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紅黑榜:那些最不靠譜的健康流言

 细语枫影 2013-05-04
核心提示:如今,大家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和飲食健康愈來愈關注。信息時代下,人們通過互聯網了解了大量健康新知,但也有偽裝成健康新知的飲食謠言夾雜其中,以「善意」的方式提供錯誤資訊。特別在微博上,很多人信以為真,還不斷轉發,結果讓人們感到困惑和無所適從。今天,本文將盤點近年來流行在微博等各個網絡平台上的八個不靠譜的流言,為曾經被「誤傳」的那些流言平反,也讓我們今後在健康路上多一份理智和清醒。

  引語

  如今,大家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和飲食健康愈來愈關注。信息時代下,人們通過互聯網了解了大量健康新知,但也有偽裝成健康新知的飲食謠言夾雜其中,以「善意」的方式提供錯誤資訊。特別在微博上,很多人信以為真,還不斷轉發,結果讓人們感到困惑和無所適從。今天,本文將盤點近年來流行在微博等各個網絡平台上的八個不靠譜的流言,為曾經被「誤傳」的那些流言平反,也讓我們今後在健康路上多一份理智和清醒。

  1、眼保健操殘害中國兒童49

  流言:眼保健操殘害中國青少年49年了,全世界僅中國做眼保健操,按摩毫無作用的穴位,49年來中國青少年近視率升至世界第二,做眼保健操無法改善視力,許多學生用髒手按摩導致紅眼病、眼部感染等。

  闢謠:眼保健操,是很多人學生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說眼保健操沒用還傷眼,讓人震驚!眼保健操是在面部局部取穴進行按摩,改善眼部血液迴圈,使眼睫狀肌得到放鬆,緩解視疲勞,讓視力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對孩子眼睛肯定是有保護作用的,至少讓孩子在課業繁重的間隙,休息一下眼睛。

  2、蹺二郎腿會得7種病

  流言:「蹺二郎腿等於慢性自殺!」這條資訊曾在網絡上瘋傳,並歷數蹺二郎腿「七宗罪」:1、影響生殖健康;2、提早出現退行性關節炎;3、出現神經壓迫症候群;4、容易形成靜脈曲張;5、變O形腿;6、龍骨易出現異常;7、讓女性易患婦科病。

  闢謠:武漢晚報記者曾就此微博,找到各科專家進行逐一分析,得到的結論是:O形腿為天生遺傳;退行性關節炎與過度使用膝關節有關;久坐者都易出現靜脈曲張;蹺二郎腿導致神經性壓迫症候群的病人,多為有「膕窩囊腫」的患者;單純蹺二郎腿並不會直接導致婦科病,影響男性生殖健康更是「危言聳聽」。

  3、錢包放「屁兜」脊柱會變側彎

  流言:2012年1月3日,李開復一條微博:「錢包傷害脊椎。現在錢包愈來愈厚,而長期把錢包放在褲子後口袋會壓迫脊椎神經,造成脊柱彎曲。我前一陣腰椎不適,可能就是錢包害的。現在換用薄錢包,放到西裝口袋。」名人效應讓「錢包放『屁兜』脊柱會側彎」的說法迅速流傳。

  闢謠:錢包一般較輕,它對脊柱的作用力很小。而且,它對脊柱的影響主要施加於腰椎尾部,這裏是脊柱最強壯的部分,因此,錢包並不足以使脊柱變形。專家介紹,塞在後褲兜錢包的真正危害是壓迫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坐骨神經正好從梨狀肌下方穿出來,受到刺激可能會引起臀部及腿部的疼痛。

  4、可樂「殺精」!

  流言:2008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尤其引人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化學獎」被授予一項大家十分關心的研究: 可樂究竟能否殺精。事實上,「可樂殺精」是最有影響力的「都市傳說」之一。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聽過幾次這個說法。

  闢謠:2003年,在美國生殖醫學年會上,來自巴西的法比奧?帕斯卡魯圖(Fabio Pasqualotto)基於對750名男同胞的研究指出,喝咖啡的男性的精子活動度反而更好,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咖啡因。面對傳聞時,懷有科學精神是不可少的。以訛傳訛的「喝可樂會殺精,男青年需謹慎」,你完全可以無視。

  5、吃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易致癌

  流言:「別再吃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了」,有微博稱,「食物經過微波加熱,食物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產生了人體不能識別的分子,有些還具有毒性,經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動物,體內會發生嚴重的生理變化,容易導致癌症、荷爾蒙失調、淋巴和消化系統紊亂、血液和免疫力異常。」

  闢謠:這一說法,讓習慣用微波爐熱飯熱菜的媽媽們、帶飯族們鬱悶了:難道經過微波,食物都變成毒物了?微波爐實際是通過微加熱食物中的水分子來加熱食物,不會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決定食物會不會產生致癌物的,是加熱溫度,如果食物加熱溫度過高,食物中的脂肪會大量產生苯並芘類致癌物。事實上,微波爐只要正常使用,水分沒有被蒸,食物溫度不會超過100℃,不會產生致癌物。

  6、蝦與維C同食似砒霜!

  流言:不要一起吃的食物:1.蝦+維C=砒霜;2.感冒藥+可樂=中毒;3..豆腐+蜂蜜=耳聾;4.海帶+豬血=便秘;5.土豆+香蕉=生雀斑;6.羊肉+田螺=積食;7.芹菜+兔肉=脫髮;8番茄+綠豆=傷元氣……

  闢謠:其實,食物相剋的說法在講究「藥食同源「的中國是有醫學基礎的。記者查閱《本草綱目》看到,專門有一節講「食物禁忌」,就連電影《雙食記》裏都用了「蝦+維生素C=中毒「的橋段因為蝦體內的五價砷化合物會被維C轉化成劇毒的三價砷,也就是砒霜。事實上,蝦所含的砷絕大部分是穩定的有機砷,無機砷的含量不到4%,要想達到口服砒霜致死量的下限也要吃上212斤的蝦。與食物相剋相比,我們還不如更關注食品安全、生。

  7、開水存放超3天變質生毒

  流言:白開水如果存放三天以上,就會產生亞硝酸鹽,飲用後能使人頭暈眼花,噁心嘔吐。如果存放時間再長一點,與胺結合變成亞硝胺,會促進人得胃癌、肝癌、食道癌。桶裝礦泉水、純淨水如存放超過3天也一樣如此,細菌大量繁殖,還不如自來水。

  闢謠:飲用水長期放置確實會受到微生物污染,但會不會就此產生致癌物質,暫無科學依據。有專家稱,實際上,水體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很少,能否產生亞硝胺還取決於水中是否含有胺的成分,以及其放置的具體環境、時間等因素,並且要同時滿足很多條件,才有可能。需要提醒的是,存放3天以上的白開水,因為受到空氣中的細菌污染,肯定沒有才燒開的新鮮白開水那樣純淨、生,所以,最好別喝存放太久的水。

  8、解酒藥讓你千杯不醉

  流言:有些解酒藥的使用說明中會有「本藥品藥效強勁,服用時請同時飲用兩大杯水,睡前再飲一杯」之類的話。

  真相:這些藥品的「神效」已不重要,重點在於你喝了很多水,被人體吸收後,擴充了血管容量,從而降低血液裏的酒精濃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醉酒後的口乾和胃部不適症狀。有些人還會在飲酒前服用達喜等胃藥,它們也只能對飲酒產生的胃黏膜燒灼感有一定緩解作用。標榜具有解酒功效的藥物,多半只起到安慰劑的作用。解酒藥多含氨基酸、維生素和各種活性,頂多有緩解頭痛、噁心的作用,但絕不會使你酒量倍增,千杯不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