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嫉 妒 心

 天天要数米 2013-05-07

嫉    妒    心

文:佳  桐


嫉妒心    古时有副对联:“欲无后悔须律已,各有前程莫妒人”,下联直指人们常有的嫉妒之心。嫉妒俗称“红眼病”,它被英国哲学家罗素视作“人类最普通、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只可惜并非正能量,而是在人性所有特点中之“最不幸的情绪”。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的嫉妒心比比皆是。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才能、声誉、境况等不如对方所产生的一种由排斥、贬低、敌视等组成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相同的领域与相近的圈层,嫉妒心更易滋长。因为嫉妒来自竞争,若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或水平相差悬殊,大家各走各的道,就无需争长短高下。所以距离产生美,近距离则产生嫉妒,文人相轻、同行相忌便是此理。


    剖析嫉妒心的成因,每个人先天都或多或少有自我中心的意识,虽然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程度将起变化,但无疑希望被推崇、被欣赏。当看到别人胜过自己,心中难免会失望、羞愧、烦躁与受伤。说到底,嫉妒是被破坏了的优越感,尤其是原先棋鼓相当甚至逊色一筹的人跃到前头,那份挫折心理将愈加强烈,“羡慕、嫉妒、恨”便油然而生。而嫉妒较之羡慕的可怕,在于其破坏性,在于向仇恨转化的倾向。


    战国时期庞涓对孙膑、李斯对韩非,就是因学识、才干相形见绌生嫉,以致使出阴招、损招栽祸同门。“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任何年代都有接二连三的人,对出类拔萃者或无中生有诽谤,或绞尽脑汁陷害,颇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心肠。


    怀嫉妒心既可憎,又可怜。诸如贪婪、懒惰等恶习,毕竟还给人带来一些初始的快乐,伴随嫉妒的却只有痛苦。从本质上讲,嫉妒源于自身在某些方面的缺乏。张三没有的,李四偏偏有,这种反差让心胸狭窄者无法容忍。在有些人的内心世界里,自己得不到或办不到的,谁也休想染指。一旦看见别人的“好”,首先是不愿承认,竭力挑刺、诋毁,试图将其拉回与自己相同的水平线。但别人的“好”,岂是信口雌黄就能抹杀?退一步说,即使可以蒙蔽一时,却难以改变现实,更难以蒙蔽一世。


    而对于嫉妒者,嫉妒反倒是一种自我折磨,是拿别人的“好”不间歇地抽打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哪是被诸葛亮气死,实是被“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折腾而死。当然,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绝非动辄“怒气填胸,坠于马下”之人。可有一点能确定,古往今来凡嫉妒心重的,器局必然小,终究难成大事。何况因嫉妒而用卑劣手段伤人者,内心不可能坦荡,他们往往伤人不成反自伤,在自寻烦恼中渐渐地耗尽自己。


    怎样才能克制嫉妒心?嫉妒的病根是不当比较。一个人习惯于攀比,通常会盯着眼前的拥有,较人优越自然欢喜,只可惜这份欢喜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他将发现那些拥有更多的人。所以狭隘地与人较量,嫉妒便在所难免。正如罗素所说:“如果你渴望荣誉,你可能会嫉妒拿破仑,拿破仑嫉妒凯撒,凯撒嫉妒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我想,他也许嫉妒那个不存在的海格拉斯。”但换一个角度看,每个人原本都是得失平衡体,享受了某一种“好”,往往得承受某一种“坏”;并且某一种“好”,正是以鲜为人知的某一种付出、某一种代价所换取。我们与其对别人“羡慕、嫉妒、恨”,还不如将目光锁定自己、聚焦自己,把嫉妒的气力转为自强的动力。


    大多数人的长处毕竟不是凭空而来,嫉妒式的挑剔、造谣、打击对他人是不公,给自我也至多带来空虚的发泄,那何不开阔心胸、见贤思齐,将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回到自己身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我们超越了嫉妒心理,以实实在在的努力赢得进步,通过提升自己而不是压低别人,来缩小、弥补相互之间的差距,这份快乐和满足才是真正的畅快。


    佛经有语:“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比喻心量之大,能够包容无边无际的世界。人生的天地很宽广,根本没有必要走进嫉妒的死胡同。当年苏东坡刚出道时,欧阳修已是誉满天下的文坛领袖。一日,他读了苏东坡的书信,不由感慨:“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预言年轻的苏东坡必将取代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客观规律。但世上又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共处,有许多的机会可以分享,绝非一定是谁取代谁。


    事实上,苏东坡也并没有取代欧阳修,同为北宋文坛泰斗,他们都以鲜明的文风与笔法彪炳史册。而进一步载入史册的,更有欧阳修奖掖后进的胸怀。欧阳修放苏东坡“出一头地”,又何曾不是让自己的气度“出一头地”?丢开嫉妒,其实是丢开沉重而无用的包袱。欧阳修提携了苏东坡,也升华了自己,为人类记忆增添了一份穿越千年的人格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