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主管在部门内都是比较强势的,包括我曾经也非常强势。后来听了一堂课,学乖了,学会了什么时候强势什么时候要示弱,发现示弱的效果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一招来源于品牌金手指弗朗西斯·麦奎尔在培养下属中的一句话:I don’t know how do you think.(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主管练功:要学会示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的自我表白。诸葛亮作为蜀?军师,实际的权力和精神领袖,他很有能力,他能把作战对手的所思所想了如指掌。《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的智慧,他把妙计写在装在锦囊里的纸条上,到什么时候打开什么纸条,到哪个地方引用哪个妙计,那些不按纸条办事的就痛失了街亭。但诸葛亮很辛苦,可以说无所不能的诸葛亮最后是累死的。诸葛亮的累死是有原因的,他太放心不下下属,太没让下属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他料事如神所以事事放心不下,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操心,结果底下的人遇到事情都寄托到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上了。 当一个人应对多人的精神依赖,这个人再出众,也会被压垮累垮。尤其是现在的商业团队,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团队中,一定要发挥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作用,通过挖掘发挥大家的智慧才能更快地提升团队的能力。而团队中相对强势的主管,学会示弱,通过低姿态来调动大家在团队中的贡献,是一条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有一个观点——“人之初,性本上”。认识到“人之初,性本上”这个观点,当主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顺畅了:我不是逼大家干活,我是激发大家干活,我是鼓励大家提高自己。比如说部门中有的工作比较难做,我吩咐成员甲用我的方法去做,结果他按照我的方法走,一、我的方法可能是最正确的,但他未必能理解,中间遇到问题,或者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他会抱怨方法不行。第二、不是他自动自发的想法,他的主观能动性差,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做了,他也认为思路是主管的,服从就是了,他自己也不操心,干好了他不喜,干坏了他也不反醒,不认为是他的错。 主管如果示弱,认为每个人皆“人之初性本上”,认为甲能独立完成,反问他这样事应该怎么做,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套用的品牌金手指弗朗西斯·麦奎尔在培养下属中一句:I don’t know how do you think)。 我说甲,这件事很重要,很光荣,你来说说你能用什么办法?甲一听非常高兴,认为主管看重他,认为他能行,这时他会把他的想法一二三四……条目清晰地表达出来,主管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判断甲的方法可行,只不过可能在某个地方有欠缺之处,但为了鼓励甲,就有意赞同他的见解:行!就按你的方法来,不过要注意几点……然后把关键的警示点给他提示一下。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肯定有积极性,肯定对自己的做法熟稔于心,而且干完以后很有成就感。 所以主管有的时候要示弱,要把自己的姿态故意放低。有些领导一直很强势,我是领导我全能,非要在员工面前显示他的能力。实际上主管最大的能力不是做事,而是巧妙地借用“人之初,性本上”激发大家做事。我们有些主管经常觉得底下人不努力,不上进,不负责任,当主管的老不让他动脑子,他的脑子在你的领导下肯定都退化了,即使他做完了也认为这事是领导的功劳,不是他的功劳,他也没有成就感。 考察一个主管的带兵能力,不是看这位主管会做什么?他有多大的个人能力?而是考察他的团队是不是人才济济,考察他带的兵有多少人发挥了能力?团队成员的能是主管能的体现,团队成员的不能和不行是主管不能和不行的果。每个观念都是一种思想认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以后大家要学着用思想指导行动,示弱不是真的弱,是一种智慧的强。 职场生存需要保护色职埸示弱不一定是坏事当我们去出席论坛时,一定会发现不少主讲嘉宾除拥有很多令人艳羡的经历外,还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介绍的知识非常有用,在听得时候如痴如醉;也在电视屏幕上发现不少知名企业家侃侃而谈,没有丝毫紧张感,而且讲的非常有道理。如在央视创业栏目中的柳传志、在哈佛大学讲坛演讲的张瑞敏等,片言只语均引人深思,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难道他们天生都是这样的吗?从各种记录他们的文字中,如果细读可发现,与正常人一样,他们今天的片言只语均是建立在迂回曲折的地基上,今天的片言或只语均是对过去一个事件的总结,或是对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诠释;为了打造今天的“联想”商业帝国,柳传志几度复出,为了国际“海尔”,在改革开放初期砸冰箱,张瑞敏带众挥锹。 商海中、职场上,不仅遍布荆棘,而且迷雾重重,谁也不能说自己的眼睛最亮,谁也不能说自己的拳头最有力,我们在屏幕上时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身板单薄的男人却打败了貌似体格异常强大的男人,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有句武术语言“四两拨千金”,笔者认为,这里包含着做什么都需有技巧的哲理,技巧能让人的思路拓宽,技巧可使遇柳暗的人花明又一村,技巧可使处于劣势的人经过时间的洗涮而上升为处于明显优势,技巧可使一目了然的棋局变得布满烟雾令人晕头转向。 光有力量还不行,还要有智慧,智慧产生技巧,从一定程度上来论,技巧可以说是一种见识、一种手法、一种艺术、一种谋划,心理上若一味追求平坦大道,就一定会受挫折,若没有处理技巧,亦会因刚而折。 在自然界中,老虎以动物之王著称,在草原上,老虎以强健的体格和惊人的速度,令其他动物心惊胆战,根本不是老虎的对手,也有的动物见到老虎,干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等着老虎来吃,动物可以这样,但人不能这样。 人类虽也像自然界中所揭示的现象一样,固然有强弱之分,但人是有智慧的,智慧产生见识,见识产生果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人生体会,可以在商场和职场,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搏出一番天地。 人虽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强”或“弱”,但却可以通示强或示弱的方式来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在职场上行走,应知道行走法则,即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你可能要问“什么是遇强示弱呢?” 笔者认为,遇强示弱的意思是,当你遇到比你强的人时,不要一味只顾忌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而硬碰硬,虽然有可能将对方击倒,但你最终也一定会受伤,为什么不尝试示弱呢?这样可以化解对方的戒心;从这个出发点,我们不难得知,在强者面前示弱是生存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可以化困难于无形。 实际工作或生活中,也有一些强者专门欺负弱者,即恃强凌弱,因此,示弱也足以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了对方攻击的有效性,一旦攻击失效,对方将有可能收手,从而弱者也获得了生存之间,至于,弱者反击与否,要慎重,要视情况而定,因为反击不是目的,生存才是目的。 既然通过示弱,可以获得生存的空间,是不是总是以弱示人呢?当然不是,因为遇弱则需示强,不然给弱者就带来了攻击的机会了,因为人们通常是寻找机会证明自己是一个强者,你若是遇弱者也示弱,则正好引来对方的无情攻击,造成自己不必要的损失,示强则可以让对让对方知难而退;这里的示强不是侵略性的,而是防御性的,不然,你若判断失误,遇到一个“遇强示弱”高手,你将一败涂地。 因此,在职场上,示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表现形式,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解决自己生存的有效方式;在职场上,有些示弱的表现确实是值得借鉴的。 示弱须为职场增色 以下示弱的表现,可恰恰为弱的一方不仅加分而且增色不少,因为知错就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为了面子而不要里子的例子枚不胜举,以下三个方面都是对现实工作过程中的案例高度浓缩加以提炼而成。 一、当遇到确实不知事实真相时,需要示弱 人没有万能的,知识面越宽,未知面就越多。在职场上,天天面对着同事,不是发邮件就是开会,这时候,就需要倍加精神,因为,如果你为你的“不知”而作有力辩解,就输得很惨,自己也一定会保不住“面子”。 比如说,在开会时,参加的有工程部、生产部、物料部、人力资源部、模具部等部门,正好讨论到员工数量是否能满足目前生产和工程时,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时,你作为人力资部经理应如何应对呢?如果你不了解整个产品的工艺流程,不明白模具部的工位等,你很难给出你的意见,这时你若为着面子,讲出一个数字,其他与会者一定会追问,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数字呢?你只有在吱吱唔唔中保持沉默下去。 其实也很简单,遇到这种情况,就介绍一下目前各部门人力资源状况,然后话锋一转,但由于自己对工艺流程、生产安排及订单具体情况了解不到位,就不发表意见了,希望听听各位的意见,一定为各部门做好支持,这样,你不但没有失面子而且还挣足了面子。 在不知时,切忌一定不要装懂,否则,为面子或虚荣买单的只有你自己。 二、当遇到做错事情时,需要示弱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在职场上,如果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将会赢得不少掌声。 张英是马达部的生产主管,原则性很强,个性也很强。有一次,部门要做67R产品夹具,已写了《工作协助单》,交给工程部10天了,还未见到做好的夹具,便气冲冲地找到工程主管,在写字楼大发雷霆,公开指责工程部主管不作为,我部门要求7日内做好,你都答应的了,有什么困难都不说,因为夹具不到位造成的后果你负责。工程主管没有作任何辩解,只说,你回去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吧。 在怒火中,张英回到了办公室,找部属了解后发现,67R夹具在3天前工程部已交付使用,今天早会上,王工提出的问题是,希望张英与工程部协调一下,98RL夹具需要工程部加快进度。 张英了解清楚后,是自己没有了解清楚,在写字楼对工程部主管大发雷霆是不对的,而且也影响了其它同事工作。于是立即到了工程部主管的办公室向其道歉,并找到人力资源部要求接受处罚。 张英的工作方式虽可圈可点,但笔者认为,张英在知错时,就能立改,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他不是打个电话而已,而是又到写字楼守着众人道歉,同时又主动要求接受公司的处罚。经过此事,张英一定会获益良多,而且不少同事也一定会欣赏他的做法。 三、当遇实力强过自己的对手时,需要示弱 为了完成工作目标,通常会设置不同的岗位,有高有低,对话是有层次的,在现实中,虽然职位在一个层次,但由于任职者的能力不同,也会导致对话的层次出现问题,即虽然职位相同,但对于能力不在一个水平的人,强者是不屑与之对话的。 在职场上,当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引起对方的强烈驳斥。当然,也不能因为自己弱就不表达意见了,而是在表达意见前要先做足功夫,如资料的收集、你究竟要说什么?观点的提炼等。 遇到强的对手时,等对方讲完,若自己认为对方的观点确有不足时,便可说:“刚才***的观点很好,则才**谈到的(1)。。。(2)。。。(3)。。。我都很赞同。只不过,我希望谈谈个人观点,若有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相信这样,对方也无话可说。 职场“示弱”有三不要 一、 不要一味示弱 示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不是妥协,如果一味示弱,这时的示弱就变成了懦弱。遇强者示弱,遇弱者示强这是法则,但若遇弱者你也示弱,就会出现你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地球虽大,但无你立足之地。 二、 不要盲目示弱 示弱是有目的的,在强者面前,硬碰碰不过时,你有三种选择:一是躺在地上等着对方来吃,二是与之激烈搏斗,三是示弱。 若从策略上来讲,示弱是上策,与强者激烈搏斗属中策,等对方来吃自然是下策,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要付出一些代价,如面子。在古代,不少帝王将心爱的女儿嫁到蒙古、西域等地,这就是示弱,目的是为了百姓远离战火,所以这种示弱是值得赞扬的。 三、 不要无故示弱 在武术界,两大高手相遇,往往是意识领域先进行对决,意识武功的高低通过眼神加以传递,作为旁观者可能认为双方还未动手,对决已经结束。 在职场上,作为弱者一方示弱需要事件作为前提,若无载体就示弱,就会大大削弱自己的力量。比如说,前苏联作家在小说中描述了这一个场景,某高官在大剧院听戏,结果邻座的一市民突然打了一个喷涕,高官看他一眼,自此,这个市民就一味地开始道歉,以为高官不会原谅他,最终在郁郁不欢中死去。 结束语 从以上叙述,我们不难知道,在职场上,示弱并不代表一味妥协,但若一味示弱则就不是我们以上所讲的生存“技巧”了,弱者是为了自身安全,强者为了不让弱者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以迅而不及的速度进行扑杀。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的是条件,若能退二进三,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职场上,生存空间的拓宽离不开示弱,职场上春风得意离不开示弱,示弱不是懦弱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