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能提升与知识、素质的复合———职校毕业生升学与职业发展的思考

 阳光山庄 2013-05-04

技能提升与知识、素质的复合———职校毕业生升学与职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1-03-28 16:35  作者: 和震
 
    摘要:职业学校毕业生有三条主要的成长道路:升学、就业和创业,升学制度应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机会沿着教育立交桥向技能提升和知识习得两个方向上复合发展,其中主要的是技术技能的升级,而不应以学术理论的升级为主,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走工学结合的途径,需要系统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立交桥
 
    当前,职业教育学生的成才立交桥问题颇受社会各界关注。职业教育以造就技能人才为己任,而技能人才的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除了主要依赖职业教育外,还需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领域的工作实践以及在职进修培训等多方面协作配合。

    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界之间建立沟通与衔接的立交桥,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从学生成长需要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技能人才的发展道路,比仅仅思考成才立交桥更加的完整。本文将构建职业教育学生的成才立交桥与发展道路问题统一纳入技能人才发展的范畴内予以考虑。

    一、技能人才发展的阶段与道路技能人才包含一种职业导向,是融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于一身的新型实践人才,是联系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纽带,是实现产品生产制造和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本保证,是劳动力群体中人数最大的群体也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的人才分类中(有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五种类型),高技能人才位列其中。该《决定》还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且要“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可见,加强技能人才开发与培养制度建设,是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保证的重要举措。

    一般而言,人的成长有两个阶段:教育阶段、职业发展阶段。技能人才的成长,既包含教育阶段的纵横贯通的多样化途径,也包含职业阶段工作和继续学习相结合的途径。技能人才成长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其成长需要经历的职业角色依次为新手、胜任者、熟练者、技能专家等。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使用、交流、激励和保障等环节。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的技能人才,是职业教    育的培养对象。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有三条成长道路:第一,升学:升学-升学-再升学,最终回到职业去;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升硕士,这是技能人才的教育与升学之路;第二,就业:中职或者高职毕业后就业,经历职业发展、再发展这样一个持续的职业生涯道路,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到发展成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甚至到教授级技师,这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第三,创业: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创业,主要是面向非现代化行业、以小企业为主的创业。这种创业可以更广泛地吸纳具有一般技能的就业人群,以创业促就业。上述三条道路不一定是单线性的,可能会有交叉重合的情况存在。本文主要就升学和就业两条路径进行探讨。

    二、技能人才的教育阶段与专业素养成长道路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的教育阶段主要为单独设置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必要前提。教育阶段应该为普通合格的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教育基础。技能人才的升学立交桥主要是指中职生升入高职,进而升入本科和硕士教育阶段这样一个升学通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职业教育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能力获得了极大地提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目前面向技能人才的教育制度依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主要表现为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供给问题。

    以制造业为例,近十几年,中国的制造业为市场提供了将近40%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技能人才的主要经济领域。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主要动力的由高新技术支撑的现代制造业,要求劳动者既要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这些劳动者必须是一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集知识性、技能性于一体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当前金融危机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传统制造业、传统白领与蓝领的分工显然适应不了这样的局面,难以提供给市场需要的大量具有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与服务,这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由需要“一般”技能型人才转向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由需要掌握“单项技术”的技能型人才转向更加需要具备“综合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考察教育阶段,不能就职业教育看职业教育。看教育要先看基础教育,知识精英导向的基础教育不鼓励甚至抑制学生朝技能人才的方向发展,导致职业教育学生情绪低落,普遍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学习动力不足。再看高等教育,我国的大学具有比较明显的单一学术理论趋向,技能人才如果通过升学到这样的大学里去,要么他走不通,要么他只能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向,转而成为适应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理论人才。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遵循一个基本理念即教育要尊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人才的多样性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教育要有多样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要有多样性。教育的多样性体现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多样性的评价。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单一知识精英导向的评价制度,是以数理逻辑和语言两种智能为主要内容的评价,离多样性的多元评价还有很大差距。尊重人才的多样性就是要尊重人的差异和人的多元智能,因此应该使教育制度向有利于全体公民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育才能为更多的人成才和成功提供服务。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未来的教育系统应成为满足学有所教的服务型教育,要坚持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教育制度的设计方面,要淡化初中和高中升学考试后的教育选择对人一生成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教育阶段,各类教育之间要尽可能多地建立起沟通与衔接的立交桥,减少不必要的入门限制,方便人们从不同的基础和类型出发,去接受高一级的教育或者新类型的教育。

    高等教育也要多样化。发挥高等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和复合技能人才的培养作用也十分重要。“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是由高等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一起来完成的”。[1]使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有效衔接,增加新的学习途径和领域。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机会沿着教育立交桥同时向技能提升和知识习得两个方向上复合发展。在我国,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自身要先做出改    变,逐步发展技术型、应用型本科。“实施应用性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应用型大学”,[2]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的构建呼唤应用型大学的发展。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学之路也应该有两个方向:一是技能人才升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成为高技能人才的纵向发展,即升入技术型、应用型本科,进一步升入专业硕士教育,而不是升入学术本科,也不是升入学术硕士教育。如果构建升学立交桥制度是把职教学生导入像现在这样的学术本科和学术硕士的话,就存在最终会把职业院校变成普通高教的预备班的风险;二是技能人才升学发展的第二方向———成为高水平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横向发展,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并实现跨专业学习,如汽修专业的毕业生,经过选拔可以选读经济管理类专业,以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

    职业学校毕业生中升学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都要就业。不过,即使是升学也应该主要是技术技能的升级,而不要搞成学术理论的升级。高学历并非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培养,而不是仅仅通过不断升学。在技能人才的队伍中,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是较小的比例,技能人才中的多数还是普通的技能人才。

    三、技能人才成长的职业发展阶段与职业生涯道路职业发展阶段和教育阶段一样重要,而且是人成长道路中更为漫长、更为关键的阶段。不同人才的职业生涯道路不完全一样,技能人才有自己特定的成长道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之路就是通过就业在职业中发展,经历从低技能、有技能到达高技能的发展途径。就业是大多数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选择,职业发展之路应该是技能人才成长的主渠道。

    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需要走工学结合的途径,学有所用,以用定学,边学边用,在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企业和行业在高技能人才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是技能人才的用人主体,也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关键场所;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决定着技能人才的专门性和特殊性;企业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最佳场所,是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大受益者。岗位成才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在长期的岗位实践过程中发展完善的。技能人才通过工作活动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掌握技能知识,积累技能经验,实现技能创新。对技能人才而言,从学业走向职业,在职业生涯中经过漫长的工作、实践、学习、进修的反复锤炼,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高技能人才。

    职业发展阶段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不畅通、职业成长环境不理想、待遇较差、成长制度保障不利。毕业生进入企业以后,很少能像大学生就业后那样有不断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培训进修的机会。理论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像高速公路,而技能人才的成长道路像偏僻的小路崎岖不平。

    在宏观政策方面,缺乏系统有力地推动和保障技能人才成长的长期性的政策体系。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与融通、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等重要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利于解决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问题;在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与科技人才相比,工资待遇偏低的现象长期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未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其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措施。

    从企业方面看,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技能人才主要呈现自发分散成长的状况,缺乏系统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培养体系。企业缺乏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许多优秀青年技术工人难以得到及时培养和晋升,企业内部难以制度化的持续培养自己所需的高技能人才,难以形成高级技术工人梯队。企业未充分履行技能培训义务,一些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忽视企业职工培训。2004年,我国在技能人才培训上的经费投入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约为1%,未达国家规定1.5%的最低比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十位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的书,书中这十位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里面有一个相同的现象———在他们成功之前,几乎全部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加班加点来学习和进修,用自己的工资来购买各种学习资料,几乎全是个人行为,和企业制度性培训行为没有关系。[3]

    只有解决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待遇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通民众不愿做技术工    人的心理问题。首先,从国家人力资源的保障角度来看,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应该实施“高技能-高工资”的平衡机制,这已经超出了教育领域的范围,却是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的一个外部前提。其次,要建立面向所有人的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现有的职业资格制度是有差别的、分离的,因人才类型的不同而不一样,缺乏一个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那样的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即所有人在统一的制度框架内,通过一个平等的教育和职业发展阶梯向上攀登,通过不同途径的努力都可以达到一个高度,享受同样的报酬。

    构建人才立交桥和技能人才的成长道路,既要关注职业学校学生升学的人才立交桥构建,也要更多的考虑技能人才在职业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应沿着教育立交桥同时向技术技能提升和理论知识习得两个方向上发展,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升学应该以技术技能纵向提升为主,同时采用符合技能人才发展特点和要求的考试和评价方式。教育只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阶段,就业是人才成长的另一个更长期的阶段,因此,技能人才的成长既是教育部门的事,同时也应发挥人力资源、劳动保障、行业、企业等部门的合力。保障技能人才与其他类型的人才一样,能够通过不同的阶梯达到平等的高度,这是职业教育提振士气、增加吸引力的基本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