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这一项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的,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1.第一部分的六组字中,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可让学生先看拼音读一读,既读字,也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接着引导学生辨一辨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去感悟规律,去发现规律。然后可用组词语的方法,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也可以归纳为用熟字“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我会认”里的生字应在不同语言环境中都能认读。可收集用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给学生认读,可给学生提供阅读短文,这些字在其中反复出现,也可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字。 2.先认读“我会写”中的字,再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偏旁,最后利用教材上小伙伴的话,引导学生写出带有这几个偏旁的字,要鼓励尽量多写。 日积月累 这一项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在这两部分内容里,不仅有本组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字,而且通过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我会读:要让学生自己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在学生自己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词造句,在读词语与运用词语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学习语言。可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记住这些词语,即:用图画或幻灯形象地表现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说出与图画上的意思相符合的词语。也可以让学生在词语卡片中挑出与图画上的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读读背背:这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教师可先范读,再让学生自己练读,注意启发学生读出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比比谁读得好,谁会背,教师在全班抽查。儿歌中的“庄稼”“高粱”“葡萄”三个词,“稼”“粱”“萄”读轻声。“黄澄澄”的“澄”、“红彤彤”的“彤”,在词中均读一声。 教师范读时应注意用活泼、轻快的语调朗读,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儿歌所表现的快乐的童心。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能靠生硬的指导,而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感受和体会儿歌明快的节奏和和谐的音韵。 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儿歌,读儿歌,背儿歌,还可鼓励学生写儿歌。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形式是讨论和提建议。可参考下面的提示进行教学。 1.课前搜集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2.自己找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讨论本组秋游计划。 3.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集中大家的意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用辩论的口气。 4.统一意见后,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可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中的分工。 6.向老师提出建议。 展示台 展示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乐趣的舞台。这项活动要在本组教学一开始就提醒学生,告诉他们将要进行展示交流活动,让他们平时注意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 本次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制作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或其他作品,都是有关秋天的。可以布置一个展板,或者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展示交流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妥善保存。
语文园地二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的练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并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发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首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引导辨一辨,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感悟规律,发现规律。识记生字的方法,不局限于教材上的模式,比如,“柏”“纪”“织”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伯—柏、记—纪、识—织)。 “我会认”的八个字,可在巩固、检查认读和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运用,引导学生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增强其成就感。 “我会读”是在学习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如,提手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可以结合偏旁理解字的意思。也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类似的词语,如,“拔草”、“拍球”、“打电脑”。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带点字的特点: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的动作有关。 日积月累 包含三项内容:“读读比比”──五组词语;“读读记记”──姓氏歌;学习查字典。 “读读比比”是通过认读、比较,复习巩固各组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中带点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加深对字形的感性认识。还可采取竞赛形式,进行口头扩词练习。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也可以积累词汇。 “读读记记”的姓氏歌,是通过分解姓氏的部件或描述姓氏的偏旁来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姓氏,重点是引导学生熟读、分清。鼓励学生用这个办法识记其他的姓氏(如木子李、双木林等),如果学生找到姓氏以外的组合(如,小大尖、不正歪、两人从、三人众),也要给予肯定、鼓励。 “学习查字典”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要提醒学生准备好字典。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首先要明白部首的含义。要让学生大体上知道,为了查字方便,字典把部首相同的字归为一类,把这个相同的部首放在这一类字的前面,称为部首。查字典的时候,先找到部首,再找要查的字,就比较容易了。教学时,可以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如果班上有同学已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可安排到各小组中去当小老师。 可让学生通过读“部首目录”,熟悉常用的部首,老师再举一些常用字,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部首是什么。迅速地辨认一个字的部首,是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一部分有三道练习题。一是从字典的“部首目录”中查出所给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这是最基础的练习,要加强训练。二是确定所给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要完成这道题,首先要确定这些字的部首,然后数一数除去部首有几画。三是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练习时要逐字逐项完成,尤其要数清“除去部首有几画”。填“读音”一栏时,可让学生照字典抄音节,不要求默写音节。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完成第三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方法查其他的字。 口语交际 这次的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项活动和《我选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或者和推选班队干部结合起来。可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实话实说:你会选自己吗 1.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2.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以上两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讨论交流。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想法,不要妄加指责,但可以有礼貌地进行客观的评论。如果选自己和不选自己两种意见比较对立,允许学生进行有理有节的辩论。 (二)出个主意:应该怎么选 如果班里有几个同学或者大部分同学都提出选自己,应该怎么办? 可引导学生就教师指定、谦让、商议、竞选投票等形式进行评议,看看哪一种形式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 (三)展示自己:竞选“演说” 可结合真实或假定的班队干部选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竞选理由,并进行评议。 展示台 “露一手”是非常有个性的展示台,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能、张扬个性、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表现自我的喜悦以及对别人成绩的认同。这种形式有利于激励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扩展自己的视野。 展示的内容很广泛。既可以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或一段京剧,也可以几位同学合作表演一段小品。只要是自己的爱好特长或者得意作品,都可以来“露一手”。要引导学生展示语文因素较多的特长和作品。 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机会“露一手”,可先分小组打擂台,在小组中“露一手”后,让出线的小朋友到班上打擂台;也可以分类提供几个舞台,让同学们展示交流。 这项活动可长期开展,鼓励大家向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挑战。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教学时,可安排下面几个环节。 一、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二、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三、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教师可抽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四、给生字找朋友。 五、用“我说你说”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之间对说反义词,先说教材里的六组反义词,再扩展说其他反义词。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含选近义词、说句子、读短诗等三项内容。 “我会选”是让学生仿照示例(中心、中央)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近义词。教学时,可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自己发现这些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然后选词配对,再读一读。 “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注意的是,前后两句话之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比如,“我要把它拍下来”,是因为“花坛真漂亮”。第一次仿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说北京),第二次则没有限制。不管哪一次,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雷同。 “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短诗,主要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意思不必讲解。可鼓励学生背诵。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可与本组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可以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前布置学生(独立或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比如,资料归类,图片剪贴,写广告词、解说词。在口语交际课上,可结合学生自己选择的风景名胜点,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介绍自己了解的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可以安排下面的环节。 一、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展示地点可设在教室,也可设在宽阔的操场,甚至野外。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完成分组。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过程中的交往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分组交流 这是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重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商量,选择下面的交流方式。 1.“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三、全班交流 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如时间不允许,可先让各组代表简单说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内容,让大家选出两三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像小组交流一样,也可以变换方式,注意体现师生和生生的互动。 四、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可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也可评“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提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展示课外识字成果,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可以把展示活动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朗读韵语,观察发现“泡、饱、跑、抱、袍、炮”六个形声字的特点,就像学习伙伴说的那样,“字的左边跟字义有关,右边跟字音有关”,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形声字。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再根据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泡、饱等六个字的特点,并具体说说左边的偏旁跟字义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认一认生字条中的其他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此外,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字(鲍、刨、苞、疱、雹),试着认一认。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四项内容:一是读成语或词组,二是填标点,三是写话,四是读短文。 “读读记记”是读记成语或词组。这十个词语的起头字恰好是数字一到十,能有效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累的欲望。学生数数字读、背词语,他们肯定很乐意。教学时,可顺着数字读,也可做师生、生生相互说数字对词语的游戏。这些成语或词组的意思大都比较浅显易懂,只有“六神无主、八仙过海、九牛一毛”不太好懂,如果学生提问,教师可适当解释。 “我会填”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标点符号。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这三种句式的语气,再此基础上填写标点符号,最后再指导朗读,加深对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图上画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话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听,说完后让学生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注意把重点放在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愿望上,不要提过多的要求,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并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朗读的能力,再安排小组交流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口语交际 “应该听谁的”,是以上面短文中的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读故事,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二)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三)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四)编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再演一演,或者按自己的想法重新编《骑驴》的故事,再演一演。 展示台 这一部分包含了两项内容:“识字交流站”和“故事会”。 “识字交流站”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园地。通过做识字卡片,可以巩固生字和认识更多的生字。通过交流识字卡片,可以认识别人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经验。开展这项活动之前要提醒学生做好准备。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展示和交流的办法,真正把展示台作为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场所。 “故事会”是启发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讲个动脑筋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搞比赛、打擂台,也可以自由组合,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五、资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短的时候,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坐井观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出自《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窥豹 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从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见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挡。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远处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或全体。 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原指君臣之间相互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特长。后泛指两者之间互相映衬,更能显示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出自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长 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是个寓言故事,说明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就会成功。出自宋代张君房《云芨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8.水到渠成 渠,沟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苏轼《答秦太虚书》:“水到渠成,不须虑。” 语文园地五
我的发现 这一次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汉字具有偏旁表义的特点。学习伙伴的提示,点名了编写意图,对学生的自主发现是一个指引。 第一行字都有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病字旁,与病痛有关。 八个要求会认的字,在字形上以整体认记为主,可通过组词来巩固字义和字形。 在认识这八个字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加以扩展,为每组再找几个同偏旁的字,也可再举几个看到偏旁就知道字义的字。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含数量词运用、积累词语、读背儿歌等三项内容。 “我会填”是给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允许并提倡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只要符合搭配习惯就行。 “我会读”的词语里包含了许多本组新学的生字。读这些词语,一方面要巩固生字,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会读的词语,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词语读正确,读好。还可以让学生再补充几个词语写在书上。 “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要以学生自主朗读为主,放手让他们读背,看谁读得好,背得快。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讲合作做成的事。可创设情境,安排下面的环节。 一、案例启发 老师讲个合作的故事,让学生讨论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二、讲自己与人合作的故事 先想想自己和别人合作完成某件事的经过,再在小组里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听的人可随时插话。选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评一评谁做得最好,谁讲得最好,其余的同学有什么好的地方。 三、在合作中交流 和展示台结合,在合作做事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 展示台 这交展示台是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谚语等。这一项活动要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比比谁说的谚语多,比比哪组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多;同学之间进行词语本交流,合作制作词语卡片,互赠自己喜欢的词语。 语文园地六
我的发现 本部分包含发现识字规律和多音字用法两项内容。 教材首先是字、词同时呈现,做到了字不离词;然后突出呈现“我会认”的六个生字,便于学生前后联系把握学习目标。学习伙伴的提示暗示了一种识字方法,即:运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记生字。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字词,再读一读“小泡泡”里的话,自己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找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启发学生想想这些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可以用拼字游戏巩固识字。学生自制生字部件的卡片,进行拼字练习。老师还可以制作几个本课生字以外的汉字部件,让学生与自己的卡片拼一拼,看看拼成什么字。如,户-方→房、田-心→思、口-贝→呗、月-各→胳。 “我会填”是让学生在读读、说说、用用的过程中,发现汉字的一字多音现象。 “我会认”里的六个生字要当堂认识。可以用生字卡巩固,或通过读字、读词、用字组新词来巩固。如:历史、经历、历历在目。 可采取激励的方式组织教学。如,“书上的小女孩发现了“历”字是由两个认识的字组成的,你们谁发现其他几个字的特点了吗?” 日积月累 本部分包括读记短语、填标点、读儿歌三项内容。意图是积累语言、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培养学生的爱心。 “读读记记”有六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反复朗读。“健康的身体”要求读出自信的语气,“火红的太阳”要读出灼热的激情,其他要分别读出“羡慕”、“寒冷”、“遥远”、“心爱”的意味来。可以进行口头扩展练习:如()的身体,()的眼光。还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感悟。如,“羡慕的眼光”:××同学学习好,品德也好,被学校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我们掌声祝贺!(这时稍停,学生就会看××同学),这种眼光就是“羡慕的眼光”。 “我会填”是根据例句,通过自己读句子,填标点,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要填的第一句也可以填问号。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教师可口头再说几个句子,让学生根据语气说说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 “我会读”要求诵读儿歌。重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感情。要求做到边读边想,不会认的字可以问一问周围的同学。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从儿歌中体会到什么。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体会语言的韵味和儿歌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想这样做》。教材已经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安排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 播放帮助残疾人的有关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情境对话 介绍几种帮助残疾人的情况(如,盲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有腿疾的乘客、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上体育课),让学生说说应该对残疾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再全班交流。 三、说唱结合,读说结合 1.结合“展示台”的《爱的奉献》或者其他歌曲,说说为什么要关爱残疾人。 2.朗读有关残疾人的故事或其他文章,提出问题来讨论,或者交流自己听后的感想。 展示台 展示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体现自主性。教师要做好指导。 1.在教学《日记两则》时就鼓励学生记日记,并提醒学生注意保存。 2.让学生把课桌围成一个大圈,作简单的舞台布置。 3.课前让有兴趣的学生收集《爱的奉献》的歌词,并主动地识字、学唱。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新识的字,把他们新识的字贴在课室“生活识字区”里。可以进行个人表演或小合唱。 4.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唱其他歌、跳舞;讲关爱和奉献的故事;说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记名言。 语文园地七
我的发现 这是一道组合拆分认字的练习题,蓝绿相配的长方形中是一个多字组合体,它可以拆分出“立”、“日”、“音”、“十”、“早”、“章”、“口”、“古”、“儿”、“兄”、“克”等十多个字。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去拆字。 1.学生各自找组合体中所隐藏的字(可一个个写下来),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2.拓展练习: (1)“树”、“春”、“园”分别可以变出几个字来? 树──木、又、寸、权、对 春──一、二、三、人、日 园──二、儿、元、口 (2)让学生自己写出能够拆分的字,相互考一考。 日积月累 “我会接”是一道词语接龙练习,后面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前面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口头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父亲-亲人-人生 生活-活动-动作-作文-文章…… 生日-日月-月光-光明-明白-白天-天气…… 看见 见面-面粉-粉红-红色-色彩-彩云…… 见效-效果-果园-园地-地方-方向……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练习(可用“开火车”形式)。参考词语: 左右 右边-边远-远方-方向-向日葵-葵花-花蓝-篮球 右手-手中-中国-国家-家长-长大-大人-人民…… 鲜花 花草-草地-地点-点头-头脑-脑袋…… 花生-生长-长高-高山-山村-村庄-庄稼 3.学生自由选择词语做接龙练习。 “读读说说”是“把”字名改成“被”字句的练习。第一、二句是改写的例句,第三句是要求学生改说的句子。“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应改为“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改前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例句和要改的句子,改后要让学生对比着朗读这两个句子,自然感知改“把”字句为“被”字句,就是句中两个事物主动与被动关系的转换,不要出现术语。下面的例句可作扩展练习: 1.小洁把气球拿走了。 被。 2.妈妈把受伤的燕子治好了。 被。 “读读背背”是读背《小花鹿》。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配图中的小花鹿更是呼之欲出,可爱极了。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激起学生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范读、指名读、评议、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小花鹿的可爱。让学生觉得“我”就是淘气可爱的小花鹿。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有了话题,还要善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可通过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动画课件或出示挂图,情境导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讲的冲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人人开口。说的过程中,要相机诱导,激活思维,拓宽思路,让学生想得开一点,远一点。 本次口语交际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说名称”,即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动物的名称,说得越多越好;二是“讲道理”,说明所列举的小动物怎样有益;三是“想办法”即设想出如何保护有益小动物的具体办法。可能有的同学的办法很天真,教师不必苛求其可行性,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意识。 教师要多形式多角度地创设交际的情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对话”。如,安排同桌互说、小组讨论、自愿组合对话,还可以组织小小“辩论会”。 可安排下面几个环节。 1.演示“群鸟翱翔”和“动物乐园”的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认识画面上的哪些小动物?除了这些小动物,你还能说出其他小动物的名称吗? 2.同桌互相考一考,这些小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3.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自己决定讨论哪一种小动物;教师巡视,随机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相机点拨指导) 4.反馈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其余学生可以向说的同学质疑) 5.动手实践,比如,制作标语牌,画宣传画。 展示台 本组“展示台”,主要是针对本组的专题──保护环境设计的。教师要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安排有关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并保存好展示用的成果。比如,在教学“识字7”时,让学生保存好自编的顺口溜;教学《“红领巾”真好》时,保存好自制的鸟巢。对学生自编的顺口溜或儿歌,不要求有多长的篇幅,也不要苛求字数、押韵等,只要意思清楚就行,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和大家交流。 教师可以另编一些顺口溜或儿歌,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比如: 小朋友,讲卫生,果皮纸片不乱扔。 校内校外一个样,环境卫生人人争。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说“有趣的动物、植物”。课前请全体同学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动物、植物的知识。老师也可以找一些资料发给学生,请学生阅读。 一、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二、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1.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植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动植物讲解团”向别人介绍动植物,你们愿意吗?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一头大熊猫作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然后,咱们再学着大熊猫的样子进行讲解。(播放录音) 我叫大熊猫,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别看我的体态笨重,显得笨手笨脚,实际上我却出奇的灵活。告诉你们,我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我还能够轻而易举地爬上树。哈哈,怎么样,我厉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气,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谁先爬到树的最顶端。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小组内练习讲解(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这次口语交际可以与《活化石》一课的教学结合进行) 展示台 这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展示台,既可展示一学期来写的日记,又可展示自己查阅的有关动植物的资料,还可介绍自己在自然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还走出课堂,扩展自己的视野。这是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拿出来展示、交流。 中华鲟等资料,可以指导学生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科技馆见闻,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再在全班介绍。日记的展示,除摆出来让大家参观外,还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1.自己选择一篇最好的日记读给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听;2.将每个同学的好日记打印(或手抄)后装订成册“出版”,在全班、全年级以至家长中“发行”。 8.
这一部分有三句话,这三句话虽然句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自读文中的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三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句式不同,表达的语气就不同。) 3.找个句子让大家来变一变。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含“选选认认” “我会读” “读读背背”三项内容。“选选认认”是让学生区别四组同音形近字,认识9个生字。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自读字词,看看谁能明白这项练习的要求及训练目的。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字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样区别这几组形近字的? 4.哪些字容易读错?注意“址 趾”“帐 账”的读音。 5.老师出字卡,学生组词。看谁组得快,组得对。“我会读”是让学生读句子,积累比喻句。可安排以下环节。 1.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2.同桌互读句子,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3.知识宝典。为了把一个事物描述得更形象 更生动,往往用一个和所写事物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如,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把繁星比成宝石) 4.你知道课本中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请说给大家听。“读读背背”是让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并能用这些名言警句指导自己的学习。 1.读名言,想含义。 2.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3.比赛背诵名言。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教学时,可设计以下环节。 1.语言情境。老师描述文中给出的身边科学的例子,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图片情境。多媒体展示身边科学的图片,给学生以启发。 3.进行交际。(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2)小组推荐“科学博士”向大家作介绍。(3)“科学博士”答“记者”问。(4)小组根据所听到的材料,合作办一张“身边的科学”小报。 4.推荐新书,交换旧书。(1)向同学推荐有关科学常识的书,要对书的内容和特点作简要介绍。听的同学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2)拿自己已看过的书和同学交换。交换时可对书的内容作简单介绍。“写一写”这次“写一写”提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己这学期的收获;二是写暑假里的打算。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提示,想想自己写哪方面的内容,先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再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并向大家展示 作简单介绍。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展示自己借到的科普读物及小组办的“身边的科学”手抄报。教学时,要拓宽展示内容,可以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先布置大家做好准备,确定课外阅读的书目,分工搜集身边的科学的材料,并合作办报。再利用班会时间开一个“我们爱科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读物和小报,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这一项活动也可与下面的“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 宽带网 本组宽带网给出了我国古今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一些资料,旨在启发学生去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家 发明家的成就。这是一种阅读训练,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训练,也是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一下,我国古今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 发明家,我们准备了解哪些科学家或哪些科学成就,从什么渠道去了解。然后让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读书,去搜集资料。最后给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