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嫉妒心来自哪里?去向何处?

 正心正举 2021-04-07

人类的痛苦源头之一来自嫉妒心。对金钱、名声、权力、身材、家庭,甚至周边的亲朋好友,只要是比自己优秀的,都容易引起嫉妒。

嫉妒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我们全身,当你觉得不快乐的时候,很可能嫉妒正油然而生。

我们经不起别人赞扬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经不起别人考试排名在自己的前面,经不起别人穿的衣服比自己好,经不起别人开的车子比自己的高档,经不起别人住的房子比自己的大。

人们似乎随时随地都可能不高兴,这都是内在嫉妒心在作祟。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嫉妒是一种受苦的现象。

所谓受苦,就是人们将自己的能量无节制地投射到外部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能量流失得越快、越多,人们就越加痛苦,表现出无力感;嫉妒一个人,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外部另一个个体身上。

嫉妒是一种夹杂着焦虑及愤怒的情感,一方面人们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或者拥有的资源比自己多)而焦虑,另一方面人们又有一种「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的愤怒。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家喻户晓。周瑜才华横溢,惟独斗不过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周瑜实则是被「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折腾而死。

尽管真实历史记载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绝非动辄「怒气填胸,坠于马下」之人,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从古至今凡嫉妒心重的人,器局必然小,终究难成大事。何况因嫉妒而用卑劣手段伤人者,内心不可能坦荡,他们往往伤人不成反而自伤,并且在自寻烦恼中渐渐地耗尽自己的能量。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消除内心对他人的嫉妒,需要拓展自己的心胸,人们的眼界要开阔(全观)。

比如说,在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团体中,可能某人是这个团体中最优秀的,然而在更大的范围中,他就不一定优秀了。放宽空间上的视野及眼界,就不会在意与某人之间狭隘的计较了。抬头看看浩渺的天空,再回想数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我们是如此渺小,犹如一粒尘埃,当下内心的一点情绪、这一点嫉妒心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头顶的蓝天,脚踏的大地,一草一木都是互通声息的,我们本来就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

古代哲人教诲,要能「见人有技,如己有之;见人彦圣,其心好之。」也就是说:别人有好的表现,好的技艺,就如同我们自己拥有一样,别人好学勤勉志在圣贤,说了好话,做了好事,我们也应该欢喜赞叹。

启迪多元思维

1.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吗?

大多数人认为,人在2-5岁的儿童期开始产生嫉妒心理,但科学研究发现,人类产生嫉妒心的时间更早。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种实验,让母亲把注意力从婴儿身上移开,转向其他事物,看婴儿有何反应。

结果发现,六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产生了嫉妒心,而且还会表现出嫉妒的行为。科学家还对婴儿的嫉妒对象进行了种种研究,发现与书本等物品相比,当母亲的注意力转移到布娃娃等玩具物体时,更能激起婴儿的嫉妒心,这说明婴儿对母亲注意力的改变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嫉妒是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情绪。

康德最早提出嫉妒「先天论」,他认为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先天存在的。

查尔斯﹒达尔文则认为,嫉妒是进化过程的重要部分,因而嫉妒是完全自然产生的情感并必然反映在人的全部情感中。

嫉妒情绪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如此之早,如此之普遍。

2.情感需求

人们最早的童年记忆、创伤的经历,大多数都无意识地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及反应模式。这一种生活的选择从来不是任意的,而是很多人所选择的生活都适用于满足其在童年时代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需求。

当一个人发现了另外一个人类似的特质时,便将在童年时代形成的内心意象投射到(好的或不好的)他的身上。童年期的嫉妒体验虽然不直接引起成年期的嫉妒,但会在类似的情境中被重新唤醒,决定人们对嫉妒触发事件产生反应的可能性以及强度。

心理动力学方法治疗的目标是把人的无意识内容带入到意识之中,通过找出过去经验和当前问题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痛苦的人洞悉其嫉妒的「真正」来源。当人们意识到嫉妒的真正根源,嫉妒心就可以得到治愈。

正心正举

每个人原本都是得失平衡体,享受了某一种「好」,往往需要承受某一种「坏」;并且某一种「好」,正是以鲜为人知的某一种代价、某一种付出所换取的。

人们由于个体能力的差异导致同样的动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打破了在行为过程中的原有平衡(即同样的动机出现了结果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引发嫉妒的直接根源。

嫉妒者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中伤和诋毁被嫉妒者,就是试图冲淡、抵消不平衡的心理。

我们与其对别人嫉妒,不如向内提升自己,把嫉妒的气力转为自强的动力。大多数人的优势毕竟不是凭空而来,嫉妒式的造谣、挑刺、打击对他人是不公平的,给自我带来空虚的发泄,那何不开阔胸怀、见贤思齐,将着力点放回到自己的进步空间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我们超越了嫉妒心理,以实实在在的努力赢得前进,通过提升自己而不是压低别人,来弥补相互之间的差距,这份快乐及满足感才是真正内生出来的畅快感觉。

宋朝时期,当苏东坡崭露头角、默默无闻之时,欧阳修已是誉满天下的文坛领袖。一日,欧阳修读了苏东坡的书信,不由感慨:「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预言年轻的苏东坡必将取代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世上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共处,有许多的机会可以一起分享,绝非一定是谁取代谁那么的简单及狭隘。

后来的事实证明,苏东坡并没有取代欧阳修,而是同为北宋文坛泰斗,他们都以鲜明的笔法与文风彪炳史册;并且同被载入史册的,更有欧阳修奖掖后进的胸怀。欧阳修放苏东坡「出一头地」,又何尝不是让自己的气度「出一头地」?

丢开嫉妒心,其实是丢开无用而沉重的心理包袱。欧阳修提携了苏东坡,也升华了自己;一个是文风的开创者,一个是文风的巅峰者,都成为文学的集大成者。

拨迷见智

佛学有语:「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比喻心量之大,能够包容无边无际的世界。人生的天地很宽广,根本没有必要走进嫉妒的独木桥。

开启自在之门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宇宙中包含了一正一负的能量,或者说包含了一隐一显的能量。人们可以想一想,嫉妒心负面能量的对面是什么能量?

如果看不到对面的能量,必将因此痛苦、迷失。有些人之所以活得很阳光,很大气,很洒脱,是因为他看到的和使用的都是对面的能量,也就是正面的能量,人们需要活在正面的能量里,而不是活在负面的能量里,用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接纳的态度去迎接人生百态!

Q:你的嫉妒心来自哪里?去向何处?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