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截至10月31日,北京百岁老人1002人! 百岁老人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2。 海淀区以212名百岁老人排在“长寿榜”首位。 西城区排名次席,共有180名百岁老人。 朝阳区以176名百岁老人紧随其后。 据统计,全市“最长寿”的街道是: 西城区月坛街道,29名百岁老人。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27名百岁老人。 西城区展览路街道,22名百岁老人。 杨德厚老人整100岁,还能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月坛公园打太极拳。 张志泉老人虽然已经101岁,还能做针线活儿。 南振民老人已102岁,五世同堂,一大家子七八十人,依旧声如洪钟。 据了解,北京市百岁老人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的上门体检,同时社区还有签约的家庭医生免费上门服务。 北京市百岁老人每月享受800元的高龄津贴,符合医疗政策条件的百岁老人看病,可享受百分之百报销。 那么,北京16区养老政策 有哪些新模式好消息呢?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喜人! 海淀区 海淀区民政局出新政啦! 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服务! 9月30日,海淀区出台了《海淀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从10月份开始,在甘家口、曙光、北下关、西三旗、青龙桥五个街道的部分社区先行开展试点,设立家庭养老床位。 家庭养老床位类似养老院的床位 只不过这张床不是放在养老院里 而是放在老年人家中 这种养老模式 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如助餐、助洁、助医、助行、 助急、助浴、居家康复、专业照护等 相当于把专业养老床位 “搬”进了老人家中 家庭养老床位项目试点之一北下关街道南里二区社区,也是北京市首个进行适老化改造的老旧小区。 项目首批签约人马爷爷今年已90岁高龄,他表示,比起住进养老院,他更喜欢在家养老,家里很自在,周围都是熟悉的老友,吃的饭菜也合自己的口味。 无论是心理接受程度还是经济因素 不少老年人仍偏向于“居家养老” 所以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就近服务”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机构均是满足条件的、在海淀区域范围内设有合法的养老服务机构:如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项目将通过“海淀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开展家庭养老床位从申请到服务的全流程服务。同时,民政局将制定罚责制度,对服务不达标、弄虚作假的服务机构,给予相应处罚。街道、社区以及社区居民都可以监督服务质量。 在家庭养老床位项目中 区民政局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原则 为老人、机构发放补贴 具体包括: 服务补贴 建设一次性补贴 机构运营补贴 其中: 年满80周岁及以上,子女未共同居住且丧偶的独居自理老人,或无子女、无配偶的孤寡自理老人,或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自理老人,每月最高可享受300元确定的服务;经评估失能失智老年人,在控制额度内可享受实际发生服务费用50%的补贴,其余50%由老年人个人支付予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失能等级,控制额度分别为最高500元/月、900元/月、1200元/月。 按照失能等级,轻、中度可享受不超过800元、1500元的适老化改造一次性补贴,重度失能老年人可享受每月最高80元的辅具租赁补贴。 ▲家庭适老化改造,政府提供建设一次性补贴 具备海淀区户籍且实际在海淀区居住的,因政策原因未纳入海淀区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参保范围的以下人群: 1.年满65周岁及以上,经评估丧失生活能力或失智老年人; 2.年满80周岁及以上,子女未共同居住且丧偶的独居自理老人,或无子女、无配偶的孤寡自理老人,或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自理老人; 3.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等级为1-2级的视力、肢体残疾人和等级为1—3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 在月坛街道汽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我们看到了居家养老设备样板间。 这里的床都配有智能床垫,只要有人坐上去便会自动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通过远程设备,家属可在手机上随时监测到老人的身体情况。 床边、马桶边都设有扶手,增加了安全性,这里的灯也装有感应系统,在夜晚,老人下床时便会自动亮起,大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紧急呼叫装置 此外,样板间内还给老人配备了紧急呼叫装置,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老人能够及时与家人、养老驿站或者居委会取得联系,及时为老人提供帮助。 西城区今年5月正式启动了“家庭养老床位”试点项目工作,月坛街道就是试点之一。试点家庭的适老化居家环境改造包括适老化辅具和智能产品、适老化家具等近百余种内容选择。 适合老人用的筷子 同时,养老驿站为家庭养老床位提供24小时健康管理和远程监护服务,实时掌握照护对象的健康状况。 还能根据健康评估报告提供照护管理、生活照料、专业照护、安全协助、医护服务、健康管理、家庭照护人员支持七类服务内容,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0小时。 这样信息化技术与照护管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健康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三大问题。 一台小小的“信息机”,当老人遇到突发疾病时,按下“急救键”可一键接通999急救中心。 按下“居家护理”键,可一键接通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单位,获取理发、修脚、助浴、看护等专业上门护理服务,持北京通养老卡还可享受全单九五折优惠。 石景山区民政局正在开展“石景山区居家养老精准化服务项目”,将为全区10000户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一键呼设备”——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机,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以免费报名安装,报满为止。 自2018年1月开始以来,石景山区民政局以八角街道为试点,为3800名高龄老年人免费安装了信息机。 截至目前,急救功能“一键通”累计为93位老人提供了130人次的紧急出车施救服务,被救助的老人可享受绿色用车通道、八折出车优惠、999入网登记及精准定位等服务。 通过“居委会”按键,可一键联系所在社区居委会;通过“卫生站”可一键联系就近卫生站,实现慢病管理、求医问药;通过“养老驿站”“照料中心”可一键联系专业养老服务。 2019年8月15日起,石景山区将继续扩大“信息机”受益范围,在全区范围内为10000户老年人免费配置居家养老信息机,报满为止。 1.家庭中至少有一名老人为石景山区户籍,且居住在石景山区,有固定居所。 2.满足以下任意条件: 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 75周岁及以上计划生育特殊老人、独居老人; 60周岁及以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经济困难老人(低保、低收入、城市特困等)。 3.家中具有固定电话座机(如联通、电信、铁通)。 请满足以上条件的重点人群到所在社区居委会报名申请,或拨打服务热线96003报名申请。 日前,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白桥大街的岳大妈来到东花市南里东区社区养老驿站,熟练地把医保卡插进了自助机挂了个普仁医院的内科专家号,“我从这儿溜达20分钟走到医院正好看上病。”岳大妈说:“原来,我得一大早就跑到医院排队挂号,挂完号后还得等上半个多小时。现在我下楼先到驿站挂号就等于排上队了,等走到医院正好看病。” 在养老驿站内,普仁医院社区科设有专门的医疗区,一位医师、一位护士和一位康复师常年在岗,可在站内为高龄、失能老人开展医疗服务,为老人提供术后康复、医疗康复、康复护理。 作为东城区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驿站,东花市南里东区社区养老驿站2017年底在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白桥大街8号楼落成。 近年来,东城区已经建设社区养老驿站47家,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目前,这些驿站全部能够提供助餐服务。东城区级老年配餐中心与社区老餐桌站点“连点成片”,老年人可选择在就近的社区养老驿站订餐、取餐。 此外,龙潭、体育馆路等部分街道还深入挖潜辖区资源,开办街道级老年助餐站点,提供集中就餐、配送等服务,满足辖区老年人就餐的服务需求。 不用自己买菜、做饭,中午到养老驿站去吃现成的,已成为当下东城老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巨大变化。 目前,东城区通过建立“区级中央厨房配送+社区站点就餐”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由区级中央厨房提供餐饮研发、冷链加工、制作分餐、现场就餐、站点配送全流程服务,日均配送量在1200-2000份。 朝阳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家中安装“一键式”智慧养老服务终端,实现“一键式”智慧养老服务全覆盖。 自2017年开始,朝阳区重点聚焦“三失、一高、一独”(即:失能、失智、失独,高龄,独居)老年群体需求,开始试点推出“一键式”智慧养老服务终端。 该终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高科技产品,搭建了完善的急救呼叫受理平台和便民服务呼叫平台,联通999急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驿站。 可以为辖区老人解决应急救助、医疗服务和便民服务需求,帮助老人解决身边、床边的养老难题。 养老照料中心是朝阳区“1+43+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中,街乡养老服务方面的主要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朝阳区共有及在建的街乡养老照料中心53家,分布在全区36个街乡。 这些养老照料中心在开展机构养老服务,照顾院内老人的同时,也利用养老机构具备的专业化养老服务资源,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助餐、助洁、助医等便利化和个性化的居家助老服务。 通州开工建设一揽子便民养老服务工程,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工作,扩展服务对象,实现全区老人基本全覆盖。 此外,西集、永乐店、宋庄、台湖、梨园等5镇将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全区范围内再建成运营30家养老服务驿站,完成120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通州区民政局将继续加大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工作,扩展巡视探访服务对象,实现全区老人基本全覆盖。 原则上,每月给每位老人打电话4次,上门探访老人2次。 对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较差的重点服务对象将适当增加上门探访次数,保证巡视探访项目的服务效果。 对于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重点提供精神关怀、需求信息对接等服务;对于需要养老服务支持的服务对象,可依托辖区内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养老照料中心、为老服务商、专业社会组织等提供后续服务。 为了方便丰台区广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区民政局联合北京农商银行丰台支行,在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翠林二里社区、和义街道东三社区、方庄地区芳城园一区社区、南苑街道诚苑社区、卢沟桥街道望园社区、新村街道桥梁厂第二社区等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率先安装了养老卡自助终端机。 自助终端机可以进行办理养老助残卡市政一卡通的延期、代缴电话费、代缴水电气费、代缴歌华宽带电视费以及转账汇款等业务。 这些功能将给这6家驿站服务范围内的老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接下来丰台区还将在其他驿站继续投放使用养老卡自助终端机。 昌平区首个区级敬老院11月4日在马池口镇正式开工建设,未来将提供560张养老床位,预计将于2021年底建成投用。 区敬老院位于马池口镇亭阳路西侧、亭自庄村北附近,将投入1.5亿元资金,总建筑面积达26897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老年人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及人防兼车库,投入使用后可提供560张养老床位。 区敬老院还将预留30%的床位予以政府托管的失能失智、低保、重残、失独四大类老龄群体,让弱势老年人也可得以安享晚年、欢度余生。 今年一季度,大兴新增15家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全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数量达到50家,可服务2万多名65岁以上老年人。 位于观音寺街道的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很受居民欢迎,这里原址是一排烧烤门店,被居民称为“一只羊”胡同,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过程中,街道将这里改建为了一处公共养老场所,胡同也因此更名为幸福巷。 走进照料中心,就餐区、活动室、保健康复室、棋牌室一应俱全,蓝色的桌椅、生机勃勃的绿植、粉色的床品、墙上的风景画,处处透露着家的温馨。 大兴计划推广“智能腕表”设备,为老人提供心跳监控、GPS定位、一键呼救、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 顺义区首家“多元+养老驿站”在胜利街道建北三社区开业。多元+养老驿站可为辖区及周边3000名老年居民提供日间照料、问诊咨询、营养配餐、休闲娱乐、心理慰藉、呼叫服务等服务。 养老驿站于2019年3月开始试营业,经过8个月摸索,创建了“多元+”运营模式。 居民们像往常一样走进熟悉的驿站接受理疗、用餐、健康检测等服务,幸福的笑脸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驿站经营特别人性化,我每次都是带着孙女来做理疗,当我说出希望增加些孩子互动的内容时,驿站立刻帮我们增添了机器人小胖,真不错!”61岁的李振红大妈为养老驿站点赞。 智能感知、近场通信、卫星定位……这些科技能够改善老人的生活么? 在距北京市中心50公里外,房山区阎村镇里的老人有了新家。“智慧养老”成为该镇老年人服务中心的“主色调”。 长期以来,失独老人紧急情况无人救助、养老机构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难等成为城乡养老典型问题。 在阎村镇,老人遇紧急状况,在家中便可以一键呼救;子女在客户端点击“视频探望”,父母便“近在眼前”…… 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还可为老年人添加个性化文化娱乐、保健康复等服务。平台的评估系统可根据收集的信息灵活制定护理方案,设置护理等级,发布评估报告。 “这个‘应急’按钮是我们下一步要开通的服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芳芳说,“我们计划与120急救中心联网,能够实时定位救护车位置那就更好了。” 中国平安整合北京地区资源升级并推出支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十大举措,其中包括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与门头沟区政府合作开展的门头沟70岁以上老人意外险项目,保费由地区财政预算负担。 这是产险行业内首次推出70岁以上老人意外保险,提高了老人抵御意外伤害的能力。 其中,专属产品有金色夕阳,保障内容为意外伤害身故和残疾、意外伤害医疗、轻度骨折津贴、骨密度检测津贴以及走失找寻费用。 团体定制模式可以根据常规团意为老人团体定制专属保障方案,根据不同层次的老人提供专属定制方案。 金色夕阳的投保人群为60-80周岁的所有老人,团体定制会以优惠费率和高性价比的方案提供给各个年龄层次的老人。 平谷区医养联动居家护理服务在吉祥老年公寓启动,这里的老人们成了首批受益者。吉祥老年公寓位于峪口镇,是平谷区推行医养联动健康养老服务建设的试点之一,有120余名老人,70%以上的老人行动不便,大多需要长期服药。 目前,老年公寓正在按照标准修建医务室,实现以医带养、医养联动,让老人能够随时就近诊疗,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 据统计,平谷现有养老机构33家,3家暂停业;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0.03万,占户籍人口的23%以上,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老年人的家庭。 今后,还将根据需求情况增加服务项目和人员配备;成立医养员培训学校,对各养老机构的原护理员进行培训,目前第一批40名医养员已毕业。 人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买菜烧饭是个难题。如何让老年人尤其是失能、高龄、独居老人不出家门就吃上热乎饭菜? 北京市首家农村老年配餐中心——怀柔区桥梓镇老年餐配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在较远的峪沟村,虽然只有一位老人订餐,配送中心也坚持送餐上门。 如此周到的服务,收费却十分亲民。普通老人午餐7元、晚餐5元,低保、残疾等老人午餐6元、晚餐4元,包含一荤两素、两种主食和例汤。20余种菜谱营养搭配,每天都不重复。 此外,配送中心每周会提前征求老人意见,根据老人的要求制定菜单。 为保证饭菜质量,老人的餐食均由有资质的公司加工为半成品后密封送到镇送餐中心,再加热分餐给老人。 目前,怀柔区共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驿站64家,已开展助餐服务的有45家,每月提供助餐服务5.5万人次。 延庆区在农村大力推行“老年幸福餐桌”建设,出台实施“一免两补”政策,村集体免费提供房屋、场地,政府提供最高10万元的建设补贴和每年最高10万元的运营补贴,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推进建设了60家餐桌,可满足近万名农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深山里老人们的“幸福小饭桌”落了户,家住城区的老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买到可口的饭菜。 民以食为天,延庆区老年人需求调查显示吃饭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对于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来说,吃饭更是最大的养老问题。 现在“老年幸福餐桌”已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区级自选项目,在此基础上,2019年,延庆区还新建40家“老年幸福餐桌”,总量达到100家,覆盖1.5万名农村老人。 同时,在提高“老年幸福餐桌”总体数量的同时,还将提升配餐质量,让老年人们吃得上更吃得好,乐享晚年。 据报道,密云区的老年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拨打热线电话89090909,或直接通过家里的电视机进入养老服务频道(密云专属),及时获取多种类别的养老服务。 该系统采用“互联网+养老”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该服务平台由呼叫中心、服务商运营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六大模块组成,涵盖了十大项功能。 最爱大北京整理发布 整理/赵华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