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的肥育

 LM0318 2013-05-03

猪的肥育

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猪与其他动物一样,整体及其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尤其自身的规律性。以下分别介绍猪出生后到出栏在体重、体躯各组织和猪体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

一、主体重的增长规律

猪的体重虽在成年前随年龄而增长,但日增重在开始时较低,后来增加,并达到一个高峰,然后下降。猪的肥育最好争取在68月龄内结束,此时增重最快、每公斤增重耗料最少。当然表现不同,日增重高峰期也不一样。同一品种(系),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日增重也不同。

体躯各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

猪体对人类最重要的组织是肌肉和脂肪。与整体生长一样,随体重或年龄的增长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猪体各组织生长高峰因品种、类型、营养水平不同而有先后,但规律一致。大型晚熟品种,各组织生长高峰比小型早熟品种延后,同一品种或类型,在高营养水平下,生长高峰提前,反之,则延后。瘦肉生长以蛋白质为主要饲料,脂肪的沉积则是物质代谢过程中多余能量的积蓄。在生产实践中,应充分利用上述规律,在肥育前期,加强饲养,增加蛋白质供给,促进肌肉沉积。肥育后期,适当减少能量采食,控制脂肪的过多沉积,从而提高瘦肉率,降低生产成本。

猪肥育的意义

肥育猪的饲养

肥育猪的管理

肥育猪舍的日常工作

(1)喂料。每天喂料两次即可,但投放饲料量要恰当。清楚地标记料箱和饲料存放点的饲料名称,以便能准确投放饲料。取料时注意检查饲料的结构和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投料前检查每个料槽,消除所有潮湿、发霉的饲料。

(2)观察猪群的各种情况,调节猪舍内空气环境。(温度 1020℃,相对湿度60%~75%,风速:冬季应低于0. 25米/秒,夏季在不影响其他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加大风速;NH3浓度低于26微升/升,H2S浓度低于20微升/升,)

(3)供给猪只充足的清洁饮水,每天注意查看饮水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4)每天两次清扫粪便,污物及霉烂变质饲料,并立即从脏道运至粪污贮存处理场,以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

(5)做好肥育猪上市出栏工作,及时对空栏清洗消毒。

(6)及时将病残猪、死猪运到指定地点处理。

(7)记录生长肥育舍转入转出头数,肥育期平均日增重、饲料消耗、疾病、死亡和出栏头数等。

肥育猪适宜的出栏体重

肉猪多大体重出栏是生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受许多因素制约

考虑增重与胴体瘦肉率

在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肉猪达到一定体重时,达到增重高峰。增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适宜出栏的体重相对较小,相反,增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出栏体重相对较大。

随着体重的增长,胴体瘦肉率降低。据研究,体重60120㎏阶段,大致活重每增长10㎏,瘦肉率下降0.5%。出栏体重越大,胴体越肥,生产成本也越高。因此,应在增重高峰过后及时出栏为宜。

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确定出栏体重

养猪生产是为满足各类市场需要的商品生产,不同市场要求各异。国际市场对胴体瘦肉率要求很高。供给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市场活大猪以体重90㎏、瘦肉率58%以上为宜;供日本及欧美市场,瘦肉率要求60%以上,体重110120㎏为宜;国内市场情况较为复杂,在大中城市要求瘦肉率较高的胴体,且以本地猪为母本的二三元杂交猪为主,出栏体重90㎏~100㎏为宜;农村市场则因广大农民劳动强度大,需要膘厚的胴体,出栏体重可更大些。

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确定出栏体重

养猪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猪种质量、生产成本和产品市场价格。出栏体重越小,单位增重耗料越少,饲养成本越低,但成本的分摊额度越高,且售价等级也越低,很不经济。出栏体重越大,单位产品的非饲养成本分摊额度越少,但后期增重的成分主要是脂肪,而脂肪沉积的能量消耗量大。据研究,沉积1㎏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是生长同量瘦肉耗能的2.6倍以上,饲料利用率下降,饲养成本明显增高,同时由于胴体脂肪多,售价等级低,也不经济。因此,生产者应综合诸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

影响猪肥育的因素

生产实际中,常常会出现用同样的饲料和肥育方法,而产生不同的肥育效果。说明影响肥育的因素很多。

品种和类型的影响

猪的品种很多,类型各异,对肥育的影响很大。由于猪的品种和类型形成和培育条件的差异,猪种间的经济性状不同,以及人们对猪的产品需求不同,在品种和类型之间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也有差异。在精料为主的条件下肥育,我国地方猪种比外国猪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

品种和类型不同,胴体品质也有差异,早熟的肉用型约克夏猪,活重45.5千克时已长成满膘,后退已经很发达;晚熟的约克夏,在同样的体重时仍在增加体长,后躯不发达,骨骼比重大。因此只有了解品种和类型的肥育性能,并采取相应的肥育措施,才能提高肥育的效果。

经济杂交的影响

猪的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

性别的影响

我国养猪生产实践证明,公、母猪经去势后肥育,性情安静,食欲增强,增重速度提高,脂肪沉积增强,肉的品质改善。猪去势后,性机能消失,异化过程减弱,同化过程增强,将所吸收的营养,能更多的利用到增膘长肉上来。

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子猪初生重大,生活力就强,体质健壮,生长快,断奶重就大,肥育期增重就快,子猪初生重、断奶重与肥育效果关系密切,只有重视种猪的选择和饲养管理,加强子猪培育,提高子猪初生重和断奶重,才能为肥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营养和饲料的影响

营养水平对肥育影响极大,一般来说,肥育猪摄取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也越高,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饲料是猪营养物质的直接来源,由于各种饲料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因此,应有多种饲料配合才能组成营养全面的日粮

温湿度圈养密度和光照对肥育的影响

肥育猪需要适宜的温度(1523)过冷过热都会影响肥育效果,降低增重速度,影响饲料利用率。高温条件下,猪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低温条件下,采食量增加,热量散失大。圈养密度过大,使圈内小环境温度上升,气流降低,使猪的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下降。一般以每栏饲养1020头,每头占栏面积0.81.0m2 为宜

光照的影响

    光照时间长短对肥育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无明显的影响,但若光照过于强烈,将易引起猪兴奋不安,影响休息,从而影响增重。因此,肥育猪舍的光照强度应以便于饲养管理为宜。

提高肥育猪胴体瘦肉率的措施

提高商品猪胴体瘦肉率,是当前养猪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增加,加之出口需要,发展瘦肉猪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商品肉猪日增重,降低饲料消耗,而且可以改善肉的品质,减少脂肪含量,增强适口性,同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养猪业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

选养瘦肉型猪或展开杂种优势利用

外向型猪场以饲养外国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猪种进行杜×长大,汉×长大三元杂交,其后代虽然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但日增重高,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60%以上。产品出口可获得较好的价格和利润。

内销商品肉猪可根据各地实际进行瘦肉型新品种的育种工作,培育瘦肉型品种或品系用于商品生产。更多的选择瘦肉率高、生产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和肉质好的外国良种瘦肉型公猪做父本,以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和肉质好的我国地方猪种做母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商品猪。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瘦肉型杂种商品猪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生产部门通过配合力测定,已经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杂交组合,再生产中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商品猪的瘦肉率。

适宜的饲养水平

饲养水平不仅影响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对胴体瘦肉率也有一定的影响。饲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瘦肉率的重要环境因素。瘦肉率随饲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反之,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瘦肉率提高。专家在总结国外有关资料后得出:日采食量大致每减少10%可提高瘦肉率1%1.5%。但对于瘦肉型猪也不宜限食过多,以免影响肌肉生长。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脂肪沉积的影响大于对蛋白质沉积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都不利。据报道,适于蛋白质沉积的温度是1820;据荷兰的资料,在环境温度1020条件下饲养的肥育猪,前者瘦肉率下降10.6%,膘厚增加3.4%。因此,为育肥猪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可提高胴体的瘦肉率。

屠宰适期

肥育猪在不同体重屠宰,其胴体瘦肉率不同,控制室宜体重屠宰,可提高商品猪的胴体瘦肉率。屠宰和瘦肉的绝对重量,随体重的增大而提高,但瘦肉率所占的百分数却下降,瘦肉和肥肉中的水分含量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少。

肥育猪以多大体重屠宰为宜,既要考虑胴体瘦肉率,又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一般大型猪可在100㎏左右屠宰,中小型猪可在7585㎏屠宰。

    总之,提高猪胴体瘦肉率是发展养猪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生产瘦肉量高的肥育猪,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如选种、杂交、饲料配合、饲养技术、肥育方式、屠宰适期、环境因素、收购价格和收购标准等方面,应从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能协调一致方可见效。

阶段肥育方法

阶段肥育法即吊架子肥育法,使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猪的骨、肉、脂生长发育规律,从我国广大农村以青粗饲料为主养猪的实际出发,把猪的整个肥育期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以不同的营养水平,把精料重点用在小猪和催肥阶段,在中间阶段主要利用青粗饲料,尽量减少用精料的肥育方法。

(一)肥育阶段的划分

由于各地的猪种早熟性、肥育期长短以及体重要求不同,阶段划分不太一致,一般将整个肥育期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小猪阶段   从断奶到体重25kg左右,饲养期约为2个月。这个阶段小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要求营养较多,日粮中精料多些,以免小猪生长发育受阻。此阶段要求日增重达200250g

2.架子猪阶段   体重2550kg,饲养期为45个月,主要饲喂青粗饲料,要求骨骼和肌肉得到充分发育,长大架子。此阶段日增重较低,为150200g

3.催肥阶段   体重50kg左右到出栏。饲养期一般约为2个月左右,是脂肪大量沉积阶段,日粮中精料比重要大,使之加快肥育。日增重500g以上。

(二)饲养管理技术

阶段肥育在饲养上采取三阶段、两过渡的方法,即在小猪和催肥阶段要集中使用精料,在架子猪阶段基本上以青粗饲料为主,搭配少量精料。为防治因突然增减精、粗饲料而引起食欲下降、消化道疾患和影响增重,故在小猪进入架子猪阶段和架子猪进入催肥阶段都要有一个较短时间的过渡。

小猪阶段的特点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较差,生长发育快。又由于去势、驱虫和防疫注射以及断奶的刺激,小猪抵抗力差,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日粮中要有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保证子猪正常生长发育。应在子猪断奶后经过一周左右的过渡,按体重大小、吃食快慢、食量多少、体质强弱和性情等进行分群,加强调教,耐心管理。随子猪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青粗饲料喂量,减少精料喂量和饲养次数,为过渡到架子期做好准备。架子猪的消化器官已充分发育,消化机能较强,骨骼、肌肉生长迅速,应在日粮中逐步增加青粗饲料、少用高能饲料,以免过早沉积脂肪。在架子猪的后期,要逐步增加精料的喂量,为过渡到催肥期做好准备。催肥阶段,猪的食欲旺盛,饲料利用率高,增重快,应增加含能量丰富的饲料,力求多样搭配,尤其在肥育后期,采食量有所减少,食欲下降,更应注意日粮搭配,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供给饮水,保持环境安静。

一贯肥育法

一贯肥育法又叫一条龙肥育法或直线肥育法。从仔猪断奶到肉猪出栏,根据肉猪生长发育各阶段营养需要特点,供给充足的营养,促进猪体各组织充分发育,以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

肥育技术

一贯肥育要求肥育期短,日增重高、饲料利用率高,为此必须重视肥育技术。

饲喂方法  必须以精料为主。采用自动料箱给料,让猪昼夜随意采食;或人工定时投料,以饱为度。在小猪阶段要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以充分利用小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随着日龄的增长,可减少日喂次数。精料喂量应随体重增长而增加,并注意青绿饲料的供给。

保证饮水  一贯肥育法,因日粮中精料多,较浓稠,故应设饮水器,让猪自由饮水。

加强管理  肥育开始时,应做好防疫、防寒、防暑、驱虫等技术管理工作,并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管理工作。

世界上养猪业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工厂化养猪场,为追求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瘦肉率,多采用前期(体重60kg以前)让猪随意采食,后期适当限食。这样,前期让肌肉组织充分生长,尽可能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后期适当控制脂肪的过多沉积,以改善胴体品质。

淘汰种猪肥育法

淘汰种猪多是年老体瘦,可利用价值差。因此,利用淘汰的成年公母猪进行肥育的任务在于改善肉的品质,获得大量的脂肪,因此,所供给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饲料。

    在肥育前进行去势,既能改善肉的品质,又利于催肥。成年猪经去势后体质较弱,食欲又差,应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容易消化的饲料。催肥阶段应减少大容积饲料的喂量、增加精饲料。

 

猪的肥育是养猪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猪肥育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猪肉,供应市场,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为此,生产者必须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应用猪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技术,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

就整个养猪的生产来看,猪的肥育是极其重要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对于满足人们肉食和外贸出口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猪的肥育可以检验猪的育种效果。猪的肥育在养猪中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肥育猪的数量大约占养猪总头数的80%以上,因此,养好肥育猪对节约饲料,降低养猪生产成本,增加养猪经济效益。促进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饲料调制

原料选择与搭配   生产上根据所养猪的生长潜力,猪场的饲养管理条件,不同年龄的消化生理特性,当地饲料资源,选择价格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原料。选好原料后还要注意多样合理搭配。包括青料、粗料、精料的合理搭配;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的合理搭配以及同类饲料的不同品种减的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完善营养,使猪既能吃饱,又能吃好。

饲料形态  饲料可加工调制成各种形态,包括有全价颗粒料、湿拌料、稠粥料、干粉料和稀水料。饲喂效果以颗粒料最好,其次是湿拌料和稠粥料,再次是干粉料,稀水料饲喂效果最差。但每种饲料形态都有优缺点,生产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饲料形态。

颗粒料饲喂效果最好,并且便于投食,损耗少,不易霉坏,但设备投资大,制粒成本高。因此,目前仅用于仔猪。

湿拌料料水比10.52,稠粥料料水比123,两者饲喂效果接近,该饲料形态的优点是适口性好,提前浸泡可软化饲料,有利于消化;缺点是费工,不适宜机械化饲养,剩料易冻结,腐败变质。母猪和肥机械化猪场场采用湿拌料喂猪。

干粉料适宜机械化饲养,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剩料不霉变,可保持舍内干燥,但适口性差,粉尘多。目前大规模猪场多采用此种饲料形态。

稀水料料水比14以上,此种饲料形态喂猪,影响唾液分泌,冲淡胃液,降低饲料消化率,大量水分排出体外还增加生理负担,故生产上应杜绝稀水料喂猪。

饲喂次数

饲喂次数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目前报道不一,据测定,定量饲喂时,同样多的饲料每日喂1次与分5次喂,日增重没有差别,但喂1次的胴体较瘦,喂2次的饲料报酬较高。

猪分次饲喂要注意定时、定量、定质。定时就是每天喂猪的时候和次数要固定,这样可提高猪的食欲,促进消化腺定时活动,提高饲料消化率。如果饲喂次数忽多忽少,饲喂时间忽早忽晚,就会打乱猪的生活规律、降低食欲和消化机能,并易引起胃肠疾病,生产上一般采用日喂两三次,饲喂时间间隔应均衡。

定量即掌握每天每次的喂量,一般以不剩料,不舔槽为宜,不可忽多忽少,以免引起猪消化不良、拉稀。

    定质即饲料的品种和配合比例相对稳定,不可轻易变动,如需要变换,新旧饲料必须逐步增减,让猪的消化机能有一个适应过程,突然变换易引起猪采食量下降或暴食,消化不良,生产机能下降。

生长肥育猪一般采用群饲。为避免猪合群时争斗,最好以同一窝为一群最好;如果需要混群并窝,应按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吃食快慢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

圈舍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猪的健康与增重。因此,除每天清圈打扫、定期消毒外,饲养员还应及时做好猪的调教工作,使猪养成吃食、睡觉、排便三角定位的习惯以减轻饲养员劳动强度,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猪的公、母性别和去势与否,对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影响很大,生产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小公猪一般在7日龄左右去势,操作方便,伤口愈合快。小母猪一般在30日龄左右去势。

猪体内外寄生虫对猪危害很大,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患蛔虫病的猪比健康的猪增重低30%,严重时生长停滞。生产上必须根据寄生虫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性,有计划的定期驱虫,以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报酬。整个肥育期最好驱虫2次,肥育期前进行第一次驱虫,体重达50㎏左右时再驱虫1次。可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8mg拌入饲料喂服;也可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mg左右口服。

建立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化,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给料、给水、清扫粪便,及时观察猪群的食欲、精神、粪便有无异常,对不正常的猪及时诊治。要建立一套周转、出售、称重、饲料消耗、治疗等的纪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