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早亡让宋教仁失色多少?

 啸海楼 2013-05-03

书评:早亡让宋教仁失色多少?

書中鼠
  

历史人物留给世人的面孔,多少都有演义的成分。这不仅是后人重新解构历史人物的需要,也是历史人物得以留名后世的一种方式。

 

宋教仁,这个在民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却没有多少可以演义的成分。为何如此?在此,笔者归纳整合知名作家张晓波在新著《宋教仁评传》中观点,其一历史给宋教仁展现自己的时间太少,在上海遇刺身亡还不足三十一岁;其二宋教仁的崛起太过短暂,还未大展鸿便随着三声枪声陨落了;其三宋教仁私生活中规中矩,即使好事者有心演义宋教仁的生平也找不到演义的立足点。因此,张晓波在该书自序中感慨道:“关于宋教仁,一个很直观的印象。我认为宋教仁是无趣的。”

 

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历史会最先记住他的贡献,大众则会最先想到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如果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宋教仁确实有些无趣。更何况在以畅销程度衡量人物传记优劣的今天,缺少“趣事”的宋教仁既然难以吊起大众的口味,也就是难以成为传记作家的首选。赵晓波在此会有“无趣”之谈,多少也是基于现实而生的感慨吧!

 

大众对宋教仁没有多少兴趣,历史却以自己的记忆,向世人展示了宋教仁精彩而又短暂的一生。在民国初年,宋教仁以自己的才华迅速向时代的中心靠拢,其风头甚至盖过孙中山、黄兴等人。以宋教仁此时的表现,纵然不会改变历史的走向,也必然改变整个民国风雨人物的最终排行榜。面对风头强劲的宋教仁,袁世凯为消解其在政治上对自己的威胁,先是尝试高价收买,后又试图抹黑其公众形象,终以失败而告终。

 

袁世凯作为一个强人,可以向对手选择暂时性妥协,但绝对不会向对手投降。洪述祖等人敢刺杀宋教仁,或许没有得到袁世凯的明确指示,但无疑是他们自以为揣摩好袁世凯心思之后,才采取的行动。在《宋教仁评传》一书中,作者试图通过对一手资料的分析,找到刺杀宋教仁的幕后元凶,终究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说法,多少让人有些失落感,然而这种不确定的说法又何尝不是许多历史疑案最严谨的说法?事实如此,何必强求论述者,读者明白即可。

 

当年,章太炎大骂袁世凯,没有性命之忧,归根到底章太炎是一个谈政治的学问家,至多只是伤了袁世凯的面子。宋教仁没有大骂袁世凯,然而他试图通过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刺痛的却是袁世凯的心,最后招致丧命也是必然结果。

 

历史是必然的,但是历史只剩下必然而没有偶然,便会缺少一种跃动的遐想美。以当时是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力量而言,宋教仁在政治上要遭遇失败,几乎不可避免。意外的是,宋教仁的失败居然是以被暗杀身亡为标志。这不仅对历史本身是个损失,也是宋教仁本人的遗憾。伟大的帝王需要“向天再借五百年”,来完成自己未尽的大业。宋教仁只需要向天再借五十年甚至是五年,便可以为历史为自己添彩不少。可惜,上天没有向宋教仁再借几年,在其刚过而立之年便“意外”遇刺身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