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木香

 学中医书馆 2013-05-01
木香 拼 音:Muxiang
英 文:Costus Root
日 文:モツコウ
拉丁文:Radix Aucklandiae
异名
    蜜香《名医别录》,青木香《本草经集注》,五香《三洞珠囊》,五木香《乐府诗集》,南木香《世医得效方》,广木香《普济方》,云木香。
品种考证
    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谓“生永昌山谷(今云南保山县)。”《本草经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乃云大秦国以疗毒肿,消恶气有验。”《新修本草》曰:“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出西胡来者不善。”《四声本草》云:“昆仑船上来,形如枯骨着良。”《本草图经》谓:“今惟广州舶上有来者也,他无所出。”综上所述,自古木香来源复杂,不止下种。既有国产者,也有进口的。但以自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最好,故有“广木香”之称。此种木香原产印度,现保存在目本正仓院的中国唐代木香,即为此种。后来我国云南有大量引种,并提供药材,故又有“云木香”之名。药用木香应以此为正品。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 的干燥根。
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粗壮,有特殊香味,茎不分枝,上部有短柔毛。基生叶大,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基部楔形下延成具翅的柄或无柄,两面有短毛;茎生叶较小。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单一或2~5个丛生于茎顶,总苞片约10层;花全部管状,花冠暗紫色,5裂;雄蕊5,聚药。瘦果矩圆形,有肋,冠毛淡褐色,羽毛状,多脱落。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原产于印度。我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及北京有栽培。以云南种植较多。
产地
    过去因由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故称“广木香”,现土产云南,又称“云木香”。销全国,并出口。此外,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西藏亦产。
+栽培
采收加工
    种植第三年10月或次年早春未萌发前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段,粗者纵切成2~4块,风干或低温烘干,撞去粗皮。
+炮制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内。
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半圆形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大部分栓皮已去除,具明显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皱纹。质坚硬,断面稍平坦,皮部厚约占根半径的1/3,近形成层处显灰棕色,皮部及木部有多数深褐色油室小点随处散在,老根中央多枯朽。香气浓郁特异。
    饮片性状: 木香为类圆形厚片,表面显灰褐色或棕黄色,中部有明显花心状的放射纹理,间有暗褐色或灰褐色环纹,油点(油室)褐色散在,周边外皮显棕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质坚,有特异香气,味苦。煨木香,棕黄色,气微香。麸炒木香,深黄色,略有焦斑,气带焦香。
商品规格
    商品有云木香、川木香。云木香分一、二等。川木香分铁杆木香及槽子木香两种。均以条匀、体质坚实、香气浓郁、油性足、无须根者为佳。
    因进口木香价格较昂,目前大量应用均系云木香和川木香。
    规格等级标准:
    云木香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体实。断面黄榛色或黄绿色,具油性。气香浓,味苦而辣。根条均匀,长8~12厘米,最细的一端直径在2厘米以上。不空不泡、不朽。
    二等:表面棕黄。长3~10厘米,最细的一端直径在0.8匣米以上。间有报头根尾、碎节、破块。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韧皮部宽广,纤维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束向径向交叉排列;木纤维存在于近形成层处及中心的导管旁。韧皮部、木质部中均有大的圆形或椭圆形油室散在,内常贮有黄色油滴。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木香粉末
    1. 菊糖碎块众多,有时可见表面现放射状线纹。
    2. 木纤维多成束,黄色,长梭形。
    3. 网纹导管多见,导管分子一般较短。
    4. 木栓细胞淡黄棕色,壁薄,垂周壁有时呈微波状弯曲。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含香叶烯、对-伞花烃、芳樟醇、β-榄香烯、丁香烯、律草烯、雪松烯、β-紫罗兰酮、雪松醇、α-木香醇、(1,8,11,14正十七四烯、以及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二氢木香烃内酯、12-甲氧基二氢木香烃内酯及12-甲氧基二氢去氢木香内酯。另含α-木香酸及24种氨基酸。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数据库链接
-理化鉴别
    1. 取木香粉末0.5g,加10 ml乙醇,水浴加热约1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浓硫酸0.5 ml,显浓紫色(脱氢木香内酯的呈色反应)。
    2. 取少许木香挥发油于试管中,加入异羟肟酸铁试剂2~3滴,呈橙红色(检查内酯类成分)。
    3. 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对照品,分别加氯仿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环己烷(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理论板数按木香烃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木香烃内酯对照品5mg,置50ml量瓶中,加醋酸乙酯5m1使溶解,再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中含木香烃内酷0.l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0.3g[同时另取本品粗粉测定水分(甲苯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氯仿50ml,密塞,摇匀,称定重量,放置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氯仿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蒸发皿中,挥干,残渣加甲醇2ml,微热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1,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合木香烃内酯(C15H20O2)不得少于0.60%。
成分分析研究进展:与中药成分分析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所含内酯类化合物50mg/kg、木香烃内酯35mg/kg、二氢木香烃内酯65mg/kg及二氢木香内酯6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狗均有降压作用;去内酯部分的油10mg/kg及12-甲氧基二氢木香烃内酯25mg/kg降压作用更强,主要由于直接扩张血管及抑制心脏的作用。
    2.抑制平滑肌:以上各成分1~10μg/ml浓度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有弛缓作用,对豚鼠离体回肠有对抗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的作用,而以去内酯油的松弛作用最强,在内酯成分中以二氢木香烃内酯解痉作用最强,与罂粟相似;各部分对乙酰胆碱及组胺喷雾豚鼠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均有解痉作用。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
    行气止痛。
应用与配伍
    1. 用于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与陈皮、砂仁、檀香等同用。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
    2. 用于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若治饮食积滞的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槟榔、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 用于腹痛胁痛,黄疽。本品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理肝胆,故可用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而致湿热郁熬、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可与郁金、大黄、茵陈等同用。现代用治胆石症、胆绞痛,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
-使用注意
    脏腑燥热,阴虚津亏者禁服。
    1.《本草经疏》:“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2.《药性纂要》:“若阴虚血燥而内热,如咳嗽吐血者,虽气滞不可用也。”
    3.《药性通考》:“过服泄真气,畏火,体弱气虚者禁用。”
    4.《得配本草》:“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食疗
    
-附方
    1.治一切气不和,走注痛 木香,温水磨浓,热酒调下。(《简便单方》)
    2.治内钓腹痛 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阮氏小儿方》)
    3.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 木香三 (二)两,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四两(锉碎,微炒),牵牛子四两(微炒),诃黎勒皮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圣惠方》木香丸)
    4.治中气不省人事,闭目不语,如中风状 用广木香为末,冬瓜子煎汤,灌下二钱。有痰盛者,加竹沥、姜汁。(《本草汇言》引《霍道生家宝方》)
    5.治痃气胃冷,不入饮食 木香、蜀椒(去闭口及目,炒令汗出),干姜(炮裂)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熔蜡和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七丸。(《圣济总录》木香丸)
    6.治宿食腹胀,快气宽中 木香、牵牛子(炒)、槟榔等分。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萝卜汤下。(《卫生易简方》)
    7.治小儿气疳,腹胀膨月亨,肚热有食 木香一分,黑牵牛(生)半两。上为末,糊丸,如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用米饮下。(《普济方》分气丸)
    8.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 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9.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 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空心日三服。(《局方》大香连丸)
    10.治产后气痢不止 青木香三分,诃子皮八分 (酥炙令黄)。上为散,空心,米饮调方寸匕,服之。 (《经效产宝》)
    11.治积冷泻 木香、青皮各五钱,神曲、麦芽各一两。为末,蜜丸为饼,空心,米汤化下。(《慈幼心传》香橘饼)
    12.治大便秘结 南木香(不见火)、槟榔、麻仁、枳壳各等分。上先将枳壳去瓤,每个切作四片,用不蛀皂角三寸、生姜五片、巴豆三粒(略捶碎,不去壳),用水一盏,将枳壳同煮稍滚,滤去生姜、巴豆、皂角不用,只将枳壳研细,焙干为末,入木香、槟榔、麻仁,同为末,炼蜜丸,蜜汤下,不拘时。(《普济方》南木香丸)
    13.治肺不足,喘嗽不已 木香、防己各二钱,杏仁三钱。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桑白皮汤下。如大便秘,加葶苈。(《卫生易简方》)
    14.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 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炙甘草二钱。水煎服。(《曾氏小儿方》)
    15.治疮口不合 木香二钱,黄丹、枯矾各五钱,轻粉一钱。上件,各另为细末,用猪胆拌匀,晒干,再研细,掺患处。(《医学统旨》生肌散)
    16。治腋臭 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夹之。(《必效方》)
    17.治小儿鼻塞不通,吃乳不得 木香半两,零陵香半两,细辛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醍醐三分与药相和,入铫子内,慢火煎令极香,绞去滓,收瓷盒中, 日三四度,取少许涂头上及鼻中。(《圣惠方》木香膏)
-成药
    1.六味木香散 木香200g,栀子150g,石榴l00g,闹羊花l00g,豆蔻70g,荜茇70g。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胞腔含棕红色物。种皮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长多角形。花粉粒呈四面体形的四合体,有3个萌发孔。功能开郁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嗳气呕吐。口服,每次2~3g,每日1~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
    2.胃痛散 木香50g,鸡蛋壳(漂,炒)100g,延胡索(锉)50g,瓦楞子(煅)100g。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浅灰棕色粉末,微有香气,味 苦涩。功能行气止痛,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饭前口服,每次3g,每日3次。(《江苏省药品标准》1977年)
    3.气痛丸 木香165g,甘草165g,赤石脂(煅) 665g,枳实(炒)1l0g,朱砂(水飞)35g。以上五味,除朱砂外,共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以朱砂为 衣,打光,干燥,分装,即得。本品为朱红色水丸,气味香,味甘苦,微辛辣。功能行气止痛,健胃消滞。用于胃气痛,肠胃积滞痛。口服,每次1瓶(3.49g)。(《广东省药品标准》1987年)
    4.治痢片 木香96g,白芍48g,延胡索(醋炙)96g,吴茱萸12g,小檗碱l0g。以上五味,延胡索、小檗碱各粉碎成细粉;木香、吴茱萸提取挥发油至油尽,并滤取药液;白芍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将以上两种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比重1.35~1.40(50℃测)的稠膏,按规定量加入延胡索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小檗碱细粉,混匀,用稀乙醇制粒,干燥,加入木香、吴茱萸挥发油,混匀,压片,片心重0.25g,包糖衣。本品为黄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呈黄褐色,气香,味苦、微辛。显微特征:厚壁细胞碎片绿黄色,细胞类多角形或延长,壁稍弯曲,有的呈连珠状增厚。功能理气和血,燥湿止痢。用于大肠湿滞,寒热凝结引起的红白痢疾,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腹中作痛。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
    5.香砂六君片 木香70g,砂仁80g,党参l00g,白术200g,茯苓200g,甘草(蜜炙)70g,陈皮80g,姜半夏l00g,生姜l0g,大枣20g。以上十味,茯苓粉碎成细粉,取用140g,余作粗头留用;白术、陈皮、木香、砂仁蒸馏挥发油;药渣和粗头用蒸馏后的药液配成25%乙醇渗漉;姜半夏和生姜用70%乙醇渗漉;合并漉液,回收乙醇;其余三味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与细粉混匀,干燥研细,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片,片重0.46g。本品为淡黄色片,气香,味微甘、略辛。功能健脾益气,消胀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食少嗳气,脘腹痞满,肠鸣便溏。口服,每次4~6片,每日2~3次。(《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胃肠气胀 100%木香注射液2ml肌注,每日2次,儿童酌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股疝及绝育结扎术后等所致胃肠气胀29例,一般用药2~3小时后,腹胀逐渐消退。用药后2~24小时,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者15例,占51%。用药24小时后,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者12例,占42%。总有效率93%[1]。治疗中未见任何副作用,但对因低血钾所致的腹胀无效。
    2.治疗急性腰扭伤 木香、川芎各等量,共研细末,均匀为散剂,每日早晚各用黄酒冲服6g,共治疗122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服药2次者9例,3~4次者21例,5~6次者80例,6~10次者12例[2]。
    3.胆绞痛 生大黄10~20g,木香10g,加开水300ml,浸泡10分钟后,频频饮服。治疗45例,结果服药1小时后减轻者25例,总有效率为91.1%。
    4.小儿腹泻 肉桂4~6g,丁香5~10g,木香6~10g。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于小儿脐上1夜。治疗66例,结果治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
    5.急性细菌性痢疾 木香6g,红茶叶15g,山楂15g。水煎得药液500ml,加食糖20g,顿服,每日早晚各1剂。治疗30余例,全部治愈。一般2日即可控制症状,续服2日以巩固。
    6.肠梗阻 ①大黄9g,木香9g,炒莱菔子10g。用水300ml,先煎炒莱菔子15分钟,再加大黄、木香煎10分钟。取药液150ml,分2次服。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4例,结果痊愈9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6.3%。②枳实30g,莱菔子30g,木香30g,白酒30g,四季葱头50g,食盐500g。先将枳实、莱菔子、木香炒热,与葱头、食盐混合以纱布包裹,喷以白酒,外敷脐部及其周围。每次热敷30~60分钟,每日1次。治疗14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92.8%。
    参考文献
    现代临床研究
     [1]马文光.中草药通讯,1979,(3):37
     [2]胡荣.新疆中医药,1989,(3):35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与中药现在临床研究数据库链接
-药论
    1.论木香行气,为调诸气要药 ①朱丹溪:“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引自《纲目》)②李时珍:“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纲目》)③卢子繇:“木香,入脾则夺土郁,入肝则达木郁。凡上而雾露清邪,中而水谷寒痰,下而水湿淤留,为痛为胀为结为滞之证,无不宣通。”(引自《本草汇言》)④倪朱谟:“广木香,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本草汇言》)⑤贾所学:“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以此治痞闷嗳气、水肿腹胀、痢疾、脚气,皆调滞散气之功。”(《药品化义》)⑥汪绂:“木香,补肝泄肺,升下焦无形之气以达于上,而蒸水谷、和气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于下,而司决渎、去滞壅、理冲脉之寒气逆气。”(《医林纂要·药性》)⑦徐大椿:“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本草经百种录》)⑧张山雷:“专治气滞诸痛,于寒冷结痛,尤其所宜。然虽曰辛苦气温,究与大辛大热不同,则气火郁结者,亦得用之以散郁开结,但不可太多。”(《本草正义》)
    2.论木香以理中气为要 黄宫绣:“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本草求真》)
    3.论木香疏理肝气之功 贺岳:“《衍义补遗》以为行肝经气者,何哉?盖心乃一身之主,一身气血之所听命者也;心有主则能帅气,肺气调则肝家动火自伏,惟人有怒气则肝气怫逆,而反忤其气,况心有纵肝之情,而不能制,则肝气于是乎盛矣!或为怫郁者有之,或为攻冲者有之,于此得木香之苦辛温散入心,则心气疏畅;心气疏畅则气亦从而疏畅矣,气疏畅则肝气之怫逆者,自是其无有矣。实心之行夫肝气也,非肝气之自行也,此又不可不知。”(《本草要略》)
    4.论木香调气升多降少 ①黄宫绣:“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而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本草求真》)②张山雷:“气烈之药,多升少降,惟木香大苦,则亦能降,而质本空松,气尤雄烈,究以升阳为主。《日华本草》谓治呕逆反胃,在胃寒无火,食之反出者,颇为相宜。若胃火盛者,必不可用。海藏谓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则肾气不摄,冲激逆上为患,必非所宜。”“芳香气烈而味厚,以气用事,彻上彻下,能升能降,非温和燠休何以致此?虽洁古谓气味俱厚,当主沉降,然其气浓郁,药中有此一味,则煮之香闻满屋,必不可概以为降;王海藏谓辛苦热,味厚于气,阴中之阳,立说颇允。《本经》主邪气、辟毒疫温鬼者,芳香得以辟除秽恶,疫疠为害,无非阴霾恶臭足以病人。木香芳烈,自可以消除秽浊之气;强志者,芳香之气足以振刷精神也;淋露,有因于清阳下陷者,木香温升,故能治之,若热结于下者,必非所宜;能除梦魇,亦以心神既振,而魂常宁耳。《别录》消毒除蛊、杀鬼精物,与《本经》同义;治温疟者,亦即燥湿辟恶之义;治气劣、气不足,则升动清阳而助正气也;行药者,气为血帅,自能为百药导引耳。”(《本草正义》)
附注
    我国商品“木香”的原植物有9种、1变种及2变型,均属菊科。除木香外,主要尚有川木香、越西木香、土木香及藏木香。
    1. 川木香 为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 Ling的干燥根。主产四川。根较粗长,纤维性网纹较多,根头部常已烧黑并发粘;质较轻,棕色油点较少。显微鉴别点为韧皮部中纤维束较多,成层排列;木质部木纤维较多,成束散在;油室较少。含挥发油,油中分离得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药理试验有类似山道年的驱蛔作用。性味、功效与木香类同。
    2. 越西木香 为厚叶木香Vladimiria berardioides (Fr.) Ling及越西木香V. denticulata Ling等5种及2变型的干燥根。主产四川、云南一带,曾代木香使用。根呈圆柱形,似鸡骨样,有突起侧根痕;质坚硬、难折断,皮部与木部厚度略相等。横切面可见韧皮部与木质部中有多数树脂道散在,内含棕色树脂团块。含挥发油约,根据其理化性质,质量与木香相近。
    3. 土木香(祁木香) 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 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根圆柱形至圆锥形,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顶端有稍凹陷的茎痕及叶柄残基,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土木香醇(alantol)、土木香酸(alantolic acid)、二氢土木香内酯等,功效与木香类同。
    4. 藏木香(Inularacemese)为藏木Inula racemosa Hook.f.的干燥根。根呈圆锥形,略弯曲,根茎粗大,周围有多数支根,表面暗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淡灰黄色,有凹点状油室及少数白色光亮针晶。显微鉴别点为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含挥发油约,从中分离得土木香内酯。功效同木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