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清初朱之瑜著《朱舜水集》的历史文化

 未来决定现在 2019-10-01

  《朱舜水集》,曾名《明朱徵君集》、《舜水先生文集》、《舜水遗书》等。二十二卷。明末清初朱之瑜著。由其日本弟子加贺侯文学源刚伯初集于日本贞享元年,即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名《明朱徵君集》,十卷,世称加贺本。此后版本有:日本宝永五年(一七〇八)书林茨城多左卫门所刻舜水门人安积觉编《舜水朱氏谈绮》,称谈绮本;日本正德五年(一七一五)刊印水户侯权中纳言从三位西山源光国辑,其子权中纳言从三位源纲条校刻《舜水先生文集》二十八卷,称水户本;日本享保五年(一七二〇)书林茨城多左卫门刊行《舜水先生文集》二十八卷,称享保本;日本明治四十五年(一九一二)稻叶君山将水户本、加贺本合刊爲《朱舜水全集》,称稻叶本;民国二年马浮据传入中国的稻叶本删定,刊爲《舜水遗书》二十八卷,称马浮本;一九二六年上海群学社出版许啸天整理《朱舜水集》五卷,爲选集;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据马浮本整理重印爲《朱舜水全集》,称世界本。

  朱之瑜(一六〇〇——一六八二),字楚屿,又字鲁屿,晚号舜水,浙江余姚人,早岁丧父,曾从学于阁臣、后与清军战死于舟山的张肯堂、吴锺峦等。潜心古学,治毛诗、读礼三十年。爲养家,「盐疏布」,或农或商。崇祯十一年以「文武全才第一名」荐爲恩贡生。后十数次受徵辟,皆坚辞不就。南明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台省以授官不就无人臣之礼爲名,交章论劾,下令擒拿,只得流亡海上。参与抗清活动,数度赴日乞师,在安南、暹罗等地筹饷,先后达十四年。一六五八年郑成功、张煌言会师入长江,遂应招返国从军,参与克瓜州、下镇江的军事行动。兵败,复明终成泡影,遂于一六五九年六赴日本,次年日本幕府破禁准其定居长崎。一六六四年,宰相、水户侯德川光国欲倡儒学,兴庠序之教,慕名聘请,尊爲国师,亲执弟子礼。自此开始公开讲学。在水户,「学者大兴,虽老者白须白发,亦扶杖听讲,且赞儒道大美。」(卷七《与安东守约书二十五首》第二十五)一六七〇年,德川光国欲建学宫,爲之作《学宫图説》,并指导工匠製作模型及祭器。又作《改定释奠仪注》,亲率弟子习练。学宫模型成爲日本庠序之嚆矢。在日本从事教育二十馀年,卒于江户,葬于德川家陵,并爲之立祠堂。事迹见于《舜水先生行实》、《朱之瑜别传》、《清史稿》卷五〇五《遗逸传》等。

  《朱舜水集》除《泊舟稿》诗十五首外,均作于海外,絶大部分写于日本。或因语言隔阂,或因师生异地,教学多赖笔谈、函授,故遗著中多书信。另有问答是其授课实录。有大量文章或总结明亡教训,或介绍儒学宗祀、学校礼仪及道德范畴,或爲读书批注。卷目如下:卷一,中原阳九述略;卷二,安南供役纪事;卷三,疏、揭;卷四至九,书简;卷十、十一、策问、问答;卷十二,诗、赋;卷十三,论、辩、説;卷十四,议;卷十五,序;卷十六,记、志;卷十七,杂著;卷十八,批评;卷十九,赞;卷二十,箴、规、铭;卷二十一,祭文、祝文、告文、碑铭;卷二十二,改定释奠仪注,学宫图説(存目);附录一至五。教育思想较集中于书简、问答、杂著等部分中。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批评王阳明「自能知善知恶」的「良知」説。认爲对于絶大多数「中人」而言,「性非善亦非恶」,「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全藉乎学问矣。学之则爲善人,爲信人;又进而学之,则爲君子;又进而学之不已,则爲圣人。」(卷十《答古市务本问二条》)虽不排斥性三品説,但认爲生知者「旷世而不一见」。而人之所以恶,是因「习染日课,真淳日斲,赤子之习,尽爲外物所铄。」(卷十三《野村重直字遂初説》)人性善恶并非「天赋之」,而是「人受之」,是「既有受之者,则必有予之者矣」,双方面作用的结果(卷十《答安东守约间八条》)。在人性与教育作用的问题上,突出了「习」,反映了明清之际实学教育思潮的一般特徵。

  二、继承《学记》「建国君民,教学爲先」的传统。认爲「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爲政之先务。」(卷十七《杂著·劝兴》)「自古以来,未有圣教兴隆,而国家不昌明平治者。」(卷七《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之十四)庠序之所以爲国家之命脉,一是因其兴贤育才功能,再是因其移风易俗作用。当日本儒学初兴,则鼓励德川光国:「今者小试之,而民风已变,与往时遂相径庭。非化之必不可更,非俗之必不可善也。诚能修明其道,使百姓实见其美,则欢欣鼓舞,家弦户诵,可弹指而冀矣!」(卷十五《贺源光国四十寿序》)教育的社会作用还表现爲可以抵制佛教传播,「儒教不明,佛不可攻;儒教既明,佛不必攻。」(卷四《答释断崖元初书》)

  三、继承南宋事功学派人才观,提出德才兼备、文武兼求的教育目标。有感于理学教育所造就的空谈心性,文不能济世、武不能靖边的士大夫,他明确地把儒生分成三种:「一曰道德之儒,二曰事功之儒,三曰文史之儒。」(卷二十《砚铭二并序(爲奥村兵部作)》)认爲修德与立功是主要的,与其像理学家追求盛德之圣人,不如学就一门实艺,照样也是立德、立功。作者本人就是位工艺多面手。出于抗清战争的切身体验,提倡文武全才,主张文士必通武事,武将必多读书,「文武之道,无所分也……非文无以附衆,非武无以威敌」,「内以咏歌先王,外以肃清边圉,乱则攘扬威武,治则黼黻皇猷」(卷十三《书剑堂説》)。还批评科举制度驱使人以「掇取青紫爲志」,终致道德沦丧,无真学问,是毁坏人才(卷七《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之三)。

  四、袭取事功学派传统,提出士人教学应以经学爲基础,史学爲要途,实艺爲必备。力图改变理学教学空疏无用之弊,要求追周孔,求古法,直接求之《六经》,「圣人未生,道在天地;圣人既生,道在圣人;圣人已往,道在《六经》,则先王之道尚矣。」(卷十《策问四首》之四)批评理学家注《四书》、《五经》颇乖先圣本义,即使如王阳明,也无非「淫老佛,不免三脚猫。」(卷十一《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反映浙东学派共同特徵,要求教学以史佐经,认爲「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而史近」,通过学史知兴亡、明得失,以「有益于治理」(卷八《答奥村庸礼书十二首》之十一)。还提倡教授实学、实艺,凡祭仪、服饰、园圃、工艺、医术、兵法,乃至蚕桑、种痘、屠宰、腌腊之术,均在教授之列。德川光国评説道:「先生爲一经济家,假今日旷野无人之地,士农工商各业,先生皆可兼之。」(德川光国《玄桐笔记》)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教育观。

  五、认爲明亡的重要原因是道德沦丧,主张道德教育与政治二者不可偏废。首重气节教育。作者定居日本是爲蹈海全节。当定居日本尚未获准允,有人建议其著文颂扬长崎执政者时,断然拒絶,并表示:「若曰免我于刀俎,鼻孔便当随人牵掣」,则宁可「不须于此间生活也」(卷七《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之七)。但也反对狭隘民族主义,认爲「中国胜于外国」的看法「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语。」(卷四《与陈遵之书》)倡导「主敬」教育,以爲不敬无学,不敬无德。但敬不是「伛偻曲谨,外貌足恭」,而应与经世力行结合,「内以敬其心,外以致其事。……夫敬而至于百姓,其安所往而不敬哉?」(卷十七《敬六首》之五)敬还应与「强」结合,奋迅激昂,刚果决断,自强不息。此外,还倡导了仁、义、礼、智、信、诚、谦、慎、谨、毅、敏、忠、恕等衆多道德修养规范。

  六、在学习问题上,批评朱、王学説,提出「学贵实行」。所谓学习,「兼致知力行方是学,方是习。若空空去学,学个甚底?习,又习个甚底?慎思明辨即此中事。」(卷十一《答野节问三十条》)学问之道,非行不得;行是知的基础、来源,亦是知的目的。学习也离不开读书,读书「最益人神智」。一个人不读书,如涉大川而无舟楫,无所依托(卷九《答古市务本书七首》之三);一个民族不读书,将会见识狭小,愚蔽狂妄(卷七《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之一)。如何读书?首在立志,志既定,学无不成;次在用功,不离「勤」、「恒」二字;三在贵疑,「学海」之中,应善选择,前人成见,应善质疑;四在创新,要一字不杜撰,一字不落俗套,一字不剿袭他人唾馀,应有志超越韩愈。

  七、沿袭从孔子《论语》到韩愈《师説》的精神,提倡尊师、重师。以爲师道至尊,学者不能轻易以师自居,也不宜轻易尊人爲师。择师不同于交友,应慎重;收弟子须详加考察,也应慎重,否则将会教而无功。爲师之道,首重以身作则,「德足以爲世仪,言足以爲世法。」(卷八《答奥村庸礼书十二首》之三)其次应爱严相兼,「督之如严父」,「抚之如慈母」,其三,一旦爲人师,则应不吝以教。教师尽力,有益师道之尊。其四,教师不能以聚徒讲学爲门户之争之手段。其五,教师应讲究教法,善于因材施教。其六,师生关係应平等。「淡水之交」是准则。其弟子不少都是当时日本政界、学界显贵、名流,一旦纳爲弟子,不论贵贱贫富,必以诚相待,悉心授业。

  文集反映作者在日本鞠躬事教二十馀年的经历,在长崎、水户、江户培养了衆多日本弟子,著名者有:儒臣安东守约,幕府副将军水户侯德川光国,水户学派领袖安积觉及井弘济,水户儒臣小宅生顺、野传、栗山潜峰,加贺金泽藩主前田纲纪及属臣奥村庸礼偕子奥村德辉、婿古本务市,学者服部其衷、五十川刚伯、下川三省等。其馀诸侯藩士,请业者尚多。对日本水户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古学派等学术派别均有过影响。

  朱之瑜著作所倡导的「实」、「用」、「行」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明清之际啓蒙教育思潮的共同特徵,而使其位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顔元之列。其在日本的教育活动和思想、著作的传播,使「德川二百年,日本整个变成儒教的国民,最大的动力实在舜水。」后来德川光国著《大日本史》,宣扬「尊王一统」,「成明治维新之大业,光国这部书功劳最多,而光国之学全受自舜水。所以舜水不特是德川朝的恩人,也是日本维新致强最有力的导师。」(梁啓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七《两畸儒——王船山、朱舜水》)

  有关研究资料有:朱谦之重新编排、补充、校勘《朱舜水集》,王进祥《朱舜水评传》等。 

明末清初朱之瑜著《朱舜水集》的历史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