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园——两边蛋蛋为啥不一般高【原创】

 皖林专栏 2013-05-01

最近读到一篇博文,内容是关于两个睾丸为何不一样高的话题,觉得很有意思,对于文中的提到的一些疑惑,给予粗浅的解释,供大家参考。 

该文中以雕像大卫为例,形象生动地对大卫同学的蛋蛋进行了描述:

雕像大卫的正面:从正面可以很清晰地看见,大卫同学左边的蛋蛋低,右边的蛋蛋高;另外,两个蛋蛋垂下来也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有点“内八”。(用图形表示就是:它们不是 “丨 丨”的形状,而是 “╰ ╯”的形态)。雕像大卫的侧面:接下来,再绕到侧面。你会发现大卫同学蛋蛋的走向是“/”样的,上端向身体前方倾斜,下端指向身体后方。 

有志于深入了解的同学们可以自学下面这张专业图示。如果需要活跃一下学习气氛,可以脱了裤衩看自己,或者看自己的男朋友!

男人的睪丸可能受其原始组织的影响,起初形成于较上方靠近肝脏的地方,也就是腹膜后第2~3腰椎旁的位置,然后才发育为生殖腺。男性的睪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腹腔内。当男性胎儿逐渐发育,睪丸便会下降。男性睪丸下移的距离较远,甚至离开身体落至阴囊中,在胚胎发育到30周后才下降到阴囊。这种特征对于制造出健康的精子相当重要,理由之一为人是恒温动物,但量多质佳的精子却必须在低于体温2~3℃的环境中才能产生。也就是说,人的阴囊就是一个与身体分离的囊袋,可以控制内部精子的生长温度。 

然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由于睪丸必须移动相当长的距离才能落到阴囊,也使得精索绕成一个大圈。很不幸的,这会使得精索上方的体壁变薄,在睾丸向阴囊方向下降的过程中,粘附在睾丸表面的腹膜也随同睾丸一起下降,并形成一个茄子形状的袋子,袋子的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的鞘膜囊,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袋子的上段部分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会使袋子与腹腔相通,假使有段小肠从该处捅出并进入袋子内,便会造成疝气。 

按理说,两侧睾丸在下降的速度上应该保持一致才是,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右侧睾丸下降要比左侧略晚,左侧睾丸往往最先降入阴囊,而可怜的右侧睾丸尽管拼命追赶,但由于起跑延迟,直到出生时仍有少数未能按时抵达终点,这直接影响了袋子上段的及时闭锁,因此,右侧疝气较为多见就起因于此,据统计,在小儿腹股沟疝气中,右侧疝气占60%。 

还有一种情况,右侧睾丸在下降过程中不知道是倦了还是累了,总之,就是停在路上不走了。有些年轻妈妈在给自己的宝宝洗澡时,会无意中发现,在孩子的阴囊内摸不到或只摸到一个睾丸。做妈妈的往往会吓出一身冷汗,不知所措,这就是所谓的隐睾症。在足月产的男婴中患隐睾症的约占3%,其中大约70%的隐睪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然下降至阴囊内,到了1岁时,大约只有1%的男孩仍会有隐睪的问题。大部分隐睪症的病患是单侧隐睪,其中右侧发病的几率高于左侧。 

大多数情况是,那些费尽吃奶的劲好不容易按时抵达阴囊的右侧睾丸,仍无法像左侧睾丸那样沉到阴囊底部,位置比左侧睾丸要高一些,颤悠悠地悬在阴囊内,正所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因此,从视觉上看,两个睾丸并不在一个水平上,右侧睾丸位置要高于左侧睾丸。不信的话,瞅个没人的时候自己看看。 

总之,两侧睾丸在胚胎早期都是位于腹腔内,位置相当于第2~3腰椎水平,随着胚胎发育,两侧睾丸开始向阴囊方向下降,其中左侧睾丸较右侧开始下降早,等到婴儿出生时,有的已经下降到阴囊,但位置高于左侧睾丸;有的下降较晚,形成疝气;有的干脆停在某处不再下降,成为隐睾。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竞争一说,难怪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上那么舍得花血本,原因就是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