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文化管理之七: 影响力营造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5-05

3、影响力营造

职能: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都有着积极作用,企业应对文化的竞争力促进制定必要的策略,提高员工士气、强化企业竞争力。文化是品牌的内涵,文化和品牌是顾客长期信任的标记,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营造,有助于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高。

 

影响力营造包含十个管理细节及要点,分别是:

影响力推动策略:企业文化对工作关系、员工行为、营销活动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导向性影响。企业应制定影响力营造的规划,确定影响目标、影响范围、营造方式和关键行动等。

言行规范化推动:企业员工来自不同的环境,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言行习惯。企业应通过规范言行,逐步影响员工的言行习惯,使言行习惯于文化要求保持一致性。言行规范方式包括仪式的遵守和习俗影响。

整体素质提升:企业应制定策略,通过企业文化的宣贯活动,促进全体员工的素质意识的提升。素质提升方式包括设计特定的仪式,学习社会活企业的模范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或学习与成长规则,对学习和素质提升行为给与鼓励促进等。素质提升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需要企业规划行动评价效果。

集体意识:企业积极组织团队建设,包括企业整体的团队氛围,各职能部门的团队意识,及跨部门工作的虚拟团队等。集体意识有助于使员工更多关注他人和给与协作与配合,使工作展开更富有效率。

一致价值观:影响力发挥作用需要使全体员工,能以统一的价值观判断企业行为,企业内的员工行为和管理要求。对价值观的宣贯,需要通过活跃的方式进行,企业应对价值观宣导设定必要的行为矫正规则。

激励因素挖掘:企业文化中有很多方式,可以鼓励员工采取符合价值观的行动。同样,对员工的行动,可以从企业文化的激励因素角度,挖掘表达方式和阐述内涵,使员工行动向更符合文化要求的标准靠拢。

文化辐射力推动:企业文化在内部的影响力营造,也应考虑如何做更好的对外辐射,使更多人受到影响和感染,借助他们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如员工家属、业务合作对象、社会活动、慈善捐赠行动等。对文化辐射力的推动,应制定规则和给出资源调度权限,使辐射力产生更明显的品牌推动和文化影响效应。

识别系统传播:企业品牌的识别系统已经是文化的承载体,因此企业对文化的传播应统筹考虑。识别系统的传播可以采用更为灵活动方式,使文化传播、品牌传播相互促进。对于传播方式的结合,应有规则。

文化个性彰显:企业文化的个性,是彰显企业个性的基础,也是主要方式。企业应对高级管理者言行、员工言行的文化个性因素发挥,设立必要的引导规则。企业应关注个性彰显的负面影响,有效管理风险。营造效果评估:企业文化影响力的营造规划,执行到规定的阶段或状态时,应按规定的方式进行评估,以确定前期的投入与预期目标的一致程度,并确定下阶段的营造方式调整与修订需求。评估操作应有规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