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困顿

 水清而深 2013-05-05

一个活着的人,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尊鄙富贫,上至帝王将相,下及**走卒,无不存在着至少三大困顿,痛苦、孤独与恐惧。三大困顿与生俱来,与死俱去,不可回避,不可克服。

先说痛苦,人做为一个生命个体,超脱不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即基因的复制。基因复制停止了,生命也就停止了。DNA利用其周围环境的原料和能量,不停歇地复制着自己,这种复制过程贯穿生命的始终。,在这种不停歇的复制过程中,对原料和能量的需求,外现为人的需要和欲求。由于生命即是DNA复制,因而对原料和能量的需求,以及外现为人的需要和欲求就是绝对的、永恒的、无休止的,永运不会满足。DNA复制中所需原料和能量不能满足时,人就感到痛苦;DNA复制中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暂时能够满足时,人会感到暂时的满足即快乐,但经过极短暂的满足和快乐后,又开始了下一次新的复制过程,新的需求又重新开始了,人又重新陷入不满和痛苦之中。因此,既然生命的本质是DNA的复制,必然存在对能量和原料的不停追求,人就会不停地感到不满和痛苦。满足与快乐是暂时的、相对的,不满和痛苦是永恒的、绝对的,形成人生的第一大困顿。有一个古谣说:“方得食来又思衣,食足衣暖缺娇妻,娇妻美妾俱满意,又思良田好宅基,房屋财产无其数,还缺坐轿缺马骑,高官厚禄车马好,还想面南做皇帝,做了皇帝也不满,总想上天与仙齐。充分说明了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再说孤独。生物进化过程中,低级的生物不分性别或雌雄同体。人类则分为男女两性,而且差异十分明显。不论男性或女性其普遍细胞为46个染色体,性细胞则都是单倍体即性染色体只有23个,只有男女的性细胞融合为合细胞时,其染色体才成为46个。因此,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其一旦显示出性的特征来,立即就成为不圆满的,不饱和的和不和谐的,而且与生俱来,与死俱去,终生都要缺欠和寻求另一半。也就是说,不论男人或女人终生都是孤独的、寂寞的、缺欠的,并滞留于生命的全过程。人的一生都需要爱情、需要友谊、需要依托、需要扶持、需要交往、需要关怀,同时害怕背弃、害怕失群、害怕孤立。人类中一个个孤独的个体,必须永远在他人的扶持下,可怜巴巴又无可奈何地走完整个人生。

最后说恐惧。一个人被他人复制时全无自由。被复制成功之后,仍然不能独立于大自然。或者可以说,先是被大自然抛出来,最多不过100年的光景,然后让大自然回收回去。生死同样全不自由。古今中外的强者智者,到目前为止,全无例外。屈原说:“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余弗闻”。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恐惧失望,而又无可奈何。事实上,人类基因复制中,最终陷于衰竭、老的躯体中的基因跳入年轻的躯体中继续复制过程,而作为人体,无非是基因复制的一种工具,自然要走向消亡。因而人类无论如何恐惧死亡,这种工具就永远地伴随了人的终生。人类的智慧能否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全部合成更新呢?不敢断言。倘若真的能够实现这种神话,生命的概念则要重新命定了。

凡是人类中的个体,必然终生存在三大困顿,不可回避,不可逃脱,不可解除。越是聪明得狠,越是困顿得重。一些无可奈何而又不甘心的人们只好靠了对哲学、科技、娱乐的追求来转移或麻醉对困顿的感受。更多的人则只能依靠爱情、亲情、友情来冲淡或部分中和对困顿的感受。其中又有些人拚命追求名利情欲,则入引鸠止渴,一旦减弱或失却时,不仅逃脱不了困顿,而且还会陷入更大的困顿甚至绝望中去。

应该一提的是,作为个人终生存在着痛苦、孤独与恐惧三大困顿,而作为人类群体而言,也同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同样也有上述三个困顿,因而与大自然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同样是及其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