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功法论

 胡善禄 2013-05-02
    养生功法论
   既然已经了解了上述种种,不再怀疑经脉、真气等等只是疯言疯语,痴人说梦,也不再认为打通任督二脉是天方夜谭,则我们可以坐下来研究一下养生功法了。
  首先,遵循中国传统中医上工治人的原则,在讲诉我自己推导和创造的功法之前,必须要叮嘱几句:练功强身健体,不能成仙成佛,那些是神话。如果因为练功增强了身体的机能,就认为可以更加纵情于声色,贪吃贪玩,那我只能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身体损伤到药石无用的境地,还可以练习养生功法,用后天真气补充先天元气来补救,若一边养生,一边继续原来不良的习惯,则神仙也没救了。
  因此,练功第一要点,停止任何继续损伤身体元气和真气的行为,戒情欲、多休息、不乱服药物(治疗咳嗽和支气管炎的除外,因为咳嗽的时候难以入静和调息,不易入门),外来的药物多少总会在身体里面残留一些有害的物质,外害不除,内病难愈。因此,要顺应天时,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气温逐渐升高,病毒也逐渐复苏,人们迫不及待除去身上的衣服,容易着凉染病;秋天的时候气温逐渐寒冷,穿着衣服骤然增多容易出汗着凉而染病),保持身体冷热和天气冷热的协调,体表不受寒冷。多休息,以降低脏腑的负担,给予休养生息。
  然后,就可以开始练功了。
   既然已经完全了解经脉和真气的本质,就可以把练功入门的法则想象成——如何攒到那第一瓢水。然后,用那瓢水,灌进已经因局部枯涸断流的经脉管网之中,用呼吸推动它逐步流通,点滴汇聚,积小河成大江,最终归于丹田的大海,在大海积聚到足够的力量之后,逐步疏通那些狭窄而粘附在一起的通道,冲破关卡,完成小周天;然后,身体的分泌旺盛,真气液体逐步充实贯通全身所有经脉,完成大周天。
  那么,如何攒到那最重要的引水呢?我在人体装置论中,几乎描述了所有脏腑的功能,唯独脾脏,没有用化工装置中的具体事物去比喻,因为,它的功能最开始是让人费解的。中医经典说脾属土,喜燥,居于中位,主运化,统领一身之血。这在金庸小说中,那就是中神通王重阳的角色,可是它如何运化,如何统领一身之血呢?各种中医注疏解释虽多,却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直到我在思考中丹田的位置时,才灵机一闪,突然有了一种想法。
  丹田,是一个没有定论的东西,有的人说丹田就是肚脐之下一寸半的地方,这个是几乎所有人都承认的那个丹田,只要真气液体充足到一定程度,很容易验证。但是,也有人说,丹田有两个,一个是下丹田,一个是上丹田,上丹田在头顶百会穴。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因为打通任督二脉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百会穴的确具有丹田的特征,四通八达,汇通的经脉众多,尽管容积虽小,却远非一般穴道可以比拟。还有一种说法,说有三个丹田,但是,那个中丹田的位置,就没有什么准确的说法了,有人说在膻中穴那里,有人说在心窝口那里,有人说在胸膈膜那里。我在完成小周天之时,仍然没有想明白这个中丹田是什么,只是根据自身的感受,提出了一种猜想。
  所谓的中丹田,它跟上下两个丹田是不一样的。上下丹田,都可以用来汇聚真气液体,可以称作液丹田,而这个中丹田,它却不能,它是一个气丹田,这就是我们的胃。我在练功的过程之中,经常会嗳气,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自己肠胃不好,后来渐渐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既然打通全身经脉,要依靠气体来推动液体行走于经脉之中,那些气体一定有一个入口和汇总站,那个汇总站,就是胃。中医讲养胃气,治疗重病,切不可用虎狼药,一定先服一贴开胃药,开通胃气,否则药效难以吸收。我就在这一点上猜测,气从胃部进入人体经脉,而脾脏就是人体这个化工装置的反应器,食物在胃里面经过原料预处理,进入小肠进行精馏分离,提炼出来的水谷精微,输入进脾脏进行反应,生产人体所需的可以直接补充进气血的营养物质,其实就是特殊成分的液体,这种液体既可以通过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又可以直接进入经脉,达到补充气血的作用。所以,中医说脾主运化,统领一身之血。
  ——另外补充一点,人体十二正经,六阴六阳,阴脉全部分布在身体证明,阳脉全部分布在身体背面,唯独有一个例外的,就是足阳明胃经,它是阳脉,但是,它有局部分布在人体腹部,中医解释说,胃经沟通阴阳,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胃乃中丹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胃汇聚真气气体,推动脾脏中生成的真气液体,首先进入冲脉,随冲脉上升,进入肺脏,此所谓脾主升气,真气液体在肺脏之中,从膻中穴(这个是我自己的感觉,不知对错)进入任脉,任脉畅通之后再进入肾脏,肾脏畅通之后,再入肝脏,心脏。这就是中医五行中所述的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之所以我把火生土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就是实际练功过程中的顺序。既然知道了第一瓢水是脾脏生产的,而推动它的又是胃气,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开通胃气,改善脾胃功能。胃最怕寒冷,因为寒冷则毛细血管收缩,气血不畅通,肌肉收缩,气通不过去,产生嗳气,所谓气机上逆,无法推动真气液体。具体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在胃部,静心意守,调匀呼吸,等待胃部发热,毛细血管畅通,打开通往经脉的通道。有人会觉得,这未免也太唯心主义了,其实不然。静心可以产生真气,听起来是很神奇的事情,解释清楚之后,却很简单。
  我在之前已经提到过,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肺呼吸的频率不同,而它们又同时蜗居在胸腔之中,因而,普通人的心肺其实是常常互相干扰的。心脏对外压血的时候,肺脏进行收缩,胸腔顿时宽敞,则心脏的输出压力骤然降低,心脏回血的时候,肺脏如果进行扩张,挤压心脏,则又导致回血困难,因此,人体心肺不够协调,导致功耗效率非常低。而在静心的时候,大脑不受外界事物干扰,接近睡眠状态,身体会逐渐进入省功状态,大脑切换到自动挡,接管心肺协调控制工作,呼吸匀称和协调之后,心脏功率虽没有增大,其输出的有效功却增大了,于是,血液循环改善。而人的意念集中的地方,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物电使得毛细血管扩张,这并非什么新发现,早已为医学所证实。因此,静心意守胃部,很快就会觉得胃部发热,暖暖的,这就是得胃气了。
  具体操作,我的经验是,每次吃完饭之后,效果最好,那时脾胃功能最为活跃,分泌真气液体最多,每天三餐过后,坚持静心意守胃部,大概两三天,就不再感觉发热了,这种现象以后会经常发生。所有的经脉,都是先通气后通液的,因此,如果感觉到发热,则是经脉通真气气体了,感觉到凉凉的,则是真气液体充足,流经那里,所以是凉凉的感觉。等到能够感觉到腹部有凉凉的感觉时,肺部早已可以畅通真气气体了,因此,那时呼吸的感觉跟平时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其中的道理,我可以稍微赘述几句。
  我们平时的呼吸,实际是非常浅的,肺叶下区的肺泡,很多都积存废气,很少被使用。而你在静心意守胃部的时候,其实已经无意识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把肺叶下区的肺泡都给清理了一遍。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在替你掌控呼吸之时,它还在帮你调整胸膈膜,普通人呼吸的时候,吸气则胸膈膜下沉,呼气则胸膈膜上升,仿佛非常省力而自然,所以,吸气的时候,肺泡扩张,但是,因为胸膈膜下沉,胸腔却扩大了,那么,很多肺泡都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而大脑自动控制你的呼吸之时,它的操作则完全不同,你吸气的时候,胸膈膜上升,挤压肺部,呼气的时候,胸膈膜下沉,挤压腹腔。这种呼吸方式,就是所谓的逆腹式呼吸,婴儿和修炼内功的人,自然而然都是这样呼吸的。其原因就是,这样的呼吸方式,心肺最为省功,当然,是在协调状态下。
  其原理是什么呢?我们的呼吸,其实大部分是做无用功的,因为,身体无法直接吸收氧气,而是依靠血液供氧,因此,肺脏的扩张收缩,如果仅仅用来把氧气交换到血液之中,则它实际上损失了大部分的机械功,用来干扰心脏的跳动了。如果能够协调心肺的动作,心脏收缩的时候,往外压血,而肺脏扩张,挤压心脏,增加压强,同时,胸膈膜上升,进一步提升心脏输出功。三者协调,则肺脏的所有动作,除了它本职的功能以外,还辅助增加心脏的功能,同时,它还把一部分微量气体输送到胃部,推动真气液体在经脉系统里面循环,来进一步提高血液循环的效率,减少血液循环的阻碍。因此,肺脏相当于三个以上的心脏,它在胸腔里面占据那么大的容积,绝非没有道理的,中医说肺居高位,是为贵;化工装置中,压缩机为全厂动力核心,岂是巧合?
  修炼内功达到很高的境界之后,人体脏腑充实,毛细血管非常畅通,血液循环阻力非常小,维持生理循环需要的外界功很小很小,所以,心脏和肺脏不需要太大的功率,心跳速度很慢,呼吸似有似无,就是这个原因。 
  等到肺部感觉清爽冰凉之后,真气液体逐渐增多,沿着任脉下降,逐步进入下丹田,按照我之前所说,丹田通气之后,会感觉肾区通气发热,肾区冰冷的感觉一扫而空,内分泌提高一个层次。这时,就坚持按照同样的方式耐心练习,耐心等待真气液体灌满丹田。
  一般普通的练法,通常会教你如何盘腿,如何意守,如何入静,然而,我却不觉得那是什么好的方法。古往今来,最耽误人学会内功的,就是入静、入定。除了第一瓢水需要保持静心,让大脑短暂接管呼吸一段时间之外,其余的时候,你都不用去追求入静入定。这也是我的独创之一。
  我来详解一下其中的原理。最开始的时候,需要静心,是因为普通人不知道如何有意识的调整呼吸、胸膈膜的上升下降去配合心跳频率,那种协调几种微妙动作的行为会让人心烦意乱,而且,心跳频率其实是很高的,一秒钟就要跳一次以上,倏忽之间,很难把握,因此,这种高难度的事情,应该交给大脑和神经系统自己去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武功心法和养生功法要求人们静坐,追求入静的原因。可是,入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我之前静坐过接近一年,盘腿坐上40分钟,前面35分钟在排除杂念,等到好不容易杂念差不多快没有了,腿早就坐麻木了,只有最后5分钟是大脑在指挥心肺做有用功。但是,如果你理解了我前面所述的那些,你就会明白,追求入静,无非是让呼吸和心跳还有胸膈膜动作协调,减小心肺功率,增加血液循环和真气液体循环的效率嘛,这个原理既然明了,就可以找到办法去有意识的做到,岂不是更为高效一些?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么复杂的事情呢?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心脏压血的时候,动脉系血管受到脉冲力作用,会有振动,这种振动虽然微弱,在你平心静气的时候还是可以感觉的到的;换个思路,当你紧张心慌的时候,会砰然心跳,感觉胸腔甚至是身体随着心跳扩张和收缩。那是因为心脏输出功率增大的原因。因此,有两种途径帮你找到这种感觉,而你静心意守的时候,恰好这两者都满足,一来你的身体和意念都很安静,很容易感觉到微弱的脉动,二则,你的心肺在大脑自动控制下逐渐配合的协调了,输出效率大大提高,输出功率增大,你的血管系统脉动幅度增大。因此,在你意守胃部的那两三天里面,你肯定能够记忆住这种感觉。
  只要有了这种感觉,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去找感觉了,就像你不必知道中星九号在地球同步轨道东经92.2°就能找到它一样,你只要知道一个大概的方位,调整卫星锅,直到图像清晰就是了。你可以通过主动试验呼吸的频率,让身体的脉动幅度增大,然后保持这种呼吸的感觉,那就是正确的,而不必浪费很多的时间等待入静,让身体自动去做那些。如果进一步研究下去,当然还有更加深入的收获。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每一次心跳,都会带来一次脉动,如果给这个脉动画一个波形图的话,它大概是类似于正弦曲线去掉X轴以下的部分,人的呼吸和心跳的频率大致比例是1:5左右,这样,在正常的身体状态下,你的每次憋气,大概可以坚持5~6次心跳,如果我们屏住呼吸,感觉一下自己的心跳,然后,在心跳脉动的波形上给予固定频率的助推,则其波动能量会增加,幅度会增大,这种助推有多种方式,你可以每3次心跳给予一个同向的助推(比如说呼气),再3次心跳给予一个同向的助拉(吸气),则呼吸均给这种脉动增加了能量。普通人的心肺效率之所以低,是因为心肺的配合是杂乱的,一时在第一个波峰的背面助推(呼气),一会儿又在第四个波峰的正面助推(吸气),则呼吸之间施加的能量几乎抵消,还增加心脏的扰动。
  因此,我们理解了原理之后,就可以使用正确的方式,每次都在脉冲波形的波峰能量过去之时,稍微助推它一把,通过呼气或者吸气,就可以达到增强它的能量的目的(这一点,跟我前面讲的桩功原理,液压力的持续其实是一回事,用真气液体的液压力接续血液脉动的液压力,两者的波动峰谷叠合,达到无缝链接)。这种方式有多种组合,可以深沉而轻柔的,每3到4次心跳呼1次气,然后,吸气的时候从两个波峰之间跟随而过,不对其施加任何推力,也可以调整呼吸的力度和速度,在波峰正反面分别施加推力和拉力。当然,理论上最为高效的方法就是,每一次心跳脉冲波的尾端,我们均对其施加推力(在波峰的背面推和在波峰的正面拉作用是一样的,都可以理解为波动正向的推力),则呼吸的频率要跟心跳的频率一致,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那实在太快了。然而,其实是有办法做到的,那就是,呼吸的时候,都不是一口气到底,而是憋住气分几次短促而有力的进行,把握好节奏,则每次心跳脉冲波的正反面都至少有一面会受到推力或者拉力,使其能量增强。则那时的呼吸就是类似于“呼呼呼”,“嗯嗯嗯”的感觉,分为三次平均的、有节奏的呼出,三次同样节奏的吸入。呼出时均在脉冲波的波峰背面,力量减弱之时,吸入均在脉冲波的波峰前面,力量增强之时。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必须要采用逆腹式呼吸才能找到这种感觉,于是,呼吸心跳、和胸膈膜的配合就这样下意识的完成了。如果你觉得难以理解,可以想象一下摇井水的时候手上的感觉,总是用那种手上得力的节奏和力度摇动压杆,就是那种感觉。
  其实,这种方法是我在以前练习慢跑的时候发现的,慢跑的时候,配合脚步心里默数“123,123”,每3步吸气1次,每3步呼气1次,就会感觉身体相对轻松很多。在我琢磨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联系到了一起,然后,想通了其中的原理。这种原理跟挑担子时,扁担,步法,呼吸,心跳的谐振可以省力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说,我曾经在《秉“竹”夜谈》中说,内力最早也许出自于挑扁担绝非随口胡言的。再后来,我看到一个关于形意拳的描述,确定了自己无意中领悟的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形意拳的一种高级功法,也就是所谓的“虎豹雷音”,之后在内家功夫论时再详述。
  通过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很快的催动真气液体在经脉中流动,然而,在有些阶段却不宜太快,这是人体经脉的结构造成的。首先,第一个不宜过快的阶段,就是你感觉肾区发热的阶段,这时候,你应该可以采用每5次心跳助推一次的呼吸方法。之所以这时需要慢一点,是因为真气分为液体和气体两种,肾区发热,就是说明它通气了,然而,液体却还没有达到,真气气体到达的时候,会带来热量,同时夹杂一些微小的液滴,帮助肾脏毛细血管激活,因此,肾区发热,功能有所增强,内分泌增加。而因为下丹田容积较大,距离肾脏通液还早,如果催动真气过快,气体会风干损耗肾区分泌的真气液体,得不偿失。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等到肾区不再发热了,你就可以大胆的加快速度了。这大概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那时候,下丹田基本已经半满,开始逐步感觉下肢的经脉通气,甚至有些地方通液了。等到下肢经脉那些容易灌满的地方都真气液体充足了,下丹田就很快灌满,进入通督脉的进程了。
  督脉的关卡我之前已经叙述,在过玉枕关之前,也不宜催动真气过快,因为,督脉所在的位置距离皮肤很浅,气体很容易逃逸出去,无论你催动如何快,在真气液体不够充足的条件下,也很难将其打通。所以,可以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大概一周左右,下丹田足够满,任脉真气液体也相对充足,就可以用最快速的呼吸方式,即每次心跳都助推其波动,依靠血液脉动的反作用力,反推真气液体脉动的方式迅速打通督脉。这个阶段,呼吸的时候,气感最为强烈,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都很沉重,仿佛会反弹,体内气血翻腾,身体毛孔呼呼冒热气,都是真气气体在液柱高压作用下从毛孔短路逃逸出来的。那时的任督二脉仿佛一个U形管水银差压计,你要用你的呼吸提供足够的差压,将其中的水银压过头顶,灌满上丹田及其相通的经脉,再过额顶的狭窄之处。
  任督打通的时候,因各人经脉内的液体充实程度不同,如果按照我所述的方式,一定是速成的,则液体不够充实,真气液体是咝咝的顶开经脉狭窄粘附之处,脑袋中会是断断续续的响声,仿佛空谷之中惊起飞鸟的声音,还有流水的声音。如果是其他人的练法,因为需要的时间很长,经脉中的液体非常的充足,可能是一下子就胀开,脑袋中是轰隆一声,任督就通了。
  任督一通,呼吸顿时顺畅,因为,那时候,U形管变成了O形管,水银一旦过了上弧顶,它自己就落下来进入任脉和下丹田了。
  然而,由于这时任督二脉中仍然还有大量的气体,相当于O形管半满,因此,呼吸仍然很沉重,你需要用呼吸驱动O形管中的水银在里面循环,等待身体分泌,直到O形管被完全填充充实,则那时液体重力均衡,呼吸之间,液体就源源不断的流动循环,十分轻松,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三天,所以,还是不宜催动真气太快。其实这不容易做到,因为,刚刚打通任督二脉,那种呼吸沉重得力的感觉记忆异常的深刻,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找那个感觉去了,所以,一定要有意的克制,同时,要记得大量的喝水,因为,你此时过多的催动真气,容易把脾脏分泌的真气液体带走的速度过快,耗伤脾津,脾在液为唾,于是感觉口干舌燥。所以,最好是不催动真气,也就是说,你的每次呼吸都很轻微的卡在心跳脉动的波谷,跟着脉动的速度同步,既不施加推力,也不施加拉力,然而,这其实很难做到,因为,那么轻微的呼吸,你会感觉窒息,氧气供应不够,所以,你可以在心跳脉动的波峰背面施加一个推力,再在其正面也施加一个推力,来互相抵消,这样,真气液体就在这个O形管的底部来回的荡漾,直到逐渐充满。
  做到了这些,仿佛已经有所成就,可以藐视古人了,然而,那时候距离大周天仍然还早。
  所谓大周天,就是全身所有经脉全部畅通。呼吸时,真气液体在体内所有经脉之中循环一遍。现在,问题来了。
  人体的经脉相当于一个复杂管网,有粗有细,虽然身体真气液体已经相当充足,却并不是打通所有经脉的条件,因为,管道流动的唯一驱动力是压力差,因此,管道其实是会短路的。任督二脉相当于主管道,它们之间的畅通,对其他的经脉来说,其实并非很好的事情,因为,真气液体永远是去相对容易去的地方,一些长度很长,而又狭窄的经脉,它进去一半,前后压差不够,就停止前进了,然后,真气液体就在任督二脉里面不停的循环着小周天,止步不前,这也是普通人很难完成大周天的原因。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的人,也许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大周天的境界。
  然而,既然我们已经研究的这么深入了,总是可以想点别的办法的。那就是,我们可以人为的增加某些经脉的管阻,而使得真气液体不得不绕远路,从那些不易通过的地方经过,从而胀开那些狭窄的通道,达到各条经脉的畅通。要做到这一点,你首先需要一个人体经脉图,如果没有,其实也不是特别要紧,自己找感觉也可以做到,无非就是速度慢一点。其次,我们已经知道,督脉最宽,所以,先把它堵上,不让真气液体轻松的从它那里通过,让真气液体必须要分出部分流量和压头去打通其他的经脉,怎么做呢?很简单,你压住狭窄的尾闾关,平躺着呼吸和催动真气液体运行就好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普通人很少有能够达到大周天的了吧?因为他们都被误导了,盘腿而坐,是为了有利于打通任督二脉的,因为那个姿势,下肢经脉基本被闭塞,只要下丹田充满,就很容易打通任督,因为,那个姿势,胸背没有任何阻碍。然而,如果要打通大周天,那个姿势可是事倍功半的,再加上追求入静入定,效率又低,特别是入静时,即使身体因为放松而有利于经脉畅通,却因为呼吸是最省功的状态,对真气液体的驱动力微乎其微,练上个三五年能打通几条经脉就很不错了,打通全身经脉,基本不太可能。
  所以,我所述的方法,除了最开始养胃气的阶段,因为对得气的感觉还很陌生,而第一瓢水来的也很珍贵,所以,你最好是像平时办公时那样找个靠椅自然坐着,后背舒服的靠在椅背上,全身放松,闭上眼睛,双腿自然下垂,随意的摆放着,让第一瓢水刚产生的时候,就能顺利进入冲脉,其余的时候,你都不必讲究什么姿势,只要自己舒服,可以放松就可以了。我比较喜欢的姿势就是右手支撑脑袋屈腿躺着,或者屈膝婴儿抱那样的姿势。这个因人而异,没有什么讲究,不要压着心脏就行。
  另外要说的事情就是,胃气畅通之后,你的胃口会相当的好,这是因为,大量的气体被鼓入胃和小肠,相当于不停的疏通和翻动食物,对消化的促进效果非常明显,所以,你可以多吃一些,这也可以为身体增强一些营养,因为打通经脉的关系,身体各个地区隔离存储的毒素也都进入了血液和经脉循环,你的肝肾负荷此时比平时大很多,皮肤会排毒,如果发现身体反而感觉有点虚弱,没有最开始练功的时候感觉那么好了,还长痘痘什么的,千万不要紧张,那是很正常的。耐心等待肝肾将体内毒素代谢,皮肤将隐藏在身体浅层的毒素排出,会慢慢好起来的。
  但是,等到你小周天完成之后,催动真气已经不再需要频繁和大负荷的呼吸了,只要轻轻的呼吸,真气液体就流转不休,这时,你的肠胃功能改善主要依靠血液循环增强来实现,而减少了气体疏通的物理功效,则你此时应该有意识的减少进食了。一则是因为,你的肠胃消化食物的方式跟开始练功时有所不同了,二则是因为,你此时也不需要过多的进食了。人体最大毒素其实就是摄入的营养过多,肠胃不消化,积食成毒,血液中脂肪、胆固醇含量过高,也是毒。你打通小周天之后,身体的各种循环早已今非昔比,身体吸收的能力和对营养利用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你多吃便是给肠胃增添负担,给血液增加毒素。
  还有一个几乎在所有的功法都会提到的关键,舌抵上颚,武术家们把其称作搭鹊桥。本着怀疑和验证一切的精神,我当然也曾对此质疑和思索过,并亲身试验过抵与不抵的差异,然后,提出了一种自己的看法。
  当我认识到真气其实是气体和液体两种成分,而任脉和督脉实际上是一个联通的O形管时,就明白了——小周天未通之时,它是一个U形管,当你在U形管两端同时鼓入气体,真气液体自然难以流动,而当任督即将贯通的紧要关口,你也必须封闭这个U形管的出口,不让液体那么容易的通过,而是让其积聚到一定的程度,憋压到相当高的压力,才能胀开那些狭窄粘附之处,否则,真气液体缓慢的渗透流过,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力,你永远都难以打通任督二脉。因此,舌抵上颚的意义就在于,不允许气体从督脉的末端进入这个U形管,仅允许督脉中的气体通过此处的经脉进入任脉,而不允许督脉中的液体轻松通过此处,从而憋压冲关。
  后来我查询人体经脉图,发现这里果然是一个督脉穴道——即龈交穴。理解此点之后,就知道,打通任督之前,舌抵上颚是必须的,之后也是必要的。然而,有些时候,也可以不这么做,以达到特殊的功效。比如小周天通后,你就可以松开这里,相当于在U形管的两端同时增加气压,使得液体往下丹田下压,从而增强其打通下肢经脉的能力。
  真气液体之所以能够逐渐打通所有经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体的各个经脉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有规律的运行的,这个在中医教材和网络上都可以查到,我思索其原因,大概是跟人体脏腑和作息的时间相协调的关系,经脉虽然不是血管那样的管道,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结构,产生血管瓣那样的功能,使得真气液体正反向流动的阻力不一样,从而达到单向流动的目的。
  当任督二脉这个O形管中液体完全满了之后,你已经不用在意任何呼吸方式了,无论你怎么呼吸,真气液体都会源源不断的流动。而且,真气液体越来越难被感觉到,只有它在打通其他经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些异动,那就是原本不通的地方通气或者通液了。所以,更换各种姿势去压迫那些已经畅通的经脉,人为制造压差,使得那些不通的经脉逐渐畅通吧。这个过程相对较长一些,耐心等待所有经脉都不再有异动之后,就是完成所谓的大周天了。
  为了方便大家迅速开展练习和操作,从而更好的理解之前所说的那些理论,我以最快的速度把《养生功法论》给贴完了。
  没错,你现在就可以试试看了,对于那些一分钟都静不下来的人,我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想象自己生病了,我对于意守的经验归纳为两个字:一守其惰,二守其弱。
  意思就是,要像生病了无力动弹也不想对外界有任何反应一样去注意自己的胃部,从这里去开始你的入门功夫。
  其余皆有描述,你会慢慢印着我所说的那些,如果有不同的感触,让你感到迷惑,再来问我无妨。
  嗯,我还忘记了一个事情,现在天气冷了,大家练功的时候,最好保持身体温暖,比如坐在阳光照射的地方,不要有风,或者,躺在被子里面也可以
  打坐不是必须的,只有在特定的阶段,它才有独特的效果。
  我基本上都是躺着的,因为睡觉的时候最不会有人干扰,老是盘腿在那里坐着,别人看见了会觉得你很奇怪。。。
  等到你有一定基础之后,能够保持对那种呼吸的感觉,所有的都不是必须的了,姿势、环境、时间长短等等,只有效果好坏的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