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天,一则“开胸验肺”的新闻迅速在网上成为热点,舆论一片震惊,观者无不愤慨质疑,究竟是什么病居然要开胸才能明确诊断?
“你是否还要打开心脏,
我知道,那里已是
一片冰凉。
……
你是否还要打开头颅,
我相信,那里将会
空空荡荡。”
这是一网友在“开胸验肺”事件后写下的句子,在我有限的阅读中,近期与之相关的文章,几乎无一例外地最终都指向了愤怒。维权者以如此巨大的代价争取到了难得的救助机会,作为看客的我们,在物伤其类的感慨之余,若能收获愤怒之外有益的东西,总好过在愤怒之后便匆匆走向了另一次愤怒吧。
这是一个最古老,流行范围最广的重要职业病,早在希布克拉底(Hippokrates of Kos,约前460——前377,西方医学奠基人)时代,人们就已认识到尘肺是由职业接触所引起,我国亦早在宋朝(960年—1279年)即有“采石人所患的肺部疾病是由于“石末伤肺”所致”的记载。
在我国现有的职业病中,有12种法定尘肺病,其中,最为常见、进展最快,危害也最严重的是矽肺(silicosis)。这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症状的疾病。

好诡异的肺啊。。。
1902年,英国政府的一个委员会受命调查矿区肺病病例的性质和发病情况,得出结论是这些矿工肺结核病人最初患上的并非肺结核而是矽肺病。此乃全世界首次对接触含硅粉尘的危害性进行的系统调查。
在大萧条时期很多工人出现硅肺的症状,并处于大失业的经济链中。他们开始向工业化国家的工人赔付机构和法院就致残要求赔偿。因此矽肺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
据近期一份报道,哥伦比亚有180万工人处于危险之中,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有10万人可能发展为矽肺,法国每年有300例矽肺新病例……但比起我国来,以上都要靠边站。中国是世界上受矽尘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且没有之一),接触矽尘的人数,新发矽肺病人数,现患矽肺人数均居世界之首。2006年底,全国尘肺病累计病例616 442例,死亡146 195例,现患470 247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近一万例,其中矽肺患者大约占上述病例的一半左右。
一般来说,早期矽肺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多种症状,如胸闷、气促咳嗽、咳血等,但症状的轻重却往往与矽肺的病变不一致。
我们都知道,肺的密度极低(每立方厘米仅0.345~0.746克),质软而轻,含大量的空气,富有弹性,有人称其为会呼吸的“海绵”,假如将一个健康的肺解剖出来,扔进水里,自然是要飘在水上的。但一个III期矽肺由于其已经发生广泛弥漫的纤维化,硅结节密集且融合成肿瘤样团块,这时候的肺重量体积硬度均明显增加,每立方厘米的重量大于1克,入水则沉。这个实验叫做浮沉实验(这名取得就这么没创意),在病理学或法医学上经常用到。如果我们能够想象出一个人的肺已经到了那种景象,我们就可以想象这些病人做深吸气的努力是多么地徒劳……
国内的文献认为在矽肺的治疗方面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在病例数上拥有“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治疗水平反而居于下游,那这个国家可就真成了黑瞎子敲门——熊到家了。
尽管我国有“在世界上处领先地位”的一系列治疗尘肺的药物,但眼下这些药物只能改善症状、稳定和延缓病变进展。网上可以看到许多离谱的广告,宣称可以逆转矽肺的病理变化甚至将其治愈。这种广告每每令我十分心痛,人性之恶极,也不过如此。抓住矽肺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肆无忌惮地聚敛不义之财。这对原本就因病致贫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由于预防滞后,出现大数量尘肺病例,病情多较严重,患者和医务人员均有探求特效疗法的强烈愿望。1958年起,许多矿山医务所根据“中医药是宝库”的信念,按中医“理肺通经,活血化疲”的传统理论指导,施用各种中药,实际上开展了一项声势浩大,但却豪无组织的药物筛选研究。由于瞎猫碰死耗子似的试验多缺乏周密的实验设计及客观的检评指标,实验研究几无进展。虽不时传来的某些称为突破性成就的研究成果,事后均经证明其实用性不够理想。
明矾
1960年,西德学者Schlipk?te报告,聚乙烯毗咤氮氧化物(PVNO)对石英粉尘致吞噬细胞毒性有阻滞作用。我国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也人工合成了20余种其它种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其作用非但未能超过PVNO,反而对人有更大的毒性。以克矽平为例,我国在临床应用多年仍有不同意见, 有学者认为克矽平只是一种保护实验动物的聚合物,在美国更被认为不能用于人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70年代我科研人员在应用中草药试治尘肺的实验工作方面,发现姜半夏制剂对实验动物矽肺模型有类似PVNO的抑制作用,这无疑是个很令人振奋的发现。可后续的研究结果却有点令人哭笑不得,在研究姜半夏疗效的有效成分时,学者们很快发现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姜与半夏本身而是制作姜半夏时添加的辅剂物质明矾(这个明矾怎么叫我想起昔日的“神医”胡万林来了),即无水硫酸铝钾。复习20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应用铝和铝化物预防或治疗矽肺的研究资料后,认为铝化物能在石英粉尘表面形成包衣,作用与PVNO类似。为此,合成一系列铝化物参加筛选,有一定疗效者共有28个品种。其中柠檬酸铝合成工艺简单,毒性低,用药方便,有实用价值,于1985年经科研成果技术鉴定,好一个歪打正着。
另一个在国内常用的药物是汉防己碱(汉甲素,tetrandrine),是中药汉防己科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药物,它能使矽肺内胶原合成量减少,用药后可观察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目前,矽肺的治疗主要采取的均为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妥善的康复治疗。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目前矽肺患者的寿命可以延长到一般人的平均寿命,但其劳动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丧失。我国矽肺的平均死亡年龄由37岁提高到61岁,实际上应主要归功于各地厂矿改革了工艺流程,加强了个人防护。
以目前的观点来说,矽肺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疾病。因此,当前全球的注意力正转向控制矽肺的发生。1995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在日内瓦提出一项“ILO/WHO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 拟在全球建立一个消除矽肺的广泛国际合作,并在2015年前将矽肺这一职业卫生问题消除。但近期我国专家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我国尘肺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2015年消灭矽肺这一目标恐难预期实现。
张海超这位悲壮的农民工终于获得了救治的机会,但是其他矽肺患者呢?
矿业生产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矿产资源利用史,由于生产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恶劣,尘肺在矿业工人中普遍高发,我们亦可将其称为矿业生产工人的血泪史。
包括我国在内的工业化国家最终都将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工业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在什么水平上可以接受,又由谁来承担这个代价?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对于工作场所健康、安全方面的关注都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令公众理解矽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补偿措施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时,也许相关法律法规比医学教材更有价值。
(阴差阳错搞得这个稿子彻底没时效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