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统计常用监测指标计算方法

 淮上风情 2013-05-02

教育统计常用监测指标计算方法

 

 

 

  (1)保留率、流失率

  (2)小升初、初升高

  (3)普高扩招情况

  (4)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

  (5)校园网覆盖率、生机比、信息技术开课率

  (6)中小学表05中的各种达标校数

  (7)教职工数据库的更新质量,抽查到校。

  (8)以县区为单位,分年级汇总,核查近几年来每个年级的学生变化情况。

  (9)以县区为单位,分年级汇总,核查近两年的农村学生数变化情况。

 

 

 

 

 

 


   

 

 

 

 

 

()小学(幼儿)教育

    小学净入学率=小学教育学龄人口进入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在校学龄人口数)/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总数×1OO

 

小学毛入学率=小学教育在校学生数/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总数×1OO(此值有可能超过1OO)

 

 小学(初中)辍学率=上学年辍学人数/上学年初在校生数×100

特别提示

 

    高一级学校招生人数即等于全部高一级学校招收低一级学校毕业生人数。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  高级中等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招生人数比初中毕业生总数。高中毕业生进入中专、技校的,不应计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新学年高一年级学校招生数/某一级教育毕业生总数×1OO

 

 

 

 


   

 

 

 

 

 

小学五年保留率=五年级的学生数/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的学生数×1OO

初中三年保留率=N年级的学生数/该年级入初中一年级时学生数×100

 

某一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中能读到五年级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评价教育系统的保持率和内部效益,完成率表明学生在校各年级的保持率。反过来说也是对各年级辍学情况的度量。

特别提示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专任教师中高中阶段毕业及以上人数/专任教师总数×100

    专任教师中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专任教师中专科毕业及以上人数/专任教师总数×1OO

    小学(中学)代课教师占岗位教师比例=小学(初中)代课教师数/岗位教师1数×100

    小学(初中、高中)校园网建设比例=某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已建校园网学校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总数×1OO

    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平均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教学用计算机总台数/在校学生总数×l00

    35岁幼儿入园率=在园幼儿数/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35岁人口,统计局普查调整数)

    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校均规模=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在校学生总数/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所数

1岗位教师=专任教师+代课教师

 

    ()普通初中

    初中净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初中辍学率、初中三年保留率、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中学代课教师占岗位教师比例、初中校园网建设比例、初中平均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台数、初中校均规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初中毛入学率=初中在校学生总数/12-14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100

    ()高中阶段教育2

    普通高中招生(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招生(在校生)的比例、生师比、专任教师合格率、生均图书、生均建筑面积、普通高中/中职校园网建设比例、每百人拥有计算机台数、理科仪器设备达标率、高中危房比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100

 

什么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在观察某地人口的历史沿革及变动过程时,通常采用这类数据。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1、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2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教

教育统计常用监测指标

一、毛()入学率: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幼儿数/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35岁人口,统计局普查调整数)×1OO

2、小学毛()入学率(普通小学)

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小学教育在校学生总数(不含成人)/小学学龄人口总数(教育统计数)×100

 

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小学教育学龄人口进入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小学学龄人口总数(教育统计数)×100

 

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普通初中、职业初中)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不含成人)/1214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100

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1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数/1 82 2岁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局普查调整数)×100

    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研究生在校生+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函授生×0.2+夜大生×0.5+成人脱产班学生×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年毕业生×5×0.3+电大注册视听生注册学生数×0.3+学历文凭考试在位生+军事院校本专科在校生+网络学院本专科在校生×0.5+电大开放式本科教育在校生×05+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在学人数+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学人数×0.3

 

    二、毕业生升学率

    计算公式:新学年高一年级学校招生数/某一级教育毕业生总数x 1 0 0

    定义及解释:高一级学校招生人数即等于全部高一级学校招收低一级学校毕业生人数。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高级中等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招生人数比初中毕业生总数。高中毕业生进入中专、技校的,不应计入高中毕业生升学率。

    这一指标可反映某一级教育的学生能继续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比例。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含职业初中)招生/小学毕业生×10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100=(普通高中招生数+技工学校招生数+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数)/初中(含职业初中)毕业生数100

高中毕业生升学率=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普通高中毕业生数×100

   

    三、在校生辍学率

    计算公式:学年内辍学学生总数/学年初在校学生总数×100

    定义及解释:学年内是指从上学年初到本学年初以内;辍学学生是指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和升级、留级、转学、死亡以外,其它所有在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学生,其总数包括:休学、退学(办手续和不办手续)、开除、转学(转出但未在另一学校上学)的学生。这一指标可按年级计算,也可按各年级综合计算。

    全国的辍学率=(休学+退学+开除+死亡+其他(减少)一其他(增加)+转出一转入)/上学年初在校生数×100

   

    四、巩固率

    小学五年巩固率计算公式:五年级的学生数/该年级入小学时一年级学生数×100

    初中三年级巩固率计算公式:第N年级的学生数/该年级入初中一年级时学生数×100

    定义及解释:某一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中能读到五年级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评价教育系统的保持率和内部效益,完成率表明学生在校各年级的保持率。反过来说也是对各年级辍学情况的度量。

 

五、生师比

计算公式:在校学生总数/专任教师总数

定义及解释:某学年内平均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这个指标根据教师总数和学生总数大小之间的关系来测量人力资源的投入。

    通常应该用国家规定的生师比标准来测量生师比的水平。生师比高,表明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学生与教师的接触相对较少;生师比低,表明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少,学生与老师的接触相对较多,这样最终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小学生师比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普通小学专任教师)

    初中生师比    (普通+职业初中在校学生:普通+职业初中学专任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  (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

    普通高中生师比

    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折合:博士2,硕士1.5,本专科1、函授0.1,业余0.3,脱产l,普普预科生1,进修生l,外圈留学生3  教师=专任教师+外聘教师术*0.5)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

                                    2004年6月16

 

 

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数与同范围人口、总数(以万人为单位)之比。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受教育的密度,计算公式为:

    平均每万人口学生数=学生数()/人口总数(万人)

 

 

 

 

 

 

 

 

 

 

 

教育统计相关名词解释

    普通高等学校  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

 

    成人高等学校  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招收通过全国成人高教统一招生考试的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从业人员利用脱产、半脱产、业余或函授等多种形式对其实施高等学历教育,培养高等教育专科或本科毕业水平的专门人才,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和总学时数均按高等学历教育要求付诸实施的学校。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等。

 

    中等专业学校  指经国务院各部委或省、市、自治区批准设立的,招收初中(或部分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实施普通中专教育,培养中等专门人才的学校,分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到四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一般为二年。

 

    成人中等学校  指利用各种形式对成人实施中等教育的成人员等专业学校和成人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包括广播电视中专、职工中专、农民中专及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学是指利用各种形式对职工、农民等进行普通中学教育(包括进行中学文化补课)的学校。

 

    技工学校  指经国务院部、委、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立的,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在职工人或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技术培训,培养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熟练工人的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修业年限一般为二年。

 

    普通中学  指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招收小学、初中毕业实施普通中学教育的学校,它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个阶段;初级中学则指独立设置的招收小学毕业生进行普通初中教育的学校;高级中学,是指独立设置的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普通高中教育的学校,完全中学则是指初、高中合设的普通中学。

 

毕业生数  指上学年度内,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实际毕业的学生数,不包括结业生和肄业生数。

 

招生数  指新学年开始时,一年级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不包括留级生和复读生。

 

在校生数  指学年初具有学历的各年级在校学生数。

 

    结业生数  指具有学籍的学生学习总期满,有一门以上主要课程(包括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不及格或其他方面不合格,未予毕业而发给结业证书的学生数(不包括短训班或单科结业生)

 

肄业生数  指具有学籍的学生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的学生数(不包括开除学籍的学生)

 

教职工数  指在学校中工作的固定教职工人数。包括校本部、科研机构、校办工厂、农林场及附属机构的人员。不包括离、退人员。

 

    专任教师  指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临时(一年以内)调去帮助做其他工作的教学的人员。但不包括调离教学岗位,担任行政领导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原教学人员。

 

    教学辅导人员  指从事教学辅助工作,为教学服务人员。如图书的管理员、资料员、电化教育人员、实验员以及直接为教学服务的其他技术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