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3熊胆

 学中医书馆 2013-04-29
熊胆 拼 音:Xiongdan
英 文:Bear Gall
日 文:ユウタン
拉丁文:Fel Ursi
异名
    
品种考证
    《神农本草经》载有熊脂,列为上品。熊的肉、掌、胆、脑、髓、血、骨均入药。苏颂谓:“熊胆阴干用,然多伪者,但取一粟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者为真。”李时珍谓:“按钱乙云,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耳。”
来源
    本品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
植物/动物形态
    1. 黑熊体长1.5~2 m,全身被黑色毛,带光泽。头部宽,吻部较短,鼻端裸出,耳较长,生有长毛,颊后及颈部两侧的毛甚长,胸部有一V字形大白斑纹。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足庶垫宽大而肥厚,具爪,爪能弯曲,前爪稍长于后爪。尾短。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以及华南等地。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
    2. 棕熊体长约2 m,全身被黑棕色毛;头阔而圆,耳较圆,被长而柔软的毛,肩部隆起,胸部无V字形白斑纹;前足腕垫小,与掌垫间有毛相隔,爪侧扁而弯曲。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藏、西南以及华南等地。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中。
产地
    主产于东北及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以云南产者质优,习称“云胆”,东北产量较大,习称“东胆”。
+栽培
采收加工
    割取胆囊,将口扎紧,剥去附着的脂肪后悬挂通风处阴干;或晾8~10天后用竹片夹起,边晾边收紧夹板,使之扁平,直至全干。
    为保护野生动物,现已采用引流熊胆汁。
+炮制
贮藏
    置石灰缸内,防潮,防霉,防泛油。
性状
    胆囊呈扁卵圆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呈囊状,长10~20cm,宽5~10cm。表面灰褐色、灰黑色或棕黄色,有皱褶,囊皮薄,对光透视上半部常半透明。囊内有干燥的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状或稠膏状,金黄色,透明如琥珀,有光泽,质松脆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黑胆”或“铁胆”;黄绿色,光泽较差质脆者习称“菜花胆”。 气微清香或微腥,味极苦而回甜,有粘舌感。
商品规格
    1、以产地分云胆(云南产):胆囊皮壳薄而个大,多扁形,胆质黄亮,干者块黄如琥珀,质松易碎,品质较优。东胆(东北产〉:皮多胆少,分1~3等。墨胆(陕西、甘肃产):内外黑色。
    2、以颜色分金珀胆:皮壳光亮,颗粒松脆,手捏之有飒飒之响声,呈黄色透明的光泽如琥珀,腿内结末,金黄色发亮光。菜花胆。手捏之也有响声,但内容物色黄,而带绿色光泽。墨胆:多为死熊之胆,色墨而与胶质。
    均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含胆汁酸20%~80%,主要为熊胆特有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优品可达70%以上,并有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胆酸及去氧胆酸等。这些胆酸通常与牛磺酸(taurine)、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存在,如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及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前者系解痉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熔点202℃,旋光度+53.07,可借以与其他动物胆区别。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数据库链接
-理化鉴别
    1. 取胆仁少许投入水中,可在水面盘旋而逐渐溶解,显黄色线状下沉器底而不扩散;另取胆仁碎末用火烧之则起泡而无腥气。
    2. 取胆仁粉末在紫外灯下应显黄白色荧光,而不应显棕黄色光;另取粉末约0.2g溶于7%冰醋酸溶液20ml中,溶液不应显浅蓝色乳浊荧光(与牛、羊胆区别)。
    3. 取胆仁0.5g,用5%氢氧化钾液溶解,煮沸水解后,加盐酸酸化,以乙醚萃取,乙醚液水洗,蒸去乙醚,得游离的熊去氧胆酸及鹅去氧胆酸;提取物溶于2%氨水,再加10%氯化钡溶液,滤过,沉淀(去氧胆酸钡盐)加10%碳酸钠溶液,加热,除去钡盐,加盐酸酸化,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以醋酸乙酯溶解残渣,放置后滤过;取析出的结晶(鹅去氧胆酸不析出结晶)干燥后测定熔点,如为202℃,则为熊去氧胆酸。此法亦可精密称量结晶,以测熊去氧胆酸的含量。
    4. 薄层层析:取胆仁约100mg,加甲醇10ml,温热使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近干,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水浴水解5小时,放冷,加盐酸至pH2~3,以醋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醋酸乙酯液,浓缩至约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熊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及去氧胆酸各约1mg,分别加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异辛烷-乙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层液展开16~18cm,取出,晾干。喷雾30%硫酸,105℃干燥10分钟,供试品应有与熊去氧胆酸相同的斑点。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理作用
    胆仁具解痉作用。云南墨胆的水溶液对离体蛙心少量兴奋、大量抑制。熊去氧胆酸能促进体内疲劳物质的分解与排泄,并能增加维生素B1、B2的吸收。熊去氧胆酸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与鹅去氧胆酸钠及胆酸钠合用,其作用能增强。尚有健胃、镇痛及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用与配伍
    1. 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癫痫、手足抽搐。本品能清肝息风止痉。治小儿痰热惊痫,可用竹沥化服;治子痫,可单用本品温开水化服。
    2. 用于疮痈肿痛及痔疮肿痛。本品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可用水调化涂于患部,或加入少许冰片,用胆汁涂。
    3. 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可外用滴眼或内服。
    此外,其清热解毒之功亦用于热毒壅结之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1~2.5g,多作丸、散,不入汤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食疗
    
-附方
    
①治小儿惊痫: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食疗本草》)
②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5克(研),麝香2.5克(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5克。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
③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人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
④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0.5克,青黛25克,蟾酥25克,黄连末25克,牛黄0.5克。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⑤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
⑥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
⑦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
⑧治风虫牙痛:熊胆15克,片脑2克。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
⑨治小儿府疮蚀鼻:熊胆0.25克。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熊胆气味与象胆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胆皆极苦寒,而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小儿疳积,多致目内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脏邪热壅滞,则二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用此泻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证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闭者,多因肝、肾两虚,宜滋阴、养血、清热为急,诸胆皆不得用。
2.《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
3.《唐本草》:疗时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心痛。
4.《日华子本草》:治疳疮,真鼻疮,及诸疳疾。
5.《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
6.《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
7.《本草述》:治喉痹。
8.《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9.《随息居饮食谱》:治疗疽。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本段药材鉴别

鉴别要点
1.胆囊:不饱满具皱摺,“压胆”形扁平,“吊胆”仁多下垂;剖开后胆仁呈琥珀色、墨绿色或油膏状。[3]
2.胆仁:外观以琥珀色具光泽为佳;口尝味苦后甜;水试旋转迅速黄线下垂而不扩散为真。
名典鉴别
1.宋·《图经本草》载:“熊脂并胆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东及怀卫山中皆有之。熊形似大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蛰,始春而出……胆阴干用而亦多伪。欲试之,取粟颗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为真。”
2.明·《本草蒙筌》载:“……胆味极苦,悬风际阴干。块凝明亮如胶。遇卖者真伪难别,研试水优劣使知,取尘先封水皮,将末继投尘上,尘竞两边分裂,末则一线迅行。此品极优。”
3.李时珍曰:“按钱乙_云: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尔。周密齐东野语云:熊胆善辟尘,试之以净水一器,尘幕其上,投胆米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也。”
4.清·《本草求真》载:“……通明者佳。性善辟尘,扑尘投水上,投胆少许,则尘豁然而开,又取少许,研滴水中,挂如线,直至水底不散者真。” 快速鉴别 熊胆整个多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呈囊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皱摺,囊皮薄,近去视之,上半部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有光泽,囊内胆仁呈块状,颗粒状或稠膏状,黄色似琥珀色者称“金珀胆”,黄绿色为“菜花胆”,黑色或墨绿色称“墨胆”。稠膏状的称“油胆”。以个大,皮薄,仁多者为好。
-成药
    
-现代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附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