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转控制能力 本项能力细分项包括:采购过程、调度计划、可用期管理、管控制度; 职能:流转控制能力体现企业对物料流转的计划/调度/综合管控等方面的能力成熟程度;
1、采购过程 职能:从接到采购申请到合格材料入库的操作过程管理。包括采购计划、采购流程等一系列操作。 采购过程管理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采购申请:采购申请时,应先检查库存再做出对外采购决定。计划调度部门需要对各类物料的库存状况很了解,采购部门接到申请也应先检核库存,以避免采购了已有库存的物料。 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对需采购物料,安排必要计划,包括采购周期、供应交付承诺、资金支付、人员安排等。计划编制后,应经过审核、确认,包括采购品种、数量、交付期、金额等信息的确认。 采购订单:发给供应商的采购订单,应经过审核确认,订单发出后应跟踪供应商的供应承诺。订单内涉及技术性的标准、参数、要求等内容,应明确表达并与供应商沟通,确保信息一致。 采购程序:涉及采购活动的各种作业步骤,应确定明确的操作程序,必要时应制定文件,以书面方式固化操作要求。固化的操作要求便于相关人员,以一致的理解执行各项工作。 供应商选择:企业应建立明确的供应资格要求,评判供应商的合格界限。采购应确保向符合条件的供应商采购,首次采购的物料,应通过信息搜索和评价以后,确定其资格是否符合企业要求,再行采购。 采购谈判:采购部门通过年度总体采购谈判和订单采购谈判方式,与供应商沟通以尽可能降低采购难度和获得合理的采购价格。年度总体采购谈判,是在采购总量和频率基础上,与供应商达成采购价格;订单采购谈判,是根据每次具体采购情况,与供应商谈判临时供应条件,包括及时供应和临时价格调整。 样品管理:很多企业会在采购前,进行样品验证,以确保其供应物料符合采购要求。企业对接收的样品编码建档,必要时进行样品封样,以便于与后续供应物料进行对比。 采购考核:采购部门应建立面向供应商、采购活动和采购人员的考核标准和措施,用于评估供应商的绩效,对采购要求的执行力度、采购的绩效等,进行有效评估和及时督促改进。 接收和检验:采购物料到企业后,应及时通知质量部门、仓库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对检验不合格的物料,采购部门应有明确的退货、换货或者变更采购的规定,使现场人员决定如何采取行动。 档案管理:采购部门对采购物料、采购标准、技术要求、采购验收检验资料等,建立档案并加以管理。档案应遵守文件管理的要求,包括编码、标识、归档保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