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区诸神

 chao fan zi 2013-05-06

 

2008-01-25 19:50:52


黄大仙
在我国东南沿海,尤其在港澳地区人们普遍信仰一位神仙,他就是黄大仙。

  黄大仙亦称赤松黄大仙,本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的神灵,后被道教所崇奉。近现代,随着华侨旅居梅外,黄大仙信仰也走向海外各国和地区。

  黄大仙本名黄初平,晋代人,号赤松子。据《金华府志》记载他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四十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从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满山的白石,但初平一声呵叱,石头立即变成羊群。黄初起惊异万分,神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

地区诸神 - 意境人间之道教 - 意境人间之道教
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因此,有时也认为黄大仙为黄氏二兄弟。也有说黄大仙乃葛洪弟子黄也人。因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所以民众遂为他在金华山修建起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从此,各地信奉黄大仙的,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祀奉他的庙宁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其中浙江省金华市黄大仙祠和香港黄大仙庙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

  浙江金华黄大仙祠是近几年来恢复开放的道教宫观,其为黄大仙的祖庙。香港的黄大仙祠亦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观,位于九龙竹园区,处于闹市,人称“香港第一大庙”,为“金华分迹”而来。祠中供奉的黄大仙,在香港同胞的心目中是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仙,人说黄大仙对于人们总是有求必应。因此,常常引来无数善男信女对它顶礼膜拜。又因为黄大仙祠处于香港的交通要道,来往方便,所以到此来朝拜的人如潮如涌,终日香火缭绕,热闹非常。

岳元帅

在我国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他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其声名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一首《满江红》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传颂。他被奸臣秦桧以“莫颁有”的罪名害死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追谥为“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为“鄂王’。人们普遍敬仰岳飞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赞颂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更同情他告冤而死于盛年,所以水远怀念他,奉其为神,立庙祀奉。因为他生前是抗金的大元帅,所以他成神之后,人们仍称之为“岳元帅”。据《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五引《三柳轩杂识》日“太学守土之地区诸神 - 意境人间之道教 - 意境人间之道教
神,岳侯也。”可见宋代将其奉为土地神,神位不算太高。而《历代神仙通鉴》、《列仙传》等则视岳飞为张飞、张巡之后身。至近代,又有说其为东岳速报司之神者,如《北平风俗类征》称“东岳庙有七十二司,相传速报司之神是岳武穆。凡负屈告冤,心迹不明的,都于此处设誓盟心,最有灵验。”所以旧时道士设坛驱妖降魔时,总要召请各路有法力的神明,而在所请的诸神中,最常见的神祗就是岳元帅。此外,民间还有以岳飞为关羽转世之说,旧时北京有“双帝庙”合祀二位。据《宋史·岳飞传》载,宋孝宗还赐号其为“褒忠”。又据《汤阴县志》记载,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明代祀祭岳飞十分盛行,代宗景泰时(1450-1457年)特封赐庙额为“精忠”。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一些道经中列岳飞为护法元帅之一,民间也有将其视为门神加以祀奉的。如今杭州有岳王庙和岳飞墓,其故乡河南汤阴也有宏大的祠庙,瞻仰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陶  元

在湖南长沙市梨镇,有一座陶公庙,里面供奉着陶淡陶垣二位仙人。据《晋书本传·隐逸》记载:陶淡,字处静,晋太尉桓公之孙,夏公之子。幼孤,好导养之术。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却婚娶,家累千金,僮客数十人,淡终日端坐,曾不营问。好读书易,善卜筮,结庐临湘山中,养一白鹿三白鹤以自随。亲故有候之者,辄渡涧水莫之近。州举秀才,遂趋隐罗县(今湘阴)埤山中与侄垣专心修养,若将终身焉。

  另据《湖南省志》和《长沙府志》称,陶淡字炎芝,江西鄱阳人,生于晋武帝太康(280-290年)九年(288年)戊申八月十七日。陶垣字太仁,生于晋愍帝建兴(313-317年)四年(313年)癸酉正月十三日,与靖节先生陶渊明为从兄弟。陶垣精医术,习天文,随叔父淡隐迹潜修于临湘山。梁天监(502-520年)三年(504年)甲申陶公叔侄同时尸解,肉躯不朽,遗蜕如生。乡民既惊为异事,又感其遗德,由是景仰,立庙以祀。

施相公

施相公为上海地区信徒崇奉的道教神灵之一。清葛元煦《沪游杂记》称施相公庙在城中虹桥(今上海光庙路复兴东路)上,神的来历不可考证,庙基不过四五椽,求祈许愿的人接踵而至。然《乾隆华亭县志》对其来历却讲得十分清楚,称施相公讳锷,宋时出生,其在山间捡到一个小卵,孵得一小蛇,长大后施相公将其放入筒中。一天,施赴省试,蛇私出乘凉,众见金甲神在施寓,惊呼有怪,持锋刃来攻,无以敌。闻于大僚,命总兵殛之,亦不敌。施出闱知之,曰:“此吾蛇也,毋患。”叱之,奄然缩小俯而入筒。大僚怪曰:“如是则不可为。”奏闻,施立斩。蛇怒为施索命,伤人数十,莫能治。不得已,请封施为护国镇海侯。侯嗜馒首,造巨馒祀之。蛇蜿蜒其上认死。至今祀者,盘蛇象于馒首,称侯曰“相公”。认为施相公是宋代华享(今松江县)的读书人施锷。又《太仓州志》称,施相公是明代崇明的施挺(崇明旧属太仓州),明嘉靖年问(1522-1567年),倭寇多次侵犯长江口外诸岛,崇明横沙诸岛百姓深受其害,施挺率乡民起兵,打击倭寇,身先士卒,不幸战死,被封为“护国镇海侯”,崇明太仓等地先后修起了施相公庙。

  从明末清初时起,祭祀施相公成为上海和江南地区的岁时风俗,时间一般从腊月廿五,到除夕为止,祭品用面粉制作一个大馒头,在上面捏一条蛇,称“施相公馒头”。从清代中期以后,改捏蛇为龙,称“盘龙馒头”,据《华亭县志》记载:市中卖巨馒为过年祀神之品,以面粉博为龙形,蜿蜒于上,循加瓶胜,方戟明珠宝绽之状,皆取美名,以谶吉利,俗呼盘龙馒头。

  如今上海有许多供奉施相公的遗迹,如虹桥的施相公庙,南市盐马头的施相公弄和施相公庙,龙华寺东百步桥的施相公庙等。

开漳圣王

开漳圣王又称“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是唐代开拓福建漳州的辅助将军陈元光,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士奉为保护神。

  陈元光,又名陈元华,祖籍河南,父亲是唐末福建地区的军事长官。其父逝世后,陈元光奉旨承继父职,任闽太祖王审知的骑将。当时福建龙溪一带仍然属于没有开发的地区,生产力落后,社会动荡,后来陈元光率军平定了龙溪南靖海澄等七县,然后进行了全面开发,在龙溪设置了漳州府,施行仁政,教化百姓, 开荒垦地,兴修水利,使漳州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安居乐业,十里八乡百姓纷纷迁居漳州,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陈元光羽化以后,当地百姓感其恩德,立庙祀之,尊为开漳圣王,至此陈元光为地方保护神,受到了漳州人民世世代代尊崇。

  明末清初,漳州人来到台湾时也将开漳圣王的神像请到台湾,建庙祀奉,以之为他们的乡土神。现台湾有开漳圣王庙五十多处,中心庙宇是基隆的奠济宫,信徒多为陈姓人。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又竹“大道公”、“吴真人”、“吴真仙”、“花轿公”、“英惠侯”,为宋代一位医术十分高明的神医。他是我国福建沿海和台湾地区,继妈祖之后普受人们尊奉的神仙,其庙宇林立于海峡两岸,其中福建龙海白礁慈济宫被公认为是保生大帝的祖庙。

  保生大帝姓吴名本(tao),字化基,福建省同安县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相传其祖先是战国时的吴季礼,子孙向四处发展,传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氏,避乱而南迁,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保生大帝自幼非常聪明,地方人工都视其为神童,博学强记,过目不忘,—生茹素,专攻医术,以济人救世为心,按病投药,药到病除,大家都呼之为神医。十七岁时西王母传给他降妖伏魔之术与济世良方,于是吴本就精通黄帝医术,在治病济世之时,还勤于著作医书。后赶考中举,官至御史,仍不忘为人治病,灵验如神,曾帮江仙官书童起死回生,帮助漳州泉州百姓移粮赈灾,多次保护官至平贼寇,点龙目医虎喉,泥马渡康王(宋高宗),治好仁宗皇后的乳疾。仁宗遂请留住宫廷为御医,吴本固辞曰:“山人志在修真,慈悲济世,救死扶伤,荣华富贵非所愿也。”婉言谢绝了皇帝的邀请,回到故里继续为百姓治病。

  景祜三年(1306年)五月二日去世,此后他经常灵验救助乡民,民感其恩,遂塑像立祠祀之。传说他后来修成了正果,乘白鹿升仙而去。众百姓缅怀他的功德,筹集资金建立了一座秋龙庵来祀奉他。宋高宗时,圣上下旨在秋龙庵原址俺建了白礁慈济宫,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据载其所属神中有三十六天将,男女都有,各有坐骑,造型各异。南宋孝宗敕封为大道真人,明仁宗封为保生大帝,道教遂将其纳入神系,尊为神灵。明末随郑成功到台开发的先民们,亦将保生大帝请到台湾,立庙祀奉,即今日之台南学甲慈济宫,当初这些人到台后,自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各种疾病瘟疫肆意流行,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们经常求助于家乡的医神保生大帝来保佑。现在台湾祀奉保生大帝为主神的庙观有160多座,其中台南多达58座。尤以台南的学甲慈济宫和台北的大龙峒保安宫最负盛名。

  学甲慈济宫位于台湾学甲镇,为台湾保生大帝开基祖庙,所奉神为保生大帝,缘于随郑成功开发台湾的先民们,当时他们为了祈求沿途平安,特地从家乡白礁乡的慈济宫中请出保生大帝神像,随行护驾。当时大陆计有保生大帝三尊,其中大大帝奉祀在大陆白礁祖庙,二大帝则为他姓信徒迎请来台的这尊,三大帝供奉于大陆青礁,于是二大帝遂成为台湾保生大帝的开基祖。公元 1661年郑成功领军自学甲中洲将军溪畔头前寮登陆上岸,定居此邑,以寓兵于耕的屯垦措施开疆辟地日起有功,且人丁日众文化大开,遂定名为“学甲”。慈济宫初创于明永乐(1403-1425年)十五年(1418年),于清康熙四十年改造,为维护庙之壮严,曾有过五次修缮,先后为清乾隆(1736-1796年)九年(1744年),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年),清成丰(1851-1862年)十年(1860年),1929年,1956年。学甲慈济宫幅员辽阔,其辖境包括有三寮湾、溪底寮、二重港、灰峣港、渡仔头、宅仔港、倒芳寮、学甲寮、草尘、大湾、学甲、中州、山寮等十三个村庄,大庙座落于学甲镇济生路,庙貌宏伟壮观,且古色古香,占地16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分前殿、正殿、后殿三落。前殿采单檐硬山式造型,北脊装饰双龙朝三星,象征福、禄、寿永垂境域,侧脊彩凤曳尾,姿态曼妙,其它剪贴,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左右龙虎堵分成上下两片,上片嵌置交趾烧,取材自传史稗记,下片则雕龙到虎,神采奕奕。正殿建筑采用三通五瓜,殿前中廊柱联文为慈善为怀保护生民登寿域,济匡有节大宣帝德著神方,内奉保生大帝神尊。后殿搭盖拜亭,建筑采用华南式风格,为单檐硬山式,正脊装饰双龙拜塔,垂脊则尾饰人物水谢,皆生动有致,内奉慈航。每年衣历的三月十—均要举行上白礁祭典,这与农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圣诞提早了四天,是因为让保生大帝有足够的时间回大陆参加庆典,这段时间,无论是台湾的慈济宫还是大陆的慈济宫,都是信徒蜂拥,人山人海,鼓乐喧天,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台北保安宫惜称“大龙峒大道公庙”,位于台北市淡水河与基隆河交界处。据《台湾文化志》所述,嘉庆年间(1796-1821年)大隆同庄境民深感大帝神迹昭著,昔救众生,大隆境同庄境民世代者受其恩释,故众议兴建保安宫,于是有巨富王仁记、王义记一族慷慨献地,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开始兴建,道光十年(1830年)建成,历时二十五年,整座宫观富丽堂呈,为台北市最大的道教宫观。1898年、1917年、1967年该观经过三次修缮,1981年又进行了扩建,成今日之规模。该观主奉保生大帝老祖、二祖、三祖至六祖,以及平安祖、白礁祖,另奉祀中坛元帅、三十六天将、黑虎将军,后殿祀神农大帝、孔圣夫子、关圣帝君、玄天上帝;西厢供奉注生娘娘、池头夫人、太岁星君,此外还有供奉玉皇大帝和无极天至尊的凌雷宝殿,以及供奉孔子的邻圣苑。该观最大的庆典是在农历的三月廿日,这天要举行盛大的游行表演和13个祭祀团体的“大道法会”,并演出极具特色的台湾“家姓戏”,来庆祝保生大帝的诞辰。

  总之,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一日是保生大帝的诞辰,届时梅峡两岸都要举行纪念保生大帝的大型庙会,参加者数众,鼓乐喧天,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即中山国王、明山国王和独山国王,为广东移民供奉的神灵。原为潮州扬阴县的独山、明山、 中山一带的地方保护神。其祖庙为广东省潮州市扬阴县的霖田庙,而台湾最早供奉三山国王的庙是1683年自陈振福等38位追随郑成功的先贤创建的,他们从潮州的祖庙中请出神尊引渡至台湾新竹县南寮港登陆到苗粟北角,于此建庙正式奉祀三山国王圣像。其后他们又在宜兰县冬山乡建立“振安宫”,供奉三山国王神尊。现台湾有三山国王庙124座,主要分布在桃园、苗粟、彰化、高雄等广东人居住的村落,其中著名的有彰化永靖乡甘霖宫、社头乡枋桥头镇安宫、鹿港镇埔仑里霖肇宫、宜兰县员山乡三山国王庙等。

五府王爷

王爷又称“千岁爷”、“某府千岁”、“将军”、“王公”、“大人”、“老爷”、“温王”和“代天巡守”等。在台湾民间,王爷是一般神灵的统称,种类庞杂,至少包括:(1)如石头公树王公等等的自然崇拜,(2)如有应公义民爷的亡魂崇拜,(3)如关公郑成功的英灵崇拜,(4)如瘟王的瘟神崇拜,(5)其它神明的泛神崇拜。然而以台湾王爷信仰的现况,也不难弄清楚他的归属问题,大体可以分为:戏神系统、家神系统、英灵系统、郑王系统、瘟神系统。

  戏神王爷是台湾王爷信仰最边缘的一支,也是关系最淡薄者,但因他以王爷相称,故纳入王爷之列,所奉神为梨园祖师西秦王爷唐明皇李隆基,庙有台北县金山乡美田村武英殿庙、台北县瑞芳镇龙山里瑞龙宫、台北县瑞芳镇弓桥里同安宫、台中县大肚乡王田村天和宫、彰化市忠权里忠权庄梨芳园、高雄市旗律区中洲里清音宫。

  家神王爷即为乡土王爷,是指家乡名人或自己祖先成神,此类王爷多半前身是对地方有义者,死后因众议、托梦、音乩指点而被雕成金身奉祀,按其生前姓氏尊为“李府千岁”、“黄府千岁”等。

  英灵王爷与家神王爷颇为接近,指的是生前有功于世的的人,逝后被尊奉为王爷的历史名人,民间多以通俗小说传奇故事为范本,如清王爷——明初救驾李文魁,新竹县新奉乡昔元宫;萧王爷——汉初名相萧何,云林县麦寮乡镇西宫;汉太博萧望之,云林县台西乡聚安宫;姚王爷——唐代名相姚崇,云林县虎尾镇姚正宫;徐王爷——唐代军师徐茂公,高雄县水安乡天文宫;伍王爷——唐代南阳侯伍云召,高雄市监埕区沙多宫;何王爷——唐代进士何仁杰,高雄县林园乡灵帝殿。

  郑王爷指的是明代邓氏父子三代,即郑成功、郑经、郑克藏,台湾将军庙或大王庙主祀郑成功,二王庙合祀郑成功、郑经二王,大人庙或三老爷庙则祀郑成功、郑经、郑克藏,类似的还有台南市裕民街三老爷庙,台南市东门路大人庙,台南市西门路沙陶宫等。

  瘟王爷在台湾西南信仰十分兴盛,那一带的王爷庙均供奉十二瘟神,这是因为早年开发台湾时曾流行各种疾病,人们为了祈求平安无病而崇奉他,后来便成为神通广大的保护神,具有治病、消灾及海上保护功能。

  总之在生括中王爷有很多化身,多达20多种,其中以朱姓、池姓、李姓王爷最多,而许多庙观往往将诸位王爷一起供奉,故有二王爷庙、三王爷庙及五王爷庙等。到1959年时台湾已有王爷庙613座,现在已超过700座。其中以嘉义县北门乡南鲲鲭代天府王爷总庙最具代表性。相传南鲲鲭原为海边沙洲,明末郑成功到达台湾初期,一艘船在一天夜里漂怕至南鲲鲭沙洲,船上载有“大王李府千岁”、“二王池府千岁”、“三王吴府千岁”、“四王朱府千岁”、“五王范府千岁”,及“中军府”六尊神像,另有一支神木和“代天巡狩”的旌旗。于是附近渔民便立牌位奉祀他们,以期海上捕捞平安,满载而归,结吊十分灵验。所以乡民于康熙(1662-1723年)元年(1662年)集资修建“南鲲鲭庙”,奉祀王爷,是为开山庙。嘉庆(1796-1821年)二十二年(1817)又觅得一地重建王爷庙,道光(1821-1851年)三年(1822)建成,名曰“南鲲鲭代天府”,占地19公顷,建筑开旷雄伟,香火十分旺盛,以进香庙会为其重要括动,杂以阵头表演等。目前台湾的王爷庙多分布在澎湖、台南、高雄、屏东等县市的海边,其中以台南最多达113座。

肖太傅

肖太博原为福建泉州的地方神,姓肖名望之,字长倩,东汉时人。少时即博学多闻,曾拜太子太博,后为元帝顾命大臣而遭奸人石显陷害,死时忠心耻耻,坚贞不屈,民诚其节,遂在泉州建庙供奉,尊之为肖太博肖府王爷,祖庙称富美宫。现台湾信仰肖太博的多为泉州籍人士,庙观主要分布在云林县,有麦寮乡的聚宝宫、豪安宫台西乡的泉和宫等,现有分坛700余处。1989年5月,云林县责寮乡光大聚宝宫进香团200多人赴内陆参访,实现了到泉州祖庙进香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