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0板蓝根

 学中医书馆 2013-04-29
板蓝根 拼 音:Banlangen
英 文:Indigowoad Root
日 文:
拉丁文:Radix Isatidis
异名
    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
品种考证
    《神农本草经》载有“蓝实”。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蓝实”条下注云:“此(蓝)即今染襟碧所用者……尖叶者为胜。”《新修本草》指出蓝的原植物有三种:“陶所引乃是菘蓝,其叶抨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青。”《本草纲目》记载蓝凡五种,其中有“菘蓝,叶如白菘。”所说应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在我国还作为大青叶的原植物。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
植物/动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40~100cm。主根深长,外皮黄棕色;茎上部分枝;叶互生,基生叶具柄,较大,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15~30cm,宽3~7cm,全缘或波状,有时呈不规则齿裂;茎生叶较小,长3~15cm,宽5~35mm,全缘,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复总状花序;萼片4,绿色;花瓣4,黄色;雄蕊6,四强;雌蕊1。长角果长圆形,长15~18mm,宽3~4.5mm,扁平,边缘翅状,紫色,顶端圆钝或截形,基部渐窄。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6月。
    河北、北京、黑龙江、河南、江苏、甘肃等地栽培。
产地
    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河南亦产。销全国。其他地区自产自销。
-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耐寒,忌干旱与水涝;宜栽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用种子繁殖,春播于4月上旬;秋播在8月上、中旬。条播,行距25~33cm,沟深2cm左右;穴播,穴距27cm。每亩用种量1.5~2.5kg。苗高7~10cm时间苗,条播按株距7~10cm定苗1株;穴播每穴留苗2~3株。定苗后结合松土除草,适时追肥,雨季注意排水。春、夏有白锈病为害叶片,可喷洒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根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栽培研究进展:与中药栽培研究数据库连接
采收加工
    菘蓝根一般在秋季11月初将根挖出,去净叶〈叶作大青叶)和泥土,用手顺直、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再晒干。
-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芦头,抢水洗净,润软,切成厚2~3mm顶头片,干燥。
炮制研究进展:与中药炮制研究数据库连接
贮藏
    置干燥通风压;寇制品置容器内密闭,防霉,防盛。
性状
    根圆柱形,长8~20cm,直径0.3~1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并有明显的横长皮孔及支根断痕;根头稍膨大,顶端有盘状凹陷的茎基痕,四周有呈轮状排列的灰绿色叶柄痕。质坚脆,断面皮部浅棕色,形成层环深棕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涩。
商品规格
    商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十字花科植物菘青和菘蓝的根,全国多数地区习惯应用、称为‘北板蓝’;另一类为爵床科植物马蓝,根茎和根,西南和华南地区习惯应用,称为“南板蓝”。以条粗长,体实质肥,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一等:根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边有柄痕,偶有分支。质实而脆。表面灰黄或淡棕色,有纵皱纹。断面外部黄自色、中心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长17厘米以上,芦下2厘米处直径l厘米以上。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细胞较小,壁稍厚。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束常里2~4股分叉,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导管周围有木纤维束;木射线较窄。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淡棕色。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类方形或短圆形,脐点明显,点状、短驻状或人字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检由2~5分粒组成;半复粒稀少。②石细胞(根头部)长条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稍尖突或呈短分叉,直径17~51μm,长20~156μm,层纹明显。③网纹、具缘纹孔、梯纹及螺纹导管直径7~119μm。④木纤维甚长,多碎断,直径14~25μm,壁微木化,纹孔及孔沟较明显。此外,有木栓细胞。
-化学成分
    根含黑芥子甙、吲哚甙、靛玉红、β一谷甾醇、Y-谷甾醇、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和Y氨基丁酸。尚含腺甙(adenosine)。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数据库链接
-理化鉴别
    1.取本晶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理作用
    1.根煎剂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菌作用;根的丙酮提取物及叶的丙酮提取物亦有抑菌作用。板蓝根醚提物1%浓度平皿打孔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50%板蓝根注射液于鸡胚绒毛尿囊腔注射0.5ml,对鸡胚感染的流感病毒PR'株及京科68-1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5%~100%板蓝根煎剂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有抑制作用。
    3.板蓝根多糖25、50、100mg/kg腹腔注射,对2,4一二硝基氯苯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50mg/kg腹腔注射,使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渡型和淋巴母细胞的百分率均增加,说明有诱导淋转的作用。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与配伍
    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或温毒发斑、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等多种热毒炽盛之证。本品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或温病初起有上述证候者,常与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同用;治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证,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食疗
    
-附方
    
-成药
    
-现代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附注
    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根。产于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根合大量的五环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还分得大黄酚,尚含4(3H)-喳唑酮和2,4(1H,3H)-喹唑二酮。马蓝的叶也作大青叶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