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雁北弦子腔

 民族地志 2013-05-06
  弦子腔,即曾流布于浑源、应县、灵丘、广灵、大同、怀仁、山阴、阳高一带的西路“丝弦戏”。
    明末,北直隶遭灾,当地艺人流亡雁北,即将直隶弦子腔带到雁北,与当地方言,音乐结合,发展成为雁北弦子腔。
    雁北弦子腔兴盛于道光到光绪年间。民国以来受北路梆子、秧歌等冲击逐渐衰亡。建国后,浑源县大坪村业余剧曾排《王小赶脚》,因条件有限,发展不大,遂告解体。
    孩子腔无正式职业班社。演出多为“敬神戏”,活动于乡村。
    传统剧目有《周公八卦》、《黑风山》等40多出,但只知其名,不见剧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