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塔山遗址、花岙兵营遗址、渔山灯塔等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jg宁静佳园 2013-05-04
本报讯 近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市共新增9处国保单位,另有2处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公布了六批,第七批国保单位评选于2009年5月启动,共收到各地推荐申报项目5573处。经国务院核定,最终有1943处文物点入选第七批国保单位,另有47处文物点与前六批国保单位相应项目合并,并部分更改名称。

  据记者了解,此次新增的这9处国保单位分别是:塔山遗址、花岙兵营遗址、田螺山遗址、鲻山遗址、锦堂师范旧址、二灵塔、林宅、大运河(浙东运河宁波段)、浙东沿海灯塔(本次申报的10个灯塔与原“花鸟山灯塔”合并,改称为现名)。其中,白洋湖、里杜湖归入上林湖越窑遗址,燕子窝墓道石刻、余天任墓道石刻、金忠家族墓葬群、金字山石牌坊群归入东钱湖石刻,并改称为“东钱湖墓葬群”。

  新增的这9处国保单位,加上我市已有的22处国保单位,目前我市共有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国务院公布的我市国保单位,主要体现了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成果,也是对宁波区域特色的一个真实反映,例如体现海洋文化、蓝色文明的“浙东沿海灯塔”,体现东南佛国佛教文化的“二灵塔”,体现陶瓷文化的“上林湖越窑遗址”,以及体现宁波帮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教育的“锦堂师范旧址”等。


  相关链接

  认识一下新增的9处国保单位

  ■塔山遗址 位于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3万平方米。该遗址的发现,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花岙兵营遗址 张苍水兵营在花岙岛上分布甚多,以雉鸡山西南山腰与西北麓之雉鸡山兵营、高涂岙兵营规模最大,具有代表性。兵营至迟始营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续营并沿用至康熙三年(1664)张苍水被捕。

  ■田螺山遗址 为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共出土各类文物760多件。它的发现与发掘,大大丰富和深化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在河姆渡文化考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鲻山遗址 位于汇头乡西岙村鲻山(现属丈亭镇西岙村),从已发现的实物及遗迹来看,该遗址年代相当于河姆渡遗址的第二、三文化层,即距今约5500年至6400年之间。分布面积约有数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60公分。

  ■锦堂师范旧址 位于观海卫镇、吴锦堂故居旁边,为爱国华侨吴锦堂为振兴中华、启迪民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家乡独资创建。学校整体工程规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学楼一幢,共计104间及杂平房19间,还辟有操场、花园、蓄水池、学堂河,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元。浙江巡抚呈光绪皇帝的请赏奏折中称其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

  ■二灵塔 位于东钱湖东南二灵山上。1111年至1115年(北宋政和间)建,民国《鄞县通志》载:“宋初韶国师建塔山上”,“宋文介公(指陈禾)读书于此,后建二灵寺及塔”。二灵塔为一座正方形石塔,塔身高9米,7层,塔心中空,底座为石砌台基,高1米,北面有长方形小门。

  ■林宅 位于海曙区镇明路紫金街30号,清代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举人林钟嵩、林钟华兄弟住宅。整个建筑规模较大,结构宏伟,现尚存砖雕170余幅,另有石雕、木雕50余幅。2008年,林宅主体建筑部分重修。

  ■大运河(浙东运河宁波段) 浙东运河由萧山段、绍兴段和宁波段组成。其中,宁波段由虞甬运河(马渚段)、四十里河、十八里河、姚江和甬江组成。四十里河始创于西晋时,古称运河;十八里河始创于明永乐九年(1411)。

  ■浙东沿海灯塔 在宁波市镇海区、大榭开发区、象山县等地。其中,镇海口的七里峙(屿)灯塔是最年长的,已经146岁了。它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英国人主持的浙海关税务司与宁绍台道协同建立,是我国最早的两座灯塔之一。
浙东沿海灯塔包括渔山灯塔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