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舜水——流寓日本的明朝遗民

 覆雨轻尘 2013-04-30

写在最前:回答研究中日历史无意义:中与日隔着的是民族,中国如何对日将是21世纪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强族必须回答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是规避问题,直面问题也需了解问题

明末清初,一些明朝遗民流亡日本,有的就在日本定居下来。他们也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少业绩。朱舜水就是其中对当时日本思想、文化和教育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

  朱舜水(公元1600—1682年),名之瑜,字鲁屿,浙江余姚人。因家乡有一条以古代传说中的贤君舜命名的河流,故自号舜水。他自幼好学,是江苏松江府学的秀才。虽然朱舜水满腹经纶,可是看到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慨然断绝做官之念。1644年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明朝崇祯帝自杀,福王在南京即位后,曾屡次征诏朱舜水,但他见奸臣马士英当道,力辞不就,不料因此受到迫害,只得避走海外,1645年首次东渡日本。以后朱舜水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奔波于闽浙沿海及日本、安南、暹罗诸国,前后15载,历尽艰辛。1659年,他随抗清名将郑成功北伐,反攻长江流域,兵败后亡命日本。这已是朱舜水第七次东渡了,他见到复明无望,从此流寓不归,直到去世,侨居日本20多年。

  1659年,朱舜水在长崎登岸时,正值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厉行海禁,不准外国人入境。筑后柳川藩儒臣安东守约久仰朱舜水的道德学问,便拜其为师,并与一些文人学士联名向长崎镇巡恳求。经长崎镇巡黑川正直报告萨摩藩和幕府批准,破例允许留居。当时朱舜水已是60岁的老人,孤身漂泊,囊空财尽,难以维持生活。安东守约节衣缩食,拿出自己微薄薪俸中的一半接济老师。朱舜水表示“于心不安”,加以推辞,安东却说:“如果自己的生活优于老师,心中会更加不安。”1663年长崎火灾,朱舜水的住房也被烧毁,安东守约闻讯急忙赶到长崎慰问,并说:“如果让老师饿死,我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舜水感叹像安东守约这样品学超群的人才,即使在中国也是少见的。师生两人志同道合,情深义重,在一起便日夜以读书讲道为乐。安东守约在朱舜水的精心教导之下,果然成为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著名学者。

  1664年,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的孙子、第二代水户藩主德川光圀(又称源光圀,guo国),听说朱舜水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特派儒臣小宅生顺到长崎拜访,第二年正式礼聘朱舜水到江户(今东京)讲学。德川光圀好学不倦,礼贤下士,待朱舜水以宾师之礼,恭敬求教,经常向他请教或商讨国家施政方针、礼乐典章制度以及文化学术等方面问题。朱舜水也知无不言,侃侃而谈。1669年,朱舜水70诞辰,德川光圀特地在江户后乐园内为其祝寿,并赠以绘有太公望等六位中日先哲画像的屏风。1679年,朱舜水80大寿,光圀又登门祝贺。舜水不忘祖国,终生身穿明朝服装,寿辰那天设香烛拜告天地,身在异邦,心念故乡,痛哭流涕。光圀也深受感动,便下令奏古乐以示安慰。1682年,朱舜水以83岁高龄在日本逝世。德川光圀悲痛不已,甚至宣称:“先生死后,我想世上再无这样的学者了。”并把朱舜水的遗体按明朝礼仪建坟,安葬在本家墓地常陆久慈郡太田乡瑞龙山麓(今茨城县常陆太田市)。并亲自题写墓碑:“明徵君朱先生之墓”,私谥为文恭先生。他的遗物被保存在水户彰考馆里,供人瞻仰。以后又建造了朱舜水的祠堂,周围种植了他最喜爱的樱花,每逢忌日,必致祭礼。

  朱舜水提倡实学,主张“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学问之道,贵在实行。”(《朱舜水集》)认为知识分子要关心国家政治,“能变化于民风土俗”。他反对程朱理学一味究心谈性空谈虚论的学风。他的这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对日本江户时代思想界尤其水户学派影响很大。他还重视史学,主张总结吸取历史上国家兴亡得失的经验教训,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1672年德川光圀开设彰考馆,召集学者编纂鼓吹“尊王一统”的《大日本史》,第一位修史总裁就是朱舜水的弟子安积觉。以编纂《大日本史》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以强调尊王贱霸、大义名分为特色的水户学派。对幕末维新志士尊王倒幕思想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朱舜水也十分注重教育,认为“学校诚为天下国家之命脉”,大力推动江户时代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对儒臣小宅生顺说:“兴国学是国家大典,而在贵国更为重要,我对此寄予期望。”他在日本讲学20多年,对自己的学生和前来求教的人,始终是满腔热忱,有问必答,诲人不倦。至今留下了朱舜水与日本各界人士的大量问答笔录,从经史文学、典章制度、修身处世、山川风物、农田播种,直到国家之法,学问之方、简牍之式、器具之制,事无巨细,无不尽力给予耐心的讲解和精辟的论述。直到他逝世前的最后几年里,由于年老体衰,经常头昏手颤,可还是坚持为学生批阅文章,回复书信,答疑解难。他讲课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常使学生听完豁然开朗。以至连一些白发老人也扶杖前来听讲,有的则是父子同入门下。由于朱舜水在水户讲学、声望远播,连加贺等藩也慕名派学者来请教。日本学者文人都尊敬地称他为“朱夫子”或“舜水先生”。他教育培养的学生英才辈出,很多都成为江户时代的有名学者。如安积觉、栗山愿、佐佐宗淳、人见传等人曾担任彰考馆修史总裁等职。舜水教学要求严格,如安积觉幼时曾随他学习汉语,“其课程严峻,晨读夕诵,结果至老而不忘”。至今日本天理图书馆还珍藏着朱舜水为安积觉制定的功课表——“逐日功课自实簿”手迹原件。

  朱舜水既是一位才学超群、博古通今的学者,又是懂得科技、擅长工艺的技师。他积极地把中国的有关工程设计、建筑技术、农业园艺、医学种痘等科学知识技能介绍给日本人民。朱舜水在江户的小石川模仿中国西湖等名胜设计了后乐园的石桥等景,成为日本著名的园林之一。他还应德川光圀之请,作《学宫图说》,并设计出图样,让木匠制成相当实物1/30的木制模型,甚至有时亲自动手操作。这个学宫模型中有文庙、明伦堂、尊经阁、学舍等,十分精巧,至今还保存在水户的弘道馆里。后来东京汤岛的圣堂,就是按这个模型制造的。朱舜水与日本一些民间匠人也有交往,有时还亲临指导,授以技艺,以至有的日本人误以为他是“南京的漆工”。

  朱舜水虽然在日本大力弘扬中国文化,但他同时也反对轻视外国的华夷思想。他表示自己视日本与中国“同为一体,未尝有少异于中国也”。对日本人民,“如一家昆弟父子”。而批评那种以为中国一切胜于外国的论调是“眼界逼窄”的陋识。他热爱中国,也热爱日本,在多年侨居日本并与日本人民长期相处中认识到日本是一个“山川降神,才贤秀出”的国家。诚恳地希望日本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早日繁荣富强。朱舜水大力主张中日两国平等相处,亲如一家,世代友好。在给安东守约的信中希望日本“与中国世世通好,若汉赵之交”。并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也“动关中国、日国千年之好”。

  朱舜水正是以自己的身教与言教,架起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桥梁,也赢得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崇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