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物志》关于汉代岭南地区食材物产的记载

 风吟楼 2023-02-16 发布于广东

众所周知,岭南两广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靠山面海,当地蔬果、家禽、海鲜等应有尽有,物产丰富。然而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作为边陲之地的岭南地区物产如何?我们可以从东汉杨孚写的《异物志》中找到一些答案。

文章图片1

《异物志》

注:《异物志》为广东历史上第一部学术著作(又名《南裔异物志》《交州异物志》《交趾异物志》),大约成书于东汉和帝年间(89—105),作者是杨孚,番禺下渡村(今广州海珠区)人,东汉章帝时期朝廷议郎。其书描写了岭南地区传说、地理、风俗、物产等信息,是国内最早详细介绍岭南地区物产的著作,也是开创国内异物志类书籍的先河之作。其书自宋代后已全部亡佚,今存版本为清代曾钊辑录诸书而成。

一、水果

椰树

高六七丈,无支叶,如朿蒲在其上,实如瓠系,在于山头,若挂物焉,实外有皮如葫芦核,里有肤白如雪,厚半寸如猪肤,食之美于胡桃味也,肤里有汁余,其清如水,其味美于蜜。食其肤可以不饥,食其汁则于愈渴,又有如两眼处,俗人谓之越王头。

椰树主要分部于我国南方,尤其岭南地区为多,根据书中记载,杨议郎认为椰子肉“美于胡桃味”,而椰子水 “味美于蜜”。而“食其汁则愈渴”,另有版本说“食其汁则御渴”,那么喝椰子水是越喝越渴还是能解渴呢?笔者觉得见仁见智了。

文章图片2

荔枝

荔支

为果多汁,味甘绝,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饱食,不可使厌。生时大如鸡子,其肤光泽,皮中食,干则焦,小则肌核,不如生时奇。四月始熟也。

荔枝原产地就是我国南方,其他地方都为移植,书中记载荔枝“可饱食”有点夸张,俗话“一颗荔枝三把火”吃多了是会得“荔枝病”的。

文章图片3

杨桃

薕实

虽名三薕,或有五六,长短四五寸,薕头之间正严,以正月中熟,正黄多汁,其味少酢(同醋指酸),藏之益美。

薕实即杨桃,薕是指它的边,杨议郎很懂的吃,“藏之益美”放久点熟透会更甜。大概因为喜爱所以留下一段小诗:“三薕大实,实不但三,食之多汁,味酸且甘,藏之尤好,与果相参”。

橘树

白花而赤实,皮馨香,又有善味,江南有之,不生他所。

柑橘树,如新会柑,乃大红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其新会陈皮更是驰名中外。

橄榄

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其实如枣,三月有花生,至八月方熟,甚香,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

橄榄我们日常多见,做小吃,盐腌做配菜或做药用,至于“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不知是否真实,或为误传。

文章图片4

余甘子

馀甘

大小如弹丸,视之理如定陶瓜。初入口苦涩,咽之口中,乃更甜美足味,盐蒸之尤美,可多食。

馀甘即余甘子,汉代古人就知道用盐水浸泡,去除苦涩味。今天岭南各街头售卖杂果店,余甘子保留一样的做法,食用时再佐以辣椒盐,口感甜辣美味。其可用作泡酒材料,亦可用作药膳煮汤。

芭蕉

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镬煮之为丝,可纺绩,女工以为絺绤,匠不趾葛也。其内心如蒜鹄头生,大如合柈蚌。因为实房,一房有数十枚。其实皮赤如火,剖掷晷黑。剥其皮,食其肉,如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饱,而馀滋味犹在齿牙间。一名甘蕉。

香蕉据说原产地琉球群岛,在我国南方多有种植。书中除了提到芭蕉果肉可食用,汉代岭南人已经掌握了用芭蕉叶抽丝,纺织成蕉布的工艺,这实属令人惊叹。

文章图片5

甘蔗

甘蔗

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为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砖。其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东汉岭南人除了会种植甘蔗,还掌握了制糖方法。榨汁煎制晒干凝成糖砖,即今片糖。当时岭南地区的制糖工艺并不比中原落后。

二、药材香料

文章图片6

槟榔

槟榔

若荀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桂,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腫起,若瘣木焉,因拆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棘针重累其下,所以卫其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蟲消杀,饮啖设为口实。

2000多年前岭南地区,古人已有食槟榔的记载,书中记载了其药用价值“以扶留、古贲灰(牡蛎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蟲消杀”,还有和现代人一样啖槟榔上瘾 “饮啖设为口实”。

枸橼

实如橘,大如饭筥,皮有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紵,若酸浆。

枸橼就是香橼、佛手柑,因为其汁少,味苦酸,一般不直接食用,而用于制作香油或药材,有理气清痰的效果。书中记载可用来洗涤衣物,类似肥皂。

文章图片7

益智子

益智

类薏苡,实长寸许,如枳椇子,味辛辣,饮酒食之佳。

益智子,现在多作药材使用。有固精缩尿、温脾补肾、阳虚腹痛等功效,也就是能壮阳,益智子也可泡酒喝,功效不错。杨议郎估计也有此爱好,才能写出“饮酒食之佳”之说啊。

蒳草树(豆蔻)

果如栟榈而小。三月彩其叶,细破乾之,味近苦甘。并鸡舌香(丁香)食之,益善也。

豆蔻生交趾,其根似姜而大,从根中生,形似益智,皮壳小厚,核如石榴,辛且香。

豆蔻,现在主要作为药材使用,豆蔻搭配丁香是可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

文章图片8

良姜

姜汇

大如累,气猛,近于臭,南土人捣之以为齑。荾,一名廉姜,生沙石中,姜类也。其累大,辛而香,削皮以黑梅并盐汁渍之则成也,始安有之。

姜汇即良姜,廉姜,山姜等,现在主要用作烹饪香料,也作药材,主治消食,散寒,活血等。

三、水产

石发

海草,在海中石上丛生,长尺馀,大小如韭,叶似席莞,而株茎无枝。以肉杂而蒸之,味极美。食之,近不知足。

石发即海藻(海带,紫菜,裙带菜等),古人吃海藻是“以肉杂而蒸之”“味极美”,现代人吃海藻主要做成凉拌或煮汤、或制作成小吃。

文章图片9

江豚

蘆䱐

似鰌蝥而有细文,多膏,肥美,形大如蘆管,本出地中,随泉浮出。

蘆䱐即江豚,其如巨蟹一样有细纹,脂肪很多(主要用于保暖),肉很肥美,像一个大的芦管(头大尾小)。江豚肉质鲜美,刺少,还营养丰富。但是目前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估计大家没什么口福了,只能暗暗羡慕杨议郎吧。

䰼鱼

南方鱼多不肥美,惟䰼鱼为上,大者长二尺,作脍炙,尤香而美。

《说文》“小鱼为䰼”,小鱼烤起来很香,最大者有两尺(汉尺差不多40CM)。笔者吃过的鱼只有沙丁鱼比较符合这个要求了。沙丁鱼煎透,把骨头煎脆,吃起来确实香美。就不知道杨议郎所讲是否和笔者一样哈。

鼍风鱼

冬天,此鱼数千万头共处大窟中藏,上有白气。或在鼍穴中,皮黑如漆,能潜知数里中空木所在,因风而入空木,化为蝙蝠。其肉甚美。

一种类似甲鱼的品种,黑色,肉很好吃。它随风进入空木变成蝙蝠?这段明显是传说了。

四、肉食

郁林大猪

一蹄有四五甲,多膏,买者以铁锥刺其头,入七八寸,得赤肉,乃动。

郁林今桂林一带,有大猪(中国原产猪一般是黑褐色的野猪),脂肪厚,用铁锥刺入头18cm左右才到肉,(猪感觉痛)才动。笔者估计这肉也很有嚼劲吧。

文章图片10

鹧鸪

鹧鸪

巢于高树颠,生子未能飞,皆衔其母翼,飞下地饮食。其形似雌鸡,其志怀南不思北。其名呼飞,但南不北。其肉肥美宜炙,可以饮酒,为诸膳也。

鹧鸪形似母鸡,适合烧烤。杨议郎一边吃着烤鹧鸪,一边饮酒,觉得美极了!估计也是喜欢的不得了,所以留诗一首“鸟象雌鸡,自名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

五、主食

文章图片11

甜薯

甘藷

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米谷。

甘藷即为甜薯(非番薯,番薯明清时期才引进),外皮较多须根,一般蒸煮,表皮爆裂即可吃,味道香甜软糯,亦常常用来制作糖水材料。在物产不丰的古代这个可代替主食。现在岭南地区还是常见的食物。

稻米

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

稻米多种植于南方,东汉时期岭南地区已经可以种双季稻。东汉的交趾包括现在的越南北部,广西和广东全境。

总结

原本《异物志》亡跌,曾钊版本辑录也不全,但以管窥豹,东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物产还是相当丰富的,我们试想一下:以甜薯和大米为主食,偶尔打猎开个荤来个烤鹧鸪,或者捕捕鱼烤江豚,想换个口味也可肉蒸海藻。再弄些芭蕉,杨桃,柑橘作为饭后果。闲着无聊就嚼嚼槟榔,喝点泡有益智子的小酒。日子也挺美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