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鹿茸

 学中医书馆 2013-04-30
鹿茸 拼 音:Lurong
英 文:Pilose Antler
日 文:
拉丁文:ロクジヨウ
异名
    茸角
品种考证
    本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图经》曰:“《神农本草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处杂兄脑陆怯比∑淙祝醺伞R孕稳缧∽锨颜呶希蛟魄炎尤滋郏涛淳撸蝗舴制缛缏戆靶握哂辛Α!辈⒏桔萋辜翱橙淄肌[菁唇裰幽闲叛羰校渫际韭怪巢坑邪叩悖次裰坊埂!侗静莞倌俊肺剑骸奥梗Υι搅种杏兄B砩硌蛭玻凡喽ぃ呓哦兴佟D嫡哂薪牵闹猎蚪狻4笕缧÷恚浦拾装摺!庇缮峡芍钍闭溲灾刮裰坊梗胂执┯寐谷桌丛匆恢隆?/td>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植物/动物形态
    1. 梅花鹿身长1.5m左右。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雄鹿出生后6~8个月额骨表皮膨起,内有骨突起称为稚角(毛桃);第二年夏天稚角延长生长称为初角茸或锥茸(锥角子);三年生角为第三年所生的角,具1~2个枝叉,第一叉(眉叉)斜向下伸,第二叉与第一叉相距较近。其后每年增一叉,最多至4~5枝叉。耳稍大,直立;四肢细长,前2趾有蹄;尾短。全身披棕色毛,光滑,体侧纵列4~6行白斑,臀部有白块斑。冬季毛厚,灰棕色,白斑不明显。
    分布于东北、华北。常群栖于山地草原及林边。现多为人工饲养。
    2. 马鹿身长2m余;角可多至6~8枝叉,第一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叉与第一叉紧靠,第三叉与第二叉距离远;全身披棕色或红棕色毛,无白斑。
    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及内蒙古。栖息于高山森林草原。野生或饲养。
产地
    花鹿茸(黄毛茸)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马鹿茸(青毛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及云南,东北产者称“东马茸”,西北产者称“西马茸”。
-栽培
    梅花鹿胆小易惊,但性情温顺,群居性强。雄鹿、雌鹿和幼鹿需分圈饲养,以利于鹿的发育和繁殖。圈内要有草、沙、水池等。管理时要注意清洁卫生,每天清早打扫鹿舍,每月用生石灰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饲料有大豆、玉米、高粱、麦麸、萝卜、青菜、柞树叶、苜蓿及野草等,每天需加些盐;雄鹿在配种期、雌鹿在妊娠及哺乳期需增加营养。鹿的繁殖每年一次,一般选4~7年体格健壮发育良好的雄鹿、雌鹿,按1:10~15的比例于9月间合舍饲养进行配种。50天内完成配种,雌鹿怀胎约8个月,至次年4~6月生小鹿,哺乳期约90天。目前有的地区已采用人工哺乳驯化仔鹿和以小带大、以雌带雄的插群混放方法,由圈养改变为全日放牧,基本做到鹿听人呼唤,少喂饲料,鹿体膘壮,费用降低,疾病减少,鹿茸增产。
    雄鹿第二年开始生角,不分叉,以后每年3~4月脱盘长茸,增生一叉,至生四叉。即于每年3~4月鹿角根部的“花盘”脱落,局部稍洼,习称“疤拉眼”,继而长出高约3cm的圆形茸称“磨脐”,约45天后高达15cm称“鞍子”,55天后高18~19cm生一分枝称“二杠”,70天后高达26~Z7cm,具二分枝称“三岔”。在长茸期内投给小剂量雄性激素,有促进茸角生长的作用,特别是提高再生茸的产量较显著,而投给大剂量雄性激素,有促进雄鹿发情和茸角老化的作用。
栽培研究进展:与中药栽培研究数据库连接
采收加工
    1. 锯茸:一般从第三年开始锯取,二杠(具一分枝)茸每年采收两次,5月下旬(小满前后)开始第一次锯茸(头茬茸),锯后50~60天(立秋前后)锯第二次(二茬茸);三岔茸(具二分枝)每年采收一次,通常在7月下旬锯取。将锯下的鹿茸挤去一部分血液,锯口处用线绷紧,固定于架上,放入沸水锅中烫炸片刻(锯口露出水面),取出微晾后再烫炸,反复操作至茸内积血排尽,晾干或烘干。
    2. 砍茸:用于老鹿、病鹿,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除尽残肉,绷紧脑皮,如上法反复烫炸。
-炮制
    1.鹿茸片 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不断灌入热白酒至灌满,浸润至透,边蒸边切,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2.鹿茸粉 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炮制研究进展:与中药炮制研究数据库连接
贮藏
    
性状
    1. 花鹿茸呈圆柱状,有1~2分枝,具1侧枝者习称“二杠”,其主枝(大挺)长14~21cm,锯口直径4~5cm,距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门庄),长9~15cm,略细,顶端钝圆而微弯;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被红黄色或棕黄色的细茸毛,锯口面白色,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具2侧枝者习称“三岔”,主枝长约24~34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而微扁,下部多有纵棱线及瘤状突起,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气微腥,味微咸。二茬茸似头茬茸,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线,皮色灰黄,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往往骨化;质较重,无腥气。
    2. 马鹿茸较粗大,分叉较多,侧枝1个(单门)、2个(莲花)、3个(三岔)、4个(四岔)或更多,商品以莲花、三岔、四岔为主。东北产的“东马茸”,单门的主枝长24~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青灰色或灰黄色,质嫩,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央密布蜂窝状细孔;莲花主枝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线,锯口面蜂窝状大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毛粗而稀,主枝下部具棱线及瘤状突起,分枝顶端多无毛,显露光头(捻头)。西北产的“西马茸”主枝多不圆,长30~100cm,顶端圆扁不一,表面有棱,多抽皱干瘪,侧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面色较深,常见骨质,有腥臭气,味咸。四川生产的马鹿茸侧枝较多,通常为四岔、五岔、六岔,毛长而密。
    饮片性状:花鹿茸角尖部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表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习称“老角片”。周边粗糙,红棕色,质坚脆。鹿茸粉为乳白色,浅黄色或红棕色粉末,气微腥,味微咸。
商品规格
    商品有梅花茸(花茸)和马茸两类,砍茸锯茸之分。
    1、梅花茸: ① 二杠锯茸 一等:圆柱形,具有八字分岔一个,大挺、门桩相称,短粗嫩壮,顶头钝圆。皮毛红棕或棕黄色,锯口黄白色,有蜂窝状细孔,无骨化圈。不拧嘴、抽沟、破皮、悬皮、乌皮、不存折和不臭。每支重85g以上。二等:存折不超过一处,虎口以下稍显棱纹。每支重65g以上。三等:枝杆较瘦,并兼有悬皮、乌皮,破皮不露茸。存折不超过二处,虎口以下有棱纹。每支重45g以上。四等:兼有独挺、怪角。不符合一、二、三等者,均属此等。
    ② 三岔锯茸 一等:圆柱形,具分岔二个。挺圆,茸质松嫩,嘴头饱满。下部稍有纵棱筋,骨豆不超过茸长的30%。每支重250g以上。其余同二杠锯茸。 二等:存折不超过一处,突起纵棱筋长不超过2cm,骨豆不超过茸长的40%。每支重200g以上。 三等:条杆稍瘦,茸质嫩。稍有破皮不露茸,存折不超过一处,纵棱筋、骨豆较多。每支重150g以上。 四等:畸形或怪角,顶端不窜尖,皮毛色乌暗。不符合一、二、三等者,均属此等。
    2、马鹿茸: ① 锯茸 一等:枝岔类圆柱形。皮毛灰黑色或灰黄色。枝杆粗壮,嘴头饱满,皮嫩的三岔、莲花、人字等茸,无骨豆,不拧嘴、偏头、破皮、发头、骨折,不臭,无虫蛀等。每支重275~450g。 二等:四岔茸嘴头不超过13cm,骨豆不超过主干长度的50%。破皮长度不超过3.3cm。三等:嫩五岔和三岔老茸。骨豆不超过主干长度的60%。破皮长度不超过4cm。不窜尖。 四等:茸皮不全的老五岔,老毛杆,老再生茸。
    ② 锯血茸 一等:不臭,无虫蛀,不骨化,茸内充分含血,分布均匀,肥嫩上冲的莲花、三岔茸。不偏头、抽沟、破皮、畸形。主枝及嘴头无折伤,茸头饱满,不空、不瘪。每支重不低于500g。 二等:不足一等的莲花、三岔茸及肥嫩的四岔、人字茸。每支重300g以上。 三等:不足一、二等的莲花、三岔茸、四岔茸及肥嫩的畸形茸。每支重不低于250g。
显微特征
    粉末:淡黄色。①表皮角质层表面呈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圆洞状。②毛茸中部直径13~50μm,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覆瓦状排列的毛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缘指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断续或无。毛根常与毛囊相连,基部膨大作撕裂状。③骨碎片表面有纵纹及点状孔隙,骨陷窝呈类圆形或类梭形,边缘骨小管呈放射状沟纹。横断面可见大的圆形孔洞,边缘凹凸不平。④未骨化骨组织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块状突起物。
-化学成分
    含脑素(ceramide)约1.25%,并含少量雌酮(oestrone),PGE2等多种前列腺素,多种氨基酸,以及骨质、骨胶、脂类、蛋白质等。另从鹿茸中分离得游离胆甾醇、神经酰胺磷脂类、糖脂类、酸性粘多糖以及多胺类化合物等。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数据库链接
-理化鉴别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含量测定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理作用
    1. 鹿茸提取物有增加幼龄小鼠的子宫重量、促进子宫发育的雌激素样作用;乙醇提取物有增加大鼠前列腺及贮精囊重量的雄激素样作用。
    2. 鹿茸精能使大鼠心脏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心收缩幅度加大、心率减慢;对小鼠心室纤颤具有对抗作用,对大鼠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小鼠对低压缺氧、常压缺氧以及由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耗氧量增加性缺氧的耐受能力,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能使家兔失血性的低血压恢复速度加快。
    3. 鹿茸粉或浸膏对家兔有增加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织红细胞的作用;鹿茸精对小鼠有促进骨髓造血和提高外周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作用,对大鼠肾性贫血、血清氨基酸浓度降低有明显改善。
    此外有抗衰老、强壮、增加免疫及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萎早泄,宫寒不孕,尿频不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肢冷神疲等证。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可单服;或同山药浸酒服;亦可配伍人参、巴戟天等为丸服,如参茸固本丸。
    2. 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的筋骨萎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过期不合,齿迟,行迟等。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的功效。常配伍山茱萸、熟地黄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
    3.用于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不止,带下过多。有补肝肾,调冲任,固崩止带的功效。治崩漏不止,可配当归、阿胶、蒲黄等同用,如《千金方》鹿茸散;治白带过多,《济生方》以之配狗脊、白蔹为末,用艾煎醋,打糯米糊为丸服。
    4.用治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或阴疽内陷不起。有温补精血,托毒外出和生肌之效。可与黄芪、当归、肉桂等药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
    研细末,一日三次分服,1~3g。如入丸散,随方配制。
-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致鼻衄。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食疗
    1.鹿茸粥 鹿茸粉3g,粳米100g,姜适量。将粳米淘净,加入清水,用武火煮沸后,加入鹿茸粉和姜片3片,再用文火煎熬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冬季当早晚餐食用,连服3~5天为一个疗程。功用温肾壮阳,填补精血。适用于肾阳虚衰、腰脊酸疼、下肢发凉、软弱无力、阳痿、早泄、滑精、不孕、崩漏等。
    2.鹿茸酒 《普济方》鹿茸15g,淮山药30g,优质白酒500ml。将鹿茸、干山药研成粗末,装入绢袋内,扎紧袋口,置于瓷坛中,加入白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浸泡7天以上。每次服20ml,1日2次。功用补益肾阳,固摄膀胱。适用于肾阳虚弱、夜尿频多、筋骨痿弱、小腹冷痛、阳痿滑精等。
    3.鹿茸虫草酒 鹿茸片20g,冬虫夏草90g,高粱酒1500ml。将干净的鹿茸片、冬虫夏草置于瓷坛中,加入高粱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浸泡10天以上。每晚服30ml。功用益精血,温肾阳。适用于肾阳虚弱、阳痿、精少、不孕、性欲淡漠等。
-附方
    1.补虚,益真气,暖焦,助老扶弱,久服强健 鹿茸二两(酒炙),附子半两(炮,去皮、脐),沉香半两,麝香一钱一字(别研)。上为细末,将肉苁蓉一两半,酒煮烂,研细,别入酒,熬膏和丸如悟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
    2.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 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两(为末),上一生薄娟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力度。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普济方》鹿茸酒)
    3.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 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 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水五杯,煮取两杯,日再服,渣再煮—杯服(《温病条辩》鹿附汤)
    4,治下利危困 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鹿茸一两(酥炙)。上鹿茸为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丸,如梧恫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百一选方》香茸丸)
    5.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 鹿茸二两(酥炙令微黄),白龙骨—两(烧过),桑螵蛸三分(微炒),椒红一两(做炒),附子—两半(炮),山茱萸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鹿茸丸)
    6.治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前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有二 鹿茸,每服半两,用无灰酒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入躇香少许服。《证治要诀》)
    7.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 鹿茸十八铢,桑耳二两半。上二味,以醋五升渍,炙燥渍尽为度,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千金要方》)
    8.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 鹿茸(醋蒸,焙)二两,白蔹、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济生方》白蔹丸)
    9.治尿血 鹿茸(炙)、当归、干地黄各二两,葵子五合,蒲黄五合。上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芜荑。(《古今录验方》鹿茸散)
-成药
    1.鹿茸精 鹿茸(去毛)100g,乙醇适量。将鹿茸粗粉100g,分别加入5倍量的50%乙醇,回流提取4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每lg浓缩液相当于原生药1g。加入5倍量80%乙醇,充分搅拌,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蒸去乙醇,加水稀释成含去皮鹿茸60%的溶液,滤过,加乙醇、适量水稀释成1 000ml,使含醇量为20%~25%溶液,含纯茸10%。用稀盐酸调pH值至6.4~6.8,加0.05波罗香精,滤过,澄清,分装。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含醇量应为20%~25%。其溶液在波长253±2nm处与236± 2nm处有最大和最小吸收。功能强壮,有增强机体活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用于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性机能减退及健忘症。口服,每次2~4ml,每日3次。(《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6年;《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2.鹿鞭茸尾精 鹿茸45g,鹿鞭50g,晓尾30g,人参100g,狗肾80g,枸杞150g,白糖5 000g,尼泊金乙酯3g,95%乙醇400ml,蒸溜水适量。将鹿茸、鹿鞭、狗肾、鹿尾切片删滑石粉烫后,用40%乙醇温浸12小时以上,再回流提取2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用乙醇脱蛋白,滤过至澄清。 人参用60%乙醇按渗漉法提取,提取液浓缩,脱蛋白,滤过至澄清。枸杞加水煎煮2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更稠仔,用乙醇除沉淀,滤过至澄清。将白糖按制糖浆法制备糖浆。取上述鹿茸等提取液,人参、枸杞提取液,加入糖浆乙醇,尼泊金乙酯,混台均匀,加蒸馏水使至10 000ml,搅拌均匀,滤过,静置澄清,分装,灌封。本品为淡黄色澄明液体;味甜。pH值应为5.0~6.5;功能益肾壮阳。用于腰酸腿痛,阳痿。口服,每次10ml,每日2次。(《吉林省药品标准》1983年)
    3.鹿茸胶 鹿茸(去毛)500g,黄酒100g,冰糖100g。取鹿茸加水煎煮5~7次,合并滤液,滤过,加入白矾0.3~0.6g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加入黄酒、冰糖,继续浓缩至挑起“挂旗”时出胶,冷凝,切块,阴干,即得。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长方形块;气微;味微甘、咸。功能益肾添精。用于肾阳衰弱,精血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子宫寒冷,崩漏带下。加冰糖少许,黄酒或白开水炖化服,每次1.5~3g,或入汤剂。(《新疆药品标准》1987年;《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
    4.鹿茸渣胶 将处理过的鹿茸皮和茸渣加水煎煮数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或加适量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本品呈棕褐色,半透明略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甘。本品乙醚提取物加氢氧化钾皂化,用盐酸调至中性,再用乙醚提取,取非皂化部分用丙酮溶解,供薄层色谱点样,点于氢氧化铝板上,以苯—氯仿—乙醇(2:7:1)倾斜展开后,于荧光灯下可见前缘有1个亮蓝色荧光斑点(为维生素A),后以(1:5)磷酸水溶液显色,60~70℃烘烤,有3个斑点。功能补血益精。用于腰膝无力,阳痿滑精,虚寒崩漏。每次3~6g,溶化服用。(《吉林省药品标准》1983年)
    5.鹿茸片 鹿茸(去毛)110g。鹿茸打细粉,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匀,制粒,压制成1 000片,包糖衣。基片重0.22g。取本品粉末水提液加茚三酮试液,加热煮沸,显蓝紫色,功能滋补强壮。用于神经衰弱,体虚神怯,劳伤虚损,腰膝酸软。口服,每次3~4片,每日2次。(《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6年)
    6.鹿茸精注射液 鹿茸(去皮)100g,甲酚3g,注射用水适量。鹿茸用50%乙醇回流提取4次,浓缩液醇沉至无沉淀产生,回收乙醇,加水稀释成60%的鹿液,加入0.3%的甲酚,反复加热冷冻至无沉淀为止,调pH值6.4~6.8,滤过至澄明,稀释成含10%的鹿茸及0.3%的甲酚液,脱色,滤过至澄明,灌封,灭菌即得。每支2ml,含生药0.2g。本品为无色或略带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具甲酚臭。pH值应为6.0~7.0。在波长253±2nm和236±2nm处分别有一最大吸收和最小吸收,最大吸收度应为0.5以上。与茚三酮反应应早蓝紫色。功能增强机体活力及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用于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性机能减退及健忘症。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或隔日1次。(《黑龙江省药品际准》1986年)
    7.茸血补脑液 浓鹿茸液100ml,红参液200ml,枸杞子液1 000ml,吐温—80 15ml,香精2ml,25%乙醇适量,取浓鹿茸液、红参液、枸杞子液加入香精、吐温—80,加25%乙醇至5 000ml,搅匀,滤过,即得。为棕红色溶液;味辛而微苦涩。pH值应为4.0~5.0。浓鹿茸液每1m1相当于50g鲜鹿茸渣溶液。红参液每lml相当于红参1g。枸杞子液每1m1含枸杞子1g。乙醇应为20%~25%,功能健脑安神,生精补髓,强筋壮骨,大补元气。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心跳气短,阳痿早泄。口眼,每次10ml,每日2次。(《辽宁省药品标准》1986年)
-现代临床研究
    治疗血液病 取鹿茸内骨髓,置白酒中浸渍制成20%鹿茸白酒。每次10ml,日服3次。治疗血小板减少症21例,结果11例临床症状和血象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例,结果3例血象进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结果血象和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14例,结果10例临床症状和血象有改善。酒制鹿茸粉1g,炙三七粉0.5g,鸡内金0.5g,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疗效较好。(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337页)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鹿茸助阳气、益精,血、通血脉之功①绍希雍:“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妇人冲任脉虚,则为漏下恶血,或瘀血在腹,或为石淋。男子肝肾不足,则为寒热、惊痫,或虚劳洒洒如疟,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数利、泄精、溺血、此药走命门、心包络及肝、肾之阴分,补下元真阳,故能主如上堵证及益气强志也。痈肿疽疡,皆营气不从所致,甘温能通血咏,和腠理,故亦主之。”(《本草经疏》) ②张石顽:“鹿茸功用,兮主伤中劳绝,腰痛瓶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元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卜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痈,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本经逢原》) ③叶天士:“鹿茸,味甘可以养血,气温可以导火,所以止惊痈之寒热也。益气者,气温则益阳气,味甘则益阴气也。甘温有益阴阳之气,气得刚大而志强矣。鹿茸,骨属也,齿者骨之余也,甘温之味主生长,所以生齿。”(《本草经解要》)
    2.论鹿茸与鹿角功用区别 徐大椿:“鹿茸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功多;鹿角则透发已尽,故拓毒消散之功胜。先后迟速之间,功效辄异。非明乎造化之机者,不能测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3.论用鹿茸宜小量缓补 曹炳章:“鹿茸,补精填髓之功效虽甚伟,服食不善,往往发生吐血、衄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考其原因,其人平时多阳旺液燥,贫血亏精,气血乏运,苟服食参、茸,能用份少、服日多,则助气养血,有益无损,虽有余热,亦不为害;若阳虚阴燥之人,再骤服大剂,以致有助燥烁阴之弊。盖茸为骨血之精,通督脉而上冲于脑,其上升之性,故如上述之病生焉。余每遇当用鹿茸之症,自一厘渐增至数分、数钱,每获妥效,此即大虚缓补之义也。”(引自《中国药学大辞典》)
附注
    1. 鹿角为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为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马鹿角全长50~120cm,常有4~6侧枝,多向一面伸展,主枝弯曲,直径3~6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角尖光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基部具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质坚重;味微咸。梅花鹿角全长30~60cm,常有3~4侧枝,多向两旁伸展,主枝末端分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其下有明显骨钉,断续排成纵棱。鹿角角基(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中部有蜂窝状细孔。含雌二醇、鹿角肽,所含氨基酸种类与鹿茸相似,尚含甲硫氨酸;煅制鹿角含磷酸钙、磷酸镁、氯、氟及骨油。本品性温,味咸;能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用量6~15g。
    2. 鹿角胶 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呈扁方块,长宽各2~4cm,厚约6mm;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一侧有黄白色泡沫层;气微,味微甜。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12。本品性温、味甘、咸;能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用量3~6g,烊化兑服。
    3. 鹿角霜 为熬制鹿角胶剩余的角块。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常具纵棱;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内层灰黄色,疏松多细孔;气微,味淡,有粘舌感。含可溶胶、磷酸钙、碳酸钙等。本品性温,味咸;能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虚,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核;用量9~15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