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精”求“真”书自我—— 读书境界

 师法自然逍遥游 2013-04-29
  舍“精”求“真”书自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者:陈坤 |  浏览(571) 评论 (0)  | 发布时间:2012-10-16 16: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12-10-17 17:50:54  
  本作品所属分类:书法理论 文章类型:普通 推送到圈子 | 推荐给好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陈坤谈艺录:墨客书奴

无论“师造化”、“师古人”,“皆要师心不师迹”,此三者虽分而合,万法归一也。“书如其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人以艺传”。自古文人强调人品高,艺格自高。要做艺术家,首先要格物致知,技进于道;要做一个好的艺术家,要用心若镜,象外生境,不停反观内省;要做大艺术家,既要宗生万法又要勇猛精进,既要为道日损,又要存恻隐之心。

一切艺术都是生命的外化,一切艺术都是线的艺术。为把线的艺术生命化,我努力践行金字塔原理:学习书法的过程如同建筑金字塔,基底越大,塔尖才会越高。但是建筑的料就越多,建的时间就越长、困难越多。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我只想感受站在塔尖做“居高声自远”之态。

书法是线的艺术,一部书法史既是艺术史又是政治史。我之所以选择书法,是因为书法艺术是音乐的姐妹艺术,也是最能体现象外之象的意境,它超越并凌驾于音乐之上,因为不像音乐一样刚一生成就将消逝,书法恰恰相反,它持续存在着,它赋予昙花一现的凡人以长久的生命。

我清醒的知道:成名家易,成大家难。“名家贵精,大家贵真”,“精”与“真”就是名家与大家的区别。我愿舍“精”求“真”,大家的“真”功夫在字外,字内功夫是一,字外功夫就应该是九,最少也应二八开。我知道:书法之所以难,首先还是难在眼光的问题,难在突破的问题。对联——“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美的线存在于任何地方,在于人的发现,书法家必须眼高。

博览是为了眼高。我每走到的一座新城市,工作之余必抽时间去三个地方:博物馆、新华书店、商业街。

我是一个怀古念旧的人。首站去博物馆,那是我入古通幽的理想之地。在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静静的文物等着我去发现,在每一个文物中寻找我要的古代艺术家、能工巧匠关于对线的塑造与表达,然后逐一拍下来,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感受到线的魅力,从不同纸张、布匹、器具、服饰等文物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及其对线的经营布局,不断对比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物件中不同线质的美的构成元素,从中吸取对自己书法创作有价值的美学元素。在马王堆看到那么多的汉简、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博物馆看到那么多钟鼎铭文、墓志铭、汉砖石刻、名家书画真迹等,感受到书法无穷的魅力,知道什么叫博大精深,什么叫源远流长,什么叫智慧。所以凡是博物馆出的书我都会买,使自已有可查可深究的资料。上海北京西安西泠这些地方是经常要去的。通过往返于博物馆的路上,久而久之,对提高鉴赏能力很有帮助,看原作可提高准确分析判断的素养。二是去新华书店,在书店你基本可以了解每一座城市所赋予的时代气质与精神面貌,甚至可以猜想出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概貌。在书店购物是我最感到快乐的事,买大师的书,读大师的思想,用大师的智慧。尤其是买到自己想要的印刷精美而又非常难得的专业书籍时,有时兴奋得真的可以废寝忘食。在上海新华书店,有《八大山人全集》《吴昌硕书画精品集》《徐渭书法集》《王羲之全集》等几本好书,一结帐好几千,只好向朋友借,回到宾馆一头钻进书里,连饭都是同事打包带回来吃。在北京杭州等地,一次购书上万元是常有的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全套就是二万多。我愿成为书奴也不愿成为房奴、车奴,我至今没买房与车,我虽不完全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但我通过书汲古纳今,神游万物足矣。我打小就喜欢书,家里人大多都是教师,读书的气氛很好。参加工作以后,深受曾国藩、毛泽东这两位湖南人的影响,藏书甚富读书甚多才是真正能干大事的人。尤其是当今社会,做学问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做传统书法艺术的人。静下心来学古的人更是少而又少,老婆常埋怨我:天天呆在家里,只知道读书写字,出去走走嘛。其实读书、写字、画画、听音乐是我的爱好与追求,它们永远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心朋友,更是我的精神食粮。干记者这么多年来,也算见多识广,还是觉得静心读点书最管用也最养心又养身,淡定从容。三是去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当地最具代表性与特色的线。不管什么东西,我都以线的方式形态去思考,把线的概念融入到潜意识底里。这不仅对学书法管用,对学习摄影,欣赏音乐、舞蹈、美术、诗词等也很有帮助,不断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在艺术创作中表现美。自从大学毕业分配在在娄底之后,到现在为止,有一样事是雷打不变的,就是每到星期天,(除了出差)我都会带上笔与记录本去图书馆,喜欢坐在满是书架,满是书籍的旁边,静静的享受泛舟书海的快乐,在图书馆,既能找到市面没有的好书,又能找到大型的工具书与系列专业书籍。

我认为,一个具有时代精神与气质的书法大家必定是具备这个时代所有的潜意识审美取向,可能这个潜意识是刚好迎合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所需要的,也可能是与之完全背离了的精神追求,大书法家是最能敏感而精准地反思并内省自己的精神追求与艺术个性的表达。衡量书法家艺术水平的高低既要看其书写的独创性,更要看其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精神构成。我认为自己的书法之路走得还算顺,与大多数书家而言,我基本上没走弯路,要做到这点关健是要多读书,不停的读,许多朋友问我,看我读了什么书?我说:在自己经济能承受的情况下,首先要尽可能的买好的书、买好的笔墨纸砚,因为好东西是智慧的结晶,好东西常常耐人寻味把玩。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次,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既要不断加强技法的训练,又要细读中国书法史,对书法史中几个重要阶段(比如秦汉晋唐这两个大的代表性)的核心代表书家与代表作必须做到精读。再其次,多读中国古典哲学与文学,这只能慢慢来读,浩瀚的典籍很多,《四书五经》是古代社会的灵魂,读它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境界,无论是儒家的畏天命,修身以俟;还是道家的不信天命,勇猛精进;以及释家的根尘幻化,业不可逃,都为我对生命的认知与参悟提供了可贵的帮助。在读老庄文章时,既要深刻理解庄子的《庖丁解牛》与《逍遥游》对于艺术家的影响,又要深入学习老子的《道德经》,要对道法自然有独到的见解。我对老庄道法自然的哲学是很认同的,思想高耸入云的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他是服务于修道立德之人和那些必须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人们的。思想妙趣横生的庄子则将嬉笑怒骂而道寓其中。老庄哲学是唤醒艺术家追求与表达个性精神与自由的理想范本。对于艺术家而言,孔孟之道可以少读,因为这种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大家从小就在父母与学校中苦学若干几十年,基本已潜移默化在每一个国人的思想中,早已是根深蒂固的了。对以普通人为对象并服务于他们的追求的孔子哲学思想,虽然在中、日两国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了微妙的作用,但我基本上执否定态度,这一点我不想深刻阐述,在孔孟之间,我愿意选择孟子,可帝王之师的孟子,他并非完美无缺,但他有非凡的智慧,敢说不的精神,深读之,有超然物外、有神力相助之感。在艺术史上我比较喜欢王羲之、八大山人、弘一法师。他们基本上儒释道精神结合得极度完美的人。当然颜真卿也在喜欢之例,他正直刚烈的人格魅力与书法作品所蕴藏的精神伟力与线条的生动气韵是我早些年学习不愿绕过的大书法家。

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宇宙宗教情感;即万物皆一的空灵境地。充满着自信去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世界,我相信书法是一种表达对世界的肯定和取得最终幸福与信仰的工具,书法使我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找到人的价值和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