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月”“围”得什么“城”?

 昵称12146969 2013-05-02

影片《十月围城》上映好久了,听朋友说很不错,就在网上看了看。

  看完后感觉的确还不错。

  影片前半部分比较平淡,后半部分完全是激烈的打斗场面,前后也不算反差很大,只是可能让一些看着看着要睡着的人突然等到了看点,才提起神来,然后觉得没白看。

  这部影片应该算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呢?动作片?好像又不算纯粹的动作片;战争片?也没有打仗,谈不上;史诗片?只是讲了很短一段时间的故事,其真实性有待考量;我觉得应该算是一部彻彻底底的伦理片。

  电影讲述了一帮社会人士保护孙中山先生顺利参加筹划革命会议的故事,其中的人物角色分明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演绎得淋漓尽致。

  革命,这些经历惨烈而悲壮的战斗的人,有多少明白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共和?除了梁家辉饰演的陈社长和重光,其他的人似乎都不明白不了解,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我们能否理解他们被“革命”所奴役、工具化、手段化?“革命”是否成为了扼杀人、消灭人、奴役人的革命?他们全然不知所谓革命的情况下,为革命牺牲了,是不是被欺骗了?

  可是在我们看来,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站出来”“冲上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于是“不惜以扼杀自我为代价来片面强调生命的义务,尽管这一切只是为取消向生命索取意义而做的正面功夫,正如鲁迅先生所剖析的,是‘骗’”。

  不过事实上,这些人确实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自身的意义和存在。

  王复明(巴特尔饰),一个出自少林却流落街头卖臭豆腐的和尚,他不懂革命,只是听到一番慷慨激昂而极富正义的话语,便站了出来。不过在儒家思想为主流影响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中他应该算是一个例外,因为他曾经是和尚,更多的应该是来自“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的慈悲而早已将自我否定。不过“发现臭豆腐被偷还是会恼羞成怒”来看,他已被世俗化。但是不管如何,你无法替他找到一个理由站出来,他还是站出来了。

  方红(李宇春饰),更是不懂何为革命,她只是需要一个固定而温暖的家,只需要父亲平安健康地陪在身边,一起回到老家,这就是她自我的存在,是她自我的追求。但是父亲依然牺牲,她站出来,只是为了替父亲替那些死去的戏班兄弟报仇。

  刘郁白(黎明饰),为了一个女人而沦为抽大烟的乞丐,无论是在街头昏睡还是在烟馆中逍遥,心中不过苦苦为自己曾经喜欢自己父亲的女人是否应该而矛盾着,他又能清楚革命为何物么?只因为一把铁扇子的回归,只因为其中的恩情,他站了出来。

  沈重阳(甄子丹饰),这个因为嗜赌成性而失去了老婆的人,前日还在为了找钱赌博而替刺杀孙中山的人卖命,哪能晓得什么是革命,但是为了女儿将来的幸福,为了赎回他欠老婆孩子的债,他站了出来。

  邓四弟(谢霆锋饰),一个总共就能认识五十三个字的车夫、打工仔,或许他认识的字里面甚至没有“革命”二字,即使有,他也未必明白其中的含义,因为在最后一场搏杀之前,他还在劝说“少爷”,在他眼里没有革命,只有自己心爱的女人和自己的老板一家。

  这些牺牲的人,没有一个是为了革命而扼杀自己的,他们都是为了成全自我,为了完成自己实实在在追求的东西而走向了毁灭。我想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恰恰是颠覆了以往面对所谓正义的大高帽而义无反顾的高调献身、丝毫没有自我存在、不为自己考虑丁点儿的“忧患意识”,转而刻画了一帮平头百姓最真实的面目,而不是“满街都是圣人”的排场。

  杀人如野、血流成河、欺诈、哀伤、哭泣、呼号,面对这一切,没有人能够拈花微笑、逍遥自得,但是也绝不因为一个虚无缥缈而又令人鼓舞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来压抑自己、剥夺自己、虐待自己,更不会陷入一个自欺欺人的精神陷阱。

  尽管其中无不包含来自儒家的道德伦理,譬如父子、夫妻、朋友、“君臣”(邓四弟和老板一家)的关系,如果自古没有这些个伦理纲常的教育和约束,他们还能否走上台前呢?回答是肯定的。西方所谓追求自我存在,追求人性本身的思想,虽然早早地抛弃了血缘关系而建立起契约关系进入文明社会,虽然清醒地认识自我的原罪而努力向上帝忏悔并寻求答案,不是依然要抚育自己的孩子(虽然只是十八年),不是依然出现美国独立战争这样的历史么?毕竟像特蕾莎修女这样真正无私奉献、以自身行为向世人解释“爱”这一终极关怀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她的自我又在哪里?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是完全出自人性?其最根本的意义、目的和关怀所构成的本真世界集中地体现就是“爱”。特蕾莎修女所表现的行为已经诠释了爱,但是并不应该作为标准和最终的信仰,它虽然告诉了我们“人应该是什么”,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难逃脱“人事实上是什么”的现实存在。尽管在中国,先圣们努力寻求实现人与意义的维度的时候走向了偏差,来自儒、释、道的思想方法各有缺陷,而作为主导思想的儒家思想更是设置了不少条条框框,框住了一代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那种来自父母子女、夫妻爱人、朋友之间的确确实实的“爱”,虽然是因血缘关系而有了等差的爱,但依然是爱。上面那些牺牲自我的人们,即使否认那是爱,坚持认为是维护“伦理道德”的虚假出现,但是它并没有任何的逃避、遮蔽、遗忘、假冒;也没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彼此抢先越过人性底线,他们失去了现实的种种利益但是依旧有所不为有所不能,而“爱”正是对他们的鼓励。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自己可以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但从上面的故事来看,忠、孝、节、义、廉、耻、恕、仁这样的道德标准并没有向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冷漠无情,那样残忍地扼杀我们。这真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我想也是这部戏应该宣扬的地方。

  有人说,在中国,“爱”是最为陌生的领域,这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大多数时候,等差之外,确实无“爱”可言。看看现在社会上那些黑暗的一面,那些令人深恶痛疾的一面,已然是道德标准无法成为自觉无法约束的,而究其根本来说,确实是因为缺乏爱,“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大爱博爱太稀罕了,“心灵犹如石头、精神只是沙漠、人性不断萎缩、退化。”

  “十月围城”恰恰是围得这样的一座精神枯萎的死城。

   我也没有资格去批评什么,当面对街头向我乞讨的“可怜人”,我开始因为看到一些骗人的行径和痛恨一些完全有能力自食其力的人而将所有乞讨者一棒子打死时,便少了一份爱在其中。

   没有办法,在这非存在的纯净里,我不过是一块瑕疵。那些企图装可怜而好吃懒做者,宁愿放下尊严也不肯怀揣一份爱时,尽管他们也是来自他们人性最本我的追求,但是已经伤害到我。

   我能做的也就是嘴上说说,然后自己尽力去做好,哪怕是不随地吐痰也是“我爱你”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