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明史类读书笔记(连载)7——袁崇焕之危机四伏

 昵称12146969 2013-05-03
宁锦大捷,最开心的是死太监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坚持认为,作为一名光荣的太监,一大把年纪了,在特殊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大明朝操碎了心,实在是不容易啊!向皇帝讨赏当然也是应该的……
       于是,无耻惯了的魏忠贤将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手下的阉党成员通通升官有赏,甚至于魏忠贤一个尚在襁褓中的重孙也被封爵,足见魏公公无耻的艺术水平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最为战场前线总指挥的袁崇焕,他的奖赏一目了然:
       官升一级,赏银三十两!
       即便如此,依然还是有人看着眼红:
       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平日里爱骂人、没事找抽”的言官御史们,似乎对袁崇焕格外关照,不愿错过这次机会,纷纷上疏弹劾,说袁崇焕“不去救援锦州”,“擅自主款议和”,最后用“暮气已深”一词高度概括了袁崇焕。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暮气已深”就是形容死气沉沉,快要死了的人——可见言官们语言文字功底相当的扎实!
       憋了一肚子火的袁崇焕,此刻在“沉默中爆发”,一怒之下辞职退休。退休报告很快得到了以魏忠贤为枪手的朝廷官方批准。
       好戏接着上演……
       天启七年八月(1627年),23岁的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他的亲弟弟17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年号崇祯。
       崇祯继位不久,迅速果断地消灭了魏忠贤集团,魏忠贤抄家罢免,在去风阳给朱元璋守陵的半路上被逼自杀。
       一时间,树倒猢狲散,阉党成员该杀头的杀头,该坐牢的坐牢,实在是大快人心。
       年轻气盛的崇祯,面对风雨飘摇中的朝廷,满怀壮志,决心力挽狂澜,实现明朝中兴。他说干就干,坚持勤于政事,生活简朴,不好女色……
       一切似乎完美之极,是那样的令人期待!
       当初被阉党排挤罢官的大臣被再度起用,自然少不了袁崇焕。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崇祯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这回官做大了,而距离袁崇焕担任福建邵武知县仅过了六年。
       七月十四日,崇祯在平台召见了袁崇焕。
       一番寒暄过后,崇祯问及平辽方略,袁崇焕慷慨陈词,头脑一热,答曰:“五年复辽”。
       麻烦了!
       五年复辽,谈何容易!
       自皇太极继位以来,后金统治阶级开始注重调整满汉关系,经济社会逐步封建化,国力大增,在与明军的多次交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开始重视火炮。可以说,皇太极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反观明军,几任督抚多贪赃枉法,克扣军饷,经常激起士兵哗变,军心涣散。此外,关外的要塞,如锦州、大小凌河等相继失守,仅凭“关宁防线”(山海关、宁远)苦苦支撑。
       很显然,袁崇焕“五年复辽”是不合实际的!
       当时在场的给事中许誉卿趁崇祯帝入内室小憩之机悄悄问袁崇焕为何出此狂语。
       袁崇焕笑了笑说:“聊慰圣心耳。”
       许誉卿正色道:“上莫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
       袁崇焕一听大梦方醒,甚觉失言。
       “五年复辽”本是袁崇焕对少年天子的随口安慰,但崇祯一心想当“中兴圣主”,情急之下,把袁的话当真了。
       接下来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