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体制创新试点

 Triumph 2013-05-02
由政府出资,为弱势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尝试在全国各地均有探索,但由于缺乏对老人需求的科学评估,投入的有限资金较为分散,仍难以满足一些弱势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2013年5月2日,北京市海淀区的相关部门与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公司(下称慈爱嘉)正式启动了“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体制创新试点”合作项目,试图探索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体制。

  本次试点的社区是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南里二区。据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杰介绍,这是一个普通的老旧社会小区。该社区有居民1000多户,80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100多户,照护需求非常大。

  此次试点的基本模式,乃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养老助残管理服务中心”,配备相应的日间照护、康复设施。政府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机构进驻中心。此种“公建民营”节省了机构的房屋租金,因而机构对外定价不得包含租金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价格。

  服务机构进驻后,首先与居委会、残联等机构合作,入户对老人状况进行健康评估。在这个环节,政府与专业机构的信息共享。而在服务中心吕经理看来,这也是政府为机构提供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只有在居委会的协助下,机构才能知道社区哪户有老人、有残疾人,取得他们的信任,有效开展评估。

  评估后,服务机构会针对每个老人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订居家养老、康复的服务方案。对于有支付能力的老人,机构根据其意愿和需求,市场化地提供服务;对于没有支付能力的弱势老人,民政部门则将为其购买一部分的服务。

  李杰表示,在北京市现有的“九养”政策外,海淀区还准备拿出部分财政资金,针对性地为有需求的弱势老人购买服务。此前北京市发放的养老助残券乃是“补人头”的方式,很多老人拿着每人每月100元的养老券并没有购买养老服务。吕经理介绍,一些老人舍不得花,攒下来到可以兑换养老券的饭馆给孩子买包子。

  因此,李杰介绍,此次试点,政府的补贴不再“补人头”,而是“补机构”。具体说来,政府确定可以老人享受补贴的条件和标准,由专业机构为老人提供服务;同时制定对机构的评估方案和监管机制,提供服务的机构只有在达标后,才能从政府哪里得到相应的资金。

  而具体的补贴额度,李杰表示目前正在根据机构提供的服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测算。

  不过,据记者了解,此次试点引入的慈爱嘉,事实上是目前居家养老市场上较为高端的机构,负责运营美国的居家养老连锁品牌“仁爱华”。与其他普通居家养老公司采取的“中介制”(即公司的主要角色是登入护理员和老人双方信息,帮忙配对,最后向雇主、保姆双方收取中介费用)不同,慈爱嘉采用员工制管理,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保障其社保、工资待遇。这在保障其服务专业化的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定价。例如小时工上门服务,普通保姆中介公司收费在20到30元一小时,而慈爱嘉的定价在50到60元一小时。

  吕经理表示,慈爱嘉所称的“高端”,旨在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只要做到服务项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普通家庭也完全可以支付。例如在此次试点的社区,很多老人家里设施不齐,到了冬天洗澡就是大问题。老人担心滑倒、感冒,甚至一个冬天都不洗澡。而现在,中心就为老人们提供助浴服务。设置专适老人的浴室、多功能助浴椅,给老人提供按摩、剪指甲、烘干等服务,一次100块。“一个月洗两次,老人完全可以负担。”

  又例如一些脑梗阻的老人,从医院回到家后,除了普通保姆外,还需要专业的康复师提供服务,从每周五次、每次40分钟,慢慢减少到一周两次、一次。按次数、时间,提供的喘息式服务,一些普通家庭也可以承受。

  据介绍,目前的评估工作刚刚开始,具体的政府补贴额度还在测算之中。海淀区方面已经通过招投标,确定了三家专业机构,准备在年内推进30个小区的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建设。

      2021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