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甡:小空间里“精营”大教育

 李功随 2013-05-02

吴甡:小空间里“精营”大教育  

2009-06-13 11:39:54|  分类: 论教育 |字号 订阅

吴甡:小空间里“精营”大教育 - 现代传媒 - 教坛春秋

    5月20日,北京市崇文区教工委、教委、北京教育学院名校长工作室组织召开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研讨会。会上,在谈到对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的印象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感叹:他在狭小的空间里精心布置了丰富的教育元素。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因人的生命需求而存在的,学校教育应该是‘栽培生命’的过程。”抱着这样的理念,吴甡致力于把广渠门中学办成教育“生态园”,对置身其中的人施以全方位的、积极的影响。

    在推进生态园区建设的进程中,吴甡着力在小空间里营造大教育。

    小空间构筑大天地

    在新世纪前后,广渠门中学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1995年和2003年,两所学校分别并入,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为建设新校舍,整体异地拆迁,一校三址、两年周转上课更让学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知情人士介绍,当时学校生源滑落到建校50年来的最低点,除“分配”之外没有学生愿意来上学。

    2001年,吴甡接任校长,受命于临危之时,该如何带领学校渡过难关,他向“六个特别”借力。

    1995年,广渠门中学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宏志班,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提供免费就读机会。宏志班有个班训——“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这个班训后来升级为校训,用宏志精神育人也成为了广渠门门中学的办学特色。

    在艰难的办学中,吴甡又提出了“划龙舟”的团队精神和敢于拼搏的“亮剑”精神。有一名走过那段历程的教师说,是校长秉承着这种精神,形成了广中的文化核心,领着大家经过艰苦奋斗挺过来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好强与负责任”的吴甡在稳住阵脚之后开始施展拳脚,他用《祈祷》唱响了前进的第一曲。

    在装潢新办公楼的时候,吴甡选择了广为传唱的《祈祷》一歌,将歌词镌刻在办公楼正厅的墙上——“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教师们明白校长的心意。有教师说,每天走进学校一抬头,看到那墙上的歌词,“心里就充满了希望,干劲也足了。”

    就这样,吴甡努力地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讲话”——充分利用各个楼层及每一个角落,设立了科学家艺术家画廊、古代励志格言长廊、学生活动图片长廊、古化石展柜、动物标本展柜、岩石标本展柜,还在操场上建造了攀岩场。

    2004年9月1日,广渠门中学在新校舍中开学了。有学生说,学校的环境经过精心设计,像沉默而有风范的教师,发挥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这正是吴甡想要的效果。他说,物质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现出“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教师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抓住奥运的契机,在学校竖起了四幅十余米高的巨大彩喷奥林匹克文化墙以及29块介绍历届奥运会的展板。在办公楼的一面墙上镶嵌了几百个白的、绿的矿泉水瓶子,写成了一个绿色的“荣”字。瓶子都是宏志班的学生捡拾的,吴甡说:“‘宏志班’的学生勤俭、好学、坚强、质朴、重亲情,这些值得每个学生学习。这个‘荣’字放在这里,就是让学生们感受这种‘宏志精神’,学习这种‘宏志精神’。”

    广渠门中学现有2400多名学生,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空间并不大,但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不仅设施设备齐全,而且到处闪烁着教育的光芒。

    小举措构建大家庭

    “栽培生命”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而教育正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幸福快乐的教师可以培养更加幸福快乐的学生,幸福快乐可以让教师排毒养颜!”吴甡说,“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受”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担任校长的第一个春节,吴甡去给学校的每一位二线教职工拜年。他首先走进的是打字室一位教师的家。当看到教师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小屋里、他的妻子还卧病在床时,吴甡的眼睛湿润了,教师的妻子也落泪了,因为这是校领导第一次走进他们家。从那时起,吴甡逢年过节便去看望他们一家,帮他们解决困难。

    2004年起,吴甡开展了“教师幸福指数”调查。他发现,教师幸福包含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专业水平、提升生活品质三要素,其中人际关系最为重要。为此,学校工会牵头、教职工自愿组成了10多个俱乐部。

    “这些俱乐部都是民间组织,谁有兴趣都可以‘揭竿而起’,发起成立。每年俱乐部还要进行评比,例如活动的频率是否高、影响是否广泛,等等。我参加的是羽毛球俱乐部,大家因为相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容易沟通、理解,生活中或是工作中有什么情绪,在俱乐部的集体活动中也能很快化解……”提起俱乐部,邢颖老师有说不完的话。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召开了教师幸福感论坛。在“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歌声中,教师们走进访谈室,分享各自的人生阅历,畅谈自己的幸福感受。参加论坛的每位教师都收到了鲜花——青年教师收到的是玫瑰,中年教师收到的是雏菊。

    为唤起教师心中的激情,吴甡设计了各种“时尚”活动,“每个人都会划船,但我们划的是龙舟。教师必须要有激情,不能对教育、对工作、对学生漠然。有青春没热血,这是教育的悲哀。”

    学校还建立了一个“发泄室”,屋里挂有沙袋,墙上贴着标语:“将烦恼击碎,让快乐永驻”。在为教师提供“排毒”场所的同时,学校还设置了“养颜”的好去处——教师活动中心。在活动中心的墙上,悬挂着许多教师年轻时的照片、教师孩子的照片,以及一些充满回忆的老物件。中心还免费为教师提供矿泉水、酸奶、咖啡等各种饮品。“累了的时候,来这里放松一下,看看这些照片,开开玩笑,说说自己的故事、孩子的故事,挺美好的。”吴甡由衷地说。

    小细节构架大人生

    “他是一株小草,就让他点缀大地;他是一棵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吴甡认为,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来栽培生命,就要让每个学生在校园里自然成长,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为了追求这种生命的精彩,吴甡带领着一支幸福的队伍,从细节着手,着力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和一些学校用严格的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管理学生相比,广渠门中学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在校园里,有标准的站姿、坐姿、握手等行为示范。学校的“值周生”也有全新的定义:他们专门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在校会上进行表扬。

    教师们借鉴吴甡的做法,精心设计学生在校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包括你每天会不会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学校?你有没有找到与你促膝谈心的朋友?班主任有没有称赞过你?等等。

    在体育和艺术活动方面,学校在北京市率先推出“自助餐式”体育选修课:从每周两节的基本技能训练课中拿出一节作为选修课,增加了攀岩、街舞、跆拳道等多种课程,打破年级、性别的限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来选择。每年新生入学后,吴甡都会嘱咐学校管乐团的教师“好好观察,有兴趣的要多多鼓励,有潜力的要好好培养,别放过一个好苗子”。

    一位教师说,我们对“差生”是“骨头里找肉”,哪怕是找到一丁点“肉丝”,也把它看成一块好“排骨”。只有这样,才能带着欣赏和赞美的眼光去对待“差生”。

    有专家指出,广渠门中学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服务功能,学校的许多新气象就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形成的。这一功能化的转变是从2004年7月开始的,学校撤销原有的总务处、德育处、教务处,成立资源部、学生部、课程部,其中每个部各分三个中心。学生服务中心隶属学生部,为学生、家长提供“一站式”服务。学生、家长有需求,都能得到及时便捷的服务,如学籍管理登记建档和转出转入、办学动态、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等。近年来,随着单亲家庭的学生逐年增多,学校设立了“亲子会客厅”,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沟通的私密空间。

    “几年来,通过每一项学生自主发展的成功教育,通过全校教职工一次次‘视家长为亲朋、视学生为亲子’的真情投入和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生命影响,使学生体味人生的快乐,使师生在相互影响中成长。这就是人格培养。人行了,学校就行了!”吴甡就是这样把办学圈定在“人”上。

    ■ 记者手记

    无中生有 生生不息

    广渠门中学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其诀窍何在?研讨会当天,有专家认为是吴甡有着平民教育的先天优势,并把这一优势与学校首创的宏志教育对接,在继承中发扬,从而铸就辉煌。

    记者以为,这“看低”了吴甡。听说过这样一件关于吴甡的轶事——一次,吴甡在路上看到外校的一名学生有不良举止,正准备上前“说教”,不料学生上了公交车。于是吴甡发动电动自行车,紧紧咬住公交车,直到那名学生下车,他上去把理说清、让学生接受了教育才罢休。那一段路整整有10多里!

    以此例证,再加上这些年与他的接触,记者认为吴甡秉承的应该是“有教无类”的理念——穷人也好,富人也罢,他都要教好,而且要用小灶。吴甡把自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跟学校发生关联的一切,都视为相互影响的生命。这些生命被他统筹到一个系统中运转,并转出了成绩——没有招收一个特长生,却各色特长生辈出。

    追寻其中的根由,就要回到生态学中找答案——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应该说,宏志精神是吴甡承接并拉动广渠门中学发展的一股能量,但绝不是决定性的能量,在系统中,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也输出了能量。追根溯源,这一切发端于吴甡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引领,这是他的能量输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正是基于此——是输出能量并带动系统输出能量;反之就是损耗能量并引发能量流失。因此,“无中生有、生生不息”应是吴甡这一类校长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总结陈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