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御览卷971-卷980

 永生道人的附館 2013-05-04

太平御览卷971-卷980

【宋】李  昉  等奉敕撰

 

   卷九百七十一 ◎果部八

 

  ○柿

  《义熙起居注》曰:二年正月,吴令顾修期言:"西乡有柿树,殊本合条。"依旧集贺,诏停之。

  《晋宫阁名》曰:徽章殿前柿一株。

  《广志》曰:柿有小者如杏。

  王逸《荔枝赋》曰:宛中朱柿。

  潘岳《闲居赋》曰: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

  王廙《洛都赋》曰:豹祠赤杏,胡并丹柿。甘液滋脆,不挂牙齿。

  李尤《七款》曰:鸿柿若瓜。

  刘义恭《启事》曰:敕旨垂赐华林园柿,出自神苑,滋味殊绝。

  ○橙

  《说文》曰:橙,橘属也。

  《东观汉记》曰:建武中,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

  《晋令》曰:诸官有秩者,守护橙者,置吏一人。

  《淮南子》曰:夫橘树之江北,化为橙。

  《风俗通》曰:橙皮可为酱齑。

  《博物志》曰:成都、广都、郫、繁、江原、临邛六县生金橙,似橘而非,若柚而芬香。夏秋冬或华或实,大如樱桃,小者或如弹丸。或有年,春秋冬夏华实竟岁。

  《广志》曰:有给客橙,自夏至冬,且花且实。

  《风土记》曰:橙、柚属也,而叶正圆。

  《异苑》曰:南康归美山石城内有橙,就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美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

  庾仲初《扬都赋》曰:果则黄甘朱橙。

  胡道安《甘赋》曰:襄阴大橙,较恤巨橘。

  ○林檎

  《广志》曰:黑琴似赤柰。(亦名黑琴。)

  刘祯《京记》曰:园多林檎。

  《述征记》曰:林檎,果实可佳,比榅桲实微大,其状丑,其味香。辅关有之,江淮南少。

  《晋宫阙记》曰:华林园有林檎十二株,榅勃六株。

  左思《蜀都赋》曰:林檎、枇晁、橙、柿、梬楟。

  谢灵运《山居赋》曰:枇晁、林檎,带谷映渚。

  ○椑

  《广州记》曰:荔枝、壶橘,南珍之上;菱、莲、椑、柿为其次。

  《地理记》曰:梁侯园有乌椑,八棱,大如酒盏。

  《荆州土地记》曰:宜都出大椑。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椑子二株。

  范汪《祠制》曰:孟冬,祭用椑、柿。

  《异苑》曰:傅亮,永初中为护军。兄珍住府西斋,忽见北窗外椑树下物,面广三尺,状若方相,久乃自灭。

  韦耀《灵阳赋》曰:甘蔗、椑、柿、榛、栗、木瓜。

  潘安仁《闲居赋》曰:梁侯乌椑之柿。

  谢灵运《山居赋》曰:椑、柿被实於长浦。

  潘岳《金谷诗》曰:前庭树沙甘,后园植乌椑。

  魏武帝《为兖州牧上书》曰:谨上椑、枣二箱。

  ○枇晁

  范汪《祠制》曰:孟夏,祭用枇晁。

  《唐书》曰:建中玄年,诏山南之枇晁,江南之甘、橘、藕,岁为次第贡者,取一次以供庙飨,馀皆罢。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枇晁四株。

  《风土记》曰:枇晁,叶似栗,子似杏,小而丛生,四月熟。

  《南中八郡志》曰:南安县出好枇晁。

  《广州记》曰:枇晁、若榴,参乎京都。

  《华山记》曰:华山讲堂西头,有枇晁园。

  《荆州记》曰:宜都出大枇晁。

  《广志》曰:枇晁,冬华,实黄,大如鸡子,小者如杏,味甜酢,四月熟,出犍为。

  仲长统《昌言》曰:今人主不始甘露醴泉之涌,而患枇晁、荔枝之腐,亦鄙矣!

  王彪之《闽中赋》曰:果则乌椑朱柿,扶馀枇晁。

  周祗《枇晁赋》曰:昔鲁季孙有嘉树,韩宣子誉之。屈原《离骚》,亦着《橘赋》。至於枇晁,寒暑无变,负雪扬华,余植之庭圃,遂赋之云:名同音器,质异贞松,四序一彩,素华冬馥。

  曹植《乐府歌》曰:橙、橘、枇晁、甘蔗代出。

  谢灵运《七济》曰:朝食既华,摘果堂阴,春惟枇晁,夏则林檎。

  ○槟榔

  《吴录·地理志》曰:交趾朱戴县有槟榔树,直无枝条,高六七丈,叶大,如莲实房,得古贲灰,扶留藤食之,则柔而美。郡内及九真日南并有之。

  《宋书》曰:刘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肴馔,为其兄弟以饷穆之,自此不对穆之梳沐。及穆之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妻泣而稽颡以致谢。穆之曰:"本不匿怨,无所致忧!"及至醉,穆之乃令厨人以金盘贮槟榔一斛以进之。

  《齐书》曰:任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常求之,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常槟榔。

  《梁书》曰:干陀厉妃,在南海洲上,其俗与林邑、扶南略同。出班布、古贝、槟榔。槟榔特精,为诸国之极。

  《三国典略》曰:齐命通直散骑常侍辛德源聘於陈,陈遣主客蔡凝宴酬。因谈谑,手弄槟榔,乃曰:"顷闻北间有人为啖槟榔获罪,人间遂禁此物,定尔不?"德源答曰:"杆是天保初王尚书罪状辞耳,犹如李固被责,云胡粉饰貌,搔头弄姿,不闻汉世顿禁胡粉。"

  《金楼子》曰:有寄槟榔与家人者,题为"合"种,盖人一口也。

  《风俗记》曰:王高丽,年十四五时,四月八日在鼓城佛寺中,谢混见而以槟榔赠之,执王手谓曰:"王郎,谢叔源可与周旋否?"

  《南中八郡志》曰:槟榔,大如枣,色青似莲子。彼人以为异。婚族好客,辄先进此物;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林邑记》曰:槟榔树,大围丈馀,高十馀丈。皮似青铜,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末不小,调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叶似甘蕉,条泒开破,仰望沙沙,如插丛蕉於竹杪;风至独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十数子。家有数百树,云竦如坠绳也。

  《广州记》曰:岭外槟榔,小於交趾,而大如蒳子,土人亦呼为槟榔。

  《广志》曰:木实曰槟榔,树无枝,略如柱。其颠五六尺间,穗如黍秀,实大如桃李。生棘针,重叠其下。剥其皮,煮其肉实而贯之,坚如乾枣。食后啖之滑,美,削迦下气。彼方珍之,以为口实。亦出交趾。

  《南方草木状》曰:槟榔树,三月开花,仍猎菖实,大如鸡卵,十一月熟。

  《云南记》曰:云南有大腹槟榔,在枝朵上,色犹青。每一朵有三二百颗。又有剖之为四片者,以竹串穿之,阴乾,则可入停。其青者,亦剖之,以一片青叶及蛤粉卷和,嚼咽其汁,即以碱涩味。云南每食讫,则下之。

  又曰:云南多生大腹槟榔,色青,犹在枝朵上,每朵数百颗。云是弥臣国来。

  又曰:云南有槟榔,花糁极美。

  又曰:平琴州有槟榔,五月熟。以海螺壳烧作灰,名为贲蛤灰,共扶留藤叶和而嚼之,香美。

  《罗浮山疏》曰:山槟榔,一名蒳子,幹势蔗,叶类柞。一丛千馀幹,每幹生十房,房底数百子,四月彩。树似栟榈。生日南者,与槟榔驮荽,五月子熟,长寸馀。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南方歌荣国最为强大,民户殷多。出明珠、金、玉及水精珍异,饶槟榔。

  《异物志》曰: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末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瘣木焉。因拆裂出。若黍穗,伍陋而为实,大如桃李。又生棘针,重累其下,以御卫其实。剖其上皮,空其肤,熟而贯之,硬如乾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削迦。饮食设以为口实。

  《岭表录异》曰:槟榔,交、广生者,非舶槟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交趾豪士,皆家园植之,其树茎叶根幹,与桄榔、以萦小异也。安南人自嫩及老彩实啖之,以不娄藤兼之瓦屋子灰,竞咀嚼之。自云交州地温,不食此,尾馛袪其瘴疠。广州亦啖槟榔,然不甚於安南也。府郭内亦无槟榔树。

  周成《杂字》曰:槟榔,果也,似螺,可食。

  李当之《药录》曰:槟榔,一名宾门。

  左思《吴都赋》曰:槟榔无柯,椰叶尾鬋。

  刘渊林《吴都注》曰:槟榔,高六七丈,正直无枝叶,条从心生。其实作房从心中,一房数百实,如鸡子,外有壳。肉满壳中,正白,味苦涩。得扶留藤与古贲灰食,则柔滑而美矣。

  俞益期《与韩康伯笺》曰:槟榔,信南游之可观!子既非常,木亦特奇,云温交州时度之。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其擢穗似禾,其缀实似穀。其皮似桐而厚,其节似竹而概。其中空,其外劲。其屈如复虹,其申如缒绳,步其林则寥朗,庇其荫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性不奈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辽然万里。不遇长者之目,自令恨深。

  刘义恭《启事》曰:奉赐交州所献槟榔,味殊常品,途远伻泊。九真蛮獠俗曰:"九真獠欲婚,先以槟榔子一函诣女,女食即婚。"

  ○豆寇

  刘欣期《交州记》曰:豆寇,似<木玄>树,味辛。堪综合槟榔嚼,治龈齿。

  环氏《吴地记》曰:黄初三年,魏来求豆寇。

  《南方草物状》曰:漏寇树,子大如李实,二月华,七月熟。出兴古。

  左思《吴都赋》曰:草则藿蒳豆寇。

  ○胡桃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胡桃八十四株。

  《广志》曰:陈仓胡桃,皮薄多肌。阴平胡桃,大而皮脆,急纸则破。

  《西京杂记》曰:上林苑有胡桃。

  《吴时外国志》曰:大秦有枣、柰、胡桃。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胡桃。

  《广五行记》曰:后蜀李雄玉衡十二年,扶风人韩豹为太史令。雄卒,子期立,以豹为袒缘,犹领侯职。豹常言於期曰:"臣今老,志在田园,欲植胡桃,愿赐其种。"期不悟。俄而李寿自涪率众南向,袭克成都,废期自立。

  《岭表录异》曰:山胡桃,皮厚而坚,大於北府。底平如槟榔,多肉少穰,亦与北中者相似。以斧磓之方破,或取之,自底磨平,以为印子,其隔屈曲,类篆文也。

  马融《西弟颂》云:胡桃自零。

  潘岳《闲居赋》曰:三桃表樱、胡植叼。

  孔融《与诸卿书》曰:先日多惠胡桃,深知笃意。

  刘滔母《答虞吴国书》曰:咸和中,避苏峻乱於临安式,吴国遣使饷馈,乃答书曰:"杆果有胡桃、飞穰。飞穰出自南州,胡桃本生西羌。外刚内柔,质似贤,欲以奉贡。"

  ○荔枝

  《东观汉记》曰:单于来朝,赐橙、橘、龙眼、荔枝。

  谢承《后汉书》曰:汝南唐羌为临武县长,接交州,旧献荔枝,羌上书谏,乃止。

  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陶、石蜜乎?今以荔枝赐剿泗,啖之,则知其味薄矣。

  《吴录》曰: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唐书》曰:杨贵妃生於蜀,好荔枝。海南荔枝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辄败。

  又曰:白居易为忠州刺史,在郡为木了泱枝图,寄朝中亲友,各记其状曰:"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晁,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如酪,大抵如此。其实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广志》曰:荔枝,高五六丈,如桂树,绿叶蓬蓬然,冬夏郁茂,青华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眆,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味。夏至日将已时,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百斛。犍为僰道南,荔枝熟时,百鸟肥。其名之曰焦核,小次曰春花,次曰朝偈,此三种为美。次鳖卵,大而酸,以为醢和。率生稻田间。

  又曰:荔枝、壶橘,南珍之上。

  《西京杂记》曰:南越王尉他,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荔枝冬青,夏至日子始赤,六七日可食,甘酸宜人。其细核者,谓之焦核,荔枝之最珍也。

  《异物志》曰:荔支为异,多汁,味甘绝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乾则醮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岭表录异》曰:荔枝,南中之珍果也。梧州江前有火山,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熟,故曰火也,)核大而味酸。其高新州与南海产者最佳,五六月方熟。(黔中亦出荔枝,余曾得一常,一势火山者。)形若小鸡子,近蒂稍平,皮壳殷红,肉莹寒玉。又有焦核者,性热液甘,食之过度,即蜜浆制之。又有蜡荔枝,黄色,味稍劣於红者。

  《广州记》云:每岁进荔枝,邮传者疲毙於道。汉朝下诏止之。今犹修事荔枝煎进焉。其树自径尺至于合抱,叶密如冬青。木性坚重。其根,工人多取为阮咸槽、弹弓、棋局。

  仲长统《昌言》曰:今人主不始神芝、朱草,而患枇晁、荔枝之腐,亦鄙矣!

  王逸《荔枝赋》曰:乃睹荔枝之树,其形也,暧若朝云之兴,森如横天之彗。角亢兴而灵华敷,大火中而朱实繁。灼灼若朝霞之吐日,离离如繁星之着天。

  刘渊《吴都注》曰:荔枝树生山中,叶绿色,实正赤,肉肥,肌正白,味美。

  左思《蜀都赋》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

 

   卷九百七十二 ◎果部九

 

  ○蒲萄

  《史记》曰:大宛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汉使取其实来,於是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

  《汉书》曰:李广利为二师将军,破大宛,得蒲萄种归汉。

  《续汉书》曰:扶风孟他以蒲萄酒一斛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刺史。(《三辅决录》又载。)

  魏文帝诏群臣曰: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馀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饣肙,脆而不梳,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饣肙。(乌县切。)又酿以为酒,甘於麹蘗,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张斌,字斌,字洪茂,敦煌人也。作《蒲萄酒赋》,文致甚美。

  又《后凉录》曰:建玄二十年,吕光入龟兹城。胡人奢侈,富於生养,家有蒲萄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

  《北齐书》曰:李玄忠曾贡世宗蒲萄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遗其书曰:"仪同位亚台,铉识怀贞素。出藩入侍,备经要重。而犹家无担石,室若悬罄。岂轻财重义,奉时爱已故也?久相嘉尚,嗟咏无极。恒思标赏,有意无由。忽辱蒲萄,良深佩戴!聊用绢百匹,以酬清德。"

  《唐书》曰:高祖赐群臣食於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陈叔达执而不食,高祖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乾,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母可遗乎?"遂流涕呜咽,久之乃止,因赐物百段。

  又曰:蒲萄酒,西域有之,前跟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高昌,收马乳蒲萄实,於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为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益。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

  又曰:太宗时,叶护献马乳蒲萄,一房长二丈馀,子亦稍大,其色紫。

  又曰:李直方常第果实若贡士者,以绿李为首,芳梨为副,樱桃为三,甘橘为四,蒲萄为五。或荐荔枝,曰:"寄举之首也。"

  又曰:琤蚌在葱岭南,逾县度,经热坂。其地暑湿,人皆乘马。土宜秔稻,多甘蔗、蒲萄,草木陵寒不世。

  《金楼子》曰:大月氏国,善为蒲萄花叶酒,或以根及汁酝之。其花似杏,而绿蕊碧须。夏春之时,万顷克发。如鸾翼。八月中,风至吹叶上,伤裂有似绫纨。故人呼风为蒲萄风,亦名裂叶风。

  《汉武帝内传》曰:西王母尝下,帝设蒲萄酒。

  杜笃《边论》曰:汉征匈奴,取其胡麻、稗麦、苜蓿、蒲萄,示广地也。

  《广志》曰:蒲萄有黄、白、黑三种。

  《云南记》曰:云南多乾蒲萄。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浮图前,柰林、蒲萄,异於馀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柰林实重七斤,蒲萄实伟於枣,味并殊美,冠於中京。帝至熟时,常诣取之。或复赐官人,得之转饷亲戚,以为奇异。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京师语曰:"白马甜榴,一实直牛。"

  《唐景龙文馆记》曰:四月上巳日,上幸司农少卿王光辅庄。驾返顿后,中书侍郎南阳岑羲设茗,饮蒲萄浆,与学士等讨论经史。

  又曰:大学士李峤入东都祔庙,学士等祖送城东,上令中官赐御馔,及蒲萄酒。

  《博物志》曰:西域有蒲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传云:可至十年,饮之醉,弥日不解。

  又曰:张骞使西域还,得蒲萄。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蒲萄百七十八株。

  《秦州记》曰:秦野多蒲萄。

  《本草经》曰:蒲萄生五原、陇西、敦煌,益气强志,令人肥健,延年轻身。

  王逸《荔支赋》曰:西旅献昆山之蒲葡。

  钟会《薄萄赋》曰:余植蒲萄於堂前,嘉而赋之,命荀勖并作。

  应祯《蒲萄赋》曰:结繁钟之磊落兮,英茏总而弥房。

  傅玄《蒲萄赋》曰:逾龙堆之险,越悬度之阻,涉乎三光之阪,历乎身热之野。

  ○橄榄

  《金楼子》曰:有树名独,分为二株,其东向一枝是木威树,南向一枝是橄榄树。

  《南越志》曰:博罗县有合成树,十围,去地二丈,分为三衢:东向一衢,木叶似练,子如橄榄而硬,削去皮,南人以为糁;南向一衢,橄榄;西向一衢,橄榄。

  裴渊《广州记》曰:橄榄涩酒。

  《广志》曰:橄榄,大如鸡子,交州以饮酒。

  《南方草木状》曰:橄榄,子大如枣,二月华,八九月熟。生食味<酉乍>,蜜藏乃甜美。交趾、武平、兴古、九真有之。

  《临海异物志》曰:馀甘子,梭形,初入口舌涩酸,饮水乃甘。又如梅实核,两头锐。呼为馀甘、橄榄,同一物异名耳。

  《岭表录异》曰: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尺,其子深秋方熟。闽中尤重其味,云:"咀之香口,胜含鸡舌香。"生吃及煮饮,悉解酒毒。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内盐於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彩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舡,损乾后,牢於胶漆,著水益乾坚耳。

  左思《吴都赋》曰:龙眼、橄榄。

  ○椰

  《隋书》曰:林邑国人,深目高鼻,发拳色黑。俗皆徒跣,以幅布缠身,冬月衣袍。妇人推髻。施椰叶席。

  《唐书》曰:诃陵国,俗以椰树花为酒。其树生花,长二尺馀。实大如人胫,割之取汁,以成酒,味甘,饮之亦醉。

  《南夷志》曰:荔枝、槟榔、诃梨勒、以萦、<木光>榔等诸树,永昌、丽死觐山皆有之。

  《云南记》曰:南诏遣使致南国诸果,有以萦,状如大牛心。破一重粗皮,刮尽;又有一重硬壳。有小孔,以筋穿之,内有浆二合馀,味甘色白。

  又曰:云南多以萦,亦以蜜渍之为糁。

  《广志》曰:椰树高六七丈,无枝条,有叶如束蒲,乃在树末。实如大瓠瓜,悬在树头。实外有皮,中有核,皮里有汁升馀,清如水,美如蜜,可饮。核中肤白如雪,厚半寸,味如胡桃而美,可食。出交趾,家家种之。

  《南方草木状》曰:椰,二月花,花仍猎菖实,房连相累。房三十,或二十七八。子十一月、十二月熟。其树黄,俗名为丹。横破之,可作碗。子长如栝楼子。

  《交州记》曰:以萦有浆,截花,以竹桶承取汁,作酒,饮之亦醉。

  《神异经》曰:东南荒中有椰木。椰高二三丈,或十馀丈,围丈馀,或七八尺。叶三百岁尽落而华,华如甘瓜华。华尽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岁而熟。熟后不长不减,形如寒瓜,长七八寸,径四五寸。

  《南州异物志》曰:椰树,大三四围,长五六丈,通身无枝。至百馀年有叶,叶状如蒲,长四五尺,直竦指天。实生叶间,皮包之,如莲状。皮硬过於核中。肉白如鸡子,著皮,崦腹内空含汁,大者含升馀。实形团团然,或如苽楼,横破之,可为爵,并堪器用,南人珍之。

  《异物志》曰:椰树,高六七丈,无枝条,叶如束蒲,在上。其实如瓠系之巅。实外皮如葫芦,肤中有汁升馀,清如水,味美於蜜。食其肤则不饥,食其汁则增渴。又有如人两眼处,俗号以萦为越王头。

  《岭表录异》曰:以萦树,亦类海棕。实号以萦,大如瓯盂。外有粗皮如火,腹次有硬壳,圆而且坚,厚二三分。有圆如卵者,即截开一头,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烂班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壳中有液数合,如乳,亦可饮之,冷而动气。

  左思《吴都赋》曰:椰叶尾鬋。

  《俞益期笺》曰:有清浆数斗,悬於长木之端,终不乾,故为小异。

  ○杨梅

  《金楼子》曰:杨周年七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椿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有杨梅,孔公指以示儿曰:"杆真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博物志》曰:地有名章则生杨梅。

  《南越志》曰:熙安县白蜀里多杨梅,张公以为名章则多杨梅。此偶以所闻而命书,后好事改地就之耳。求之白蜀,去之远矣。

  裴渊《广州记》曰:卢山顶有湖,杨梅绕其际。人登者,止得於山饱食,不得持下。

  《吴兴记》曰:故章县县北有石椁山,出杨梅,常以贡御。张华所谓"地有名章,必生杨梅",盖此谓也。

  《食经》曰:藏杨梅法:取完者一斛,盐渍之,曝乾。别取杭皮二斤,煮汁,盐渍之。不加蜜渍。梅色如初美好,可留数月。

  《临海异物志》曰:杨梅,其子如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味甘甜酸。

  梁较型《杨梅颂》曰:怀蕊挺实,涵黄扌柔丹,镜日绣粲,照霞绮峦。

  ○沙棠

  《山海经》曰:昆仑之丘有木焉,状如棠,黄华赤实,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却水。

  《吕氏春秋》曰:伊尹说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南越志》曰:宁乡,果多沙棠。

  竺法真《登罗浮山疏》曰:罗浮山有沙棠,华黄赤实,味甘如李。

  ○枸橼

  裴渊《广州记》曰:枸橼树以橘如柚,大而倍长,味奇酢,皮以蜜煮为糁。

  刘欣期《交州记》曰:枸橼如柚,核细。

  《异物志》曰:枸椽,实如橘,大如饭筥,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纻。若酸浆

  《岭表录异》曰:枸橼,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爱其香气。京辇豪贵家钉盘筵,怜其远方异果,肉甚厚白如萝卜。南中女工,竞取其肉,雕镂花鸟,浸之蜂蜜,点以燕脂,擅其妙巧,亦不让湘中人镂木瓜也。

  ○益智

  《十三国春秋》曰:安帝玄年,卢修为广州刺史。胁簜刘裕益智粽,裕乃答以续命汤。

  顾徽《广州记》曰:益智,叶如襄荷,茎如竹箭,子从心中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如粽子,味辛。

  周景式《庐山记》曰:山果有益智、蒲萄,

  《广志》曰:益智,叶似襄荷,长丈馀。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尾炤萼。其子丛生之,如枣中办,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镶。出寿方,亦生交趾。

  《南方草物状》曰:益智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华,五月、六月熟,味辛中芬香。出交趾、合浦。

  陈祁畅《异物志》曰:益智类意苡,长寸许,如枳椇子,味辛辣,饮酒食之佳。

  惠远法师《答卢循书》曰:捐饷深抱情至,益智乃是一方异味,即於衫晷行之。

  ○桷子

  《广志》曰:桷子,似木瓜树木。

  《南方草物状》曰:桷子木如鸡卵,三月华,八月、九月熟。味酸酢,或以蜜藏,滋味甜美。出交趾。

  刘欣期《交州记》曰:如桃。

  陈祁畅《异物志》曰:{殸木}子之树,枝叶四布。(枝叶满苏,如车盖也。)名同种异,味实甜酢。(与作纸谷同名,而实大异也。)果而无核,里面如素。析酒止醒,更为遗赂。

  ○檖

  《毛诗·秦风·车辚·晨风》曰:隰有树檖。(毛云:赤罗。或云山梨。今人谓之杨檖树。实如梨,但小耳。一名庶梨,一名鼠梨。)

  陆机《毛诗疏义》曰:树檖,一名赤萝,一名山梨,今人谓之杨檖树。其实如梨,但实奇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齐郡广县、尧山、鲁国、河内、共、北中有。今人亦种之。极有美者,亦梨之脆美者。

  《尔雅》曰:檖,罗也。(郭璞症曰:今杨檖也。实似梨而酢,可食也。)

  《广志》曰:阳檖子似梨,大如杏,可食。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阳檖二株。

 

   卷九百七十三 ◎果部十

 

  ○龙眼

  《广雅》曰:益智,龙眼也。

  谢承《后汉书》曰:交趾七郡献龙眼。

  《广志》曰:龙眼树,叶似荔枝,蔓延缘木生,子大如酸枣,色异,纯甜无酸。

  《朱崖传》曰:果有龙眼。

  《交州记》曰:龙眼树,高五六丈,似荔枝而小。

  《广州记》曰:龙眼子,似荔枝,七月熟。

  《吴氏本草》曰:龙眼,一名比目。

  《岭表录异》曰:龙眼之树如荔枝,叶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大核,如木槵子而不坚,肉白带浆,其甘如蜜。一朵恒三二十颗。荔枝方过,龙眼即熟,南人谓之荔枝奴。

  左思《蜀都赋》曰:旁挺龙眼,侧生荔枝。

  ○榠楂

  《齐书》曰:武帝幸丹阳郡,宴饮。郅捴恃旧,酒后狎侮同列。时王敬则执榠楂,以刀子削之,谓曰:"杆非玄徽头,何事自吃之?"为左丞庾杲之所纠,以赎论。

  《广志》曰:榠楂,其子甚酢,出西方。

  ○馀甘

  《吴录·地理志》曰:高凉安宁县有馀甘,初食之味苦,后口中更甘。

  《临海异物志》曰:馀甘子如梭形,出晋安侯官界中。馀甘、橄榄,同一果耳。

  《云南记》曰:泸水南岸有馀甘子树,子如弹丸许,色微黄,味酸苦,核有五棱。其树枝如柘枝,叶如小夜合叶。

  陈祈畅《异物志》曰:馀甘,大小如弹丸大,视之理如定陶瓜片。初入口如苦,忽咽口中,乃更甜美。盐而蒸之,尤美。可多食之。

  《朱崖故事》曰:朱崖果有馀甘。

  左思《吴都赋》曰:其果则丹橘、馀甘、荔枝之林。

  ○蒟子

  《汉书》曰:番阳令唐蒙风晓南粤,南粤食蒙蜀枸枸酱。(注曰:枸音矩,枸树也。)如桑,其椹其长三二寸,酢,取其实以为酱。

  《广志》曰:蒟子蔓生依树,子似桑椹,长数寸,色黑,辛如姜。以盐淹之,下气消食。出南安。

  左思《蜀都赋》曰:筇杖传节於大夏之邑,伻泊流味於番乩戤乡。

  ○木瓜

  《尔雅》曰:楙,木瓜。(郭璞症曰:实如小瓜,酢,可食。楙,音茂。)

  《周礼·冬官下·弓人》职曰:取幹之道,木瓜次果桑。

  《毛诗·卫·淇澳·木瓜》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毛云:楙也。《诗义疏》曰:楙,叶似榛,实如小<扁瓜>瓜,上黄着中,令蚡香欲嘬者,蜜封,藏百日,食之也。)

  《三国典略》曰:齐孝昭北伐库莫奚,至天池,以木瓜<厂火>毒鱼,鱼皆死而浮出。库莫奚窃相谓曰:"池有灵鱼,犯之不祥!"乃出长城北道,齐主分兵追击,获牛羊七万,振旅而还。

  《水经》曰:鱼复县地多木瓜树,有子大如甒,白黄,实甚苦香。《尔雅》之所谓"楙"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鱼腹县有固陵村,地多木瓜树,其子大者如甒。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有木瓜五株。

  《广志》曰:木瓜子可藏。枝为杖,一尺百二十节。

  《吴氏本草》曰:木瓜生夷陵。

  《虎丘山疏》曰:山三面悉有木瓜。

  何承天《木瓜赋》曰:惟兹木之在林,亦超类而独劭。方朝华而繁实,比沙棠而有耀。

  ○刘

  《尔雅》曰:刘,杙也。(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杙音弋。)

  《吴录·地理志》曰:交阯羸倭县有刘子树,出山中,实如梨,而味酸美。郡内皆有之。

  《南方草木状》曰:刘,三月华,七月、八月熟,其色黄,其味酢。出交趾、武平、兴古、九真。

  《吴都赋》曰:梌刘御霜。

  ○郁

  《周书》曰:夏食郁。(棣也。)

  《毛诗·豳·七月》曰:六月食郁。(毛注曰:郁,棣。)

  《诗义疏》曰:其树高五六尺,其实大如李,正赤,食之甜。

  《魏王花木志》曰:郁薁树,高五六尺,实大如李,赤色,食之甘。

  《广雅》曰:一名雀李,又名车下李,又有郁李,亦名棣,亦名薁李子。《毛诗·七月》"食郁及薁",即郁李也。一名棣也。

  《吕氏本草》曰:郁李,一名雀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薁李一株。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隐夫郁棣,合遝离支。

  潘岳《闲居赋》曰:梅、杏、薁棣之属。

  曹毗《魏都赋》曰:若榴、郁棣。

  ○杜梨

  《尔雅》曰:杜,甘棠。(今之杜梨也。)

  《山海经》曰:岷山,其木多棠。

  《韩诗外传》曰:邵伯在朝,所司请召民。邵伯曰:"不劳一身,而劳百姓,此非文王掷昃也。"於是庐於棠树之下,百姓大悦。诗人见而歌焉。

  《毛诗·鹊巢·甘棠》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毛云:甘棠,杜也。《诗义疏》曰:今棠梨也,一名杜梨。如梨而小,有甜、酢,可啖也。)

  《毛诗·鹊蟀·杕杜》有杕之杜,生於道周。

  陆氏《毛诗杜义》曰:杕杜,杜,赤棠也。与白棠同,但有赤白美恶。子白色者为白棠。白棠,甘棠也,多酸美滑。赤棠,子涩而酢者也。俗语涩如杜是也。木理亦赤,可以作弓材。

  孙楚《杕杜赋序》曰:家弟以虞氏《梨赋》见示,余谓:"岂以梨有用之为贵,杜无用之为贱?"故赋之。

  ○<木耎>枣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木耎>(音软)枣四株。

  《广志》曰:<木耎>枣,味如柿。晋阳楉<木耎>,肌细而厚,以供御。

  《范子计然》曰:<木耎>枣,出汉中郡。

  崔豹《古今注》曰:<木耎>枣,叶如柿,实似柿而小,味甘美。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楂、梨、梬、栗橘、柚芬芳。

  左思《蜀都赋》曰:林檎、枇晁,橙、柿、梬楟。

  ○榛

  《毛诗·邶·柏舟·简兮》曰:山有榛,隰有苓。

  陆机《机毛诗疏义》曰:山有榛,枝叶似栗树,子似橡子,味似栗。枝茎可以为烛。

  《毛诗·鄘·柏舟·定之方中》曰: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诗义疏》曰:榛,栗属,有两种。其一种大小皮叶皆如栗,其子小,形似杼子,味亦如栗,所谓"树之榛栗"者也;其一种枝茎如木蓼,生高丈馀,作胡桃味,辽代上党皆饶。

  《周礼·天官下·笾人》职曰:馈食之笾,其实榛。

  《礼记·曲礼下》曰:妇人之贽,椇、榛、枣、栗。

  《说文》曰:榛,似梓,实如小栗。

  《山海经》曰:上申之山,下多榛、楉。(郭璞症曰:榛,似栗而小。)

  任昉《述异记》曰:汉末,杨氏家园中产神榛二株。

  张衡《七辨》曰:寒梨乾榛。

  ○柚(《尔雅音义》曰:或作櫾)

  《尔雅》曰:柚,条也。(郭氏症曰:似橙,实酢,出江南。)

  《尚书·禹贡》曰:扬州,厥苞橘柚。

  《周书》曰:秋食橘、柚。

  《毛诗·秦·车辚》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列子》曰:吴越之间有木焉,其名曰柚,碧树而冬青,实丹而味酸。度淮北而化为枳焉。

  《庄子》曰: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譬犹楂、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適於口。

  《淮南子》曰:天之所处,地之所载,皆生於一父母。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

  《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云梦之柚。

  《山海经》曰:洞庭之山、纶山、铜山、贾超之山,其木多櫾。(郭璞症曰:柚,似橘而大。)

  《盐铁论》曰:御史曰:"孝武皇帝平百越,以为园圃,臣庶皆厌橘、柚。"

  崔实《政论》曰:橘、柚之贡,尧、舜所不常御。

  裴渊《广州记》曰:别有柚,号为雷柚,实如升大。

  《广志》曰:成都有柚,大如升。

  《博物志》曰:橘、柚类多,豫章郡出真者。

  《风土记》曰:柚,大橘也,赤黄而酢也。

  《神异记》曰:东方建春山外多柚。

  《异苑》曰:南康归美山石城内,有甘、橘、柚。

  《楚辞》曰:斩伐橘、柚,列树苦桃。

  《楚辞》曰:杂橘、柚以为圃兮,列辛夷与椒槟。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橘柚芬芳。

  《古诗》曰: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独自灯希。

  扬雄《扬州牧箴》曰:彭蠡既潴,阳鸟剽擫。橘柚羽贝,瑶琨筱簜。

  崔琦《七蠲》曰:于期江皋,实产橘柚,紫叶玄实,绿里朱茎。

  郭璞《赞》曰:屈生嘉叹,以为美谈。

  ○椴

  《尔雅》曰:櫠,椴也。(郭璞症曰:柚属,子大如盂,皮厚二三寸,中似枳,食之少味。)

  ○椹

  《毛诗·駉颂·泮水》曰: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黮,桑实。)

  《后汉书》曰:献帝时,三辅大饥。九月,桑复生椹,人得以食。

  《魏略》曰:杨沛为新郑长,课民益畜乾椹。会太祖西迎天子,无粮食,沛进乾椹。及太祖辅政,迁为邺令,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欲以励之,报乾椹也。

  《魏书》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枣、椹。

  车频《秦书》曰:慕容垂围邺,百姓不得复田。民以桑椹为粮,相啖略尽。

  《晋书·载记》曰:符登攻姚苌,苌据武都相持,累战,互有胜负。登军中大饥,收葚以供后。

  《后魏书》曰:崔逞自燕奔魏,寻除御史。太祖攻中山,乏粮,问群臣取食之方。逞曰:"取椹可以助粮。"太祖虽御侮慢,兵须食,乃听人取椹。

  《北史》曰:后周赵肃为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椹落其家,就遣人悉拾归其主,戒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金楼子》曰:秦皇遣徐福求一寸椹。碧海掷晷有扶桑树,长数千丈,树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是名为扶桑。仙人食期悁,而体作金光,飞腾心蕃也。

  《汉武内传》曰:神仙上药,有扶桑丹椹。

  《汝南仙贤传》曰:蔡君仲孝养老母。时赤眉乱,君仲取桑椹,赤黑异器。贼问之,答曰:"黑者与母,赤者自食。"贼嘉之,与盐二升。

  《世说》曰:张天锡为晋孝武所器,每人言话,无不竟日。颇有嫉之者,於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答曰:"桑椹香甘,鸱鸮革响,醇酪养性,人无嫉心。"

  《世说》曰:有王甲从北方来诣谢公,问:"北方何果最胜?"甲云:"桑椹最好。"谢公问:"可以比方江东何果?"甲云:"是黄甘之流。"公曰:"君何乃尔妄语!"甲耻受妄语之名,恐宰相所贵,乃买骏马,候熟时,取数十枚,返以奉公。公食之,以为美,乃谓甲:"杆味乃江东所无,而君近比黄甘!"於是引甲为宾客。

  《世贽记》曰:有椹树,长数千丈,名为扶桑芝。仙人食期悁,而体作金色,飞翔心蕃。其树虽大,其叶则小,故如中夏之桑椹也。但椹稀而赤,九千岁一生实耳。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愿会寺,中书舍郎王翊舍宅所立也。佛堂前生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旁布,形如羽盖。复高五尺,凡为五重,每一重叶椹各异。京时岳俗谓之神桑,观者成市,布施者甚众。帝闻而恶之,以为惑众,命给事黄门侍郎玄纪伐杀之。其日云雾晦冥,下斧之处,流血至地,见者莫不悲泣。

  东方朔《神异记》曰:东方有树,高八十丈,敷张自辅。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桑。上有椹,长三尺五寸,其围如数。

  《异苑》曰:汉兴平玄年九月,桑再椹。时刘玄德军小沛,年荒穀贵,士众皆饥,仰以为粮。

  又曰:北方有白桑,椹长数寸,食之甘美。

  《广五行记》曰:晋武太玄中,太原王戎为郁林太守,泊舡新亭眠,梦人以七枚椹与之,著衣襟中。既悟,得椹如梦中。

  傅休奕《桑椹赋》曰:繁实离离,含甘吐液。翠彩三变,或玄或白。嘉味殊滋,食之无斁。

 

   卷九百七十四 ◎果部十一

 

  ○枳椇(音只矩)

  《毛诗·嘉鱼·南山有台》曰: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枸,枳枸。)

  《诗义疏》曰:枳枸树,高大如白杨,所在皆有。子着支端,支柯不直。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江南特美。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能令酒味薄,若以为屋柱,则一屋酒可薄。

  《礼记·曲礼下》曰:妇人之贽,椇、榛、脯、修。(郑玄注曰:椇,枳椇也。)

  《广志》曰:枳椇,叶似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一月熟,树乾者益美。出南方。大如指头。

  崔豹《古今注》曰: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核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木石,一名枳椇也。

  ○棎(音蟾。《南越志》:果名,似柰而酸)

  薛茔《荆扬以南异物志》曰:棎子树产山中,实似梨,冬熟,味酸。丹阳诸郡有之。

  ○蒳(音纳)

  《异物志》曰:蒳草树,果如栟榈而小。三月彩其叶,细破乾之,味近苦甘。并鸡舌香食之,益善也。

  顾徽《广州记》曰:山槟榔,大于大蒳子。蒳子,土人亦呼为槟榔。

  左思《吴都赋》曰:藿蒳豆寇。

  ○木威

  顾徽《广州记》曰:馀甘、甘蔗、木威,黄皮,其味殊苦。

  顾徽《广州记》曰:木威,高丈馀,子如橄榄而坚,削去皮以为棕。

  ○榞木

  《吴录·地理志》曰:卢陵南郡雩都县,有榞树,其实如甘蕉,而核味亦如之。

  ○朹(音求)

  《尔雅》曰:朹,檕(音计)梅也。(郭璞症曰:朹树似梅,子如指头,可食,赤色,似小柰也。)

  ○棪

  《尔雅》曰:娀孔,(音琰)<木速>(音速)其。(郭璞症曰:娀孔,实似柰,赤,可食。)

  《山海经》曰:堂庭之山,其上多娀孔木。(郭璞症曰:即<木速>也。)

  曹毗《魏都赋》曰:果则谷娀孔山楟。(音亭。)

  ○杨桃

  《临海异物志》曰:杨桃,似南方橄榄子,其味甜。常五月、十月熟。谑言:"杨桃无蹙,一赎三熟。"其色青黄,核如枣核。

  《临海异物志》曰:杨桃子,生晋安侯官县。一小树得数十石,实大三寸,可蜜藏之。

  庾仲初《杨都赋》曰:杨桃、枇晁。

  ○杨榣

  《临海异物志》曰:杨榣有七脊,子生树皮中。其体虽异,味则无奇。长四五寸,色青黄,味甘也。

  ○冬熟

  《临海异物志》曰:冬熟,如指大,正赤,其味甘,胜梅。

  ○猴闼

  《临海异物志》曰:猴闼子,如指头大,其味小苦,可食。

  ○关桃

  《临海异物志》曰:关桃子,其味酸。

  ○土翁

  《临海异物志》曰:土翁子,如漆子大,熟时甜酸,其色青黑。

  ○狗槽

  《临海异物志》曰:狗槽子,如指头大,正赤,其味甘。

  ○鸡橘

  《临海异物志》曰:鸡橘子,如指头大,味甘。永宁南界中有之。

  ○猴惣

  《临海异物志》曰:猴惣子,如指头大,与柿相似,其味不减於柿。

  ○多南

  《临海异物志》曰:多南子,如指大,其色紫,味甘,与梅子相似。晋安侯官界中有之。

  ○王坛

  《临海异物志》曰:王坛子,如枣大,其味甘。晋安侯官越王祭坛边有此果,无知其名,因见生处,遂名王坛。其形小于龙眼,有似木瓜。七月熟,甘美也。

  王彪之《闽中赋》曰:王坛侯栗。

  《杨都赋》曰:草则龙目、荔枝、王坛、丹橘。

  ○三廉(出熙安郡云母山,见《南越志》)

  陈祈畅《异物志》曰:三廉大实,实不但三。(虽名三廉,或有四五六枚。)食之多汁,味酸且甘。藏之尤好,与众果相参。

  ○鬼目(亦名几目)

  《尔雅》曰:符,鬼目。(郭景缚曰:匠箔东有鬼目草,茎似葛,叶圆而毛,子如耳珰,赤色,丛生。)

  《广志》曰:鬼目似梅,南人以饮酒。

  《南方草木状》曰:鬼目树,大者如木子,小者如鸭子。二月花色,仍猎菖实,七月、八月熟。其色黄,其味酸,以蜜煮之,滋味柔嘉。交阯、武平、兴古、九真有之。

  裴渊《广州记》曰:鬼目、益智,直尔不敢啖,可为浆也。

  《交州记》曰:鬼目树,似棠梨,叶似楮,皮白,树高大,如木瓜而小邪倾,不周正。味<酉乍>,九月熟。又有草眯子,亦如之。亦可为糁。因其草似鬼目。

  ○甘蔗

  《说文》曰:藷,蔗也。

  《汉书·礼乐志·郊祠歌》曰:百味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应劭曰:柘浆,取柘汁以为饮也。)

  《吴录·地理志》曰:交阯句屚(音漏。)县甘蔗大数寸,其味醇美,异于他处。笮以为餳,曝之,凝如冰,破如博棋,入口消释。

  《江表传》曰:孙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餳。黄门先恨藏吏,以鼠矢投餳中,启言吏不谨。亮呼吏持餳器入门,曰:"杆器既盖之,且有油复,无缘有此也。黄门将有恨汝耶?"叩头曰:"常从臣求官莞席,有数,不敢与。"亮曰:"必是此也!"问,具服,即於前加髡,鞭斥外付。

  《晋书》曰:顾恺之,每食蔗自尾至本。人或问之,曰:"渐入佳境。"

  《宋书》曰:庾仲文好货,刘雍自谓得其助力,事之如父,夏中送甘蔗。

  又曰:玄嘉末,魏太武征彭城,遣使至小市门致意求甘蔗及酒。孝武遣人送酒二器,甘蔗百挺。

  《齐书》曰:宜都王铿善射,常以堋的趟惬,曰:"终日射侯,何难之有!"乃取甘蔗插地,百步射之,十发世晷。

  又曰:范云,永明十年使魏。魏人李彪宣命至云所,甚见称美。彪为设甘蔗、黄粽,随尽复益。彪笑谓曰:"范散骑小复验之,一尽不可复得。"

  《梁书》曰:庾沙弥性至孝。母刘亡,好啖甘蔗,沙弥遂不食焉。

  《三国典略》曰:陆纳反湘州,分其众二千人夜袭巴陵。晨至城下,宜丰侯修出垒门,坐胡床以望之。纳众乘水来攻,矢下如雨。修方食甘蔗,曾无惧色,部分军旅,鼓而进之。遂获其一舰,生擒六十人。纳遂归保长沙。

  又曰:侯景至朱雀街南,建康令庾信守朱雀门。俄而景至,信众撒桁。始除一舶,见景军皆着铁面,退隐于门,自言口燥,屡求甘蔗。俄而飞箭中其门柱,信手中甘蔗应弦而落。

  《隋书》曰:赤土国,物产多同于交阯。以甘蔗作酒,杂以紫瓜根,酒色黄赤,味亦香美。

  《永嘉郡记》曰:乐城县三州府,江有三洲,因以为名。对岸有浦,名为菰子,出好甘蔗。

  卢谌《祭法》曰:冬祠,用甘蔗。

  范汪《祠制》曰:孟春,祠用甘蔗。

  《扶南传》曰:安息国出甘蔗。

  《广志》曰:甘蔗,其餳为石密。

  《云南记》曰:唐韦齐休聘云南,会川都督刘宽使使致甘蔗。蔗节希似竹许,削去后亦有甜味。

  《神异经》曰:南方荒内<甘干><甘者>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甘干>音干,<甘者>音柘。)

  《异物志》曰:甘蔗,远近皆有。交阯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甘,围数寸,长丈馀,颇似竹。断而食之,既甘;生取汁为饴餳,益珍;煎而暴之,凝如冰。

  《甄异传》曰:隆安中,吴县张牧字君林,忽有鬼来,无他,须臾,惟欲啖甘蔗,自称高褐主人,因呼"阿褐"。牧母见之,是小女,面青黑色,通身青衣。

  魏文帝《典论》曰:常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三兵。余与论剑,酒酣耳热。方食干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蒲佰。

  《栽萦正书》曰:岁比不登,凡不给之物,若干蔗之属,皆可权禁。

  《楚辞》曰:臑(乓切。)鳖炮羔有柘浆。(柘,蔗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诸柘、巴苴。(诸柘,甘柘。)

  张协《都蔗赋》曰:若乃九秋良朝,玄酎初出,黄华浮觞,酣饮累日。挫斯柘而疗渴,若潄醴而含蜜,清滋津於紫梨,流液丰於朱橘。

  曹植诗曰:都蔗虽甘,杖植地折;巧言虽美,用植地灭。

  张载诗曰:江南都蔗,酿液澧沛,三巴黄甘,瓜州素柰。凡此数品,殊美绝快,渴者所思,铭之裳带。

  李伯仁《七款》曰:副以甘柘,丰弘诞节,纤液映豺,旨於饴蜜。

  虞翻《与弟书》曰:有数头男,皆如奴仆。伯安虽痴,诸儿不及。观我所生,有儿无子。伯安三男,阿思似父。思其两弟,有似人也。去日南远,恐如甘蔗,近抄即薄。

  应璩《与尚书诸郎书》曰:檀氏园,葵菜繁茂,诸蔗瓜芋,亦离尚萌。未知三生,复何种植?

  冯衍《杖铭》曰:杖必取材,不必用味;相必取贤,不必所爱。都蔗虽甘,犹不可杖;佞人悦已,亦不可相。

  ○甘藷

  《南方草木状》曰:甘藷,民家常以二月种之,至十月乃成卵,大者如鹅,小者如鸭。掘食,其味甜。经久得风,乃淡泊耳。出交趾、武平、九真、兴古。

  陈祈畅《异物志》曰:甘藷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肪。南方人专食之,以当米谷。蒸炙皆香美。宾客酒食亦施设,有如果实也。

  ○燕薁(音郁)

  《毛诗·豳·七月》曰:六月食郁及薁。(薁,蘡薁也。)

  《毛诗题纲》曰:葛藟,一名燕薁藤,好生河浒边,得水润而长。喻王九族,蒙王恩惠,以育子孙。今王无泽于族人,不如葛藟生河浒边也。

  《广雅》曰:燕薁,蘡舌也。

  《广志》曰:燕薁,似梨,早熟。

  《魏王花木志》曰:燕薁,实大如龙眼,黑色。《说文》谓之婴薁,《诗疏》一名车鞅藤。《豳诗·七月》曰:"食郁及薁"。此名燕薁。

  潘岳《闲居赋》曰:梅香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

  曹毗《魏都赋》曰:英梅杨李,若留郁棣。

  ○廉姜

  《广雅》曰:荦葰,(相维切。)廉姜也。

  《湘州记》曰:始安县空龙山、精了山出廉姜。

  《食经》曰:廉姜法:蜜煮乌梅,去滓,比滓廉姜,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

  刘祯《清虑赋》曰:仰称韭,俯拔廉姜。

 

   卷九百七十五 ◎果部十二

 

  ○甘蕉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芭蕉二株。

  《南夷志》曰:南诏,土无食器,以芭蕉叶藉之。

  《广志》曰:芭蕉菹,或曰甘蕉茎,如荷芋,重皮相裹,大如盂升。叶广二尺,长一丈。子有角。子长六七寸,或三四寸。生为行列,两两共对,若相抱形。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迢狞蘘饱人。其根大如芋魁,大一石,青色。其茎解散如丝,织以为葛,谓之蕉葛。虽脆而好,色黄白,不如葛色。出交趾建安。

  《南州异物志》曰:甘蕉,草类,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馀,叶长一丈,或七八尺,广尺馀、二尺许。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著茎末。百馀子,大名为房,根似芋块,大者如车毂。实随华,每华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此焦有三种:一种子大如拇指,长而锐,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种子大如鸡卵,有似牛乳,味微减羊角蕉;一种大如耦子,长六七寸,形正方,少甘味,最弱。其茎如芋,取以灰练之,可以纺绩。

  《异物志》曰: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镬煮之为丝,可纺绩,女工以为絺绤,匠不趾葛也。其内心如蒜鹄头生,大如合柈蚌。因为实房,一房有数十枚。其实皮赤如火,剖掷晷黑。剥其皮,食其肉,如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饱,而馀滋味犹在齿牙间。一名甘蕉。

  顾徽《广州记》曰:甘蕉,与吴花实根叶不异,真是南土暖,不经霜冻,四时花叶展,其熟、其未熟时,亦苦涩也。

  《南方草木状》曰:蕉树子,房相连累,甜美,亦可蜜藏。

  《游名山志》曰:赤岩山水石之间,惟有甘蕉林,高者十丈。

  卞敬宗《甘蕉赞》曰:扶疏似树,质则非木。

  ○扶留

  《吴录·地理志》曰:始兴有扶留藤,缘木而生,味辛,可以食槟榔。

  《蜀记》曰:扶留木,根大如箸,视之似柳根。又有蛤,明迮贲,生死晷,取烧为灰,曰牡厉粉。先以槟榔着口中,又扶留长寸,古贲灰少许,同嚼之,除胸中恶气。

  《异物志》曰:古贲灰,牡厉灰也。与扶留、槟榔,三物合食而后善也。扶留藤,似木防已,扶留、槟榔,所生相去远,为物甚异而相成,俗曰:"槟榔、扶留,可以忘忧。"

  《交州记》曰:扶留有三种:一名获扶留,其根香美;一名南扶留,叶青味辛;一名扶留藤,味亦辛。

  《广志》曰:扶留藤,缘树生,其花实即蒟也,可为酱。

  左思《吴都赋》曰: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芋

  《说文》曰:齐人谓芋为莒。

  《孝经援神契》曰:仲冬,昴星中,收莒芋。(宋均注曰:莒亦芋。)

  《广雅》曰:藉如,水芋也,亦曰乌芋。

  《汉书》曰:汝南郡有鸿隙大陂,翟方进为丞相,秦破之。郡中追怨,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

  《汉书》曰:秦破赵,迁卓氏,曰:"吾闻岷山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乃求远迁,致之临邛,至僮百人。

  崔鸿《十六国春秋·蜀录》曰:李雄克成都,众甚饥馁,乃将民就穀于郪,掘野芋而食之。

  《南史·孝义传》曰:鲜于文宗,渔阳人,年七岁丧父。父以种芋时亡,至明年芋时,对芋呜咽,如此终身。

  《氾胜之书》曰:区种芋法:区收三石。

  《汝南先贤传》曰:袁安,字召公,除阴平长。时年饥荒,贸苍菜食租入不毕,安听使输芋,曰:"百姓饥困,长何得食穀?"先自引芋,吏皆从之。

  《汝南先贤传》曰:薛包归先人蒙侧种稻芋,稻以祭祠,芋以充饥。耽道说礼,玄虚无为。

  《列仙传》曰:酒客为梁丞,使民益种芋,三年当大饿,卒如其言,梁民不死。

  《风土记》曰:博土芋,蔓生,根如鸡鸭卵。

  《华阳国志》曰:何随,字季业,蜀郫人。母亡归送,吏饥,辄取道侧民芋,随以帛系其处,使足所取直。民相语曰:"闻何安汉清,民取粮,令为之偿。"

  《博物志》曰:野芋,食之煞人。家芋,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

  《广志》曰:凡十四芋:有君芋,大如魁;有车毂芋,有旁巨芋,有边芋。此四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伞盖,缃色,紫茎,长丈馀,易熟,长味,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臛。有蔓芋,缘支生,大者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亩收百斛。有卑芋,七月熟。有九面芋,大不美。有蒙控芋,有青芋,有曹芋,子皆不可食,茎可为菹。又有百子芋,出叶榆县。有魁芋,无旁子,生永昌。

  《本草经》曰:芋,土芝,八月彩。

  左思《蜀都赋》曰:瓜畴芋区。

  ○菱

  《尔雅》曰:菱,蕨<木麋>。(郭璞症曰:今死晷芰也。)

  《尚书大传》曰:钜野菱。(钜野,大野也,鲁薮,今蜀山阳也。)

  《周书》曰:冬食菱藕。

  《周礼·天官下》笾人职曰:加笾之实,菱。

  《国语》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屈到,楚卿;宗老,家臣,)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建,屈到之子子木,)曰:"夫子不以私欲干国之典也。"

  《汉书·循吏传》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秋冬益畜果实菱芡。

  谢承《后汉书》曰:袁闳父贺为彭城相,亡,闳到郡迎丧,饥食菱芡,渴饮行潦。

  《梁书》曰:鱼弘为湘东王镇西司马,述职西上,道中乏食,缘路彩菱,作菱饭,给所部。弘度之所,后人觅一菱不得。又於穷洲之上,捕得猕猴数百,为脯,以供酒食。

  《淮南子》曰:楚灵王作章华之台,弃疾承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避而去之,乃食菱饮水,枕块而死。

  《吕氏春秋》曰:厉叔事莒闵公,自以为不知,而去居于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餐橡栗。

  杜恕《笃论》曰:夫萍之浮,与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叹巧言之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

  《风俗通》曰:殿堂像东井形,刻作荷菱水物,所以厌火也。

  《罗浮山记》曰:绥宁县玄龟渊中出菱,甚为甘旨。

  《广志》曰:钜野阁菱,大於常菱。淮汉以南,凶年以芰为蔬。

  范汪《祠祭》曰:孟秋之祭菱芡。

  《楚辞》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左思《蜀都赋》曰:其沃瀛则有绿菱红莲。

  潘岳《西征赋》曰:凫跃鸿渐,唼喋菱芡。

  郭璞《江赋》曰:忽忘夕而宵归,咏彩菱以叩舷。

  曹植《九愁》曰:彩菱华而结辞。

  孙楚《论屈建文》曰:加笾之品,菱芰存焉。楚多陂塘,菱芰所生。父自嗜之而抑案。宰祝既毁就养无方之礼,又失奉死如生之义,夺乎素欲,建何忍焉!

  ○芡

  《周礼·天官下』吨人》职曰:加笾之实,芡。

  《汉书》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冬益畜果实菱芡。

  《淮南子》曰:狸头愈鼠,鸡头已瘘。(音漏。鼠啮人创,狸愈之。瘘,颈肿疾。鸡头,死晷草,幽州谓之雁头,亦愈瘘。)

  崔豹《古今注》曰:芡,鸡头也,一名雁头,一名芰。叶似荷而大,叶上蹙衄如沸。实有芒刺,其里如珠,可以疗饥止渴。

  《方言》曰:{艹役},芡,鸡头也。北燕谓之{艹役},青徐淮泗之间谓之芡。

  《说文》曰:芡,鸡头也。

  《广雅》曰:南楚江湖之间谓之鸡头,或谓之雁头。

  《本草经》曰:鸡头,一名雁实,生雷泽。

  刘騊駼《玄根赋》曰:芳林臻臻,朱竹离离。菱芡吐荣,若摅锦而布绣。

  ○莲

  《尔雅》曰:荷,芙蕖,其实莲,(莲谓房也,)其中的(莲中子也,)的中薏。(中心苦者也。)

  《毛诗曰·陈·宛丘·泽陂》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史记》曰:龟千岁,游於莲叶之上焉。

  《吴时外国志》曰:大秦国有莲藕杂果。

  《宋起居注》曰:玄嘉十八年,有司奏:扬州刺史王浚解称,州治后池有两莲骈生,双房分体。又十六年,华林丞伍泳刺:双莲同幹,秀出华池。

  又曰:泰始二年八月,嘉莲双葩并实,合跗同茎,生豫州鳢湖。又六年,双莲一蒂,生东宫玄圃池。

  《三国典略》曰:齐王还邺,高丽、新罗并遣使朝贡。先是,徐州莲一茎两蒂,占云:"异木连枝,远人入欸。"斯其应也。

  《北齐书》曰:后主武平中,特进侍中崔季舒宅中池内,莲茎皆作胡人面,仍着鲜卑帽,俄而季舒见煞。

  《三国典略》曰:周平齐,齐幼主、胡太后等并归於长安。初,武成殂后有谣云:"千钱买果园,中有芙蓉树。破券不分明,莲子随他去。"调甚悲苦,至是应焉。

  又曰:高纬所幸冯淑妃,名小怜也。

  《后唐书》曰:监军张承业,本朝旧人,权贵任事,人士胁肩低首候之,惟马郁以猾稽侮狎。每宾僚宴集,承业出异方珍果陈列于前,客无敢先常者,当郁前者,食必尽。承业私戒主膳者曰:"他日马监至,惟以乾莲子置前而已!"郁至,窥之,知其不可啖。异日,靴中置铁锤,出以击之。承业大笑,曰:"为公易馔,勿败予案!"

  夏侯孝若《芙蓉赋》曰:绿房翠叶,紫饰红敷。黄螺圆出,垂甤散须。缨以金牙,点以素珠。

  孙楚《莲华赋》曰:攒聚星列,纤离相扶。皎若玄黎投幽夜,粲若邓林飞鹓雏。

  《乐府歌》曰:江南可彩莲,莲叶何田田!

  ○藕

  《尔雅》曰:荷,芙蕖,其根藕。

  《吴时外国志》曰:大秦国有莲藕杂果。

  《齐书》曰:永明中,巴东王子响杀行事刘夤等。武帝闻之,谓群臣曰:"子响遂反。"戴僧静大言曰:"诸王应自反,岂惟巴东!"武帝问其故,咎曰:天王无罪,而一时被囚!一挺藕,一杯浆,皆谘签师;签师不在,则竟日忍渴。"

  《唐史》曰:苏州进藕,其最上者名伤藕。或云荷名,或云叶甘为虫所伤,或云故伤其叶,以长其根。近多重台荷盖,莲实中又生花,亦甚异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咀嚼菱藕。

  夏侯湛《芙蓉赋》曰:咀菱藕於玄泉。

  谢朓诗曰:秋藕折轻丝。

 

   卷九百七十六 ◎菜茹部一

 

  ○菜

  《诗》曰: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旨美;御,{御示}也。蓄,聚菜以{御示}冬月乏无时也。)

  又曰:其蔌(音速。)伊何?维笋及蒲。(蔌,菜肴也。)

  《周礼·春官》曰:入学释菜合舞。(入学必择菜,礼先师也。菜,蘋蘩之属。)

  《仪礼·婚礼》曰: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没,终也。奠菜者韭,祭菜也,盖用薰。)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始为皇舅。)

  《礼》曰:仲秋之月,命有司趣民收敛,务蓄菜。(始为{御示}冬植蹈也。)

  《左传》曰:蘋蘩蕴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尔雅》曰:菜谓之蔌,蔬不熟为馑。(蔌,菜总名,见《诗》。凡草菜可食,通名为蔬也。)

  《论语》曰: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又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尚书大传》曰:煞君之室,虽生美菜,有义之士弗食。

  《后汉书》曰:刘平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母老,将平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又曰:崔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殚极滋味,不问馀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谢承《后汉书》曰:汝南锺南严海君,少时,乡人有入其园窃菜者。明日,拔菜悉遗乡里。乡里人相约,无复取菜者。

  又曰:彭城刀曜,字子卿,为渔阳相。前相所种菜,悉付还外。

  《魏志》曰:倭国地温,冬夏食生菜。

  《吴书》曰:赵咨使魏,魏人曰:"闻江东有耑(音端。)蹄菜,作苦为食?"咨曰:"当得仓(助庚切。)鲦以作羹。"

  王隐《晋书》曰:皇甫谧姑子梁柳,为城阳太守。或劝谧送之,谧曰:"柳为布衣过吾,吾送迎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不以酒肉为礼也。今而送,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鸿季也,岂中古人之道哉!"

  又曰:邵续为石勒所执,身灌园鬻菜,以供衣食。勒屡遣人察之,叹曰:"杆真高人矣!不如是,安足贵乎?"嘉其清苦,赐穀帛。每临朝嗟叹,以励群官。

  又曰:桓温性俭,每宴,惟下匕奠拌菜果而已。

  又曰:吴隐之母丧,哀毁。常咸菹,以其味旨,辍而弃之。及为广州,清操逾励,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宋书》曰:张敷,父在吴兴亡,成服凡十馀日,始进水浆。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

  又曰:宗悫以军功封洮阳侯。先是,乡人庾业家豪富侈,侯服玉食,与宾客相对,膳必方丈,而为悫设粟饭菜菹,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退,初尾辞。至是,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昔事为嫌。

  又曰:柳玄景为三公时,在朝勋贵多事产业,惟玄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得钱三万还宅,玄景怒曰:"我立此园菜,以供家啖耳!乃复卖以取钱,夺百姓之利耶?"乃以钱乞守园人。

  又曰:王玄谟、柳玄景、垣护之,虽并北人,而玄谟独受老伧之目。凡诸称为四方书疏,亦如之。常为玄谟作四时诗,曰:"堇茹供春膳,粟浆充夏餐,匏酱调秋菜,白醝解冬寒。"

  又曰:朱修之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贵为刺史,未曾供膳。往姊,为设菜羹粗饭以激之。

  《齐书》曰:晋永嘉五年,曲阳县市黄庆赵蒹右有园,东南广数丈。每种菜,辄鲜异,虽加彩拔,更生。夜恒有白光,似锈寘。道士傅德占,使人掘之三尺,获玉印,文曰"长承万福"。

  又曰:宜都王铿,生三岁,丧母。及有识,问母所在,左右告以早亡,便思慕蔬食,自悲不识母。

  又曰:江泌性仁孝,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惟食老叶而已。

  《南史·隐逸传》曰:沉道虔辟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有窃园菜者,外还见之,仍自逃隐。待窃者去后,乃出。

  《梁书》曰:武帝太官常膳,惟以菜蔬,圆案所陈,不过三盏。

  又武帝诏曰:今虽无复牲腥,犹有脯修之类,即之幽明,义为未尽。可更详定,悉荐时蔬。左丞司马筠等,参议火饼代大脯,馀悉用蔬菜,帝从之。

  《三国典略》曰:梁萧栋,字玄吉,豫章安王权之子也。侯景以法驾迎栋,时栋与其妃执锄种菜,忽然见逼,骇愕久之。

  《后魏书》曰:甄琛母窜氏,有孝性。夫氏去家,路逾百里,每得鱼肉菜果珍羹口实者,必令僮仆走奉其母,乃后食焉。

  又曰:高闾曾造胡叟,叟短褐曳柴,从田归舍,为闾设浊酒蔬食,皆手自办案。其馆宇卑陋,园畴褊局,而饭菜精洁,醯酱调美。见其二妾,并年衰跛眇,衣布穿敝。闾见其贫约,以衣服直十馀匹赠之,亦无辞愧。

  又曰:卢义僖性清俭,不营财利。虽居显位,每至困乏。麦饭蔬食,忻然甘之。

  《三国典略》曰:北齐王以邺清风园竿穆提婆,于是官无蔬菜,赊买於人,负钱三百万。其人诉焉,斛律光曰:"杆园竿提婆,一家足;不赐提婆,百官足。"

  又曰:库狄士文为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馀财。其子常啖官厨饼,士文枷之,系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录无敢出门,所买菜必於于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故绝迹,庆吊不通。

  《隋书》曰:姚察,陈亡入隋,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史,又敕於朱华门长参。文帝以察自奉蔬菲,别日召入内殿,赐果菜,指谓朝臣曰:"朕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只得此一人!"

  《唐书》曰:太宗回次易州界,司马陈玄璹令百姓种蔬坑上,而微火煦之,欲其速生,以拟供进。太宗闻之,责其谄媚,诏免官。

  又曰:太宗时,健达献佛土菜,一茎五叶,花赤,中心正黄,而蕊子紫色。泥婆罗献波棱菜,叶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又有酢菜,状似芹,而味香。浑提葱,其状犹葱,而甘辛。

  又曰:高宗时,司农欲以冬藏馀菜卖之百姓,以墨敕示仆射苏良嗣,良嗣判曰:"昔公仪相鲁,拔去园葵;况临御万邦,而败蔬鬻菜?"事遂不行。

  又曰:王昇为刑部尚书,性贪吝,不常在公。乃鬻公廨菜园,收其价钱以自润,甚为时论所丑。

  又曰:中书园蔬,日给於众官者,主事白常衮减其数,崔祐甫怒诃主事,主事曰:"杆相公之命。"祐甫大诟曰:"门下侍郎,安得理中书之蔬!"叱左右踣主事而拽之,自是与衮常不平。

  又曰:贞玄七年冬,司农卿李模免官。初,司农当供三官冬菜二千车,以度支给车值稍贱,又阻雨菜败,模以度支为辞。上责其不先闻,故免之。先是,模奏司农菜不足,请京兆府市之。尹薛珏、万年令韦彤,乃禁人私卖。上命夺珏俸一月,彤俸三月。

  又曰:贞玄中,奚涉为中书舍人,以所得杂给均分省内官,又躬亲庶务,下至园蔬,皆悉自点阅。人以为难,而涉处之无倦。

  《庄子》曰:宣尼穷於陈蔡之间,颜回择菜。

  《孔丛子》曰:菜谓之蔬。

  《金楼子》曰: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

  《说苑》曰: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捃菜。二子出,见老丈人戴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煞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煞之,非其罪也!君若何煞之?"言卒,丈人造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乎!"呼天而号,群臣见之,言,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灭三行,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

  又曰:楚庄王赐虞丘子菜田三百,号曰国老,以孙叔敖为令尹。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寿木之华,枯姑之东赤木、玄木之叶。馀瞀之南,有菜名嘉树,其色若碧。

  桓谭《新论》曰:董仲舒专精於述古,年至六十馀,不窥园中菜。

  《山东六贤传》曰:袁卞,字叔隰,陬虑人。种菜一园,左右窃取度沟渎,卞乃为之桥,其敦义如此。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云:上仙之药,有碧海之狼菜。

  《孝子传》曰:北平阳公,辇水作浆,兼以给过者。公补履屩,不取其直。天神化为书生,问云:"何不种菜?"曰:"无菜种。"即与数升,公种之,化为白璧,馀皆为钱,挂以娶妇。

  《广州先贤传》曰:丁密,苍梧人,非家织布不衣,非已耕种菜果不食。

  《杜兰香别传》曰:香降张硕,赍瓦榼酒,七子樏多菜,而无他味,亦有世间常菜,辄有三种,色或丹或紫,一物与海蛤相类。并有非时菜。硕云:"食之亦不甘,然一食,七八日不饥。"

  《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谓之人日,彩七种菜以为羹。

  《两京记》曰:隋大业六年,诸夷来朝,请入市交易,炀帝许之。於是修饬邸店,皆使甍宇齐正,卑高如一,环货充积,人物华盛,竞崇侈丽。至卖菜者,亦以龙须席藉之。

  《魏王花木志》曰:吴郡边海诸山,悉生紫菜。

  崔豹《古今注》曰:芟、荆、扬州人谓菹为蕺。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徐孝颖,性仁孝。常在园中昼卧,见人盗菜,徐徐转身向里,恐偷者见之。仁行退让,皆此类也。

  汉张竦奏曰:古叛逆之国,潴其宫室以为污池,名曰凶虚,虽生菜蔬,而民不食。

  ○韭

  《诗》曰: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礼》曰:庶人春荐韭,韭曰丰本。

  《尔雅》曰:霍,山韭。(今山中多有此菜,皆如人家种者。)

  《说文》曰:芗,韭华。非,菜一种,久而生也,像形,在地上,北也。

  《通俗文》曰:韭根白荄。(古人切。)

  《山海经》曰:边春山、鸡山,韭。丹重之山,其草多韭。

  《穀梁传》曰:古者公田为井,居灶葱非尽取焉。

  《汉书》曰:龚遂为渤海太守,民口种一畦韭。

  《晋书》曰: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每冬得韭萍。王恺每以此事为恨,乃密货崇帐下,问其所以。答云:"荳至难煮,豫作熟,有客来,作白粥以投之耳;韭萍,是捣韭根,杂以麦苗耳。"

  又曰:温峤灭王敦,先是,童谣曰:"剪韭剪韭,断阳柳。河东小子,令我与子。"以为贼如非、柳,寻得复生也。

  《晋书后略》曰:成都王围京邑,城中无菜,彩陈韭芥以为善菜。

  《齐书》曰:周颙隐锺山,王俭谓曰:"卿在山中何所食?"答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又问:"何者最佳?"曰:"负初早韭,秋暮晚菘。"

  又曰:庾杲之,字景行,为世祖征虏功曹,清贫,食惟韭菹、氵龠韭、生韭杂菜。或戏之曰:"谁言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韭。"言三九也。

  《三国典略》曰:北齐太上,后宫无限,衣皆珠玉,一女岁费万金,寒月尽食韭牙。

  《庄子》曰: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食芋,厌葱韭;今老病,欲酒肉之味耶?"无鬼曰:"君为万乘掷犄,苦国以义耳!目君病矣!何劳吾乎?"

  《列子》曰:老韭为苋,老羭为猿。

  《鲁猎萦》曰:市处者,仆妾脍炙而食,市饶也;菡泉沃韭织屦之士,从兄弟室父往,而不得粗糒焉。非爱其仆妾,恶其室父也,此其饶羡之与不足也。

  《说苑》曰:卫有一夫,负缶入井灌韭,终日一区。邓析过,教之曰:"有机重后轻前,命曰桔槔,终日讫九百区。"丈夫曰:有机智,必有机心。我非不知,不欲为也!"

  《正论》曰: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奈何欲望致刑厝乎?

  《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仙次,药有八阮赤韭。

  缪袭《祭仪》曰:春祠,和羹芼以韭。

  《水经》曰:交州平乐山多龙穴,旁生野韭。人往乞者,神许则风吹制分,随偃而拔,不得过越;不偃而拔,辄凶也。

  杨咳戤《洛阳茄蓝记》曰:李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崇家客李玄祐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玄祐曰:"二九十八。"闻者大笑,世以此为讥。

  诸葛亮教张君嗣曰:去妇不顾门,萎韭不入园。以妇人之性,草菜之精,犹有所耻;想忠壮者,意何所之?

 

   卷九百七十七 ◎菜茄部二

 

  ○葱

  《礼》曰:凡进食之礼,葱叶处末。又:脍春用葱。又:脂用葱。又:为君子择葱薤,必绝蒲熬。

  《尔雅》曰:茖,(古百切。)山葱。(茖,葱,细茎大叶。)

  《汉书》曰:龚遂为渤海太守,令人一口种五什稻葱。

  又曰:邵信臣为少府。先是,官园种冬葱、韭,复以屋,昼夜{难灬}火,待温气乃生。奏罢之。

  《东观汉记》曰:孔奋,字君鱼,为姑臧长。时天下乱,河西独安。前长居官数月,辄致赀产。奋在姑臧四岁,财物不增,惟老母极膳,妻子但食葱菜。或嘲奋曰:"置脂膏中,不能自润。"

  《义熙起居注》曰:十年,有司奏太常谢澹遣四人还家种葱菜,免官。

  《晋书》曰:居洛阳城十里内,有园菜,欲以当课,听引其长流,灌紫葱。

  《晋书》曰:石勒时,石聪将叛,佛图澄戒勒曰:"今年葱中有虫害人,百姓无食葱。"俄而石聪走。

  《后秦书》曰:姚兴种葱,皆化为韭,其后兵戈日盛。

  《后周书》曰:宣帝大像年,左卫园中葱变作韭。

  《梁书》曰:吕僧珍拜南兖州刺史,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恩重,尾馛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

  《金楼子》曰:名山之下生葱。葱薤者,是古人食石种也。故语曰:"宁得一把五茄,不用金王一车;宁得一片地榆,不用明月宝珠。五茄,一名金盐。地榆,一名玉鼓。惟此二物可煮石。

  又曰:用紫芝煮石,石美如脂,食之,可更调五味,下橘皮葱豉。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曰:"仙上药有玄都绮葱"

  《列仙传》曰:阮公者,鸣山上道士也。衣裘,发复耳。耳长六七寸,口中无齿。日行四百里。於山上种葱薤,百馀年人不知也。

  《春秋玄命苞》曰:天门山上有葱,所种畦垅悉成行。人拔取者悉绝,若请神而求,即不拔自出,奇异辛香。

  缪袭《祭仪》曰:秋祠,和羹芼以葱。

  《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故曰葱岭也。河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一十西经休循国,国在葱岭也。

  郭仪恭《广志》曰:休循国居葱岭,其山多大葱。

  《华阳国志》曰:曹公既与先主语,失匕。会大震雷,先主曰:"贤人言:'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觇之,见其拔葱,公曰:"阁耳公未觉也。"其夜先主急去。

  《广志》曰:有胡葱、木葱。

  《巴南山川记》曰:有石蒜、石葱。

  《续搜神记》曰:新野赵真家,园中所种葱,未经抽拔,忽一日尽缩入地。后经岁馀,真之兄弟相次分散。

  扬雄《蜀都赋》曰:万条荧荧,翠藻青黄,若摛锦布绣,望之无疆。

  潘岳《闲居赋》曰:菜则有葱韭蒜芋,青荀紫姜,堇荠甘旨,蓼荽芬芳。

  ○薤

  《尔雅》曰:葝,(巨盈切。)山薤。(今山中多有此菜,皆如人家所种。)

  又曰:薤,鸿薈也。(即薤菜也。)

  《汉书》曰:龚遂为渤海太守,令民一口种百本薤。

  《后汉书》曰:庞参为南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参在职,果能抑强肋弱,以惠政侍人。

  《魏略》曰:李孚,字子宪,为诸生,常种薤,欲以成计。有求索,不与一茎,亦不自食。时人谓之能行意。

  《世说》曰:桓公坐有参军,猗(音羁,箸取物也。)蒸薤不时解,其食者又不肋,而猗终不放,举坐皆笑。

  又曰:苏峻乱,庾公南奔,见陶侃,雅相重。及食,庾啖薤,因留白。陶问:"用此何为?"庾云:"故可种。"於是尤叹。

  《列仙传》曰:务光服蒲薤根。

  《荆州图副》曰:仲眶县有薤山,山多野薤,因以为名。

  古词曰:薤上朝露何易稀!

  潘岳《闲居赋》曰:白薤负霜。

  ○蒜

  《尔雅》曰:苈,(帘阅切。)山蒜。(今山中多有此菜,皆如人家所种。)

  《说文》曰:蒜,菜之美者,云梦之荤菜。

  《东观汉记》曰:李恂为兖州刺史,前柑史所种园小麦、胡蒜,悉付从事,无所留。

  谢承《后汉书》曰:江夏费遂,字子奇。为扬州刺史,悉出前柑史所种小麦、胡蒜付从事。

  又曰:太原闵仲叔者,代称节士。虽同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同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

  王隐《晋书》曰:郄诜母础苦车,及亡,不欲车载,乃养鸡种蒜,登揄八匹,舆棺至冢。

  《齐书》曰:豫章王大会宾僚,张融食炙,始毕,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

  《梁书》曰:邵陵王使贼煞何智通。既擒贼,智通子敞之割炙食之。即载出新亭,四面火炙之,焦熟。敞车载钱,设盐蒜。雇百姓食之,撤一脔,赏载钱一千,徒党并母肉遂尽。

  《抱朴子》曰:谓夏必长而蒜、麦枯,谓冬必凋而竹、柏茂。

  《正部》曰: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

  《三辅决录》曰:平陵范氏,南阳旧语曰:"前队大夫有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言其廉俭也。

  《栽萦正书》曰:栽萦曰:"吾常与陈子息于邺东门之外,见一老父,方坐而食。其子授之蒜,食必有馀,欲弃则惜,欲持去则暑,遂尽食,于是火辛,螫其肠胃,两目尽赤。陈子笑之,吾谓曰:"子之家中,牛羊数千而不敢食,天暑有曷死者而后食之,病子之躯,亦由是也!"

  《晋四王起事》曰: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於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株,盐豉而已。

  《颜氏家训》曰:《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颗共一筒。"颗,当音魏颗之颗,北土通呼物一段为一颗蒜,俗间常语耳。故陈王《雀鹞赋》曰:"头如蒜颗,目似擘椒。"

  崔豹《古今注》曰:蒜,茆蒜也,俗语谓之小蒜。胡国有蒜,十子共为一株,二箨裹之,名为胡蒜,尤辛于小蒜,俗人谓之大蒜。

  《冤报记》曰:梁庐陵王萧绩在荆州时,常遣从事量括民田。南阳乐孟卿亦充一使,够援舍人韦破虏发遣试敕,失王本意。及孟卿以数误得罪,破虏惶惧,不敢引愆,但诳孟卿:"公自为,当为公分雪,无劳诉也。"数日之间,遂斩於市,孟卿号叫,无由自陈,惟语人,以纸笔随殓。死后少日,破虏在糟上看牛,忽见孟卿挈头而入,持一碗蒜齑与之。破虏惊呼奔走,不获己而服之,因尔病,未几乃卒。

  《广五行记》曰: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初不相识,延之共坐。少顷,问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暗相记,能设一顿鲙否?"司户欣然,即处公买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司户家人云:"蒜尽。"僧云:"蒜尽,去也!"即起,留之云:"蒜尽,遣登掾。"僧云:"蒜既尽,不可更住!"苦留不止。司户果无疾暴亡。

  延荐《与李文德书》曰:五折张骞大宛之蒜。

  潘尼《钓赋》曰:西戎之蒜,南夷之姜。

  ○茄

  《梁书》曰:蔡樽为吴兴太守,不饮郡井水。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四年,改胡床为交床,改胡瓜为白露黄苽。改茄子为昆仑紫苽。

  《岭南异物志》曰:南土无霜雪,生物不复凋枯。种茄子,十年不世,生子,人皆攀缘摘之,树高至二丈。

  《岭表录异》曰:南中草菜,经冬不圣。故蔬园掷晷,栽种茄子,宿根有二三年者,渐长,枝幹乃为大树。每夏秋熟,则梯树摘之。三年后,树渐老子稀,即伐去,别栽嫩者。

  ○姜

  《春秋运斗枢》曰:璇星散为姜。失德逆时,即姜有翼,辛而不臭也。

  《援神契》曰:姜,御温菜也。

  《礼记·檀弓上》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论语·乡党》曰:不撤姜食。(撤,去也。齐禁薰物,姜辛而不臭,故不去也。)

  《韩诗外传》曰:宋玉因其友见楚王,楚王待之尾馛异。让其友,其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子之於王,未也,何怨于我也!"

  《史记》曰:万家之城千畦姜,与千户侯等。

  《魏志》曰:倭国有姜,不知其滋味。

  《齐书》曰:孔琇之为临川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乾姜二斤。武帝嫌其少,知琇之清,乃叹息。

  《梁书》曰:周舍,占对辩捷。常居直卢,语及嗜好,裴子野言:"赣来不常食姜。"拾应声曰:"孔称不撤,裴乃不常。"一坐皆悦。

  《吕氏春秋》曰:和之美者,杨璞之姜,招摇之桂,(杨璞,地名,在蜀郡。招遥,山名,在桂阳。)越骆之箘。

  《神仙传》曰:吴孙权曰:"权使介像作变化,种菜瓜,百果皆立生可食。"先主论脍鱼,何者最美,像曰:"鲻鱼为上。"先主曰:"论近道鱼耳,此出海中,安可得乎?"像曰:"可得耳!"乃令人于殿庭中作方坑,汲水满之,并求钩。像饵之,垂纶于坑中,不过顷,得鲻鱼。先主惊喜,问像曰:"可食否?"像曰:"故为陛下取,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厨下切之。先主曰:"闻食勃作齑至佳,此间姜永不及也,恨尔时无此姜耳!"像曰:"食勃岂不易得?愿搭所使行者,并付以直。"像自书一符,以青竹杖,使行人闭目骑杖,杖止,便买姜。买姜毕,复闭目。此人承其言,骑杖,须臾止,已到成都。不知是何处,问人,人言是蜀市,乃买姜。于时吴使张温于市见之,问曰:"与帝买姜。"于是甚惊,作书寄家。此人买姜毕,捉书骑竹杖,闭目,复须臾,已还。到吴厨下,切脍亦適了也。

  《李先生传》曰:郎中乔翻,於羊渚遇神人,意欲啖姜,而市无之。神人以绢数匹,并书一牒,付信,入市门南下,任意所如。须臾,得姜数斗还。以问神人,神人曰:"问李先生,当知我。"

  《博物志》曰:伏波将军唐资传蜀人煞姜法:先洒扫,别粗细为三辈,盛着笼中,作沸汤没笼,著汤中。须臾,取一片横截,断视其熟否。裹既熟讫,便内着瓮中,细捣米末以复氏,令姜不见。讫,以向汤令复沸,便相淹,消息视瓮中,当衷沸,沸便阴乾之。

  又曰:妊娠者,不可啖生姜,令儿盈指。

  《岭表录异》曰:山姜,花、茎、叶即姜也,根不堪食。而于叶间吐花穗,如麦粒,嫩红色。南人选未拆开者,以盐淹,藏入甜糟中,终冬如琥珀,香辛,可重用,为脍无加也。

  又曰:以盐藏曝乾,挤昀食之,极能治冷气。

  ○苏

  《尔雅》曰:苏,桂荏也。(苏,荏类,故明屦荏。)

  《方言》曰:周郑之间,谓之公蕡。湘沅之间,谓之{艹害}。(湘、沅,在武陵。)

  《沙洲记》曰:乞佛虏不识五穀,惟食苏子。

  《本草经》曰:芥蒩,一名水苏。(吴氏曰:假苏,一名鼠实,一名姜芥也。)

 

   卷九百七十八 ◎菜茄部三

 

  ○瓜

  《易·姤卦》曰:九五,以杞瓠瓜,含章,有陨自天。(杞,木之柔者。瓠瓜,果之大者。)

  《龙鱼河图》曰:瓜有两鼻者,煞人。

  《诗》曰:文王之兴,本由太王也。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兴也。《笺》云:瓜植稻实,继先岁之瓜,必小,状似紩,故谓之瓞。绵绵然,若将无长大时。兴者,喻后稷乃帝喾之胄,封於邰。其后公刘失职,迁於豳,居沮漆之地。历世亦绵绵然,至太王而得其民心,而生王业。故本周之兴,云于沮漆也耳。)

  《大戴礼》曰:五月乃瓜。乃者,治瓜之辞也。瓜也者,始食瓜。八月削瓜,畜瓜时也。

  《礼》曰: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副,拆也。既削,四析之,乃横断而巾复焉。)为国君,华之,巾以绤;(华,中裂之,不誓析也。)为大夫,累之;(累,倮也。不以巾复也。)士,疐之;(不中裂,横断,去疐而已。音帝。)庶人,龁之。(不横断。)

  又《月令》曰:仲冬之月,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雨汁者,水雪杂下。)

  《左传》曰: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不许。故谋主乱。

  《春秋运斗枢》曰:远《雅》《颂》,著倡优,则李生瓜。

  《论语》曰:子路曰:"佛肸以中牟叛,子之欲往也,如之何?"钟曰:"然,有是言,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尔雅》曰:瓞,(大结切。)瓝,(步角切。)其绍瓞。(郭璞注曰:俗呼瓝瓜为瓞。绍者,瓜蔓绪亦著子,但小如瓝耳。)

  《史记》曰: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

  《汉书·地理志》曰:敦煌,故瓜州地,生美瓜。

  《续汉书》曰:牵牛星,荆州谓之河鼓,主关梁,织爬犄瓜果。

  又曰:安帝玄初三年,有瓜异本共竖一瓜蒂,时以为:瓜者,外也。离本而实,女子外属之像也。是时,阎皇后与外亲耿宝共谮太子,废为济阴王,更外迎济北王子犊,立之。

  袁山松《后汉书》曰:建和二年,河东瓜两体共蒂。

  《后汉书》曰:施建,字君子,沛人也。家贫,母老,常鬻力供养,种瓜自给。

  应邵《汉官仪》曰:太棍果丞,官别在外,掌棍逑菜茹。

  《吴志》曰: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吴录》曰:征羌名矫,常为征羌令。)人客放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也。

  《吴录》曰:姚翁仲,常种瓜菜灌园,以供衣食。时人或饷,一无所受。

  《晋书》曰:咸宁二年,嘉瓜同蒂,生于成都。

  又曰:皇甫谧,年二十不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常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尾馛慰我。"(皇甫谧《自叙》同。)

  又曰:桑虞,仁孝自天。年十四丧父,毁瘠过礼。虞有园,宅北数里,瓜果初熟,有人逾砸筩之。虞以园援多棘刺,恐偷见人惊走而致伤损,乃使奴为之开道。及偷负瓜将出,见道通,闻虞使除之,乃送所盗瓜,叩头请罪,欢然尽以瓜与之。

  《齐书》曰:建玄初,武帝即位,到捴为司徒左长史。先是,武帝与捴同从宋明帝,射雉郊野,渴倦,捴得青瓜,与上对剖食之。

  又曰:竟陵王子良,夏月客至,为设瓜饮。

  又曰: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舡。县令刘僧秀悯其穷老,开渎下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灭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舡?"乃步他道,往钱塘谎恤。

  沉约《齐书》曰:韩灵敏早丧父,兄灵珍至孝,母亡,家贫无以葬,与灵种瓜。灵敏朝采,暮还复生,未尝减耗,葬事由此举。(《孝子传》同。)

  《梁书》曰:任昉卒,武帝闻问,方食西苑绿沉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因屈指曰:"昉少时,常恐不满五十。今四十九,可谓短命"。

  又曰:郭祖深清俭,常纺奘布衣。素木案,食不过一肉。有姥饷一青瓜,祖深报以匹帛。有富人,效之以货,鞭而徇贲,朝野惮之。

  又曰:郑灼,字茂昭,励志好学。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读诵。其笃志如此。

  《北齐书》曰:兰钦为广州刺史,(前柑史新渝侯。)映之薨,南安侯恬权行州事,冀得即真。及闻钦至岭,厚货厨人,途刀以毒,削瓜进之,钦及爱妾俱死。帝闻大怒,槛车收恬,削爵土。

  《后魏书》曰:杨愔典选,多以言貌取人。时谤词云:"尚书典选,似贫人买瓜,惟取大者。"

  又曰:郭祚以本官领太子少师。祚常从世宗幸东宫,肃宗幼弱,祚怀一黄<扁瓜>,出奉肃宗。时应诏左右,赵桃弓深为世宗所信,祚私事之,时人谤祚者,号为"桃弓仆射,黄<扁瓜>少师。"

  《后周书》曰:王罴性俭率。常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又曰:赵王招知隋文欲迁周鼎,密欲图之,藏兵刃於帷席之间,后院亦伏壮士。文帝从者多在阁外,惟杨弘玄胄坐于户侧,招以佩刀割瓜啖隋文,未之疑。玄胄觉变,扣刀而入,招乃以大觞亲饮胄酒。

  《北史》曰:宋琼,字普贤,以孝称。母曾病,季秋月思瓜。琼梦想见之,求而遂获,时人异之。

  《隋书》曰:文帝用法定制,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自此,四人共盗一欀桶,二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

  又曰:秦孝王俊,奢侈过甚,颇好於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於瓜中进毒。俊由是遇疾,徵还京师。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

  《唐书》曰:杜如晦薨后,太宗食瓜,美,怆然始之,遂辍其半,使置之於灵坐。

  又曰:高宗子八人,武后所出者,自为行弟。长曰孝敬皇帝,监国仁明,为后所忌而鸩之。次曰雍王,贤,为太子。次曰中宗,次曰睿宗。及孝敬遇害,诸弟尝所不安,晨夕怀惧,虽父母之前,无由敢言。乃作《黄台瓜词》,令乐人歌之,欲微悟上意。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由可,四摘抱瞒彘。"然太子竟亦流窜於黔州。

  又曰:德宗建中初,误以高力士养女杨氏归为沉太后。是时沉氏故老已尽,无识太后者。上密使中人就洛阳视高氏年状,颇同曩时。太后常削瓜哺上,刃伤左拇指。高氏常剖瓜,亦伤左拇指。中人皆阉官、女子,且非审识太后,见上仁孝,有殊喜,莫敢沮者。高氏辞曰:"实非太后。"具陈族姓内外以自明。

  又曰:贞玄四年夏,右神策军献瑞瓜,三蔓各为一蒂,而生三瓜。

  《庄子》曰:朽瓜化为鱼,物植典也。

  《墨子》曰:今有入人场园,取人瓜者,得罚;今掷觐侯,攻伐逾窃人瓜者数千万,而自曰义也。

  《秦子》曰:食瓜者虽去蒂,何以连其根?

  《孙卿子》曰:皋陶之色如削瓜。

  《抱朴子》曰:五原蔡诞,入山而还,欺家人云:"至昆仑山,有玉瓜,其形如世间瓜,但为光明洞彻而坚,须以玉井水洗之,便软,而可食。"

  又曰:曾参锄瓜,三足乌集其冠,孝故也。

  《家语》曰:曾子芸瓜,而误断其根。曾晳怒,以大杖击蒲俺。曾子仆地,有顷乃苏。孔子闻之,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也!"曾子使人请孔子,孔子曰:"舜之事瞽瞍,小捶则受,大捶则走。参委身以待暴怒,既身死,陷父于不义,不孝孰大焉?"

  《古文奇字》曰:秦改古文为大篆及隶字,周人多诽谤怨恨。秦苦天下不从,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凡七百人。密种瓜於骊山硎谷中温处,瓜实成,使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诏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说,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致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

  《古文琐语》曰:初,刑史子臣谓宋景公:"赣今已往五月五日,臣死;后五年五月丁巳,吴亡;以后五祀八月辛巳,君薨。"刑史子臣至死日,朝见景公,夕死。后吴亡。景公惧,思刑史子臣之言,将至死日,乃逃于瓜圃,遂死之。求得,已虫矣。

  贾谊《新书》曰:昔梁大夫宋就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亭楚亭皆种瓜,梁亭劬力数灌,其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恶。楚令以梁瓜之美,怒其瓜之恶,因往夜窃,搔梁瓜,皆有焦者矣。梁亭觉,请其尉,欲执搔衬尴。宋就曰:"是构怨分祸之道也。"令人窃为楚亭夜灌其瓜,令勿知也。楚亭旦而往,瓜则已灌。瓜日以美,楚亭往而察之,则梁亭之为也。楚令大悦,因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悦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友於梁王。(《新序》同。)

  裴渊《广州记》曰:有瓜冬熟,号为金钗,味乃甜美。

  《广志》曰: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掷曛为美。有鸟瓜、狸头瓜、蜜筒瓜、挪帝瓜、龙蹄瓜、羊髓瓜、又有鱼瓜、犬瓜,如斛,出凉州。阳城有青登瓜,大如三升魁。有桂枝瓜,长二尺馀。蜀地温,食瓜至冬熟。有春日瓜,细小,小瓣,宜藏,正月种,三月成。有秋泉瓜,秋种,十月熟,形如羊角,色苍黑。

  《列仙传》曰:溪人者,南郡编人。居山间,有仙人常止其家,从之买瓜。教之练瓜,与附子、桂实服之,一年能飞,登山入水,涂却海边。

  又曰:服闾者,不知何许人,常涂却海边诸祠中。有三仙,於祠中博赌瓜,雇闾使担黄瓜数十头,令瞑目,及上方丈山。

  《神仙传》曰:葛公,冬为客设生瓜。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谓上玄夫人曰:"后造朱炎山陵,食灵瓜,其味甚好。顾此未久,已七千岁矣。"

  又曰:仙之上药,有空同灵瓜,四劫一实也。

  《道讯莴》曰:褚雅,字玄通。人与共居,常取水洒扫。或夏月种瓜,恣人来取。

  《伏侯古今注》曰:孝平帝玄年,武陵县生瓜,花如葱,紫色,实如小麦,堕地复生。

  郭子横《洞冥记》曰: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於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

  《零陵仙贤传》曰:李融,字玄音,承阳人。固姑侯相使其为政,得吏民心,屡致祥瑞,甘瓜六子共茎。玺书慰劳,迁广汉太守。

  《南岳夫人内传》曰:夫人姓魏,孟存,性乐神仙。季冬之月,夜半清明,有四真人,并可年二十馀,天姿秀颖。至静室,因设酒肴,陈玄紫撩,降实灵瓜。

  《太山黄庭内景经注》曰:大霍山下有洞台,司免畕之府也。中有神灵瓜,食之者至玄也。

  《荆楚岁时记》曰:七月七日,设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布网于瓜上,则为得巧。

  刘向《别录》曰:尹都尉书有《种瓜》篇。

  《郑玄别传》曰:民有献嘉瓜者,异本同实。县欲表府,文词鄙略,君为改作,又着颂一篇,侯相高其才。

  《吴越春秋》曰:吴夫差为越所败,遁而去,得自生之瓜,其实已熟,掇而食之,问左右曰:"是乃冬有瓜,近道而人不食,何也?"煮右曰:"盛夏之时,人食生瓜,起居道旁,瓜子复生,故人恶食。"

  夏侯曾先《会稽记》曰:曹娥父溺死,娥槛逑浮其处,即得父尸。

  《博物志》曰:人以冷水自渍至膝,可顿啖数十枚瓜;渍至腰,啖转多;至颈,可啖百馀枚。所渍水,皆作瓜气瓜味。

  《搜神记》曰:吴时有徐光,常行幻术。於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弗与,便从索瓣种之。俄而瓜蔓延生花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及视所赍,皆亡耗矣。

  《幽明录》曰:安定人周敬,种瓜时亢旱,鬼为梿水浇瓜,瓜大滋繁。问姓名,不答。还白父:"常有惠於人否?"父曰:"西郭樊营,先作郡吏,偿官数百斛米,我时以百斛助之,其人已死。"

  又曰:孙锺,富春人,坚父也。与母居,至孝笃信,种瓜为业。有三少年,容范嘻丽,诣锺乞瓜。受乐尾覼,为设食出瓜,礼敬殷勤。临去曰:"我等司命,感郎见接之厚!"送出门,三人曰:"山中可作冢。"复言"'欲连世封侯,为数世天子。'"锺曰:"数世天子!"言讫,悉化成白鹄。

  《列异传》曰:辽东丁伯昭,自说其有客,字次节,既死,感见待恩,常为本家致奇异物。试腊月中从索瓜,得美瓜数枚来在前,不见形也。

  《述异记》曰:豫章郡有卢松村,罗根生于此村侧垦荒种瓜,又於外立一神坛。瓜始引蔓,清晨行之,忽见坛上有新板墨书,曰:"杆是神地所游处,不得停止种殖,可速去!"根生拜谢跪咒,曰:"窃疑村人利此熟地生苗,容或假托神旨以见驱斥。审是沙蔡,愿更朱书赐报。"明早往看,向板犹存,悉以朱代墨。

  任昉《述异记》曰:汉章帝玄年,上虞献艘斠瓜,一实五色。

  又曰:吴桓王时,会稽生五色瓜。今吴有五色瓜,岁充贡献。

  《五行记》曰:梁吏部尚书何敬容,夏患疟疾,寄在蒋山道士馆。时忽见一人,玄衣大帽,立在帐侧,自称杨胡灵,将瓜四枚,云与公。少时言讫,因不见。后数月,敬容以罪免官。

  《本草经》云:瓜,一名土芝。

  《吴氏本草》曰:瓜子一名瓣,七月七日彩,可作面脂。

  刘祯《瓜赋》曰:祯在曹植坐,厨人进瓜,祯为立成辞曰:"含金精之流芳,冠众瓜而作珍。投诸清流,一浮一藏。片以金刀,四剖三离。承之雕盘,幕以纤絺。甘侔蜜房,冷甚冰圭。

  嵇含《甘瓜赋序》曰:世云三芝,瓜处一焉,谓之土芝。

  张载《瓜赋》曰:羊箘垄掌,桂枝蜜筒,玄表丹里,呈素含红,丰敷外伟,绿瓤内醲。

  傅玄《瓜赋》曰:白者如素,黑者如漆,黄逾金箱,青侔含翠。旧有蜜筒,及青括楼,嘉味溢异,鲜类寡畴,一啮之倾,至三摇头。细肌蜜理,多瓤少瓣。丰旨绝异,食之不饣肙。(音乌悬切。)

  陆机《瓜赋》曰:夫其种族类数,则括楼定挑,黄扁白搏,金钗蜜筒,小青大班,玄骭素腕,狸首虎磻,东陵出於秦谷,桂髓起於巫山。

  夏侯孝若《梁田赋》曰:入果林,造瓜田。摘虎掌,拾黄班。落蒂离母,渍於寒泉。

  左思《蜀都赋》曰:其圃有瓜畴芋区。

  王廙《洛都赋》曰:瓜则桂枝、括楼,绿瓤青饥,消暑荡饣肙,解渴疗饥。

  《乐府歌诗》曰: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征遐。

  《古诗》曰:甘瓜抱苦蒂,美草生荆棘。爱利防有刀,贪人自还贼。

  阮籍诗曰: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短阡陌,母子相拘蒂。

  张华《真人篇》曰:朱李生东苑,甘瓜出西郊。

  曹植《求祭先王表》曰:乞请水瓜五枚。

 

   卷九百七十九 ◎菜茹部四

 

  ○瓠

  《诗·硕人》曰:齿如瓠犀。(犀,瓠中瓣也。)

  又曰:八月断壶。(壶,瓠也。)

  又曰: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谓之瓠。瓠叶苦,不可食。)

  陆机《毛诗疏义》曰:匏有苦叶,匏,瓠也。叶小,可为羹,扬州人恒食。至八月,叶即苦,故曰苦叶。

  《论语》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尔雅》曰:瓠犀,瓣。(瓠中瓣也。《诗》曰:齿如瓠犀。)

  《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妇人,居王宫,得耳疾。医为挑之,得物,大如茧。盛以瓠,复以盘,化为犬,五色,因名盘瓠。

  《晋书》曰:杜预病癭,吴人惮其智计,以瓠系狗之颈,每大树有癭,则斩使白,乃题曰:"杜预颈"。及城平,尽捕杀之。

  又曰:祖逖在河南,百姓感悦。常置酒大会耆老,坐中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乃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其得人心如此。

  《宋书》曰:徐文伯曾祖熙,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过客求饮,留一瓠瓢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之,乃《扁鹊医经》一卷。

  《齐书》曰:卞彬性好饮酒,瓠壶瓢勺,杭皮为肴。着皂冠,十二年不改易。以大瓠为笼,什物多诸诡异。自号狈觑居。

  《后周书》曰:强练师,不知何许人。所至之处,人皆敬而信之。晋公护未诛之前,曾手持一大瓠,到护第门外,抵而破之,乃大言曰:"瓠破子苦!"未几,而护诛,诸子并伏法。

  《管子》曰:一年之计,莫若树穀;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瓜瓠荤菜不备,国之贫也。

  《庄子》曰:惠子曰:"魏王贻我大瓠掷曛,我树之而成,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剖之以为瓢,则廓落无所容。非不大也,吾为其无用,剖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也。"

  《国语》曰:诸侯伐秦,及泾莫济。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曰:"豹之业,乃'匏有苦叶'矣,不知其他。"叔向退,召舟虞与司马曰:"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济而已。"是行,鲁人与莒人先济。

  《新序》曰:魏文侯见箕季,墙坏不筑,问其故,曰:"不时也!"又进瓠羹。文侯曰:"墙坏不筑。教我无夺民农功;饴我瓠羹,教我无多敛百姓。"

  王充《论衡》曰:干将之刃未磨,瓜瓠不能伤。

  又曰:妇人疏孕者子活,乳数者子死。譬苦瓠,华多实少也。

  《风俗通》曰:烧穰杀瓠。俗说家人烧黍穰,则使田中瓠枯死也。

  《水经》曰:今豫州汝南郡城西北,汝水左出,西北流,又屈而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瓠,耆老云:"城取名焉。"

  《太康地志》曰:朱崖儋耳无水,惟种大瓠,藤断,其汁用之亦足。

  《岭南异物志》曰:儋崖种瓠,成实,率皆石馀。

  ○壶卢

  《蜀志》曰:张裔,字君嗣,如瓠壶,外泽而内粗。

  《三国典略》曰:齐武成帝皇后胡氏,安定人,魏中书令、兖州刺史延之女也。母卢氏,怀孕延之初,有胡僧来,诣门曰:"杆宅瓠卢中有月!"

  崔豹《古今注》曰:匏,壶卢也。壶卢,瓠之无柄者。匏有柄者,悬匏。可作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用,则漆其里。

  又曰:瓢,瓠也。其总曰匏,瓠其别名。

  《世说》曰:陆士衡初入洛,谘张公所宜,曰:"诣刘道贞,是其一。"既往,刘尚哀制中,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惟问:"东吴有长柄壶芦,卿得种来否?"陆兄弟殊失望,乃甚悔去。

  《广五行记》曰:西域夷国有石骆驼,腹下出水。以金铁器取,便即漏下;惟匏卢盛之则不漏。饮之,令人体滑香净。其国神秘,不可数遇。

  《岭表录异》曰:葫卢笙:交趾人多取无柄之瓠,割而为笙,上安十三簧。吹之音韵清响,雅合律吕。

  ○蓼

  《尔雅》曰:蔷,虞蓼。(虞蓼,泽蓼也。)

  《诗》曰:闵予小子,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言辛苦也。)

  《礼》曰:脍,秋用蓼。鹑羹、鸡羹、鴽酿之蓼。(酿谓切杂之也。)

  《吴越春秋》曰:越王欲复怨,非一旦也。苦思勤心,夜以接日,卧则以蓼。

  《刘向别传》曰:尹都尉书有《种蓼》篇。

  《魏子》曰:君以臣为本,以民为根。犹室与柱梁相持也,梁不强则上下俱亡。故蓼虫,在蓼则生,在芥则死,非蓼仁而芥贼也,本不可失也。

  任昉《述异记》曰:长沙定王故宫,有蓼园,云定王故园也。菜之辛者,谓之蓼。

  《吴氏本草》曰:蓼实一名野蓼,一名泽蓼。

  ○葵

  《广雅》曰:蘬,(丘轨切。)葵也。

  《诗》曰:七月烹葵及菽。

  《尔雅》曰:莃,(音希。)菟葵。(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汋啖之滑。)菺,(音肩。)戎葵。(今蜀葵也,似葵,华如木槿华。)荍,(音翘。)蚍。(音毗)(房尤切,今荆葵也,似葵,紫色也。)

  《韩诗外传》曰:鲁监门女,相从绩,中夜而泣。其偶问其故,曰:"宋司马得罪于宋,出于鲁,马佚,食吾园葵,是岁,吾园亡一半。越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预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由此观之,祸福相及也!"

  陆机《毛诗疏义》曰:荍,(音翘。)一名比不,一名楚葵,似芜菁,英华紫绿色,可食,微苦也。

  《左传》曰:齐庆克通于声孟子,鲍牵见之,告国武子。武子召庆克,谓之夫人,诉之,乃刖鲍牵。仲尼曰:"鲍庄子掷昵,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也。)

  《史记》曰:公仪休为鲁相,食茹而美,拔去园葵也。

  《晋书》曰:江统上太子书曰:"今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政令。

  《北齐书》曰:王攸,字子深,少孤独。种葵三亩,数被人盗之。王攸密令人书葵叶下,明日市中看之,遂得偷者。

  《管子》曰: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桓公忧北郭民贫,管子请禁,去市三百步者,不得树葵菜。此则空有以相给。

  《淮南子》曰: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与日,虽不能与终始,其乡之诚也。(乡,仰;诚,实也。)

  缪袭《祭仪》曰:夏祠,和羹芼以葵。

  《列仙传》曰:丁次都,不知何许人也,为辽东丁氏作人。丁氏常使买葵,冬得生葵。问:"冬何得有葵?"云:"赣日南买来。"

  《列女传》曰:鲁漆室有女,过时未適人,倚柱而叹。邻妇谓曰:"何悲也?欲嫁乎?"女曰:"吾忧鲁君老,而太子少也。"妇曰:"杆鲁大夫忧焉。"女曰:"昔有晋客,舍吾家,系马于园。马佚,践吾园葵,使吾终岁不厌葵味。邻挪导亡,借吾兄追,雾出以求,溺流而死,使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国微弱,乱将及人!"三年,鲁果乱。

  《师旷占》曰:黄帝问师旷,曰:"欲知牛马贵贱,秋葵下,小葵生,牛马贵;大葵不虫,牛马贱。

  《博物志》曰:陈葵子,微火炒,令爆咤,散着熟地中,遍踏,朝种暮生,远不过宿。陈葵子,秋种复盖,令经冬不世,至春有子,是也。

  潘岳《闲居赋》曰:绿葵含露,白薤负霜。

  鲍明远《葵赋》曰:别有鸭脚、豚耳。(言葵似之。)

  《古歌辞》曰:彩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

  ○芜菁

  《尔雅》曰:须,葑苁(音总)也。(须,未闻。江东呼芜菁为菘,菘、须音相近故也。须即芜菁也。)

  《尚书》曰:荆州,厥贡苞,匦菁茅。(菁以为菹也。)

  《诗》曰:彩葑彩菲,尾馛下体。(葑,蕦也。菲,芴也。下体,根茎也。《笺》云:茏,蔓菁,与葍之类皆上下可食。然其根有美时,有恶时。)

  又曰:爰彩葑矣,沫之东矣。(葑,蔓菁也。)

  又曰:《彩苓》,好听谗也。彩葑彩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葑,菜也。)

  陆机《毛诗疏义》曰:彩葑,芜菁也,郭云今崧菜也。可食,少味。

  《东观汉记》曰:桓帝永兴二年,诏司隶:蝗水为灾,五穀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芜菁,以助民食。

  《吴历》曰:刘备归曹公,曹公使亲近觇视,诸将有宾客酒食者,辄因事害之。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公使人窥门即去,备谓张飞曰:"吾岂种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复留!"其夜轻马而去。

  《吴录》曰:陆逊、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抄掠。瑾闻之,欲急去。逊方催人种荳崧,与诸将围棋,以示闲暇。

  《齐书》曰:武陵王晔,性清简。尚书令王俭诣晔,留俭设食,盘中崧菜鲍鱼而已。俭重其真率,为饱食尽欢而去。

  又曰:周颙,清贫寡欲,终日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甚机辨。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梁书》曰:范玄琰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常出行,见人盗其菘,玄琰遽退走。母问其故,乃以实答。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椿泄也。"於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玄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北史》曰:孟信为赵郡太守,政尚宽和,权豪无犯。山中老人曾以豚酒馈之,信和颜接引,殷勤劳问,乃自出酒,以铁铛温之,素木盘盛芜菁菹而已。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土英。

  《荆楚岁时记》曰:仲冬,是月也,菜结霜。芜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咸菹。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钗色。今南人作咸菹,以糯米熬捣为末,并研胡麻汁和酿之,石笮(音责。)令熟。菹既甜脆,汁亦酸美。呼其茎为金钗股,醒酒所宜也。

  《急就篇》曰:老菁蘘荷冬日藏。(并藏蓄之,以御冬也。)

 

   卷九百八十 ◎菜茹部五

 

  ○芦服

  《尔雅》曰:葖,芦萉。("萉"宜为"菔"。芦菔,芜菁属,紫华,大根,俗呼雹葖。"菔"种或作"蔔"。)

  《方言》曰:芜菁,紫者谓之芦菔。

  《广志》曰:芦服,别名雹葖。

  《后汉书》曰:刘盆子在长安时,掖庭中宫女犹有数百千人。自更始败后,幽闭殿内,拔庭中芦服根,捕池鱼而食之。(《东观汉记》同。)

  《北史》曰:张威,隋文受禅,迁青州刺史。在州颇事产业,遣家奴於人间鬻菔根,其奴缘此侵扰百姓。上深加责坐,废於家。

  《正论》曰:理世不真贤,犹治病无真药,当用人参,反登捃菔根。

  《唐新语》曰:开玄中,中书令萧嵩以《文选》是先代旧业,欲注释之,奏请左补阙王智明、金吾卫佐李玄成、进士陈居等注《文选》。先是,东宫卫佐冯光进入院校《文选》,兼复注释,解鸱蹲云:"今之芋子,即是着毛萝菔。"院中学士向外说之,萧嵩闻之,拊掌大笑。

  《云南记》曰:巂州界缘山野间有菜,大叶而粗茎,其根若大萝卜。土人蒸煮其根叶而食之,可以疗饥,名之为诸侯菜。云武侯南征,用此菜子莳於山中,以济军食。亦犹广都县山枥林,谓掷觐葛木也。

  ○芥

  《魏子》曰:蓼虫,在蓼则生,在芥则死。非蓼仁芥贼,本不可失也。

  《刘向别录》曰:尹都尉书有种芥、葵、蓼、韭、葱诸篇。

  《岭南异物志》曰:唐孟琯常於岭表买芥菜,置壁下忘食,数日皆生四足,有首尾,能行走,大如螗螂,但腰身细长。

  又曰:南土,芥高者五六尺,子如鸡卵。广州人以巨芥为咸菹,埋地中,有三十年者。贵尚亲宾,以相饷遗。

  《岭表录异》曰:广州地热,种麦则苗而不实。北人将蔓菁子就彼种者,出土即变为芥。

  《吴氏本草》曰:芥菹,一名水苏,一名劳祖。

  ○莼

  《南越志》曰:石莼,似紫菜,色青。

  《集异记》曰:丹阳张承先家,有鬼长为取它物。会有客,须莼二斗,鲤鱼二十头。鬼将一小儿置骠骑,令小儿睡,眼觉,看篮中,已有莼、鲤。

  《幽明录》曰:阿东常丑奴,泛湖边拔蒲,暮宿空舍。时日暮,见一女姿容极美,乘舡载莼,至舍寄住,变而为獭。

  ○蘘荷

  《说文》曰:蘘,蘘荷也,一名菏苴。(《广雅》同。)

  崔豹《古今注》曰:蘘荷,似蓄苴而白,蓄苴色紫。花生根中,花未败时可食,久置则削烂,不为实矣。叶似姜,宜阴翳地,常依荫而生也。

  《搜神记》曰:余外妇姊夫蒋士,有佣客,得疾下血。医以中蛊,乃密以蘘荷根布席下,不使知。乃狂言曰:"食我蛊者,乃张小人也。"乃呼张小,小亡去。今世攻蛊,多雨曾荷根,往往验。蘘荷,或谓嘉草。

  《葛洪方》曰:人得蛊,取蘘荷叶,著卧席下,不使知,立呼蛊姓名。

  潘岳《闲居赋》曰:蘘荷依阴,时藿向阳。

  ○紫菜

  《集异记》曰:会稽照诞入海彩菜,於山上曝之。夜忽见群鬼,张目切齿,欲来击诞。诞奋刀斫之,槛屙悉被靡。乃就诞乞少许紫菜,诞不为与。

  《吴郡缘海记》曰:郡海边诸山,悉生紫菜,《吴赋》云:"纶组紫绛"者也。

  ○苦买

  《晋书·安帝记》曰:义熙二年,有苦买菜生杨州营,茎高四尺六寸,广二尺二寸。是后岁多征伐,人民积苦。故苦买者,买苦也。

  ○芹

  《尔雅》曰:芹,楚葵。(今死晷芹也。)

  《诗》曰:觱沸槛泉,言彩其芹。(芹,菜也。)

  又曰:《泮水》曰:思乐泮水,薄彩其芹。(芹,水菜也。)

  《列子》曰:宋国有人,其妻告之曰:"昔有人,甘茙菽与芹子,乡豪常之,哲於其口,嘇於其肠,众哂之。"

  《吕氏春秋》伊尹说曰,菜之美者,云梦之芹也。

  范汪《祠制》曰:孟春,祭有芹菹。

  《宋林》曰:{艹岂}(音岂。)美菜,生云梦。

  ○荠

  《尔雅》曰:芫,(思历切。)蓂大荠。(似荠,细叶,俗呼老荠。)

  又曰:蒫,(才何切。)荠实。

  《广雅》曰:芫蓂,马辛也。

  《说文》曰:荠,草,可食。

  《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苦菜也。而君子於己之苦,又甚於荼。北方之,荼则如甘荠。)

  《礼》曰:孟夏之月,靡草死。(荠、葶苈之属。)

  《春秋繁露》曰:荠,以美冬水气也。荠,甘味也,乘於水气,故美者甘胜寒也。荠之言济,所以济大水也。

  《淮南子》曰:荠、麦冬生而夏死。

  《抱朴子》曰:荠、麦、大蒜,仲夏而枯。

  《物理论》曰:夫解小而引大,了浅而伸深,犹以牛刀割鸡,长殳刈荠。

  《吴氏本草》曰:芫蓂,一名析目,一名策冥,一名马驹。雷公、神农、扁鹊,辛;李氏小温。四月彩,干二十日。生道旁。细辛、乾姜、苦参、荠实、神农,甘毒,生野田。五月五日彩,阴乾,治腹胀。

  ○蕨

  《诗》曰:陟彼南山,言彩其蕨。(蕨,鳖菜也。)

  又曰: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晋书》曰:齐王秉权,张翰谓郡人顾荣曰:"天下纷纷未已,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去矣!彩南山蕨,饮三江水也。"

  《尔雅》曰:蕨,鳖。(初生尾炤,可食。江西谓植殿。)

  《古诗》曰: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堇

  《诗》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堇,菜也。荼,苦菜也。周之原地肥美,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皆甘如饴也。)

  《礼》曰:芾荁、枌榆、兔薧,(音考。)氵修髓以滑之。(谓用谓和饮食也,蓂堇类也。冬用堇,夏用荁。)

  《尔雅》曰:啮,苦堇。(今堇葵也,叶似柳,子如米,汋食之滑。)

  《三十国春秋》曰:刘殷,字长盛。七岁丧其父,哀毁逾礼。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殷入泽中恸哭,有堇生焉,得斛馀。

  《广语》曰:夏蓂秋堇滑如粉。

  《后汉书》曰:崔和为平昌太守,性鄙吝,埋钱百斛。其母季春思堇,惜钱不买。

  ○荇

  《尔雅》曰:莕,接余,其叶符。(丛生死晷,叶圆,在茎端,长短随流水深浅。江东人食之。莕,音杏也。)

  《诗》曰:参差行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寝求之。(荇,接余也。)

  ○邪蒿

  《北齐书》曰:邢峙,字士峻,以经授皇太子。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令去之,曰:"杆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显宗闻而嘉之。

  ○芸台

  《通俗文》曰:芸台谓之胡菜。

  《韵集》曰:芸台,胡菜。

  ○薰葇

  《方言》曰:苏之小者,谓之穰葇。(薰菜也。)

  ○鹿角

  《南越志》曰:猴葵,色赤,生石上,南越谓之鹿角。

  ○葫荽

  《石崇奴券》曰:奴当种萝勒、葫荽,不亲不疏。

  ○优殿

  《南方草物状》曰:合浦有菜,名优殿。以豆酱汁茹食,芳好。可食胡饼。

  ○雍菜

  《广州记》曰:雍菜生死晷,以为菹。

  ○冬风

  《广州记》曰:冬风菜,陆生,宜肥肉作羹。二者微味,人甚重之。

  ○络葵

  《博物志》曰:人食络葵,为狗啮,则疮不差,或致死。

  ○蔊(音竿)

  《字林》曰:蔊,辛菜也。

  ○荶(音吟)

  《字林》曰:荶菜,似蒜,生死晷。

  ○波棱

  《唐书》曰:太宗时,尼婆罗献波棱菜,叶似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