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缘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5-03
古琴缘
林琳
  林琳

  说起我和古琴的缘分,应算是极“非典”的,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古琴是在美国波士顿。

  说起来惭愧,一直在外企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任何接触。在美国时去一个华人朋友家拜访,在书房里看到一个没见过的乐器。问这是什么,答为古琴。好奇拨动了一下琴弦,“咚”的一声,回想起来就是那一声开始结下了与古琴不解的缘分。

  这“咚”的一声似乎有魔力一般,始终在耳边回绕,久久不能忘怀。回来之后查了资料才知道,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琴棋书画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也是孔子学文王操于师襄子、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的那个琴。

  古琴的样子很简单,简单到看似就是在一块一米多长的木头上绑了几根弦而已,没有任何多余的部分,很符合大道至简的审美标准。以前古琴亦称丝桐,指的就是桐木琴体和绑在上面的上丝线制成的琴弦。木头、蚕丝,这些最最自然的东西,让人想起那些左琴右书、晴耕雨读的日子。

  说古琴的声音有魔力,确实有一定道理。古琴的琴弦有效长度达到一米多,所以发出的声音安静而又深沉,据说是最让人觉得舒服的频率范围。音量也相对比较小,几步之外就可能听不太清了,深夜弹琴也不太会影响到他人。尤其是丝弦发出的声音饱满结实,余韵悠长,一直通到人的心里,让人慢慢地沉下来。每天被各种嘈杂和电子音包围着,现代人的耳朵已经变得很麻木。想象一下若是还原到没有声音污染的农业文明的时代,这样的安静而有穿透力的声音会是多么抓人啊。在生活节奏飞快、浮躁喧嚣的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帮助自己沉下来静下来去聆听琴的声音,回归自己的内心,我想这就是古琴真正的魔力吧。

  古琴另一个让人着迷之处是古曲的传承。据说以前民乐的传承大都是艺人口传心授,而古琴是文人弹奏较多的乐器,独有一套完整的古琴减字记谱法,所以古曲多得保存。现存古琴曲有3000多首,按谱弹奏我们几乎可以把那些千年前的音乐还原出来。良宵引的中正平和,平沙落雁的恬淡清奇,流水的洒脱不羁,欸乃的清冷孤寂,忆故人的情深意重,洞庭秋思的笃厚温暖,每一首曲子都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等听得懂的人去听。古琴记谱法与西方音乐严谨的记谱方式不同,更多的只是为弹奏者提供了一个框架,留给弹奏者二次创作的空间极大。根据弹奏者的性格和对曲子理解的不同,同一个曲子也可能被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记得刚开始习琴,常被批评“机械”、“弹出来的东西没有线条感”,那时始终不得其解。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人画梅花,在那毛笔走动的瞬间顿悟到什么是“线条感”、什么是“气韵生动”,很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之后,慢慢体悟到弹琴与书法、诗词、戏曲、气功的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我们这些接受国外教育的人来说,那些离我们很远的东西突然以这样的方式鲜活了起来,实在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不纸上空谈,细细体味每一个吟猱绰注的指法,真真实实地从每一个音符、每一首曲子的弹奏中感受到古琴的神韵,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那实在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只有弹琴的人才能体会到的美!

  习琴这些年中也有幸给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做过讲座,介绍过古琴的相关知识。现在每去一个城市,都会找当地的琴友切磋。围绕古琴总有说不尽的话题,真是海内存知己。感谢有缘遇到古琴,遇到的良师益友们,感谢古琴给我的不一样的生活。

  吴景略是虞山派的代表人物,桃李满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