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子更要重视“心健康”

 云中公子 2013-05-02

育子更要重视“心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对健康给出了新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还指在心理上进一步达到完全康宁”。
  
  以前,国内的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谈到“健康”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于是,对孩子进行好吃好喝的“供养”,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教育得当,孩子的品行智力或曰综合素质就会得到全面发展;如果厚此薄彼,那么孩子长大后就无法拥有健康的人格。
  
  那么,如何在儿童时期实施“心健康”教育呢?
  
  关心有度。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平时不应该过分地关心孩子。对孩子关心过度,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我是小皇帝”、“我是小公主”的“霸主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刚愎自负、自高自大的畸形心理。所以,大人对孩子的关心一定要掌握一个度,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形成这样一个清晰认识:这个世界是平等的,你关爱别人,别人才会关爱你。
  
  鼓励交往。孩子从“满地跑”开始,父母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和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玩耍、交谈、沟通。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交往,有利于他们从小就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为其长大后参与社交奠定基础。
  
  力所能及。儿童时期是培养和树立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应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最好不要拔苗助长,让孩子做一些他们无法胜任或超出他们实际能力的事。孩子每做成功一件事,自信心就会增加一分;反之,他们每遭一次失败,其自信心就会大受其挫,长大后,很容易养成畏首畏尾、不自信的懦弱性格和甘于自暴自弃的生活取向。
  
  言之有信。从儿童时期起,家长在孩子面前就要言之有信,欺骗孩子只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另外,父母也不要经常吓唬孩子,孩子处于心理紧张的状态,会使他们的胆量越来越小,缺乏进取意识。
  
  尊重孩子。作为合格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平时不要随意批评、辱骂、贬斥,更不要当众嘲笑孩子,因为这种作法极易使孩子养成羞怯、叛逆的心理。批评孩子要讲究时机和方法,批评不是目的,引导孩子走上“正路”,找到正确的方法,才是最终目标。
  
  适度夸奖。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是中外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大人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奖甚至是“拔高奖励”、“破格授勋”。适度的夸奖有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健康成长,过分的夸奖易使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行为,甚至养成为了得到奖赏而不惜任何手段、任何代价的“赌徒”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