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陽南路歷史建築【圖文】

 還舊樓主. 2013-05-04
 
    襄阳南路是徐汇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起肇嘉浜路,北至淮海中路。长1499米,宽16米。襄阳南路原名拉都路,由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18年到1921年,得名于法国邮船公司一位职员。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襄阳路,1946年改名襄阳南路。襄阳南路沿路为住宅区。1990年代曾经开设小商品市场。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06弄敦和里22号3楼巴金旧居前门--在此与陈蕴珍(萧珊)新婚

    1936年因友人马氏夫妇赴广西任教,就迁入马家并创作《长生塔》等作品。1937年7月马氏夫妇返沪后迁入淮海坊59号,与索非一家同住。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06弄敦和里22号3楼巴金(1936.11~37年)旧居(后门)

    他在此期间,曾发起创办《文季月刊》。该刊辟有长篇连载、中篇、短篇、诗、散文、随笔、剧本、论文、译文、书评等栏目,以发表中长篇文学作品为主,主要撰稿人有巴金、曹禺、张天翼、靳以、鲁彦、沈从文、萧红、茅盾、丁玲、刘白羽、叶圣陶等。由于《文季月刊》广泛团结不同政治倾向和艺术流派的作家,积极配合抗日救亡宣传。该刊虽仅存在半年,但它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36号乔家栅(百年老店)

    乔家栅食府创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其前身是永茂昌汤团店,先后在上海老城厢乔家路、馆驿街、旧校场路等处开设分店。1937年从老城厢搬迁到陕西南路(淮海中路口)更名为“乔家栅移址永茂昌”;1938年迁到西门路86号;1939年更名为“乔家栅永茂昌”;1940年迁址到襄阳南路336号定名为“乔家栅食府”。历年来乔家栅食府的菜肴、点心多次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上海特色小吃。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51号3楼萧红萧军旧居,1935年3月居此(鲁迅携妻儿曾来拜访)
 
    萧红(1911-1942年)原名张廼(音“乃”)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30年为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两人相爱。萧红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1935年5月春天,鲁迅、许广平带着他们的小海婴,来到了萧军和萧红在这条老弄堂里的“小窝”。1935年完成成名作《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1936年二人在感情上出现了裂痕,同年7月16日,离开上海只身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战中,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病与世长辞,享年31岁。火化后,葬于浅水湾。1957年8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将萧红骨灰从香港迁到广州银河公墓重新安葬。
 
    情感生活:1931年2月,萧红的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3月中旬萧红与未婚夫一起回哈尔滨。同年11月,与汪恩甲在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由于汪恩甲没有足够的钱交给旅馆,弃萧红而去。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两人日久生情,互相爱慕。不久她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出院后,萧红与萧军住进道里新城大街的欧罗巴旅馆,开始共同生活。
 
    萧军(1907--1988年),原名刘鸿霖,辽宁省凌海人。1933年萧军与萧红结婚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散文合集《跋涉》;1934年10月创作了成名作《八月的乡村》。1934年11月“二萧”到上海,得到鲁迅亲自指导。1935年7月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由萧军自费出版,鲁迅等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38年前往西安,途经延安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接见。在西安,他与萧红协议离婚,后与王德芬相识并相恋,结为夫妻;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并在鲁迅研究会工作;1946年萧军重返哈尔滨,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后因为《文化报》与《生活报》论争事件,被排斥出文艺界,整整湮没了30年;50年代到北京专门从事写作。1951年调至北京市“文物组”当文物研究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期间长期遭到关押,迫害。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平反恢复了名誉。萧军几经多年,之后又一次回到了上海,又来到了这条弄堂,“梦里依稀忆故巢,‘拉都路’上几春霄。双双人影偕来去,蔼蔼停云瞰暮朝。缘结缘分终一幻,说盟说誓了成嘲。闲将白发窥明镜,又是东风曳柳条。”而此刻,萧军的身边已没有萧红的陪伴。1988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

     情感生活:1933年与萧红结婚,1938年在西安与萧红协议离婚,后与王德芬结婚。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57弄永安别业3号旧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徐堪,少将专员楼兆蠢旧居大门
 
    徐堪(1888—1969年)四川三台县人。1907年于成都加入同盟会。1924年任北京政府农工部商品陈列所所长。1925年参加西山会议派活动。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初任上海交易所监理官,后任金融管理局副局长,主管上海金融。1928年任财政部钱币司司长等职。1935年任财政部常务,主持改组中国、交通两行。1935年冬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财政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1937年8月兼“四行(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联合办事处”秘书长充任孔祥熙助手。1941年当选为国大代表。1941年-1945年期间担任粮食部部长。1946年10月任国民政府主计长。1948年9月任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1950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仍担任国民党党职。1969年7月,病逝台北。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57弄永安别业3号旧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徐堪,少将专员楼兆蠢旧居(边门)
 
    少将专员楼兆蠡是个老牌军统特务。当时在广州,名义上是广东省财政厅的专员,实际上是戴笠派在广州的特派员,主要负责搞陈济棠的军事情报工作。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57弄永安别业4号乔家栅老板王汝嘉旧居
 
    王汝嘉 (1896--1975年)原名王乃昌,江苏吴县人。抗战爆发后,搬到永安别业的4号和12号。原任外商汽车公司推销员,后租赁陕西南路铺面开设世界食品公司。1937年9月以铺面租赁权作价与旧城区乔家栅街上的永茂昌点心店业主李一高合股开设永茂昌汤团店。次年迁址自忠路276号,招牌改用永茂昌乔家栅汤团店。1939年起散伙,由王汝嘉独资经营。1940年秋,在襄阳南路永嘉路口开设乔家栅新店,招牌上还标明“南市迁来30年老店”。王汝嘉善于经营,重金聘用擅长做淮扬点心、苏式糕团粽子、徽式汤团的各帮名师。王汝嘉还善于利用报刊、电台等媒体广为宣传,并请名家题词、作画,使乔家栅名牌越做越响,生意越做越大。1975年去世,享年79岁。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57弄永安别业12号乔家栅老板王汝佳旧居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88弄10号国府南京卫戍司令部少将高参伍道运旧居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88弄25号大可堂普洱会所(1933年建)
 
    大可堂始建于1933年,一位浙江富商邀请法国设计师修建的佳作。而现在,内里已俨然成为普洱茶的天地。大可堂的“大可”二字是主人名字中间的“奇”字上下拆分之后而得。普洱包含了生茶、熟茶两大种类,一般说来,在良好条件下保存的生茶,时间越久,越是醇香,口感越是醇厚,价值也就越高;而熟茶的储存时间长短则对茶质产生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而从型制上则可分为散茶、紧茶,所谓紧茶就是柜子上排列整齐的圆茶、紧茶、砖茶等。大可堂收藏的普洱茶数目之齐全,放眼全球普洱茶会所亦是数一数二的。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茶,就有100年陈期的福元昌号普洱圆茶。在另一边的落地柜内,同样陈列着数十款从五十年代至“文革”之前生产的“印字级”普洱茶,其中有红印圆茶、红印铁饼、蓝印铁饼、黄印圆茶等各种款式。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388弄25号国府行政院委员沈翌青旧居--现大可堂普洱会所
 
     国民政府行政院委员沈翌青曾在此居住,原为一军阀私宅,后来一直作为上海滑稽剧团的办公楼,现大可堂普洱会所。

扫街之15------上海襄阳南路
襄阳南路429弄2号国府领事周其辟旧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