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之四: 人员管理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5-03

二、生产支撑能力

本项能力细分项包括:人员管理、现场管理、工装夹具、设备管理;

含义:生产支撑能力体现企业对基础要素的管理/维护和作业支持等方面的能力成熟程度;

 

1、人员管理

含义:生产人员管理包括岗位管理、岗前管理、技能培训、作业指导等涉及人员的各项事务。人员是生产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应注重人员的技能、意识、状态、绩效及个人需求。

    

生产人员管理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岗位配置:生产管理应根据生产作业难度和量的要求,合理配备生产人员,包括管理者和操作者。定编后的生产管理体系,应明确规范各岗位、各工序和各层级的职责要求,包括操作、环境、记录和改善等。

生产人员培训:熟练的员工,使确保制程品质稳定和操作效率的前提保障,员工培训应包括上岗前、岗位中的一般意识培训,如环境、卫生、安全、责任等;也应包括技能如设备操作、技术文件执行、作业操作等。中基层管理者还应对沟通能力、基本的管理技巧、生产现场管理等,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培训。

生产绩效考核:生产管理应建立围绕生产作业绩效展开的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效率、差错率、操作损耗、安全、单位工时产量等硬性指标,也包括学习、合理化建议、生产改善活动的参与度等软性指标。

岗位激励:生产管理过程应有明确规则,对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更多激励,而对于表现不符合要求的员工,也应通过引导或其他措施,推动其改进瓶颈环节而实现岗位提高。岗位激励包括给予更多学习机会,更多参与生产改进机会,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或礼品,在车间建立竞赛或评比等各种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方法。

职业发展机会:企业应认识到,每位员工都有职业发展的权利,一线操作人员也需要自己的职业发展。为此生产管理应建立必要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员工了解从自己岗位开始,如何提高自己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发现,满意度可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为此生产人员管理的责任应包括改善和持续提高生产相关的员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使命感,逐步建立良好的责任心和工作氛围。员工满意度管理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序/岗位协作,公正客观的管理行为和符合要求的工作环境。

 员工反馈:生产人员往往身处操作一线,或作为管理者很熟悉一线情况,他们最能发现生产系统的瓶颈,也最容易提出解决的需求和目标。有效管理来自生产人员的意见和反馈,可促进有效改善生产系统。

标准化作业:企业应在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和技术规范方面采取有效行动,使标准化的操作要求和技术指导文件,得到符合要求的执行。标准化作业包括培训、指导、反复改进等动作,以使操作趋于稳定。

员工流动:员工流动是一种无法完全避免的情况,生产管理过程中应对员工的满意度、作业状态、绩效水平等加以关注,尽可能推动主动流动管理。员工流动包括辞职、辞退、调岗、轮岗、晋升等,但员工流动是不影响操作效率、制程稳定、经验保留等,应是管理重点。

操作差错:尽管不少企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操作差错。生产的防错管理需对员工的操作,做好差错预防和差错后有效改进,包括数据统计和持续差错跟踪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