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志愿者
灾区志愿者
原标题:缺少运输设备只好手抱肩扛目的地不缺物资三组人员走散记者亲历社会志愿者尴尬——15箱饼干累垮20个志愿者
刚行进了没有一公里,志愿者捆绑的食品包装已经损坏
徒步穿越滑坡和落石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志愿者跑过去时已经脸色惨白
救援
昨天下午6点,一辆从太平镇返回芦山县的车上,志愿者陈晓(化名)和他的两名队友在后排座位上沉沉地睡去。
作为这个20人团队的临时队长,陈晓带领队员走了整整一天,费尽周折才将15箱饼干和两包药品送进灾区,然而发现军车早已将物资和救援者运到这里,这让这些年轻的队员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为了这15箱灾民并不急需的饼干,我们累垮了20个志愿者。也许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庆功,而是反思。”
从昨天早上6点到晚上7点,记者陪着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走完了他们在芦山的第一次救援之路。
虽然他们到达了目的地,但途中的危险却让人忍不住后怕。
救援囧途·抵达 装备不足因领不到被子与服务站争吵
陈晓是一名26岁的退伍老兵,队员们都喊他老班长。
4月20日,得知地震消息之后,他想也没想就从老家踏上了前往灾区的火车。对陈晓来说,他并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志愿者小队的队长,也从没有过指挥志愿者的经验。
这些队员有的是在火车站、汽车站正好碰到,有的是在芦山县临时招募的。他们来自全国的各个地方,山东、江西、黑龙江等,有大学生有上班族。
“也许是看我当过兵体力好,所以就推我当队长。可是直到现在,我连大伙儿的名字都叫不全。”陈晓拿出手机,在这个只有一半电量的手机上,零零星星地记了几个队员的电话号码。
今年40多岁的宋姐来自江西宜春,是临时小组中年龄最大的,作为一名老驴友,也是户外经验最丰富的。
剩下的队员都在20岁到26岁之间,除了宋姐,队伍里还有6名女性。
“孩子们的装备太少了,有的女孩儿甚至穿了一双小皮鞋来。”这是宋姐对这支队伍的第一句评价。
昨天早上,记者见到这支志愿者队伍的时候也十分惊讶。即便有的队员穿着志愿者服装,那也是从服务站领到的。没有统一的服装,没有统一的指挥,除了几件简单的衣物和两顶帐篷,他们几乎没有携带任何物资。甚至连自己的食物和水都无法保证。
刚来的那天晚上,他们不得不分散求助于各个志愿者服务站。一名队员甚至因为一时领不到被子和志愿者服务站的人发生了争吵。
救援囧途·准备 劝阻无效坚持给“无人去过”的村子送饼干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一定要前往灾区救援的最前线。
一位名叫笑笑的女生告诉记者,我们既然来了芦山,就必须到最危险、最需要人的地方去。
昨天6点半左右,笑笑和另一名队员跑到一个志愿者服务店去索要食品和水。她说,昨天有他们的两个队员徒步走到了太平镇并传回了消息,那里有些村落的物资十分紧缺,要赶紧送些上去。
志愿者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一听说他们要去太平镇就拒绝了。“太平镇太危险,你们又没有车辆和自救的设备。而且领取物资需要先到这里报名当志愿者,我们核实信息之后才可以。”
然而笑笑并不在意,她偷偷告诉记者,志愿者就应该出现在前线,哪有在棚子里优哉游哉坐着不干活儿的。“开往前线,给一个从没有人去过的村子送物资”成了这支临时志愿者团队的共识。
上午7点钟,经过近1个多小时的软磨硬泡,他们终于拿到了15箱饼干,以及两包药品。因为没有车,他们只能把一部分饼干拆箱装进随身携带的书包里。而剩下的则用透明胶带捆着背在背上。很多人为了多装饼干,甚至将书包里的矿泉水掏了出来。
太平镇位于芦山县的正北方,距离芦山38公里,而且大部分道路都是盘山路。就算是开车最少也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然而昨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雨,道路变得湿滑泥泞,很多地方出现了小规模的塌方。但是这似乎并不能阻止他们前往太平镇。“那里的村民没有吃的,我们不去帮他们谁去?”被任命为副队长的杨柳说。
而这种英雄主义的气氛很快感染了团队的很多人。
救援囧途·集合 经验缺乏分配物资就用近一小时
决定出发之后,大家开始分配物资,集合队伍。然而因为从来没有经验,仅仅集合、分组这个环节,大家就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8点半钟,终于将20个人的队伍分成3组,迈出这次援救的第一步。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是麻烦的开始。
没有车,志愿者们只能先行拿着物资步行,但还没走出1公里,他们拿透明胶带捆绑的三箱饼干就已经完全破损,只好让三个负重较轻的队员抱着前进。
8点45分,第一组的队员意外拦到一辆前往龙门镇的便车,于是他们小组决定坐车到龙门镇再步行往上走。
于是他们和后面的两个组拉开了距离,直到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太平镇瓦窑溪村之前,他们和后两个小组再也没有会合过。
然而他们的对讲机的通讯距离只有1500米,在山区没有信号的时候,跟在后面的两个队伍,只能靠询问路人才能知道他们的第一个小组是否安全通过了这里。
记者发现,这支队伍每个小组各自为政,甚至每个小组中还会有小团体因为意见和大家不一样而单独行动。
一路上,记者所在的第三组的组长杨柳,仅仅在整理队伍秩序上就喊哑了嗓子。
一位专业搜救队的队员告诉记者,在前往地震灾区一线送物资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允许的。“统一行动、服从指挥是救援的第一原则。”
救援囧途·冒险 四遇塌方女队员跑得脸色发白
在第一组乘车赶往龙门镇之后,其他两个组也分别找到了交通工具。但是,在龙门通往宝盛的路口,送他们前来的司机师傅拒绝前行。因为前方已经进入了塌方和落石区域。
“不能坐车就走过去!”所有人都忽视危险坚持前进。
“没事的,死不了!”来自山东的队员告诉记者。
一路上,记者所在的第三组遇到了4处塌方地点。在距离宝盛乡还有1公里的地方,塌方的路段长达500米,整个道路都被土石掩埋,仅仅用推土机推出了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
“大家都抬起头看着上面跑,别停下来!”有户外经验的宋姐一边向前跑,一边提醒着手足无措的小队员。
这个时候,体力的差距就显现了出来,一位小姑娘跑过这段区域的时候脸色都已经发白,只能将物资交给身边的男生。
零零散散在塌方的路段向前冲的队伍,现在回想起来都让人觉得后怕。
救援囧途·憋屈 情报滞后军车早就送来救灾物资
其实害怕和疲惫对于这些志愿者而言还可以克服,但是,当他们到达太平镇,看到那里堆积如山的物资还有专业医疗队的时候,他们自己难免产生一种挫败感。
因为情报滞后,他们到达这里才发现,这里并不缺少物资和志愿者。军队前天就已经打通了这里的道路——在太平镇,一位志愿者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队员们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一辆辆军车和拉送物资的车辆从身边经过,而他们身边却只有无足轻重的15箱饼干。
“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到底值不值得,想想就觉得憋屈。”宋姐告诉记者。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倔强的第一组队员看到太平镇有不少物资,竟然背着饼干继续向山里的大河村前进。
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而他们的身上根本没有帐篷、睡袋等过夜装备。
没有办法,剩下的两组决定继续向上,但这次目的却从救援变成了找人。
不过万幸的是,他们找到了一辆可以将他们拉到大河村的面包车。
下午5点,出发时的20个人终于在大河村聚齐。第一组炫耀地说他们找到了一个村庄,虽然在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有军人送来了物资,但最起码他们将自己的东西发了下去。
但除此之外,剩下的很多人却没有第一组的成就感。他们在经历了长达11个小时的跋涉之后似乎明白,救援工作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啥都别说了,回去总结。”这是队长在离开时说的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