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酸性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zhuang-jr 2013-05-02

酸性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佚名 2010年07月05日 (点击: 561)

简而言之,酸性体质主要是吃出来的,亚健康体质也大都是吃出来的。下面先学习食物的有关知识。食物分酸性和硷性两大类,但不是按食物的酸硷味道来分类,而是取决于食物的生理性,即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后留在体内最终产物是什么而分类的。

1、硷性食物:即食物经过消化后,凡是能够形成钾、钠、钙、镁等成分留在体内的称硷性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

2、酸性食物即食物经过消化后最终形成氮、碳、硫、氯、盐等形成酸根留在体内的称酸性食物。诸如:牛,羊、猪、鸡、鸭、鱼肉、谷物等。

常见食物的酸硷性分类:

强酸性: 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火腿、鸡鸭肉、、猪肉、羊肉、牛肉、马肉、鳗鱼、鱿鱼、面包、小麦、奶油等。

弱酸性: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弱碱性: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植物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强碱性:葡萄、茶叶、葡萄酒、豆芽、海带等,尤其是天然绿藻富含叶绿素,是一种不错的碱性健康食品。

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糖、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纤维素等物质的需要虽然不多,但也不可缺少(注:人体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宏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根据上述人体物质代谢规律,一个人对三大营养物质的要求与年龄及运动强度相关,不同工种、不同年龄段各有自己的营养需求,简而言之,青、壮年朋友们工作压力大,运动强度大,原则上是“三高一中”,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中脂肪,以保持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相对平衡;中老年朋友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以补充蛋白质的分解消耗部分,原则上是“两高一中一低”,即高维生素、高蛋白,中糖、低脂肪。高维生素指的是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指的是多吃植物蛋白(大豆类)或鸡、鸭、鱼肉类等,少吃猪、羊、牛肉等,低脂肪指的是少吃肥肉及动物油,多吃植物油或配制油,中糖指的是适当吃谷物淀粉类及糖果。淀粉在化学中称多糖,米饭或馒头系淀粉类,进入人体胃之后,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提供人体的能量,多余的糖进入肝脏转化为肝糖元而储藏,必要时提供给机体所需能量(如同汽车油箱随时可以给汽车提供汽油让汽车运转一样)。糖、蛋白质、脂肪在人体肝脏内可以相互转化。即糖可以转化成脂肪,如果淀粉类食物超量食用可以使人体血脂增高(在高血脂病人中80%属于此类型)。肉类和谷物类食品系酸性食物,如果经常吃这类食物会导致人体物质代谢紊乱,过多的酸性产物如氮、磷酸、硫酸、氨基酸、尿酸等大量进入血液,使人体血液PH值下降成为酸性体质。现代有许多人完全违背了这些原则,想吃就吃,才30几岁就挺起个“将军”肚,营养过剩的人越来越多,据北京一家相关研究机构调查证实35岁以上的人70%身体呈现各种不同的酸性状态,这是亚健康与疾病的危险信号。因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是许多疾病缠身的主要对象。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甚至癌症等。他们舒舒服服地吃,却会不知觉地生病悲悲惨惨地慢慢死去。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吃的科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身体状况有不同的饮食要求:

1、儿童时期。除非带有明显肥胖症的倾象,否则无需限制饮食。但缺钙是我国儿童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标准,9岁以下的小学生每天需钙量为800毫克,1015岁中小学生为10001200毫克。而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的钙摄入量只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家庭传统的膳食习惯造成的。我们常食的面粉和蔬菜每天所提供的钙大概只占人体每天需要钙量的30%左右。加之许多孩子偏食、择食,而且较少参加户外劳动和体育锻炼,造成了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缺钙,使体内骨密度的增高,骨皮质的增厚及骨小梁排列等受到影响。如果儿童缺钙,要记住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多给予含钙丰富的食物,通过调整膳食,从饮食中为孩子补钙。

2、青少年时期。若出现生长迟缓、表情呆板、脸色不好、爱生病等情况,要注意从饮食上找原因。必要时要向医生咨询。有一条建议很重要,那就是一定不要贪吃害人的“三件套”配餐汉堡包、炸薯条和汽水,因为这些食品里面含有的钠和脂肪对人体有害无益。这一时期部分女孩可能因恐胖而过度节食,结果因营养缺乏而影响健康发育,后果也会不堪设想。有营养专家认为,少年时期应养成喝“长寿豆浆”的习惯,这对于日后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

3、成年时期。进入成年,开始接近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健康饮食就是要多吃蔬菜、水果和鱼,再配一点葡萄酒。医学界研究发现,西红柿含有一种有益的抗氧化剂(番茄红素),能够预防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再者大豆中含有天然雌激素,这使它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对更年期妇女尤有好处。由于大豆可以降低胆固醇,所以餐桌上一定要给大豆留个位置。说到脂肪,它也是有用的,可以给人补充能量和维生素。不过要首选段质脂肪,比如说鱼和鹅,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植物油或调合油。

4、妇女怀孕期。 怀孕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孕妇一方面需要多吃营养供给腹中胎儿,另一方面又担心体重过分增加,产后无法恢复体型。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孕妇根本无需改变生活习惯,重要的是保证饮食的平衡,特别是不要忘记早餐。平时,孕妇应多吃一些富含叶酸的食品,如肝、菠菜、青菜、干果和奶酪等,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5、老年时期。 人到老年,体质渐弱,胃口也大不如从前。所以,食物必须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如铁质过多易造成肝癌;摄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会导致乳癌及大肠癌发生。为防止其他癌症发生,可多吃含防癌、抗癌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菠菜、番茄、芹菜、苹果、枣子、柑橘、菠萝、豌豆、豆芽菜、胡萝卜等。老年人合理饮食的基本原则是营养全面,品种多样。对于身体很胖或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少吃些油荤完全是应该的。而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讲,适当地进食些肉、鱼和蛋类,不仅无损,反而有益。老年人消化吸收机能低下,食物应尽量切碎煮烂。油腻或油炸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多吃还会使摄入的脂肪过多,应加以节制。老年人尤其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消化不良,以及诱发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或胆结石、胆绞痛、心肌梗塞等。老年人应该采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进食方式。老年人一般每天饮水量1500~2000毫升比较合适。但夜间睡前要少饮水,以免小便过多,影响睡眠。老年人常有肾动脉硬化,对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的储备能力较差,若酸、硷食品比例失调,食物荤素搭配不当,很容易形成酸性体质。所以对于中老年人的每天膳食,一定要注意酸硷食品的比例,即荤素食品的搭配显得特别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