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格曼早期电影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29
伯格曼早期电影
刘伟馨
  刘伟馨

  看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总会带着一种异样的心情,是敬畏?是崇拜?还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伯格曼的电影世界是一个盛大、神圣的殿堂,我清楚地记得,早几年,当我开始迷上艺术电影,伯格曼的影像,就成了我追慕的对象:《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穿过黑暗的玻璃》《假面》《呐喊与细语》《芬妮与亚历山大》……伯格曼的电影是文学,是诗,是哲学,是宗教,是心理学,谈不上晦涩,却也并非易懂;算不得抽象,但绝对是回响在心灵的警世恒言:上帝、生命、死亡、梦、爱、艺术……每一个层面,都有一把开启门锁的钥匙,只需你带着它去探索、追寻。

  伯格曼说:“我的电影从来无意写实。”不过,假如你看过他早期的电影,从《危机》到《夏夜的微笑》,一定会发现,伯格曼以相当写实的镜头,呈现了他眼中的现实世界,尤其是男人和女人的情感关系。在自传《魔灯》里,他说:“爱情是人类世界中的一个现实。”爱,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贯穿了他电影的始终。

  伯格曼本质上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早期描写男女情爱的电影,大都弥漫着悲伤、孤独、痛苦的情调,恋人、情人和夫妻,时时处在精神与肉欲、希望与失望的紧张对峙和分分合合中,即使像喜剧电影,如《恋爱课程》《夏夜的微笑》,男女间也充斥着隔膜、背叛和对立。《危机》里,小镇少女渴求大城市生活,被生母的情人所骗;《黑暗中的音乐》,失明的钢琴调音师,无望地爱着美丽的姑娘;《港口的呼唤》中,相爱的男女,因为女孩曾有过的一段经历,沉陷在各自的苦痛里;《监狱》把生活比作了一个大监狱,夫妻形同陌路,情人构成了交易关系;《渴》里的婚姻生活,充满争吵、猜疑、庸俗;《走向快乐》里,小提琴手和妻子经过一段艰难磨合,终于琴瑟相和,但一场事故却把他们天人两隔;《夏日插曲》是舞蹈演员记忆深处的一段美丽和忧伤,是她对生的怀念和对死的永久祭奠;《小丑之夜》在马戏团老板、妻子、情人和她男友构成的多重关系中,演绎了一个压抑的故事;《莫妮卡》中,渴望逃离现实樊笼的一对青年,最终还是被现实击败;《女人的期待》《女人的梦》,是女人内心对爱的一种呼唤,不过,冷漠、不忠、欺骗、诱惑,爱从来不缺这些元素……

  伯格曼早期的这些电影,虽然悲伤,但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的绝望,因为它们的结尾,都添上了一条光明的尾巴,算得上是伯格曼式的“灰色乐观主义”:少女找回了恋着她的青年(《危机》);盲人迎娶了姑娘(《黑暗中的音乐》);确认“夏天就要来临了”的男女,不计前嫌(《港口的呼唤》);在演奏贝多芬《欢乐颂》时,小提琴手获得了重生(《走向快乐》);女人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女人的期待》);不如意的夫妻知道:即使生活再糟糕,拥有彼此也就够了(《渴》);沉陷在过去的舞蹈演员终于明白:现在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夏日插曲》)……

  特吕弗说:“在伯格曼的作品中有很多诗意。”由于瑞典群岛独特的风情在伯格曼电影中有充分展现,比如《夏日插曲》《女人的期待》《莫妮卡》,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这些令人遐想的诗情画意:夏日阳光、飒飒清风、啁啾鸟鸣、潋滟水波、一叶扁舟、婆娑树影……在伯格曼黑白影调里,这些美丽景色,宛如一幅幅水墨画,只是画和画中人、画和现实一旦结合,更添一层无奈和惆怅的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