩箇兒子是中進士的。


二十、【夏王糟糠】
明夏王氏。紡織度荒。奉姑甘旨。自食糟糠。

【原文】
明夏誠明妻王氏。無錫農家婦也。家貧歲荒。夫出外。氏日夜紡織。力備餚饍奉翁姑。自以糟糠和野菜充饑。其姑偶入廚下。見而垂淚。後氏享壽八十餘。無疾而逝。家人夢寐中。恍見有旌幢鼓樂迎孝婦去。同里貢生某。每過氏門。必於門外三揖以致敬焉。

勤紡織以易錢。奉翁姑以餚饍。而自奉僅爲糟糠野菜。以一身而兼盡子婦兩職。宜其多壽而昇仙也。同邑某貢生、過門三揖。亦使人知盡孝者爲人敬重。則不孝者當自愧而知改耳。

【白話解釋】
明朝夏誠明的妻子王氏。是無錫地方種田人家的女子。家裏很窮苦。又遇着了荒年。偏偏丈夫出門去了。王氏日夜很努力的紡着紗。織着布。竭力辦了好的飯菜。給公公婆婆喫。自己就喫了米糠和野菜來點點饑。有一天、他的婆婆偶然走到廚房裏來。看見王氏正在喫着野菜米糠。不禁眼淚出來了。後來王氏享壽到八十多歲。去世的時候。好好的並不覺得有病。家裏的人。在夢裏恍恍惚惚看見有打着旗、奏着樂的人。來迎接了孝婦去的。同里有箇某貢生。每逢走過王氏門口的時候。必定在他的門外作着三箇揖。表示着恭敬的意思。


二十一、【陸女悟父】
陸女諫父。勿打飛禽。改業得子。祖氏歡心。

【原文】
明陸氏女、父常打鳥。弟三歲患痘。堅黑如彈子。號痛而死。時女年十六。跪父前泣曰。父殺孼已多。致弟死。再不悛。恐絕嗣矣。父悟。悉焚凶具。幷戒殺放生惜字。女以父母無子。誓不出嫁以養親。越九年。父夢祖抱嬰兒來曰。若非孫女感格。幾絕我宗矣。後果生一子。

人必有業。陸父以鐵銃粘竿彈弓打鳥爲業。是執業適以造業也。其子痘堅黑如鐵彈子。冥冥中已示之矣。而陸女泣告。感悟其父。更能誓不出嫁以代子職。孝哉女也。

【白話解釋】
明朝有箇姓陸的女子。他的父親常常去打。他有一箇弟弟三歲了。出痘子的時候。滿身一顆顆墨墨黑的好像鎗彈子一樣。這樣喊痛了幾天死了。那時候、這箇姓陸的女子、已經十六歲了。他跪在父親的前面。哭着說。父親時常打鳥。殺孼很多。弟弟因此死了。倘然父親再不懊悔改過。恐怕將來再不會有接續後代香煙的兒子了。他的父親聽了這一番話。大大悔悟。把所有打的器具。都燒掉了。並且一方面戒殺放生。敬惜字紙。來贖從前的罪過。他又因爲爺娘沒有兒子。所以立願不出嫁。終身侍奉雙親。過了九年。他的父親做夢。看見祖父抱了一箇小孩子來。說、假使不是孫女兒一番話的感動。幾幾乎我們家裏的香煙斷絕了。後來果然生了一個兒子。


二十二、【秀貞諫母】
明楊秀貞。勸勿溺女。救妹添弟。夢祖告語。

【原文】
明楊秀貞之母。生三女。無子。又生女。憤極。溺之。秀貞年十三。急抱起跪稟曰。母望子而殺女。愈不得子。如慮賠嫁。則以嫁兒者嫁此妹、可也。祖母罵、其不知世事。秀貞又跪稟曰。祖母朝朝念佛。今見死不救。念佛何用。祖母亦感悟。遂留養。越二年。果生一子。

按秀貞之母生子時。其父夢其祖告之曰。第四女若不留養。則此兒斷不能生云云。是知秀貞跪稟之言。皆由一片肫誠。油然天性。故得以延楊氏之脈。孝之所感大矣哉。

【白話解釋】
明朝楊秀貞的母親。連生了三箇女兒。沒有兒子。第四次又生了一箇女兒。恨極了。就把新生的女兒。投在水裏。這時候、楊秀貞的年紀。剛纔十三歲。就急急忙忙把他抱了起來。跪着母親面前說道。母親想生兒子。竟弄殺女兒。那是越加不能夠生得兒子了。假如母親因爲憂愁着賠嫁費錢。那末就把將來嫁我的。嫁了這箇妹妹就好了。楊秀貞的祖母聽了。就罵他不懂世務。楊秀貞又跪着稟告祖母說。祖母天天念着阿彌陀佛。現在見死不救。那末念的佛又有什麽用處呢。祖母也就被他感動覺悟了。於是纔留養第四箇女兒。過了兩年。楊秀貞的母親。果然生了一箇兒子。


二十三、【吳馮感化】
吳婦馮氏。繼姑虐之。順受化娣。姑悟而慈。

【原文】
明吳子桂妻馮氏。家貧。勤力奉養。繼姑張氏常辱詈。順受無怨。鄰婦相約勸其姑。馮止之曰。姑之詈我。由我不能適姑意。若來勸。則彰姑之過。罪莫大焉。子桂二弟。各娶婦。姑亦虐之。二媳欲自縊。馮委曲勸止。相率執婦道有加。姑漸悔悟。二媳感馮再生恩。事如母。

引咎自責。男子所難。何論女子。馮氏本身作則。化其二娣。並化及繼姑。夫虞舜大孝。卽是怨慕二字。孰意三千餘年後。尚有馮氏其人。向使讀書聞道。何難媲美古聖耶。

【白話解釋】
明朝吳子桂的妻子馮氏。家裏很窮苦。他非常勤儉地奉養尊親。他的晚婆張氏。常常要辱罵她。可是馮氏依然很和氣地聽受罵聲。一點沒有怨恨。四鄰婦女。有要約伴來勸解他的婆婆。馮氏把他們阻止了。並且說。婆婆的所以罵我。是因爲我不能夠順婆婆的意思。現在你們倘若來勸解。那是表示婆婆的錯處。那未免要犯了不孝的大罪名了。吳子桂有兩箇弟弟。已經都娶過親了。他的婆婆也很虐待他們。那兩箇媳婦、就生了上吊尋死的念頭。馮氏委婉曲折的勸解了一番。纔把他們尋死的念頭打消。並且受了馮氏的感化。也格外謹守婦道。那位婆婆因此也漸漸悔悟了。那两箇媳婦。爲了馮氏有再生的恩德。就把他當作母親一樣的看待。


二十四、【吳孫勸夫】
明吳孫氏。分析勸夫。讓多取少。曲順翁姑。

【原文】
明吳子恬繼母唐氏。愛己子而虐子恬。子恬不能耐。妻孫氏、輒勸阻之。父沒。唐私藏千金。析産爲三。取膏腴田。留作膳養、分給己子。以荒田與子恬。子恬欲分金。孫又極力勸阻。不十年。弟以賭敗業。幷膳田賣盡。孫勸夫迎養繼母。爲弟戒賭。仍與合爨。弟悔而爲善。

夫不耐虐。孫勸之。夫欲分金。孫勸之。夫弟以賭敗業。繼姑不能生存。孫又勸夫迎養。爲弟戒賭。仍與合爨。如此感化。傲弟能不悔過爲善乎。而孫氏後生三子。皆登科甲。人其各盡曲順之心也可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姓吳名子恬的人。他的後母唐氏歡喜自己生的兒子。虐待子恬。吳子恬忍不住了。他的妻子孫氏。常常勸阻他。吳子恬的父親去世了。唐氏私自瞞下了千兩銀子。把産業分做三份。拿良田一份留下自己養老。一份分給自己的兒子。把一份荒田分給子恬。吳子恬要分唐氏私自瞞下的銀子。孫氏又竭力勸阻他。不到十年。吳子恬的弟弟喜歡賭博。所有田産都賣光了。連老娘親的養老田。也統統賣乾淨。孫氏勸導丈夫去迎接後母到家裏奉養。又爲弟弟戒賭。大家仍舊合着吃飯。於是吳子恬的弟弟。也因此改過。重新做善良的人。


【緒餘】

孝者。所以事親也。人子之身。父母之分身也。不孝父母。則此身之根本已失。有身如無身矣。父母之身。祖宗之分身也。孝父母、卽孝其祖宗矣。而女子之孝。則尤有進。在家則孝其父母。出嫁須孝其舅姑。蓋以夫者。舅姑之分身也。人每愛其夫。而以舅姑謂無生身之恩。恝然置之。抑思舅姑之育夫。猶之父母之育己也。夫婦一體。而謂可忽乎哉。女子以節孝爲主。萬善百行。惟孝爲尊。故八德以孝先焉。其各勉之。


三集  



一、【文王問安】

文王事父。一日三朝。問安侍膳。甘脂豐饒。


【原文】

周文王姓姬名昌。為世子時。朝其父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寢門外問安。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遂復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


周祚之長。歷朝莫及。姬姓之後。百世其昌。皆文王孝德啟之也。然文王所行。祇是溫凊定省之常。人人當盡。亦人人所能盡者。所以為庸行也。人莫不有父母。亦孰不願克昌厥後。曷不效法我先王。


【白話解釋】

周朝的文王。姓姬名叫昌。當他做世子的時候。每天去朝見他的父親王季三次。在早晨雞啼的時候。就穿好了禮服。到了父親的寢門外面去問安。宮裏的小官說好的。文王聽了面上纔有喜色。到了正午時候。再去問安。依然照了早晨時候的問答。到了晚上。也是這樣的做。有時候、王季偶然身體有點不舒服。文王的臉上、就充滿了憂愁的神氣。連走路都也走不端正了。等到王季飲食復元了。他纔恢復了原狀。當飯菜獻進去的時候。文王一定親自去視察菜的太冷了、或太熱了。等到王季喫完了飯。把飯菜端了下來。文王就問喫的怎樣。並對管理菜蔬的人說。不要把原有的飯菜再獻了上去。那箇人諾諾應着。於是文王纔敢退了出來。



二、【武王繼述】

武王繼志。不敢有加。冠帶養疾。達孝無涯。


【原文】

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昌之次子也。文王聖孝。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説冠帶而養。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旬有二日。乃閒。後卽位。伐商有天下。與弟周公旦繼志述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孔子稱之為達孝。


李文耕謂文王事紂。而武王伐商。似非繼述矣。然武王卽位十三年。恪守臣職。固文王服事之志也。至於紂惡不悛。天人交迫。不得已除暴安良。救民水火。道理到至極處。可以仰質文王在天之靈矣。


【白話解釋】

周朝的武王。姓姬名叫發。就是文王名昌的第二箇兒子。文王是箇大聖人。又非常孝順。武王就跟了他父親的行為做着。很小心地不敢踰越了一些兒。有一回、文王有了疾病。武王就服侍父親。鎮天在父親的身邊。連衣帽也不敢脫去。文王喫一碗飯。他纔肯喫一碗飯。文王添喫一碗飯。他也再喫一碗。這樣的有十二天。文王病好了他纔放了心。後來文王死了。武王代了父親。做了諸侯。這時候、商朝的紂王非常暴虐。天下的百姓。箇箇都怨着他。於是武王就去討伐紂王。得了天下。同了弟弟封周公名旦的。繼續了父親的志願。傳述先人的事業。他們服事死了的人。像服事活着的人一樣的誠敬。服事亡故的人。像服事生存的人一樣的有禮。後來孔夫子很稱讚他。說、武王的孝順行為。是合天下的人都說孝順的。所以叫做達孝。



三、【考叔舍肉】

考叔舍肉。諷悟莊公。隧泉見母。其樂融融。


【原文】

周鄭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莊公初誓黄泉見母。後悔之。乃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君無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遂為母子如初。


王應照謂惟天下孝子。為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莊公固有悔心矣。考叔聞而有獻。蓋逆知公之必賜食。食而舍肉必問。問而後可以一言悟之。遂為母子如初。考叔可謂移孝作忠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鄭國有箇潁考叔。是在潁谷地方做守邊的官。他得知了鄭莊公起初為了弟弟的事。對母親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見面的咒。後來又有點懊悔了。他就借了獻進物品的機會。到了莊公的那兒。莊公叫他喫飯。他喫飯的時候。留着所賜的肉不喫。莊公覺得很奇怪。就問他道。你為什麽留這些肉呢。潁考叔道。小人有箇母親。凡是小人自己家裏獻進去的東西。母親是都喫過的了。可是沒有喫過君上所賜的肉。所以我留着不喫。預備等忽兒拿回家去。送給母親喫。莊公聽了潁考叔有這樣的孝順。不禁心中有所感觸。就說道。你有母親可以送給他東西喫。怎麽我沒有母親呢。潁考叔說。這箇是沒有關係的。君上祇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母子兩人在地道裏面相見。那一箇人再敢道箇不字呢。莊公就依了他的話做去。於是他們母子兩箇。依舊和從前一樣的相處了。



四、【伯俞泣杖】

伯俞母杖。常悅受之。不痛大泣。知母力衰。


【原文】

漢韓伯俞、梁人。性至孝。母教素嚴。每有小過。輒杖之。伯俞跪受無怨。一日、復杖。伯俞大泣。母訝問曰。往者杖汝。常悅受之。未嘗或泣。今日杖汝。何獨泣乎。伯俞曰。往者兒得罪。笞嘗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來日無多。是以悲泣耳。


李文耕曰。人子之身。父母所育之使日強者也。父母之力。人子所累之使日弱者也。況駒隙之景頻催。風燭之膏易殞。天倫聚樂。有能至百年外者乎。韓公母力不能使痛一言。真傷心語。不堪讀也。


【白話解釋】

漢朝的韓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順。他母親的家教很嚴厲。韓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過失。他的母親就要用拐杖打他。韓伯俞總是跪下了。受了母親的打。一些兒也沒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親又拿了拐杖打着兒子。韓伯俞忽然大哭起來。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問他道。從前打你的時候。你老是和顏悅色地受了。沒有一次流着眼淚的。今天打你。為什麽哭了起來呢。韓伯俞說。從前兒子有了過失的事。母親打我的時候。是覺得很痛的。曉得母親的身體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時候。母親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覺得痛了。曉得母親的精力已衰。恐怕後來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覺得悲傷着哭起來了。



五、【趙咨迎盜】

趙咨迎盜。惟恐母驚。羣賊慙歎。不敢橫行。


【原文】

漢趙咨仕至燉煌太守。以病免。還。躬率子孫。耕農為養。盜嘗夜劫之。咨恐母驚。乃先至門迎請。設食。曰、老母年八十。疾病。須養。乞少置衣糧。妻子物餘。一無所請。盜皆慙歎。跪而辭曰。所犯無狀。干暴賢者。言畢奔去。咨追以物與之。不及。由是益知名。後拜東海相。


許止淨謂趙咨自孝其親。何與人事。乃能感化盜賊。甚至叩首愧悔。雖與之而不取。此中感應。非大有不可思議者乎。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能盡己之性。卽能盡人之性。能盡人性。自能轉惡為善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趙咨。在燉煌地方做太守官。後來因為有病。就免了官。回到家裏。親自帶領子孫們。耕種田地。奉養母親。有一夜、有許多強盜到他家裏來打劫。趙咨得知了。恐怕母親受了驚慌。於是自己先到了門口。去迎接強盜。又陳設了飯菜請強盜喫。並且對他們說。我有一箇年老的母親。年紀已經八十多歲了。又生着疾病。是要供養的。請求你們稍留下了一些兒衣服和糧食。使我可以供養我的母親就好了。至於妻子的物件。和另外的物件。一點也不敢請求留下的。強盜們聽了他的話。非常歎服他的孝順。又覺得自己的慙愧。大家都跪下了。辭謝着說。我們太不成樣子了。干犯了府上。侵害了你這位賢人君子。說完了話。一齊飛也似的去了。趙咨追上去。把物件送給他們。已經來不及了。經過了這件事情以後。趙咨的名聲愈加大了。後來做了東海相的官。



六、【茅容殺雞】

茅容避雨。樹下彌恭。殺雞供母。不餉林宗。


【原文】

漢茅容年四十餘。耕於野。避雨樹下。眾皆夷踞。容獨危坐益恭。郭林宗見而異之。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林宗意謂為己設。旣而供母。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林宗猶減三牲之膳。以供賓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因勸就學。卒以成德。


王應照謂孝經云。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孝子見得父母至尊無對。客雖顯者。究有親疏之別。故以雞供母。自以草蔬與客共飯。林宗安能不歎服哉。


【白話解釋】

漢朝的茅容。年紀已經四十多歲了。有一天。在郊野裏耕田。忽然天下雨了。於是種田的人。都到樹底下去避雨。一班人都是伸手伸腳、隨隨便便地坐着。只有茅容獨自端端正正地坐着。格外恭敬。這時候。給郭林宗看見了。覺得很奇怪。就請求到茅容家裏去過夜。以便暗中觀察他一切的舉動。到了第二天。茅容殺了一隻雞、煮了做飯菜。郭林宗見了。以為是請自己喫的。那裏曉得他把雞給了母親喫。自己和客人一同喫着蔬菜。郭林宗看了他這樣孝順的行為。非常佩服。就起身向他拜着說。你的品行。真賢明得很。我林宗尚且減少了養親的豐盛膳菜。去供給往來的賓客。現在你能夠這樣。真是我的朋友了。於是就勸他讀書。後來茅容終於成就了一箇有道德的人。



七、【李密陳情】

李密上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帝嘉其誠。


【原文】

晉李密父早亡。母更適人。鞠於祖母劉氏。武帝徵為太子洗馬。詔書屢下。密上表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臣今年四十四。祖母今年九十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祖母之日短也。帝嘉其誠。賜奴婢二人。並使郡縣供其祖母常膳。


王應照謂見養祖母。恩德尤深。今也龍鍾老病。可報萬一者。正在此時。若不顧祖母之養。而貪爵位之榮。雖勳高竹帛。終是天下罪人。此陳情表之所以上也。其言母孫二人更相為命。令人不忍卒讀。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李密。他的父親早已死了。母親嫁了人家。他是在祖母劉氏那裏撫養長大的。武帝召他去做太子洗馬官。但是皇上叫他去做官的詔書。下來了有好幾次。李密終於不肯去做官。就上了一封表章。到皇帝那兒。說、假若我當初沒有祖母。就不能到了今天。祖母現在沒有我。也不能過着老年的光陰。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替皇上盡力的日子正多。可是報答祖母恩德的日子。是很少的了。武帝看了表章以後。很稱讚他的誠實。就給他兩箇奴婢。幫他做事。一方面又發命令。叫府縣衙門裏。常常供給他祖母的贍養費。



八、【趙志聞聲】

趙志年少。莫報劬勞。聞父叱犢。涕淚滔滔。


【原文】

晉趙志早起讀書。聞父叱犢聲。廢書而泣。師問之。答曰。頃聞叱犢而過者。吾父也。自恨年少。不能卽致貴顯。使老父不免窮苦。是以悲耳。師歎曰。此念孝思。小子當有造也。由是用心教之。免其脩金。及長。郡縣辟舉。出仕東遼。有政聲。


人子貴顯。皆由父母積累。而每不能使吾親眼見成立。最是人子痛處。乃趙志則深痛年少不能卽致貴顯。使老父不免窮苦。一聞叱犢之聲。竟致廢書而泣。於以見古人之不可及。總是一段真處。


【白話解釋】

晉朝有箇小孩子。姓趙名志。有一天的早晨。他正在讀書的時候。聽到了他的父親趕喝小牛的聲音。他就丟了書哭了。先生見了。問他為了什麽緣故哭的。他回答說。剛纔趕喝着小牛走過書房門口的。就是我的父親。我自己恨着年紀太小。不能夠立刻就發達起來。還要我年老的父親。免不了過着貧窮的日子。做着辛苦的工作。所以悲傷的呵。先生聽了他的一番話。就歎息着說。他年紀雖小。就有了這樣孝順的念頭。將來這箇小孩子。一定是有成就的。從此以後。先生就格外用心去教他。並且不要他的脩金。後來趙志長大了。府縣衙門裏把他選舉了上去。在東遼地方做官。有很好的名聲。



九、【范喬哭硯】

范喬五歲。捧硯悲酸。以薪遺盜。何愧承歡。


【原文】

晉范喬二歲時。其祖馨臨終。撫之曰。所恨者、不得見汝成人耳。因以所用之硯與之。至五歲。祖母以告喬。喬捧硯涕泣不已。父粲得狂疾。喬與弟屏棄一切。專心侍奉。足不出鄉。累徵不赴。臘夕。人盜砍其樹。喬佯不聞。其人愧而歸之。喬曰。取薪以供親煖。何愧為。


以五歲之童兒。而告以祖父彌留一語。謦欬如聞。一硯手澤之存。涕泣不已。洵可謂永思克孝矣。無怪乎侍奉父疾。始終弗離。且推及其孝於盜薪者。余在母腹。而祖先喪。每讀此傳。不覺淚涔涔下也。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范喬。當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叫范馨的就死了。祖父快要死的時候。把孫兒撫摩着說。我心裏所恨的。祇是不能夠看見你到成人長大。於是就把日常所用的硯池給了孫兒。到了范喬五歲的時候。他的祖母把這番情形。一一講給他聽。范喬聽了。就捧了那箇硯池哭箇不住。他的父親就叫范粲。染了神經病。時常發狂。范喬同了他的弟弟。放棄了一切的事務。專心一志的去侍奉父親。他的足跡從不走出鄉村。朝廷裏屢次來召他做官。也不肯去。有一年的大年夜。有人偷他的樹去做柴。這時候。范喬正在那兒。可是假裝着不看見。那箇偷樹的人。自己也覺得慚愧。於是就把柴拿來還他。范喬說。你拿了一些樹兒去做柴。叫你的爺娘烘煖歡喜。這又有什麽慚愧呢。竟叫他拿了柴去。



十、【劉殷祝堇】

劉殷九歲。哭澤堇生。孝其祖母。賜粟揚名。


【原文】

晉劉殷、字長盛。七歲喪父。哀毀盡禮。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飽者一旬矣。殷怪而問之。王言其故。殷時年九歲。乃於澤中慟哭。聲不絕者半日。堇忽生焉。食而不減。至時堇生乃盡。後夢西籬下有粟。寤而掘之。銘曰。七年粟百石。賜孝子劉殷。殷後生七子。


孟宗少喪父。其母冬月思筍。哭竹而筍生。劉殷亦幼喪父。其祖母冬月思堇。哭澤而堇生。殷僅九歲耳。且其祖母思堇不言。僅於不飽食一旬而窺其意。尚未若孟母之病篤也。非養志者而能如是乎。


【白話解釋】

晉朝有箇姓劉名殷的人。表字叫長盛。七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劉殷年紀雖然小。可是很悲傷、很盡禮的。他的祖母王氏。在一箇很寒冷的時候。心裏想喫堇菜。口裏不好說出。所以在喫飯的時候。飯常常沒有喫飽。這樣的已經有十天了。劉殷覺得很奇怪。就去問祖母。王氏就把想喫堇菜的緣故。對孫兒說了。這時候、劉殷的年紀纔九歲。可是在冬天。買不到堇菜。於是劉殷就到了水田裏哭着。這樣不絕聲的哭了半天。忽然那地方就有堇菜生着了。儘他天天採了去喫。也並不覺得減少。一直到了生堇菜的時節到了。那箇地方的堇菜纔完了。後來他做了一箇夢。有人對他說。西邊籬笆下面有穀。醒了以後。就到那地方去掘。果然掘得穀有十五鍾。上面有字寫着七年粟百石。賜孝子劉殷。果然喫了七年纔完。後來劉殷一共生了七箇兒子。



十一、【王延色養】

王延叩冰。得魚不費。體無全衣。親極滋味。


【原文】

晉王延、字延元。九歲喪母。泣血三年。每至忌辰。悲啼一旬。繼母不慈。以蒲穰敗麻與延貯衣。其姑問之。延知而不言。事母色養。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母盛冬思魚。延緣汾水叩冰而哭。忽有巨魚躍出。身長五尺。取以供母。積日不盡。於是母悟。撫延如己生。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亦無不底豫允若之父母。其有不然。皆人子之奉順無狀耳。如王延者。謂之閔子後身可。謂之黄香再世可。卽謂之王祥姜詩重生。亦無不可。問其年齡。泣血時僅九歲耳。


【白話解釋】

晉朝有箇王延。表字叫延元。九歲時候就沒有了母親。他獨自暗暗地沒有聲音的哭了三年。每每逢着了母親的忌辰。就要悲哭十多天。他的後母待他很厲害。冬天時候。不給他棉衣穿。用了蒲莖和碎麻放在衣裳裏面。給王延穿着。他的祖母就去問他。王延雖然曉得、也不肯對祖母說。並且服事後母。能夠用和悅的面色。去盡孝養的工夫。夏天時候。替後母扇着枕席。冬天時候用自己的身子。替後母溫暖了被。有一回、正是天氣很寒冷的時候。後母想喫鮮魚。王延就沿着汾水邊上走來走去。一方面敲着水裏的冰。一方面哭着。忽然有一条大魚跳了出來。有五尺長。他就拿了回家給母親喫。喫了許多日子還喫不完。於是後母也就覺悟了。把王延看待得像自己生的兒子一樣。



十二、【叔謙乞藤】

叔謙禱病。神語依憑。到處求訪。得丁公藤。


【原文】

南宋解叔謙、字楚梁。母有疾。叔謙夜禱。聞空中語云。此病得丁公藤為酒。便瘥。訪醫。無識者。求訪至宜都。見一老人伐木。問之。曰。此丁公藤。療風尤驗。叔謙拜伏流涕。具言來意。老人取四段與之。並示以漬酒法。叔謙拜受。顧視其人。不復知處。依法為酒。母病卽瘥。


南齊有解仲恭者。每得纖毫財利。輒與兄弟平分。因母久病。入山採藥。遇一老父曰。得丁公藤立愈。此藤近在前山際高樹垂下。言訖。忽然不見。仲恭如其言。得之。治母病。卽瘥。人異事同。因附錄之。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南宋朝有箇解叔謙。表字叫楚梁。他的母親有了病。解叔謙就在晚上禱告天地。忽然天空裏有說話的聲音。說、這箇病。只要得到了丁公籐做了酒喫了。就會好的。解叔謙就去訪問許多醫生。可是都不曉得這箇丁公籐。他就不辭困苦艱難。一路路的去訪求。一直到了宜都地方。看見有一箇年老的人。正在砍着樹木。解叔謙就問他。這是什麽。老年人說。這是丁公籐呵。治風病是很有效驗的。解叔謙就跪在地上哭拜。把自己訪求丁公籐的來意說了。於是老人就給了他四段丁公籐。並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了他。解叔謙拜着受了。回頭一看。那箇老人家不知到那裏去了。拿回家去。依了他的方法。浸了酒給母親喫。母親的病果然好了。



十三、【叡明石函】

叡明母疾。泣禱莊嚴。淚冰成筋。神授石函。


【原文】

南齊蕭叡明、字景濟。南蘭陵人。母病風。積年沈卧。叡明晝夜祈禱。時值嚴寒。叡明涕泣求神。淚為之冰如筋。額上叩頭血。亦冰不流。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曰、此療夫人病。睿明跪受之。忽不見。以石函奉母。函中唯有三寸絹。丹書日月字。母焚而服之。卽平復。


許止淨謂祈禱而至於淚冰成筋。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人之為父母祈愈疾而不應者。惟其誠敬心之未至耳。而一般淺見者流。見其末不見其本。遂謂一切祈禱。均歸迷信。可謂因噎廢食矣。


【白話解釋】

南齊朝有箇蕭叡明。表字叫景濟。是南蘭陵地方的人。母親生了風病。不能動彈。多年睡在床上。蕭叡明日夜禱告着天地。這時候、天氣非常寒冷。蕭叡明流着眼淚拜求神明。眼淚都結了冰。像筷子一条条的。又拚命地叩着頭。額上流出血來。血也結成冰了。正在虔心禱告的時候。忽然有箇人。給了他一箇小小的石頭做成的匣子。說、這箇是可以給你的母親夫人治病的。蕭叡明就跪着把那箇匣子收了。忽然這箇人又不見了。蕭叡明就拿了這箇石匣子送給母親。把匣子打開來。裏面只有三寸長的一塊絹。用朱砂寫着日月兩箇字。他的母親就把絹燒着喫了。果然這箇風病。馬上就好了。



十四、【曇恭訪瓜】

曇恭母熱。悲切得瓜。門外二樹。佛現光華。


【原文】

梁滕曇恭年五歲。母患熱。思食寒瓜。歷訪不得。銜悲殊切。俄遇一沙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曇恭拜謝。捧瓜薦母。舉室驚異。尋訪沙門。莫知所在。父母卒。逢忌辰。晝夜哀慟。門外有冬生樹二株。時有神光自樹而起。俄見佛像。自門而入。合家禮拜。久之乃滅。


許止淨謂孝子之感格固多。乃若曇恭悲切而沙門與瓜。慟哭而如來現象。則其感格真不可思議矣。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下生。以孝養父母。行世仁慈為正因。則孝道固徹上徹下。無所不包也。


【白話解釋】

梁朝有箇姓滕名曇恭的人。年紀纔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生了熱病。心裏想喫冰冷的瓜。可是這種瓜。在那箇地方是沒有出產的。所以訪來訪去。終於尋不到這種瓜。滕曇恭的心裏非常難過。忽然遇見了一箇和尚對他說。我剛好有兩箇瓜。就分一箇給你吧。滕曇恭拜謝着。就捧了瓜去給母親。家裏的人都非常奇怪。就去尋訪那箇和尚。不知道和尚到什麽地方去了。後來滕曇恭的父母都死了。他到了忌辰的那一天。日夜很悲哀地哭着。他家裏的門口。有兩株冬生樹。時常有一種神光從樹裏起來。忽然神光裏又現出了佛像。從大門裏走了進去。合家大小都跪下了禮拜着。過了許多時候。纔慢慢地沒有了。



十五、【沙彌止風】

沙彌五歲。不服采衣。奉柩渡浙。止風安歸。


【原文】

梁庾沙彌。孝子道愍之族孫也。父佩玉。坐事誅。沙彌年五歲。母為製采衣。不肯服。問其故。流涕曰。家門禍酷。用是何為。遂終身布衣。嫡母歿。晝夜號慟。所坐薦、淚沾為爛。母好啖甘蔗。沙彌不食蔗。生母歿。奉喪濟浙江。中流遇風。舫將覆。沙彌抱柩號哭。俄而風靜。


是可追踪袁昂矣。且可繩武道愍矣。考沙彌之族祖道愍。襁褓失母。長而冒險至交州尋母。經年悲泣。偶入村。日暮雨驟。寄止一家。有嫗負薪外還。愍忽心動。訪之。卽為其母。風也雨也。皆誠孝格天耳。


【白話解釋】

梁朝時候有箇庾沙彌。就是當時有名的孝子庾道愍的同族裏姪孫。他的父親就叫庾佩玉。是犯了罪死的。庾沙彌到了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給他做了一件采色衣服。庾沙彌不肯穿這件衣服。他的母親問他是什麽緣故。他就流着眼淚鼻涕。很悲傷地說。我們家裏遭了這樣的大禍。還要穿這種采色衣服做什麽呢。於是終身穿着布衣。表示他的悲痛。他的嫡母死了。他日夜哭叫。所坐的草薦。因為眼淚滴下去。竟腐爛了。他的生母歡喜喫甘蔗。於是庾沙彌就終身不喫甘蔗。後來他的生母死了。他奉了生母的靈柩渡過浙江。渡到了一半時候。遇着了風浪。他坐着的船。差不多就要翻轉來。庾沙彌這時候真急得了不得。就抱着生母的靈柩喊着哭着。過了一回兒。風浪竟平靜了。



十六、【孝緒得薓】

孝緒至性。母病心驚。求覓參草。神鹿前行。


【原文】

梁阮孝緒應得伯遺財百萬。盡以歸伯之姊。性至孝。嘗於鍾山聽講。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緒至性冥通。必當自至。孝緒果心驚而返。鄰里異之。惟合藥須得生人薓。舊傳鍾山所出。孝緒躬歷幽險。累日。忽見一鹿前行。孝緒隨之。鹿滅得薓。母遂愈。


許止淨曰。遺產百萬。一毫不取。其氣量為何如哉。至性冥通。古亦代有其人。然難得其母之諦信不疑。蓋感之有素也。求薓而神鹿前行。補像而一朝完復。隨心所欲。無不如願以償。極感通之能事矣。


【白話解釋】

梁朝的阮孝緒。是出繼給他的堂伯父做兒子的。照理。他可以得到他伯父遺下來百萬的財產。可是他盡數給了伯父的姊姊了。阮孝緒的生性非常孝順。有一次、在鍾山地方聽講。他的母親王氏在家裏忽然生了病。哥哥弟弟們就要去叫阮孝緒。母親說。不必去叫他的。孝緒這箇人有至性。可通鬼神。他一定能夠自己來的。果然阮孝緒覺得心驚肉跳。就回到了家裏。鄰舍和鄉村裏的人。都覺得他非常奇怪。不過他母親所喫的藥裏面。要一味鮮活的人參。照老輩裏的傳說。鍾山是出生人參的。於是阮孝緒就親自到那裏去尋。踏遍了幽僻危險的地方。這樣的有好幾天的工夫。忽然看見了有一隻鹿。在他的前面走着。阮孝緒就跟了鹿走。鹿跑到那裏。他也跟到了那裏。忽然那隻鹿不見了。就得到了生人參。他的母親喫着、病果然好了。



十七、【裴俠吉壤】

裴俠喪父。葬於桑東。空中神語。賜爵封公。


【原文】

北魏裴俠年十三。遭父喪。哀毀若成人。將擇葬地而行。空中有人曰。童子何悲。葬於桑東、封公侯。俠懼。以告母。母曰。神也。吾聞鬼神福善。爾家未嘗有惡。當以吉祥告汝耳。時俠宅有大桑林。因葬焉。後為河北郡守。罷漁獵夫三十人。清慎勤恪。賜爵清河縣公。


許止淨謂裴氏忠厚。而又有孝子。故應邀神佑而得吉壤。俠更能愛民如子。清慎為天下第一。罷漁獵夫數十人。此舉陰德無量。蓋太守能提倡好生惡殺。則一郡化之。物類之獲生命者。不可紀極也。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北魏有箇姓裴名俠的人。十三歲的時候。父親死了。居喪悲哀盡禮。像成年人一樣。他又想去給父親選定了葬地安葬。忽然聽見半空裏有人說。小孩子不要太悲傷了。葬在桑樹的東邊。就會封公侯。裴俠只聽見了聲音。不看見人。就有點怕起來了。回去告訴了他的母親。母親說。這就是天上的神明、所說的呵。我曉得天地閒的鬼神。都是保佑積善人家的。你的家裏都沒有作過惡。這一定是神明把吉祥的事。告訴給你聽呵。這時候、裴俠家裏有箇大桑林。於是就在大桑林的東邊給父親葬了。後來裴俠在河北地方做太守官。就把那邊捕魚打獵的人。罷免了三十箇。他做官清廉謹慎。辦事勤苦恭敬。所以皇帝把他封做清河縣公爵。



十八、【崔邠導輿】

崔邠奉母。觀樂太常。扶輿親導。得志顯揚。


【原文】

唐崔邠、字處仁。父垂。三世同爨。宣宗聞之。歎曰。崔家一門孝友。可為士族師法。乃題其居曰德星堂。邠以進士為補闕。論裴延齡奸。以鯁亮知名。元和中。為太常卿。故事、太常始視事。大閱四部樂。都人縱觀。邠自第去帽。親導母輿。公卿見者皆避道。都人榮之。


王應照謂奉母觀樂。盛事也。而親導母輿。則又千秋佳話也。公卿避道。都人榮之。孝子得人心之同然也。老年寡趣。步履又艱。全仗人子扶持。迺每攜妻子偕遊。鮮奉高堂同樂。尚論太常。可以知罪矣。


【白話解釋】

唐朝崔邠。表字叫做處仁。他的父親就叫崔垂。家裏有三代不分家了。還同一鑊子裏喫飯。宣宗皇帝得知了。歎息着說。崔家一門裏面。都是孝友的人。可以給天下的讀書人家做着模範。皇帝就親自給他們、寫了德星堂三箇大字。後來崔邠中了進士。做了諫官。在朝堂裏說裴延齡的奸佞。於是就因為忠直出了名。在元和年閒的時候。崔邠做了太常卿。太常卿就是管理皇帝太廟裏的禮樂的官。依了從前的規矩。太常卿初治事的時候。一定校閱四部的樂班。任憑京城裏的人。毫不拘束的看着。崔邠接了事。就從家裏出來脫去了官帽。親自引導母親坐的轎車去看。當時朝官看見了的。都避開道路。京城裏的人。覺得他們非常的榮耀。



十九、【朱泰虎殘】

朱泰養母。虎不敢餐。鄉閭稱孝。目為虎殘。


【原文】

宋朱泰事母至孝。家貧。鬻薪養母。常適數十里外。易甘脂以奉親。一日。雞初鳴、入山。及明。憩於山足。遇虎搏攫。負之而去。泰已瞑眩。行百餘步。忽稍醒。厲聲曰。虎為暴食我。所恨我母無託耳。虎忽棄泰於地。走不顧。如人疾驅狀。泰匍匐而歸。鄉里稱之。目為朱虎殘。


身為虎殘。益顯出孝子本領。夫瞑眩已逾百步。忽醒而厲聲。虎竟棄去不顧。豈虎之力。不敵一厲聲乎。蓋孝者、天地之正氣。有此正氣。神且敬之。而況虎乎。參觀實夫拜虎。楊香搤虎。愈出愈奇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朱泰。服事母親非常孝順。家裏很窮。他就砍了柴賣了錢養着母親。常常走了幾十里路遠的地方。去買了好的喫食來供奉母親。有一天。朱泰起來得很早。在頭雞啼的時候。就走到山裏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腳邊休息着。忽然來了一隻老虎。把朱泰用前腳攫取。竟啣着走了。這時候、朱泰嚇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纔漸漸地蘇醒了。就大着喉嚨說。老虎、你作惡把我喫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親從此沒有依靠了。他說完了這幾句話。卻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頭來看。好像有人趕着去一樣。朱泰這時候已經不能行走了。就匍匐着慢慢的回到了家裡。鄉邨裏的人。因為他的孝順行為。很可以佩服。箇箇叫他朱虎殘。就是說他是老虎嘴裏剩下來的人。



二十、【徐積避石】

徐積廬墓。哭不絕聲。以父名石。避路而行。


【原文】

宋徐積三歲喪父。母教讀孝經。輒流涕。事母力役皆身為之。應舉、載母入都。不廢定省。旣冠登第。尚未娶。人問之。曰。娶非其人。恐為母病。以父名石。不用石器。遇石則避而不踐。或言其難。曰。吾遇之。怵然傷吾心。思吾親。不忍加足其上。豈故避之。元豐中、詔賜絹米。


積初從胡瑗學。後廷薦其孝廉。為楚州教授。母亡。廬墓三年。雪夜伏墓側。哭不絕聲。時甘露降。木成連理。李文耕謂因父之名。並避其物。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者。篤行如此。不媿謚為節孝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徐積。三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他的母親。親自教他讀着孝經。他一面讀着書。一面想起了父親。就不禁流着眼淚了。徐積事奉母親。不論什麽樣用力氣的事務。都是他親身自做。不要別人替代。到京城裏考試的時候。也載了母親同去。不間斷早晨和晚上請安的職務。後來二十多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可是還沒有娶親。人家問他。他說。假使娶了一箇不賢的妻子。反而要叫母親生了氣的呵。他又因為父親的名字叫石。所以他不用石頭做的器具。遇着了石頭鋪的路。也避開了不踏。有人對他說。這樣避諱很難。徐積就回答他們說。因為我一遇着。就悽然地傷了我的心。因此又想到了我的父親。所以不敢用腳踏在上面了。並非我故意避諱呀。到了元豐年閒。皇帝聖旨下來。賜給他絹料和米糧。表揚他的孝道。



二十一、【彥斌芻靈】

彥斌母歿。水漂失棺。芻靈指示。力竭心殫。


【原文】

元史彥斌有孝行。至正十四年。河溢。彥斌母柩。為水所漂。彥斌縛草為人。置水中。仰天呼曰。母棺被水。不知其處。願天矜憐哀子之心。假此芻靈。指示母棺。言訖。涕泗横流。乃乘舟。隨草人所之。經十餘日。行三百餘里。草人止桑林中。視之。母棺在焉。載歸葬之。


考彥斌母卒之时。適河溢魚臺。彥斌乃為厚棺。刻銘曰。邳州沙河店史彥斌母柩。仍以四鐵環釘其上。明年、果為水漂而失柩也。乞靈於芻靈。可期其必得乎。乃芻靈亦靈。謂非冥冥中有天神主之耶。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有箇姓史名彥斌的人。生平有孝順的行為。在至正十四年的時候。黄河的河水泛濫了。他母親的靈柩。給水漂到不知什麽地方去了。史彥斌就把草縛做了一箇人的樣子。放在水裏。頭仰了天叫着說。我母親的棺木。被水漂得不知到什麽地方去了。請求上天可憐我、沒有母親的人的一點心。借着這箇草人。指示我母親靈柩所在的地方。說完話。滿面都流着眼淚。於是就坐了船。跟着草人走。過了十多天以後。走了有三百多里的路程。那箇草人就在一箇桑樹林裏停止了。史彥斌就到了桑樹林裏去看。果然他母親的靈柩。正在着那箇地方。於是把母親的靈柩。用船載了回來。給他安葬。



二十二、【吳璋思親】

吳璋失母。萬里尋親。母病危篤。割股忘身。


【原文】

明吳璋少孤。母陸氏奉例選入宮。後隨親王分封韶州。璋棄家尋母。艱苦備嘗。及具啓求見。不得。乃賃王府側一室。大書思親二字。旁一聯云。萬里尋親。歷百艱而無悔。一朝見母。誓九死以何辭。後得見母。母已病危。乃刲股作糜以進。母漸甦。王賜金帛。命扶母還。


刲股療母。余弟振綱亦屢為之。而吳璋之棄家尋母。舟中禮拜。泣聲悽愴。中途患痢。晝夜百起。昏憒中猶呼娘不置。奔馳沙磧。兩足俱腫。野寺外廡。呻吟終夜。黑蛇囓足。為母忘軀。實非常人所能及。


【白話解釋】

明朝有箇吳璋。幼小時候。父親就死了。那時候、皇帝下詔叫天下貞節的寡婦。都到宮裏去辦事。他的母親陸氏。就奉例選進宮裏去了。後來陸氏又跟了親王分封到韶州去。吳璋就拋棄了家庭去尋母親。一路上受盡了困苦艱難。到了韶州。就上書給親王。要求見他母親的面。可是不能達到這箇希望。於是就在王府旁邊。租了一閒小房子。中閒寫着思親兩箇大字。旁邊又挂了一副對聯。上聯寫着。萬里尋親。歷百艱而無悔。下聯寫着。一朝見母。誓九死以何辭。後來終於見了母親。這時候、他的母親已經生了病。並且非常的危險。吳璋就在自己的手臂上。割了肉。做了粥去給母親喫。於是母親纔慢慢的好了。親王就把金帛賜給吳璋。叫他扶着母親回去。



二十三、【鼎臣祝壽】

明顧鼎臣。減算益親。飛來黃鶴。感動天神。


【原文】

明顧鼎臣父年五十而生鼎臣。自幼盡孝。稍長。撰一表文。每夜焚香祝天。願減己算益親。見己成立。一夕。夢黄鶴自天飛來。視之。卽所焚表也。末批云。鼎臣減算益親。出於至誠。父延二紀。鼎臣狀元及第。後鼎臣登弘治乙丑科狀元。官至大學士。父猶及見受封焉。


葛妙真以母五十齡當死。日誦經以延母年。顧鼎臣以父五十歲生身。夜焚香求益父壽。一懼母之不及待其養。一懼父之不及見其成。皆苦心為之也。黄表人閒焚去。黄鶴天外飛來。感應何等神速。


【白話解釋】

明朝有箇狀元宰相。姓顧名叫鼎臣。他父親五十歲的時候纔生了他。顧鼎臣幼小的時候。就非常孝順。略略大了一點的時候。就做了一篇表文。在每天的晚上。焚了香祝告天地。情願減去了自己的壽算。給父親添着。那末可以教父親看見了他成立的時候。有一天的夜裏。他做夢看見有一隻黄色的仙鶴。從天上飛來。他就趕上去一看。原來就是自己曾經燒掉的一張表文。並且後面還有幾句批語說。鼎臣減算益親。出於至誠。父延二紀。鼎臣狀元及第。後來顧鼎臣果然中了弘治乙丑科的狀元。官做到了宰相。這時候、他的父親還在世上。親眼看見。受了皇家的封贈。



二十四、【楊黼活佛】

楊黼修心。無際良箴。母即活佛。倒屣披衿。


【原文】

明楊黼慕蜀中無際大師。往訪之。途遇老僧呼黼姓名。曰、無際大師是我之師。命我迎汝傳語。見無際不如見活佛。黼曰。活佛安在。僧曰。但東歸。見披衿倒屣者是矣。黼遂回。夜半扣門。母聞聲喜甚。遂披衿倒屣而出。黼大悟。自是竭力孝親。並注孝經數萬言。


人當寒夜遠歸。扣他人門且不應。惟母聞其子扣門則喜。衣不及釦。履不及穿。慌忙啓關。此等慈悲心。何異活佛。然家家有活佛。舍近求遠。何哉。楊黼專究性命。不理外物。但求悅親。無愧佛子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楊黼。很佩服四川地方無際大師的道行。就要到四川去訪問他。走到了半路上。碰見了一箇老和尚、喊着楊黼的姓名。並且對他說。無際大師就是我的師父。他叫我來迎着你。並且叫我對你說。見無際還不如去見活佛。楊黼說。活佛在什麽地方呢。和尚說。你只要向東方回去。那時候、有看見一箇披開衣領頭、倒穿着鞋子的人。這就是活佛了。楊黼聽了和尚的話。於是就回去了。正在半夜的時候。到了家裏去敲門。他的母親聽到了兒子回來的聲音。心裏非常歡喜。就急急忙忙的。披開衣領、倒拖鞋子走出來。楊黼纔覺悟了。曉得孝順家裏的爺娘。是比較去見活佛。還要好得多。從此以後。竭力孝順母親。並且注了一部孝經。有幾萬箇字。


【緒餘】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性、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故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五孝惟庶人始言養。蓋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必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以保令。名。斯可以謂孝。而悌忠信禮義廉恥。皆在其中矣。易言之。則不悌不忠不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皆為不孝爾。


 

 四集 


一、【太姒嗣徵】

太姒為妃。歸寧父母。嗣徵太任。化及命婦。


【原文】

周太姒、有莘國之女。在父母家。專志於女功。躬儉節用。尊敬師傅。及為文王后妃。不改其性。嗣太任之美音。婦禮無愆。因師氏以告文王。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周人作詩美之曰。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瀚我衣。害瀚害否。歸寧父母。又曰。思齊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太姒嗣徵音。則百斯男。


尊為后妃。猶歸寧父母。又能嗣太任之徵音。以婦禮婦道化天下。卒至諸侯夫人。均奉祭祀不失職。于以采繁。大夫妻均承先祖。共祭祀。于以采蘋。化行若此。宜乎周家母儀。超今邁古已。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箇太姒。是有莘國姓姒的女兒。在父母家裏的時候。就專心一志的。做着女子應做的工作。自己很儉樸、很節省的。又很尊敬女先生。等到做了文王的妃子。仍然不改他的天性。能夠繼續婆婆太任的完美的德行。他遵守做媳婦的規矩。過失一些也沒有。當他回到家中去請父母的安。就告知女先生叫他去轉告訴文王。太姒的德行。感化了天下的婦人。使他們一箇箇都不失婦道。周朝的人就做了一首頌揚他的詩。詩裏讚美太姒說、我受了女先生的訓告。告訴我嫁到夫家要講節儉。所以搓我的私服。洗我的褻衣。那樣該搓洗的。那樣不必搓洗的。常常使衣裳潔淨。再用相當的時閒、回家去安慰我父母。還有一首詩裏說、常常思想莊敬的太任。太任就是文王的母親。因為太任常常愛慕他婆婆太姜的德行。所以能夠做京師裏王室的賢婦。太姒竟能夠繼續他婆婆太任的好教化。一些兒沒有嫉妒的。所以文王有一百箇兒子了。



二、【女娟持檝】

女娟父醉。渡津誤期。操檝救父。通達有辭。


【原文】

周河津吏女娟。晉人。趙鞅伐楚。與河津吏期。吏醉失期。鞅怒。欲殺之。娟持檝進曰。妾父聞主君來渡不測之水。恐水神駭動。風波震盪。謹具牲醴。禱祀於神。期主君御釐受福。不勝杯酌餘瀝。醉至於此。今主君因其醉而殺之。妾恐父身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願俟其醒。鞅善其言。遂赦吏。娟復代父操檝而渡鞅焉。


女娟救父。操檝代渡。且發河激之歌以鳴其意。簡子悅。將使人祝祓以為夫人。娟以婦人之禮。非媒不嫁。嚴親在內。不敢聞命。再拜而辭。簡子歸。乃納幣於其父。娶為夫人。救父有辭。處身以禮。賢矣哉。


【白話解釋】

周朝河津的地方官。有一箇女兒名娟。是晉國人。這時候晉國的趙鞅要去攻打楚國。就和河津的地方官約下了日子。給他渡河。不料到了那一天。地方官因為酒醉了。把約期忘記了。趙鞅就大大的動氣。要把河津的官殺了。娟便拿了一片槳子去迎着趙鞅。對他說。我的父親、知道主君就要來渡這條神秘的河水。恐怕水神的驚駭。把風浪掀動起來。要使主君感到不安。所以很虔誠地備着三牲和美酒。向水神去祈禱。謹祝着主君的平安和幸福。因為他不會飲酒的緣故。飲了一點謝神散福的酒。便醉到這般田地了。現在主君要殺正沈醉着的父親。我想父親的身體。既然不會感覺到痛苦。父親的心裏。也不會明白犯了什麽罪狀的。最好請你等他醒了再講罷。趙鞅覺得他說得很有理。就免了地方官的死罪。他就代着父親划船。給趙鞅渡過河去。


三、【周青含冤】

孝婦周靑。含冤莫吐。誣服受刑。三年不雨。


【原文】

漢周氏女青。東海人。夫亡。養姑甚謹。姑曰。婦養我勤苦。我已老。何忍累其年少。潛自縊。姑女告婦殺母。捕青拷掠。誣服。青將刑。以十丈竹竿。懸五旛。誓眾曰。青若有罪。血當順下。無罪。血當逆流。及刑已。其血青黄。緣旛竿而上極標。又緣竿而下。嗣是郡中三年不雨。後任太守至。詣青墓致祭。並表焉。雨隨至。其歲大熟。


許止淨謂匹婦含冤。三年不雨。天人感應之幾。不其捷乎。然天亦何心。豈願以一人之枉。而殃及萬民。祇以怨氣阻塞。致天地閒陰陽之氣。不能調和耳。然則平怨之人。其能感召和淑之氣也明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東海地方。有一箇姓周名青的婦人。丈夫死了。事奉婆婆。十分恭敬。婆婆說。我是衰老沒用的人了。怎好再叫他年輕可憐的人。為着養我的緣故。喫盡苦辛呢。就自己在暗中吊死了。他的小姑控告周青謀害了母親。就把周青捉進了官裏。因為受不住刑罰的痛苦。祇得屈招了。在他行刑那一天。用了十丈長的竹竿。上面掛了五面旗子。周青對着大眾宣誓。他說。我倘然真箇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下流。我倘然沒有罪。那末我的血一定向上湧。等到殺死以後。流出了青黄顏色的血。果然循着竿子湧到竹竿梢頭。再從梢頭循着竿子流下。從此以後。那一府的地方。就三年沒有下雨。直到後任的賢明太守上了任。曉得周青的冤枉。就親自到周青墳前者去祭禱。並且給他表揚了。果然天就馬上下雨了。這一年的年歲也就很熟了。



四、【梁嫕上書】

梁嫕上疏。榮父之魂。還母萬里。光大梁門。


【原文】

漢梁竦之女嫕。樊調之妻。和帝之姨。恭懷后之妹也。初、恭懷后寵於章帝。生和帝。立為太子。竇后母養焉。和帝之生。梁氏喜相慶賀。竇后聞之。誣陷梁氏。詔收竦殺之。家屬移九真。和帝立。竇后崩。諸竇皆伏罪。嫕從民閒上書。乞歸母弟。收葬竦骨。和帝嘉之。悉如所請。稱梁夫人。擢樊調為郎中。改葬恭懷后於西陵。


梁夫人以哀辭開悟時主。卒使恭懷后得改殯於承光宮。葬西陵。父竦得追諡為褒親愍侯。母及弟等得徵還而封侯。夫以一女子、而為家門開三國之祚。使天子成母子之禮。其孝也。亦即其忠也。


【白話解釋】

漢朝梁竦的女兒。名字做嫕。就是樊調的妻子。和帝的姨母。恭懷后的姊姊。當初時候。章帝對恭懷后很是寵愛。生了和帝。就把他封做了太子。竇皇后因為自己沒有兒子。把和帝養作自己的兒子。梁家對於他女兒。生了一箇兒子。是很喜歡的。就在和帝生的時候。非常高興地慶祝着。那裏曉得給竇皇后知道了。就遭了他的妒忌。妄造罪名去陷害梁家。於是皇帝下了命令。把梁竦殺死。梁氏的家屬流配到九真。一直等到和帝做了皇帝。竇后死了。竇后的娘家人都犯了罪以後。梁嫕便從民閒上了一份奏章到皇帝那兒。要求給他的母親和弟弟赦了罪回來。並要收葬了父親的遺體。和帝很欽佩他的孝思。都答應了他的請求。稱他為梁夫人。並把他的丈夫樊調升做了郎中的官。又把恭懷后改葬在西陵。



五、【盧李奔喪】

盧妻李氏。孝事其姑。為母奔喪。號泣殞軀。


【原文】

北魏范陽盧元禮之妻。趙郡守李叔徹女也。性至孝。父卒。執喪毀。歸盧氏。念母不置。飲食為日損。遂以羸瘠。百方寬慰不能解。歸寧。乃復初。元禮卒。李矢志不貳。事姑孝。母卒於洛陽。訃至。慟而絶。經宿乃蘇。水漿不入口者六日。力奔喪。姑慮其力微。親送之至范陽。抵洛。攀櫬號踊。卒。賜號貞孝女宗。易其里曰孝德里。


盧李氏天性至孝。身雖離其父母。心實未嘗一刻忘其父母也。觀其父喪哀毀。母喪慟絶。蘇而水漿不入口者六日。盡力奔喪。攀櫬號踊。皆男子之所難也。而李氏為之。孝哉女宗。千古下猶令人揮淚。


【白話解釋】 

北魏范陽盧元禮的妻子。是趙郡太守官李叔徹的女兒。天性是很孝順。父親死了。因為過於悲傷。就生了病。嫁到盧家以後。仍然念念不忘地記挂着年老母親。飲食一天比一天減少。因此很消瘦了。雖然有盧家的人。多方的勸慰他。他的愁悶也不能夠解脫。可是回到母家的時候。就一切都好了。盧元禮一死。他就立誓不再嫁人。侍奉婆婆十分孝敬。後來他的母親死在洛陽地方。惡耗傳來。痛哭了一番。昏厥不省人事。過了一夜。纔蘇甦轉來。滴水不進口的有六天。還是要竭力去奔喪。婆婆恐怕他的精力衰弱。親自送他到了洛陽。一進家門。便攀着母親的靈柩號淘大哭。竟氣絕了。後來賜號叫做貞孝女宗。他的鄉里名稱。也改稱做孝德里了。



六、【屠女守墳】

屠女葬親。孝感山神。治病皆愈。守墓終身。


【原文】

南齊屠氏女。父失明。母痼疾。鄉里不容。女移父母遠住。晝樵采。夜紡績。以供養。父母卒。親營殯。負土成墳。忽聞空中有聲云。汝至性可重。山神當效驅使。汝可為人治病。必得大富。女謂是妖魔。不敢從。遂得病。積時。鄰人有中溪蜮毒者。女試治之。病便瘥。遂為人治疾。無不愈。家產日益。鄉里多欲娶之。誓守墳墓不嫁。


許止淨曰。以一弱女子。不見容於鄉里。而能奉其父母。生養死葬。使無遺憾。才德兼擅。宜乎山靈願效驅使也。至其鄉里。初則陵人貧弱。終則涎人資財。小人無恥。可哂可歎。孝女守墓不嫁。尤足多也。


【白話解釋】

南齊朝時候。有一箇姓屠的女兒。他父親雙眼都瞎了。母親永久生了病。並且時遭鄰舍的厭惡。所以他把父母搬到遠地方去住着。他日裏在山中砍柴。晚上在燈下紡績。拿賺得來的錢。供養殘廢父母。後來父母都死了。虧他親自掘泥土。纔把父母安葬了。忽然聽見半山空中有聲音說。你的孝行是很可佩服的。山神願效微勞。給你當着差。你可以替人家醫病。那就可以大大的富起來。他以為是妖魔鬼祟。不敢去做。因此自己也生了病了。直到後來有一箇鄰人。中了射工的毒。他就試着給他醫治。果然那鄰人就病好了。於是他就替人醫病。經他醫治的。沒有一箇不好。從此他的生活。一天寬裕一天。鄉邨裏有許多的人向他來求婚。他都拒絕了。終身守着父母的墳墓。不去嫁人。



七、【無忌甓仇】

衛女無忌。為父報仇。殺之以甓。詔徙雍州。


【原文】

唐衛氏女名無忌。絳州夏縣人。父為鄉人衛長則所殺。時無忌年甫六歲。又無兄弟。其母乃改嫁焉。及無忌長。志報父仇。會從父宴客。長則適在座閒。無忌乃抵死以甓殺之。自詣吏稱父冤已報。請就刑辟。巡察使褚遂良以其事上聞。太宗矜之。詔免其罪。給驛徙雍州。賜田宅。州縣為擇婿嫁焉。


事與趙娥殺李壽。相似而不同。趙娥尚有昆第三人。衛女則終鮮兄弟。趙娥以刀剌仇。而衛女僅以甓殺之。一遇於都亭。一得於客座。相隔均已日久。謂非天賜其機乎。孝心所感。靡不如願以償也。


【白話解釋】

唐朝衛家有箇女子。名字叫無忌。是絳州夏縣地方人。在六歲的那年。父親就被鄉人衛長則謀死了。他沒有哥哥。也沒有弟弟。祇有一箇母親。不久也改嫁了。無忌年長起來。就立志要報父親不共戴天的大仇。有一回。恰巧他的堂伯父招客人宴會。長則也在座上。他就舉起屋瓦。猛力地擊去。把長則打死了。他並不抵賴。就到官裏去自首。說明我父親的大仇已報。請把我殺了吧。那時候褚遂良正做巡察使。便把始末情由。詳到皇上裏去。太宗皇帝也很可憐他。吩咐免了他的罪。給他用馬送到雍州。並且賜他田產房屋。州縣官還給他物色了佳婿。很美滿的結婚了。



八、【饒娥浮父】

饒娥父溺。不得其屍。絕粒哭死。雷震出之。


【原文】

唐饒娥、字瓊真。饒州樂平人。生小家。勤織紝。頗自修整。父勣漁於江。遇風濤。舟覆。尸不出。時娥年十四。哭於水上。不食三日。死。俄大雷震電。水蟲多死。父尸浮出。鄉人異之。歸賵。具禮葬其父及娥於鄱水之陰。縣令魏仲光碣其墓。建中初。黜陟使鄭叔則表旌其閭。河東柳宗元為立碑云。


漢有曹娥叔先雄。均以父溺投江。負尸而出。已云奇矣。而饒娥痛哭三日即死。未及投江。乃天為大雷震電以出其尸。真奇之又奇矣。曹娥饒娥。均十四歲女子耳。後先輝映。與叔先雄。鼎足而三矣。


【白話解釋】

唐朝的孝女饒娥。號叫瓊真。是饒州樂平縣人。生長蓬門。織布縫紉。都肯很勤勞的做着。並且自己很端莊整潔。父親就叫饒勣。有一天。在江裏捕魚。風浪大作。把船打沈了。尸也不見了。那時饒娥祇有十四歲。知道了惡耗。趕到江邊去哭。絕食三天就哭死了。他死了不久。雷電交作。水蟲都震死了。他父親的尸首也浮了起來。鄉裏的人都覺得驚奇。備了送葬的東西。在鄱水北面用禮去葬他的父親和饒娥。縣官魏仲光在他的墳前。特地立了一塊刻着這件事實的圓石。建中初年。黜陟使鄭叔則在他的里門建了一座牌坊。去顯揚他的孝思。河東柳完元也給他做了一篇文、立了碑。



九、【鄭楊求杏】

楊氏訪杏。易服改容。得愈姑病。又獲金龍。


【原文】

唐鄭邯妻楊氏。姑病。人言杏實可愈。楊謂邯曰。非時之物安可得。須訪求。子其傭耕侍疾。吾當徧訪之。乃易男服。至鄰郡。忽於道旁莽穢中。得一杏實。潔滌取歸。奉姑食之。疾漸瘳。一日、檐前風雷不斷。楊以為穢杏紿姑之故。乃泣別其姑。伸臂立庭以待擊。忽覺臂重。及霽、視之。有二金龍。長數尺。環兩臂。自是家日豐。


顧張氏孝其姑。應遭雷殛。而延壽三十年。鄭楊氏孝其姑。自待雷擊。而忽得二金龍。孝不特可以辟雷。更有不可思議之感應。穢中杏實。亦天賜之耳。否則不時之物。必已自腐。況在道旁穢中乎。


【白話解釋】

唐朝有箇姓鄭名邯的人。他的妻子楊氏。在他婆婆生病的時候。聽人說杏子是可以醫他婆婆的病。他聽了就對丈夫說。這時節、那裏來的杏子呢。應該到各處去設法訪求了。你一方面要替人家做工種田。一方面要好好侍奉婆婆的病。我可以到四處去尋訪那杏子。於是化裝了男子。走到鄰縣去。忽然在那路旁瞥見爛草污穢裏有顆杏子。他就拾了起來。洗淨以後。很高興的拿回來給婆婆喫了。婆婆喫了杏子。病就漸漸的好了。有一天、大風大雷在檐前不絕地震撼着。楊氏想起拿齷齪的杏子騙了婆婆的緣故。便流着眼淚去拜別婆婆。舉起了兩隻臂。站在天井的當中。等候雷神來打他。後來祇覺臂上重重的。在風平雷停時候一看。原來繞在兩臂上的。是兩條几尺長的金龍。因此家裏很富有了。



十、【妹妹殉母】

唐高妹妹。年僅七齡。不肯為婢。殉母就刑。


【原文】

唐高妹妹父彥昭。事李正己。及正己子納拒命。質其妻子。使守濮陽。彥昭挈城歸河南都統劉元佐。納屠其家。時妹妹年七歲。母憐其幼。請免死為婢。許之。妹妹不肯。曰、母兄皆不免。女生何為。母將就刑。徧拜四方。妹妹問之。母曰。神可祈也。妹妹曰。我家以忠義見殺。神尚何知。問父所在嚮之哭。哭已。再拜就刃。


高妹妹、一幼女耳。已能知忠義所在。其不肯為婢。廉恥兼全。願殉母兄。孝弟兩備。問父所在。向之哭。再拜就刃。更明禮矣。惜不信神道。然未足以責之也。年僅七齡。焉知忠義每因見殺而益顯哉。


【白話解釋】

唐朝高妹妹的父親。名叫高彥昭。在李正己的屬下做官。等到李正己的兒子李納背叛了朝廷。把高彥昭的妻子收押了做抵頭。然後叫他去鎮守濮陽城。高彥昭的為人。很明大義。就把城池投降了河南都統劉元佐。李納便要殺他的家屬。這時候高妹妹祇有七歲。他的母親可憐他這樣小的年紀。也要被李納慘殺。所以衰求李納留着做了丫鬟。免他一死。李納倒答應了。可是高妹妹不願活着。他說。母親和哥哥都不能免了。我還活着做什麽呢。看到他母親在將被殺的時候。還向四面拜着。高妹妹就說。這算什麽意思呢。他母親說。我們祇能對着神明求救了。高妹妹說。我家這樣的忠義。尚且不免一死。還有什麽天道呢。接着便問父親在什麽地方。他就朝着指示的方向大哭。哭完了。拜了兩拜。就叫他們殺死了。



十一、【歷女守柩】

蕭歷女貧。隨任喪親。有能歸葬。乃許以身。


【原文】

唐蕭歷與妻。並歿官所。女年十六。攜婢毀容。載二柩還鄉。貧不能給舟資。次宣州。舟子委柩去。女結茅水濱。穿壙納柩。墳成。有馴鳥縞兔菌芝之祥。長老為立舍。歲時進粟縑。喪滿不釋縗。有請婚者。則曰、我弱不能北還。必能為我致二柩於故里葬之者。然後嫁焉。楊含以高安尉罷歸。過宣。聞之。承其事。畢葬。乃歸含。


歷女誠苦矣。父母雙亡任所。旣鮮兄弟。又乏資財。毀容奉歸。中道又為舟子所棄。途次躬自結茅。穿壙納柩。喪滿不釋縗。必能致二柩歸故里畢葬者嫁之。以父母之遺體。葬父母之形骸。可謂務本矣。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蕭歷和他的妻。都死在衙門裏的。遺下了十六歲的女兒。就同了婢女。塗污面孔。運着父親母親的兩具靈柩。回到故鄉去。可是窮得沒有船錢開發。到了宣州地方。舟子就把兩具靈柩缷在半路上。竟自去了。蕭女祇得在水邊搭起了茅蓬。掘了一箇墓穴。安放了靈樞。等到做成了墳。就有馴鳥白兔菌芝等等的祥瑞的表現。那地方上的老者。很佩服他的孝順。就給他造了一座屋子。時時節節把米榖和布帛送給他。三年喪滿了。可是蕭女還不脫去麻布的縗衣。有向他來求婚的人。他就說。我是一箇弱女子。沒有能力回到北方故鄉去。必定要有人能夠把我父母的靈柩運回故里。好好的安葬了。我纔情願同他結婚的。那時候有個楊含。正缷了高安的任回去。經過宣州。聽得這個消息。就依了蕭女的要求。等到安葬了以後。蕭家女兒就嫁給楊含了。



十二、【菊花無怨】

菊花被鬻。遇父得歸。勸留後母。孝養無違。


【原文】

宋張菊花七歲。後母潛鬻於范尚書家。紿其父曰。失之。父哭喪明。後數年。菊花與父遇於金宅。相持痛哭。遂辭主從父歸。父欲逐後母。菊花曰。兒非母不得入貴人家。母乃有德於兒。又何怨焉。兒歸而母逐。兒心何安。乃止。父老無子。家貧。卒。菊花孝事後母。不能行。則每負之。後母卒。菊花傭作富家。忠勤和儉兼備焉。


菊花為傭。每與女僕語。諄諄誨以忠勤。或不納而詬之。輒謝不較。遇勞苦事。則以身先之。與以錢刀衣服。必固辭。不得已乃受。寸帛尺薪無敢棄。女僕之幼者。為櫛沐隱(注:“隱”字原书為“糹”旁)紉。視如己女。其令德不可勝數。


【白話解釋】

宋朝張菊花在他七歲的時候。就被他後母暗暗地賣到范尚書的家裏去了。又騙着張菊花的父親說。女兒不知道到什麽地方去了。他父親聽到女兒失蹤的消息。哭得雙眼都瞎了。過了幾年。張菊花和他的父親。恰巧在金姓的家裏碰見。就大家抱着痛哭了一場。辭別主人。跟着父親回家了。他父親要把後母趕出去。張菊花說。我沒有母親這一番行為。便不能跨進富貴人家去的。這樣說來。母親是對我有恩德的。又何必怨恨呢。況且我回來了。母親就去了。我怎麽可以安心呢。於是父親也就罷了。後來父親年紀老了。沒有兒子。家境又窮。死了以後。張菊花侍奉後母。非常孝順。後來後母不能行動了。張菊花背他行走。等到後母死了。張菊花就在富人的家裏做工。他是又忠心又勤力、又和氣、又儉省、樣樣都完全的。



十三、【周徐同德】

周徐二氏。相繼孝姑。失子復得。同撫林孤。


【原文】

宋林侑妻周氏。事姑孝。子江妻徐氏。事周亦如之。徐生子定老。甫六月。元兵至。江負兒逃。寇追射。江棄兒走死。周徐往迹之。又遇盜。周禱神。同得脫。行失道。得所棄兒。弗怖弗啼。兵退。迹江屍。得焉。家燬。僦舍以居。婦姑相為命。時徐年三十。或勸再適。則以奉姑撫孤。為林氏留一脈辭。後定老舉進士。追贈父母如其官。


林門二賢母。孝慈同德。而徐氏尤甚。或勸再適。則指兒泣曰。林氏數十世。惟姑及此兒。吾何忍棄之。天未降割林氏。兒幸成人。異日持酒酹林氏先塚。姑之慶也。吾之願也。即死瞑矣。聞此語、令人酸鼻。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林侑的妻子周氏。事奉婆婆非常孝順。他所生的兒子就叫林江。娶了一箇妻子徐氏。徐氏的事奉周氏。也像周氏侍奉婆婆一般的孝順。徐氏生了箇兒子。取名林定老。生下纔六箇月的時候。元朝的兵到了。林江就背了定老逃難。因為敵人追得緊。還在後面用箭射他。林江便丟了兒子逃走。竟死了。周氏和徐氏同去尋找他們的時候。中途又碰着強盜。周氏禱告神明。纔得一同逃脫。可是又走錯了路。卻在這箇當兒。尋得了林江丟下了的兒子。一些沒有驚慌和啼哭的神氣。後來元兵退去了。就尋到了林江的尸首。可是家裡的房子已經燒毀了。祇得租借人家的屋子住着。婆媳兩人相依如命。那時候徐氏還祇有三十歲。有人勸他再嫁。徐氏對人終是這樣說。我要養婆婆、教孤兒。給林家留一線的命脈的呵。後來林定老中了進士。追贈他的父母、像他一樣的官銜。



十四、【彩鸞代父】

徐氏彩鸞。救父代死。題詩橋亭。罵賊投水。


【原文】

元李景文妻徐彩鸞。浦城徐嗣源女也。畧通經史。每誦文天祥六歌。必為之感泣。至正中。賊寇浦城。彩鸞從父逃。賊及之。欲殺嗣源。彩鸞前曰。此吾父也。甯殺我。賊舍父而逼彩鸞。彩鸞謂父曰。兒義不受辱。父可急去。彩鸞至桂林橋。拾炭題詩於亭壁。曰。惟有桂林橋下水。千年照見妾心清。題畢。厲聲罵賊。投水而死。


宋有詹氏女。計脫父兄。過市東橋。投水而亡。元有徐彩鸞。願代其父。至桂林橋。罵賊以死。其題亭壁之詩。一字一淚。寫出心情。何其從容不迫耶。要之以死全其父。且以死全父之遺體。其揆一也。


【白話解釋】

元朝李景文的妻子徐彩鸞。是浦城徐嗣源的女兒。頗懂得經史。他每每讀到文天祥的六首歌。必定為他生了感動。吊下眼淚。到了至中年閒。強盜來搶劫浦城。徐彩鸞就跟了父親逃難。那裏曉得就被強盜們追着了,快要殺他父親徐嗣源的時候。徐彩鸞就走上前去。很勇敢地對着強盜說。這是我的父親。甯可殺了我罷。強盜們便放了徐嗣源去迫徐彩鸞。彩鸞就對他父親說。我明白大義。決不受他們的污辱。請父親快快逃生罷。徐彩鸞到了桂林橋地方。就在地上拾了一根炭。在壁上題了一首詩。詩裏說、祇有桂林橋下的水。一千年也照得見我的心腸清潔吓。寫完了。把強盜大罵了一番。投河自盡了。



十五、【朱壽訴冤】

朱壽救父。效法緹縈。衰求懇切。冤獄以明。


【原文】

元朱壽父環。為奴誣其出資助反。將被刑。環子元病不能起。視壽而泣。壽曰。昔緹縈能救父。我獨非人耶。乃走告法曹掾馮耿賢曰。妾父無罪。亡奴挾怨誣之耳。若事不得直。一家枉作泉下鬼矣。聞君素長者。故敢以聞。言與淚俱。馮叱曰。此豈汝女子所知。壽哀祈益切。馮心動。乃使吏鞫奴。得誣狀。環乃獲免。


人當禍患之臨。所為之竭力救援者。惟自家骨肉。為最切耳。此無子之所以可悲也。淳于意無子而緹縈救之。朱環有子而壽救之。存效法緹縈之心。則為緹縈不難。即不為緹縈。亦相去不遠矣。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有箇女子叫朱壽。他的父親就叫朱環。被僕人誣告他是出了錢財、幫助人家造反。因此將要受刑。這時候恰值他的兒子名叫朱元的。正生了病。不能起身。於是祇好對着女兒朱壽哭着。朱壽說。從前淳于緹縈能夠救父。我難道不是人嗎。就去對法官馮耿賢哭訴。說。我的父親是沒有罪的。不過是被惡僕懷恨。要陷害我的父親罷了。假使奇冤不能伸雪。一家的老小就都去做地下冤枉的鬼了。你是一箇賢明的長官。所以我敢來訴說。說話的時候。眼淚像水般的流出來。那時馮法官大聲地喝着。說。這種大的案件。不是你們女子所能知道的。可是朱壽益發很悲哀地的哭求昭雪。於是感動了法官的心。就吩咐屬員去窮詰那惡奴。便得了誣告的供狀。後來朱環纔得免了罪。



十六、【韓劉刺血】

劉氏姑病。拭糞囓蛆。臂血指血。屢進屢袪。


【原文】

元顯官韓太初妻劉氏。家徙和州。劉氏奉姑甯氏以行。姑仆地傷腰。劉氏刺臂血。和藥以進。遂愈。至瓜洲。姑復病。再進再愈。至和州。姑患風疾。不能起便溺。劉氏親手扶拭。時盛暑。日夜為姑捍逐蚊蠅。蛆生枕席。劉氏囓之。蛆不復生。姑病尋愈。一日、姑忽病危。囓劉氏手指。意欲永訣。劉復刺指血。和湯以進。病又愈。


病、苦矣。夏閒病尤苦。病至於不能起便溺。蚊蠅叢集。蛆生枕席。其苦不可勝言矣。若非有孝婦扶拭之。揮逐之。囓噬之。甯氏不幾為齊桓公乎。最可奇者。臂血指血。屢進屢愈。益以見孝之無感不通也。


【白話解釋】

元朝有箇貴顯的官姓韓名太初。他的妻子劉氏。當他搬到和州去住的時候。是陪伴婆婆甯氏同去的。婆婆一箇不小心跌傷了腰部。劉氏便在自己手臂上刺出血來。拌勻在藥裏給婆婆喫。果然腰傷就好了。到了瓜洲地方。那裏曉得婆婆的病復發了。他再刺血拌藥去給婆婆喫。病又好了。最後到和州。婆婆生了風疾。就是大小便的時候。也不能起來。劉氏親自替他去扶持、去揩拭。這時候正是炎熱的夏天。日夜替婆婆驅除蚊子蒼蠅。見蛆蟲生在枕席上。劉氏就用口把他嚙死。蛆蟲便不再生了。婆婆的病。不久也就好了。有一天。婆婆忽然病得很利害。咬着劉氏的手指。意思是要永訣了。劉氏又刺着手指。得了血。放在湯裏給婆婆去喫喝。病又好了。



十七、【諸娥釘板】

諸娥八歲。為伸父冤。輾轉釘板。配享曹媛。


【原文】

明諸士吉女娥。山陰人。士吉於洪武初。為糧長。有黠而逋賦者。誣士吉於官。執法論死。二子炳煥亦繫獄。娥年方八歲。晝夜號哭。與其舅陶山長走京師訴冤。時有令。冤者非卧釘板。勿與勘問。娥輾轉板上。幾斃。事乃聞。勘之。僅戍一兄而止。娥受傷甚重而卒。里人哀之。為肖其像。而配享於曹娥廟中。


是較之緹縈朱壽而更甚焉。娥年僅八歲耳。能與其舅走京師。訴父冤。已為人所難能。況以嫩膚弱肉。輾轉於釘板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蓋祇知有父。而遑計其他。卒以得伸父冤。娥雖死猶生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諸士吉的女兒。名叫娥。是山陰地方人。諸士吉在洪武初年。主管着糧稅的事務。被一箇刁惡又欠糧的人。到官裏去誣告他。照律要判死刑。並且把他兩箇兒子一箇叫諸炳一箇叫諸煥的。也都關到牢獄裏。那時候諸娥祇有八歲的年紀。見着家裏弄得家破人亡。就日夜不絕地悲哭。後來和他的舅舅陶山長。同到京城裏去訴冤。那時候有種限制訴冤的法令。要訴冤屈的人。應該先到釘板上去卧着。否則是不肯審問的。諸娥的志向很堅決。便在釘板上反覆打滾。險些兒死了。這箇消息給官吏們聽到了。就去推勘審問。結果祇把他的一箇哥哥充軍到邊疆上去。案子便完結了。後來諸娥因為受傷太重便死了。鄉村裏的人都很替他悲傷。就給他塑了肖像。供在曹娥的廟裏。



十八、【李甄拜道】

甄氏姑病。沿道拜求。廬墓三載。懿德千秋。


【原文】

明欒城李大妻甄氏。孝於舅姑。夫與其弟異居。姑一日出往次子家。甄氏隨侍不忍去。姑命之還。甫三日。甄氏忽心動。舉身流汗。少頃。果有人來告其姑病篤者。甄氏沿途拜禱。往至姑側。侍疾數日而愈。後姑年九十一以疾卒。合葬於舅墓。甄氏廬於墓側三年。旦夕悲慟不輟。里人稱為孝婦。洪武中。詔旌表其門。


孝子之於父母。精誠所感。血脈相通。如囓指心痛者。亦不數覯。乃孝婦之於姑。亦心動汗流。我未之前聞也。沿途拜禱。迫切之至矣。廬墓三年。哀慟之至矣。盡養盡哀。盡心盡力。孝婦之道。於斯為極。


【白話解釋】

明朝欒城地方李大的妻子甄氏。侍奉公婆十分孝順。他的丈夫是和弟弟已經分居了的。有一天。婆婆出去。要到第二箇兒子家裏的時候。他很不放心的跟着婆婆去。後來婆婆叫他回來。他纔回來了。不到三天工夫。甄氏覺得心驚肉跳。渾身出汗。感覺到不安。不多時候。果然有人來報告婆婆病重的消息。甄氏馬上動身。一路拜着禱告神明保佑婆婆。他到了婆婆的身邊。很小心的看護了數天。婆婆的病就好了。後來婆婆活到九十一歲生病死了。甄氏就把婆婆合葬在公公的墳裏。自己在墳旁搭起了茅屋。住了三年。日日夜夜不絕地悲哭。所以鄉村裏的人。都稱他是一箇孝順的媳婦。洪武年閒。皇帝賜他一方匾額。掛在他門前。去表揚他的孝行。



十九、【淑圓擊鼓】

淑圓七歲。擊鼓伸冤。母病割臂。善護椿萱。


【原文】

明林時女淑圓。莆田人。時登永樂十三年進士。觀政刑部。緣門籍事詿誤繫獄。例發北京營工。淑圓甫七歲。擊登聞鼓。訴父冤。仁宗監國南京。矜其幼。賜以飯。遂宥時罪。後隨任陝西。母王氏病。諸藥勿效。其時淑圓年已十二。潛割左臂肉。和粥以進。母獲全愈。長嫁西安左衛指揮使費銘。壽至八十餘。


七歲小女子、竟能擊登聞鼓以伸父冤乎。是較之諸娥而又弱一歲也。宜仁宗之矜其幼。賜以飯。赦其父之罪矣。今之七八歲小女子為何如乎。至割臂以療母。乃其餘事耳。


【白話解釋】

明朝林時的女兒。名叫淑圓。莆田人。林時是永樂十三年考取的進士。在刑部衙門裏做官。後來為着宮門懸掛冊籍的事。受了罪。下在牢獄裏。照例應該派到北京去做苦工。林淑圓這時候只有七歲。聽到了這箇消息。就到通政院敲打登聞鼓。訴着父親的冤抑。那時仁宗皇帝正在南京治理國事。看他這樣小的年紀。有這樣的孝心。也覺得他可憐。所以就給他飯喫。又把他的父親林時免了罪。後來他的父親到陝西去上任。他也跟了去。母親王氏不幸生了病。喫了各種藥。都沒有效驗。那時林淑圓已經十二歲了。暗中割了左臂的肉。煮在粥裏奉給母親喫。果然母親的病就好了。等到年長的時候。嫁給西安地方做左衛指揮使的費銘。死的那年。已有八十多歲了。



二十、【桂李割乳】

李氏療姑。割乳昏仆。驚動全城。神明呵護。


【原文】

明桂廷鳳妻李氏。其姑患痰疾。將不起。聞有言乳肉可療者。李氏乃煮藥爇香。禱竈神。自割一乳。昏仆於地。氣絕。廷鳳呼藥不應。出視。見血流滿地。大驚呼救。傾駭城市。邑長佐皆詣廬。命亟治。俄有僧踵門曰。以蘄艾傅之即愈。如其言。果甦。比求僧。不復見矣。乃取乳和藥奉姑。姑竟獲全。


世皆知割股療親事。而王陳氏剖肝。桂李氏割乳。尤為聞所未聞。夫割股猶是親之肉。然非所論於王陳氏桂李氏也。此二人者。皆療其姑也。且前無成例。今偶有聞。即毅然為之。可謂奇孝格天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桂廷鳳的妻子李氏。在婆婆生了痰疾。非常危險的當兒。聽人說起人身上的乳肉。可以療治的話。李氏一面煎藥。一面焚香在竈神面前。很虔誠地禱告。自己便去割下了一隻奶。因此在地上暈倒氣絕了。等到桂廷鳳喚他拿藥沒有回應。桂廷鳳就出來看他的時候。見他已卧在滿地的血泊裏面了。便大聲求救。城市的住民聽到這箇消息。都很驚奇。縣裏的官長們也都親自來慰問。吩咐給他快快醫治。正在那時候。忽然來了一箇和尚。走到門前說。你們祇要用蘄艾貼在受傷的地方。就會好的。後來依了和尚的話。果然蘇醒了。等到想去謝和尚的時候。那知早已不見了。後來把乳肉和了藥給婆婆去喫。婆婆的性命果然保全了。



二十一、【廬吳尋骸】

吳氏鬻女。孝義動天。二骸旣得。夫喪亦旋。


【原文】

明盧清妻吳氏。潞州人。清以父母客死臨洺。貧乏不能歸葬。發憤死。吳氏歎曰。舅姑委骨於北。良人殞命於南。人倫巨責。集吾身矣。遂鬻女為旅費。獨抵臨洺。覓舅姑瘞處。不得。號泣中野。忽遇清所授徒。為指示收二骸以歸。復冒暑至汴。負夫骨還。三喪畢舉。忍餓無他志。學正劉崧。言於知州馬暾。贖其女。厚卹之。


盧吳氏可謂盡人倫之至矣。舅姑二喪。寄瘞臨洺。其夫為廩生。豈不知盡人倫。尚以無法奉喪而憤死。況吳氏乎。況吳氏又加一夫喪在外乎。乃鬻女為資以求之。號泣中野以得之。謂非孝義動天歟。


【白話解釋】

明朝盧清的妻子吳氏。潞州地方人。盧清因為父母都客死在臨洺地方。窮得沒有路費、可把遺骸遷回來安葬。自己很恨恨地死了。那時候吳氏歎息着說。公婆的枯骨還在北地。丈夫又死在南方。倫常上很大的責任。都歸到我的身上了。因此把女兒賣掉。去做路上的川費。一箇人獨自到了臨洺。尋不到翁姑埋骨的所在。正在田野大哭的當兒。忽然遇見了他丈夫的學生。虧他指示以後。他就運着兩具遺骸回來。後來再冒着大暑。到了河南。背着丈夫的遺骨回轉。他做完了這三樁喪事。自己祇是忍了饑餓。苦苦地守了節。那時教官劉崧。對知州馬暾去陳說他的節孝。於是就給他贖回了女兒。還好好的給了他一筆撫卹費。



二十二、【陳高髮鞍】

高女覓葬。鞍重不前。遂開其塚。車輞宛然。


【原文】

明陳和妻高氏。早寡。奉翁姑孝。翁姑歿。葬畢。高年已五十。泣謂子剛曰。我父旅葬虞城北。母以棗木小車輞識之。比還。母亦死。弟懦。我三十年不敢言者。以汝祖父母在堂也。今欲往舁父遺骸。剛從之。至葬所。塚纍纍莫辨。高以髮繫馬鞍逆行。自朝至夕。至一小塚。鞍重不能前。即開塚。車輞宛然。觀者咸驚異。助之歸。


陳高氏之盡孝。可謂知所先後矣。蓋女子出嫁。以事舅姑為主。舅姑老。夫又亡。不可一日離也。父喪未歸。尚有懦弟。三十年後。翁姑喪葬事畢。乃覓父骸。兩家子職。一身獨當。誠孝所感。宜髮鞍効靈也。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陳和的妻子高氏。年輕時候、丈夫就死了。侍奉公婆十分孝順。後來公公婆婆都死了。又給公婆安葬好。這時候、高氏年紀已經五十歲了。對着他的兒子名陳剛的、哭着說。我的父親先前客葬在虞城的北面。我的母親特地用一塊棗木的小車牙。葬在裏面做記號。回到家裏。母親也就死了。我的弟弟非常懦弱。我隱瞞了三十箇年頭。不敢聲張出來。因為你的祖父祖母還在堂上的緣故。現在我要去搬父親的遺骨了。因此陳剛也跟了母親一同去。到了葬地裏。祇看見許許多多的高墳。究竟他的父親葬在那箇墳裏。已經辨不清楚了。高氏就把頭髮縛在馬鞍的上面。向後倒走。從早晨到了夜裏。走到一處小墳裏。覺得馬鞍很重。不能再向前走了。就開了墳。墳裏的一塊小車牙。還一點不改的放着。旁人看見的都覺得驚奇。大家用金錢資助陳高氏母子兩箇人。搬着遺骨回來。



二十三、【劉女代耕】

劉玉二女。父嗟無子。終養代耕。承歡菽水


【原文】

明劉氏二孝女。汝陽人。父玉生七女。無子。家貧力田。嘗至壠上歎曰。生女不生男。使我扶犁不輟也。其第四第六女聞之。惻然。遂立誓不嫁。著短衣。代父耕作。以菽水承歡。及父母相繼卒。無力營葬。二女即屋為邱。日定省焉。隆慶四年。督學副使楊俊民。知府史桂芳詣其舍。請見。時二女年皆六十餘矣。


生女不生男一語。淳于意歎之。而緹縈上書。劉玉歎之。而二女代耕。誰謂生女無益哉。亦視己身德行何如耳。至於晨昏定省。始終無閒。已可云孝。乃即屋為邱。六十餘年來。定省未缺。其孝為何如乎。


【白話解釋】

明朝汝陽地方劉氏一家。有兩位孝女。她們的父親名叫劉玉。生了七箇女兒。可是沒有兒子。家境很貧苦。每日種着田。有一次、站在田裏高的土堆上面。自己歎息着說。我祇生了女不生男子。使我老是這樣扶着犁頭。沒有休息的時候了。可是被他的第四和第六的兩箇女兒聽得了。很可憐着年老的父親。兩箇人立了願。終身不嫁。也著起了短衣。天天到田裏代父親去耕種。以博年老父親的歡心。等到父母先後死了以後。沒有能力去安葬。他們就把住屋改做了墳。並且天天早晚照生前一樣的問安。隆慶四年的時候。督學副使楊俊民。知府史桂芳。親自到了他們的家裏去見他們。這時候兩位孝女。都已六十多歲了。



二十四、【武江侍食】

江氏每食。必先侍姑。甘親污穢。勿使女奴。


【原文】

明武師端妻江氏。事父母以孝著。及歸師端。其姑病痢。江氏為湔洗。鄰婦曰。若豈無僕婢而親污穢耶。江氏曰。僕婢以勢使。雖不敢違。非所甘也。我則甘之。姑噤口二旬。醫技窮。江氏割左膊肉。火幹為末。託藥以進。姑服之漸愈。每食。必身侍姑。姑食訖。乃食。籌家事。則之他所。不令姑聞愁歎聲。里黨則焉。


人每不甘為父母親污穢。況為其姑乎。抑思我母、卻為我甘親污穢也。我姑卻為我夫甘親污穢也。僕婢亦人也。己受母姑深恩。而猶不甘。僕婢其甘之哉。非勢使而何。孝婦推念及此。誠無微不至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武師端的妻子江氏。社會上的人。都知道他是很孝順父母的。後來嫁給武師端。他的婆婆生了痢疾。他親自替婆婆洗濯。有一箇鄰家的婦人對他說。你家難道沒有婢僕的嗎。怎麽要你親自洗濯着污穢的東西。江氏說。婢僕們因了主人的威勢。雖然不敢違反。但是並非自己願意的。我呢卻是自己願意的呵。後來他的婆婆、生了二十多天的噤口痢疾。醫生沒法醫治。都回絕了。江氏就割了左臂上的肉。焙乾做了末。假說是藥。給他婆婆去喫。婆婆的病。果然漸漸痊癒了。每餐他必親自侍奉婆婆。等到婆婆喫完。他纔自己去喫。計劃家事的時候。他一定走到別的地方去商議。不使他的婆婆聽到愁歎的聲音。鄉里和親戚的人。都佩服他的孝順行為。做着自己的模範。


【緒餘】

女子之孝。不僅溫凊定省而已。凡各項事務。與父母舅姑。有切實關係。皆當挺身擔任之。惟情有難易之不同。如未嫁時。倚父母以生存。則奮不顧身。以急父母之事。乃良知良能之發現。猶親親之本心也。迨旣嫁以後。有夫與子以牽其情。此時對於父母。亦奮身急事。一如未嫁時。則其至性。不為私念所奪。若非有毅力者。曷克至此。至子婦對於舅姑。似無毛裏之屬。未蒙撫育之恩。無非敬夫所尊。愛夫所親已耳。迺能推孝父母之心以孝之。修人補天。尤恒情所難。而至孝之人。則無所謂難者。由其深明夫婦一體之義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